2012-2013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2012-2013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2012-2013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2012-2013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2012-2013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14届)语文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2.请将试题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 陈桂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到底是何种动物?翻检史籍我们发现,古人所说的蛟应是在综合鳄鱼、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三云:“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三国时训诂学家张揖在广雅卷十中说蛟云:“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可作鼓。”晋郭璞山海经传对“虎蛟”的解释是“蛟似蛇,四足龙属,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山海经南山经)。郭璞不仅从形态学的角度对蛟做了一番描绘,还谈到其药用价值。而唐代经学大师颜师古在汉书注卷五七中引郭璞对蛟所做的另一更为详细的解释是:“其状云似蛇,而四脚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子如一二斛瓮,能吞人也。”行文至此,我们对于蛟的原始意象似乎已有一模糊的轮廓。从诸位学者对蛟的特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蛟的两个显著特征:其一,蛟的体形兼具鱼、蛇之形,正所谓“鱼身而蛇尾”,且拥有四足;其二,蛟为性情暴烈的食肉动物,攻击性强。这两大特点,不禁使人联想到另一水中猛兽鳄鱼。而宋代文人彭乘在墨客挥犀卷三中对蛟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危害性的生动描述,则为这一猜想提供了又一佐证:“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数丈。多居溪潭石穴,声如牛鸣。岸行或溪行者,时遭其害。见人先腥涎绕之,即于腰下吮其血,血尽乃止。”因此,有学者认为“两项对照,蛟龙特征与鳄鱼一一对应,可见古人视鳄为蛟龙,蛟龙是以鳄鱼为原型的神灵”(向柏松中国水神崇拜138页)。应该说“鳄鱼为蛟之原型”这一观点符合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但蛟作为一虚构组合之物,其特征绝非任何一种动物所能兼具。对于“蛟为鳄鱼”这一观点最早质疑的人是颜师古。他在汉书注中对张揖关于蛟的解释提出异议:“张说蛟者是鲛鱼,非蛟龙之蛟也。”那么,古代所说之“鲛鱼”究竟为何鱼种?让我们看看古代医学家们对它的解释。唐本草对“鲛鱼”释名称“沙鱼、鱼昔鱼、鳆鱼、溜鱼”。李时珍对其注解为:“鲛波有沙,其文交错鹊驳,故有诸名。古曰鲛,今曰沙,其实一也;或曰:本名鲛叚,讹为鲛。”(本草纲目卷四四)这样看来,鲛鱼所指应该是鲨鱼。因鲨鱼皮可为服饰的上等原料,所以,唐时沿海各县在上贡京师的物品中,鲛鱼皮为必备之物(通典食货)。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卷十七中也认为鲛鱼是沙鱼,并对其皮的用途着重叙述:“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马鞍剑。”既然鲛鱼之“鲛”所指的是鲨鱼,那么,按照颜师古的推理逻辑,张揖在广雅中所说的蛟也应该是鲨鱼。但是,我们再看张揖对蛟的描述,“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蛟的这些特征与鲨鱼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所以,张揖所说之蛟更像鳄鱼而不是鲨鱼。经学大师颜师古的这次判断是不准确的。但他对于“鲛鱼与蛟龙”有所区别的说法却从另一侧面道出了蛟的原型动物除鳄鱼外,至少与鱼还有关系。唐人释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说明了唐代时“鲛”与“蛟”在某些时候可以通用,而宋人罗愿的解说则证明了鱼与蛟的关系,他在尔雅翼卷三十中说:“是以,二物为一物也。皮有珠,饰刀剑者是鲛鱼昔之鲛;满二千斤为鱼之长是蛟龙之蛟。”由此看来,水中大鱼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另外,蛇与牛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但从文献中看,将蛇身与牛首融入蛟的形象应该是在宋代以后的事,如洪迈夷坚志中所述之“阁山蛟”身长九尺,以身缠人,并吸人血,以致人身亡。而清人薛福成对蛟的描述则表明清时蛟的形象组合已经完成。蛟是首似牛,而身体兼具龙、蛇特点的动物(庸盦笔记述异)。因为,龙本身就是兼具多种动物特点组合而成,而蛟的最终形象与龙又有几分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蛟是在以鳄鱼为原型的基础上,综合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后形成的一种妖物。蛟形象的出现与龙密切相关,因而人们也将它称之为“蛟龙”。 (摘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10期,有删节) 1下列对于“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蛟也称为“蛟龙”,与龙相联系,是因为龙本身就是由多种动物特点组合而成的,而蛟也是由大鱼、蟒蛇、牛、鳄鱼等动物特点综合形成的,二者形象相似故而得名。 B对于蛟的形象的描述几千年来一直都在不断补充融合,宋代之前的蛟的形象还是以鳄鱼、大鱼等为原型,宋代以后逐渐形成了蛇、牛、鳄鱼等形象的综合体。C许慎认为蛟是龙的一种,池鱼的首领,张揖记录的蛟皮可以做鼓,郭璞认为蛟是鱼身蛇尾,有四只脚,脖子上有白色颈饰,能吃人,还可以有消肿的药用价值。D文中引用彭乘墨客挥犀中记录的蛟见人“于腰下吮其血”与洪迈夷坚志中所述的蛟“吸人血,以致人身亡”意在说明蛟的性情暴烈,有危害性,攻击性强。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本草中的记载证明了鲛鱼就是我们今天的鲨鱼,李时珍认为鲛鱼在他所处时代叫沙鱼,他引述他人观点认为世人称为鲛鱼实属误传。B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就是鳄鱼,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蛟这一神灵形象,这个认识过程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情况,向柏松的这一观点在作者看来并不全面。 