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语文中考试卷一、积累运用(共23分)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辛弃疾同镇江渊源并不太深,只在晚年来镇江当过两年知府。在镇江,他不曾留下像甘露寺刘备招亲之类的传奇,但却留给我们几首在北固山上写的诗词和充y在这些诗词里 的满腔悲fn,一片豪情。(选自袁鹰怀古北固亭)2默写。(8分)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孔子的名言“ , ”,告诫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3让自己的家园更美丽,让自己的城市更文明,这是所有镇江人的热切期盼。为响应市政府发出的“全民共创文明城”的倡议,请你参与下面由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10分) (1)【文明创建我知晓】请你以活动宣传大使的身份,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向你身边的人介绍启动仪式的情况。(2分) 镇江日报讯2010年5月30日上午,镇江市“全民共创文明城”行动启动仪式在春江潮广场举行。站在美丽的滨江风光带上,面对正在变得日益美丽的镇江城,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代表从市领导手中接过“全民共创文明城”队旗,并在背景板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2)【文明创建我参与】作为中学生,一定要好好读书,丰富精神世界,做名副其实的文明人,这也是为创建活动出力。为此,学校文学社举办“我与名著”知识竞赛活动。请你 赶快去大显身手吧!(6分) 人物榜: 水浒传中有这样两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说出其中A、B两个打虎英雄分别是谁。(2分) A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胞膳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A 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B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 坐将入去。B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A: B: 故事苑: 格列佛游历到利立浦特小人国,一次,“一位女官不小心,晚上看传奇小说时睡着了,以致皇后的寝宫失火”,格列佛设法扑灭了大火,把利立浦特“费了多少年心血建造的其他宫殿救了下来”。你知道他用的是什么办法吗?(1分) 西游记第十七回的回目是:“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请从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概述这个回目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3)【文明创建我评判】下面是我们生活中的两组镜头,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结合文明城的创建,用简洁的语言对这种现象进行评判。(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所写语句中必须包含“文明”一词)(2分) 镜头一:5月30日上午,镇江金山湖龙舟大奖赛拉开帷幕。金山湖中龙舟竞渡,金山湖畔人山人海,我市首次举行的龙舟赛事吸引了8万余名市民前往呐喊助威。 镜头二:某学校附近不到百米的小巷里,就有好几家黑网吧。每到放学时,学生纷纷而来,网吧老板从不查验身份。网吧内门窗紧闭,光线昏暗,烟雾缭绕,拥挤不堪。 我选 我的评判: 4在全球经济一片低迷中,中国的房价却不断上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探究中国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3分) 材料一:在实业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的情况下,除了传统的房地产国有企业,那些原本从事钢铁、电子、粮食、能源等行业的国有企业,也纷纷进军房地产行业,并频频制造“地王”。在2009年住宅类地块总投资中,国有企业占到了71,远远超过民营企业的29。 材料二: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年终盘点报告称,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额达1.5万亿元。土地出让金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材料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进入房地产业的信贷资金超过8 000亿元。宽松的政策环境,如包括二套房贷优惠在内的一系列救市政策,降低了购房成本、交易成本,扩大了购房群体,使市场需求增多。二、阅读理解(共47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共5分)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5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用语简练。请根据诗歌内容,仿照第一问,把省略的问话补写出来,体会贾岛“推敲”词句的功力。(2分) 客人问:你师傅到哪里去了? 童子答:师采药去。 客人问: 童子答:只在此山中。 客人问: 童子答:云深不知处。6诗歌写郁郁青松、悠悠白云有何作用?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710题。(共l2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共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注释】殍瑾(pio jn):饿死的人。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条:分列项目、条目。仰:依赖、依靠。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则有去国怀乡( ) (2)至若春和景明( ) (3)而或长烟一空( ) (4)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分) (2)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2分) 9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1分) (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 10范仲淹被贬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仍把天下黎民的忧乐记挂心间。这样的抱负可以从【甲】文中他说的“ ”这句话看出,也可以从【乙