C 张揖认为蛟 “鱼身而蛇尾可作鼓”,颜师古对此不同意,他认为张揖描述的是鲛鱼而非蛟龙,郭璞的描述是对的,但实际上颜师古的认识也是有错误的。D从彭乘的记述中可以看出蛟的形态如蛇,头如虎,身形巨大,多栖息在水边石洞中,声音好似牛叫,在水边行走的路人经常遭到它的伤害。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师古同时期的释玄应以及后代罗愿的解说证明了认为蛟与鱼有密切关系,这也是颜师古对前人看法不同意的关键所在。B蛟是一个虚构的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它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它的描述不尽相同,这也增加了今人对它了解的神秘感。 C 从许慎、张揖、郭璞等诸多先人的记述中,我们对蛟这一原始意象的体形、性情方面的显著特征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D 传统文化中对于蛟、鲛鱼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今天我们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对这一“妖物”有了更深的认识。2、 古代诗文阅读(36分)(1)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子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竞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释然,除秘书郎。元和初,迁吏部郎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藩曰:“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富庶,躬尚勤俭,自当理平。”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删改)注释:革,通“亟”,指病重。帑藏(tng zng),国库。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错愕不虞 虞:预料 B以为有宰相器 器:才能C或家给人足 给:供应 D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期望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李藩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A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 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B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C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若人君竭民力,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D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 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藩年轻时安闲淡泊,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做官;后来在东都留守杜亚处任从事,因在洛中盗窃案件中为被诬告者争辩不成而辞职离任。B李藩在幕府中任职时待人谦逊,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受到诬告后皇上下诏要杀他,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C李藩任吏部郎中时,得到裴垍的赏识和推荐,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苛刻不如韦贯之,但人品清正行为规范,跟他们是同一类人。D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5分)(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因朋党之祸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此诗是诗人被贬于滁州之时所作。“昔人”即指李德裕。8 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5分)9.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诗经蒹葭)(2)_,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4)蟹六跪而二螯, , 。(荀子劝学)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感悟齐白石:艺术人生与人生艺术艺术人生说的是从艺,人生艺术讲的是做人,若二者俱佳,用今天的话说叫“德艺双馨”。齐白石出身贫寒,11岁就开始打柴,放牛,拣粪,13岁就扶犁,插秧,收稻,但他并不放松学习,“牛角挂书牛背睡”。15岁时,家里送他学木匠,成为方圆百里有名的木匠。朗绍君称他为“孜孜不倦的追求者”。他在做木匠的同时兼雕花,雕花是“细作”,技术含量高,由木匠而雕花这本身就进了一步,而他的雕花又与众不同。他在自传中谈到雕刻生涯时说:“那时雕花匠所雕的花样,差不多都是千篇一律。雕的人物,也无非是麒麟送子、状元及第等一类东西。我就想法换个样子,在花篮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桃梅李杏等果子,或牡丹芍药梅兰竹菊等花木我运用脑子里所想到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雕成之后,果然人人都夸奖说好。我高兴极了,益发大胆创造起来。”齐白石的画,无一不闪烁思考和创造的光辉。如画一个蝙蝠,画一个大大的公鸡,高高的鸡冠,取名叫“福大官高”;画一条很长的鲇鱼,又画一条大鳜鱼,取名“长年大贵”。陈传席说:自明末清初的石涛、八大山人等画家之后,在传统基础上变化,面貌最新、影响最大的画家也当首推齐白石,至今无人能和他相比。白石老人让人敬佩的是他在五十七岁的年纪上,仍有衰年变法的勇气。别的画家早就急于守成了,守得门户严严紧紧的,他却背道而驰,一改娴熟的画风,去追求陌生的艺境。他说:“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余昨在黄镜人处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齐老说到做到,画风大变。他遗弃了传统文人画表达作者自身雅逸、清高的描绘对象,并反其道而行之,将被传统文人视为粗野的乡村瓜果菜蔬、蝈蝈、蝗虫乃至筢犁、锄头等等拿来入画。反“雅”为“俗”。 有些画甚至不成章法,梅花蕊点在花瓣之外,叶筋越出了轮廓,丝瓜画得三尺多长,小鸡画成了一只脚,过去他用墨与草绿画叶子,晚年在纸上直泼花青。世人对他其时变法的画大惑不解,齐老的画怎么一下子换了一个面目,一时间议论纷纷,甚至有人说齐老已经糊涂了,画得没有从前好了,而老人却泰然处之,执意变法,依旧在画案前寻寻觅觅,笔起墨倾,欣然忘食,画出了一大批好作品。再说做人,齐白石一生做人可以说是光明磊落,做得朴实。人到中年,他历时8年,“五出五归”,既有艺术上的长进,又有了较为丰厚的收入,他便专心求艺,西安有朋友荐他当宫廷内侍,他不去;在桂林,蔡锷要他教部队士兵作画,他也不从。今天看来,这些也许都是加官进爵的好机会,某些人会求之不得,可他却从不投机,专心作画。1909年至1917年在白石铺,他过着半农民半文人的乡居生活,无衣食之忧,不再东奔西跑,刻印卖画,他满足于“落日呼牛见小村,稻粱熟后掩蓬门”的山村生活。这就是他的理想,一个朴实的理想和一种简朴的生活要求。齐白石的人生没有什么磨难能压倒他,他一生颠沛流离,苦难不计其数,经历了父丧妻亡儿死的悲恸,经历了生活无着的艰辛,经历了遭人白眼的冷漠,但他均能坦然面对,矢志作画不移。画展上,有人说他功底浅,画作粗,他不与人理论,只是回家拿起刻刀,在石头上刻下6字:君子海量容人。一肚子火气在刀刻斧削中烟消云散。他把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凝聚在笔端,留存在作品里,这种坦然面对艰难困苦,从不埋怨生活的人生态度,其实是一种人生艺术,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什么样的生活都是财富,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白石老人出奇长寿,作品众多,恐怕与他这心态也有关。齐白石画牡丹,画荷花,画梅兰竹菊,画人物山水,画和平鸽,无一不是追求一种和谐和平。1956年,在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把世界和平奖授予他时,他请郁风女士代读他的答词说:“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所追求的就是和平。”“花开花落皆为景,悲欢离合都是歌。”齐白石一生历经磨难,但在他的人生旅途上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翻不过的山。他留给社会、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宝贵财富。人画合一,画如其人。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 )(5分)A、15岁时,家里送他学木匠,这本是个养家糊口的手艺,可就是凭借着勤奋,齐白石的名声响彻周边百里。B、从某种角度来说,齐白石弘扬的艺术是民族的艺术,齐白石身上体现的精神实则是一种民族的精神。C、齐白石堪称德艺双馨的楷模,我们今天举办齐白石艺术节,纪念这位学士,既要传承他的艺术,让民族艺术的旗帜高高飘扬,也要弘扬他的品格,让纯真朴实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发扬光大。D、纵观齐白石的画,无一不闪烁思考和创造的光辉。他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作画的同时加进了自己的构思,如画一个蝙蝠,画一个大大的公鸡,高高的鸡冠,取名叫“福大官高”;画一条很长的鲇鱼,又画一条大鳜鱼,取名“长年大贵”。E、齐白石一生做人可以说是光明磊落,做得朴实。人到中年,他历时8年,“五出五归”,既有艺术上的长进,又有了较为丰厚的收入。朋友给他加官进爵的好机会,他都放弃了,比如荐他当宫廷内侍,他不去;蔡锷要他教部队士兵作画,他也不从。(2)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和人生艺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3)这篇传记中,作者多处引用传主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论,请分析其作用。(6分)(4)面对齐白石的衰年变法,有人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结合原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此是怎样看的?(8分)第卷 表达题4、 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C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D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体系,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C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题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农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D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年奋斗版牡丹亭,全国巡演近百场,场场98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辨识 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 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 由此想到,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 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 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 A B C D15. 在下面一段话空白处填入合适关联词,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5分) 本书为何开篇谈“素材”?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大师创作 孩子习作, 必须首先面对“材料”,即靠什么“材料”来编织文学。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契诃夫留下的手记(1892年1904年)就是他搞创作的素材库。它收集了大师在创作成熟期随手录下的对生活的瞬间感触、未来作品的腹稿、读书心得和从别人著作中摘录下的精粹。细细品味,我发现,它是一种 包含了大师生活的真实, 凝聚着大师对现实的感知、理解、想象与情感的心理复合体。_ _ _ _ _ 16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两个话题,各写一个有哲理的句子,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真正的善良,不是眼泪,而是伸过去的一双充满爱的手; ; 。5、 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我们没法学习比尔盖茨,也没法学习李嘉诚,因为他们实在太强大了,你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真正的榜样一定在你附近。如果你刚开始开小饭馆,你的榜样应该在你斜对面的那个饭馆。他的饭馆为什么门口排队的人那么多,而我的店里服务员却比顾客多?他是你学习的榜样,榜样是一点一滴学上去的。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一点一滴去做,那成功就不是浮云。什么是伟大的事?伟大的事就是无数次的平凡、重复、单调、枯燥地做同一件事。我们既要有像兔子一样的速度,又要有像乌龟一样的耐力。”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14届)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 D(引用洪迈记述为了表明“将蛇身与牛首融入蛟的形象应该是在宋代以后的事了”)2、 B(“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情况”原文并无此表述)3、 A(颜师古并没有提出蛟与鱼有密切关系)4C(给,富裕,充足。)5C(都表现忠直敢谏的一面。A项分别体现了谦和内敛、从容自适;B项分别是清正自持、有才干和自信;D项分别表现正直敢言和沉着镇定、临危不乱。)6B(“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错。)7(1)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也不禁止,后来更加致力于施舍,没过几年就贫穷了。(5分。亲族吊者(定语后置),挈去(拿走),务(致力于),散施(施舍),每点1分,大意1分。)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富足之后,国君怎么能不富足!(5分。诚使(假使,如果),贵(以为贵),足(富足);孰与(怎么能),每点1分,大意1分。)8(5分)首句描绘了秋日怀嵩楼上所见云烟重叠缠绕城郭的景象。(1分)此地此景,诗人不免触景生情,追忆起当年李德裕被贬至此的景况,引发并烘托出内心的贬谪之感。(2分),为后面写登怀嵩楼所见晚秋美景及由此引出的踏雪而来的想像做铺垫(或做反衬)。(2分)9(6分)诗人登楼看到云烟重重,心生贬谪之感;而萧疏开阔的秋景又让诗人举杯痛饮,畅怀西风,并乘兴与友人相约踏雪看群峰。(3分)从诗人的情感变化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身处逆境却能够自我开解的,旷达、乐观的形象。(3分)10.略11.(1)AD(A“就是凭借着勤奋”,不正确,还应有他的思考和创新。D“他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文中无依据。) (2)艺术人生:他的勤奋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他的多思、大胆创新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他的执著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人生艺术:他的一生光明磊落,做得纯真,做得朴实,一生是平凡而简朴的。乐观、豁达、大度使他在面对艰难时从不埋怨,这是一种人生艺术,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和平和爱是他作品的主题,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生的艺术。 (3)引用传主的话,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增强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生动,也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二者和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结合文章,举例分析。) (4)支持白石老人的衰年变法。白石老人既忠实于天地造化,又不拘泥于物之表象,追求神似夸张,艺术上更登上了一座新的颠峰,如今已为人所称道,世所公认。(2分)老人不墨守成规,思考进取,有不为世之诽议所动的求新精神。(2分)老人还有百折无悔、孜孜不倦的毅力和胆识,堪称人民艺术家。(2分)爱因斯坦勇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扬普朗克假定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根底。随后又推翻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建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鸣惊人,成了一个更巨大的权威。(2分)(观点明确2分,结合原文分析理由4分,联系实际2分)6、 D(A洗耳恭听:谦辞,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教人指导时说的客气话。B高山仰止:比喻崇敬仰慕。C师出无名:指出兵没有正当理由;泛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D暗送秋波:原意指暗中眉目传情,后多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搭,多含贬义,符合意境。) 7、 C(A语序不当,应该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B介词使用不当,应当“从中”得到力量,而非“在中”得到力量。D“爆满”不合逻辑。)8、 A15. 无论(从) 还是(到) 都 既(不仅) 又(而且)16.示例:真正的友谊,不是肉麻的吹捧,而是你成功时一声真挚的祝福。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永远不会被黑暗所淹没。真正的赏识,不是谀辞满口的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真正的幸福,不是冰冷的眼神,而是回家时家人热切的目光。每写出一句给3分,其中蕴含一定哲理2分,句式与示例相同1分,共6分。17. 写作指导:此材料的核心立意是做人做事要选定身边的榜样,从点滴提高自己做起 ;反对的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立足材料的核心词语,可以表述为:(1)平凡成就伟大 (2)点滴积累,终成飞跃 (3)脚踏实地,执着向前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李藩,字叔翰,赵郡人。李藩少年时性情淡泊讲求节操,容仪文雅,好学。父亲去世了,家里富足,而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也不禁止,后来更加致力于施舍,没过几年就贫穷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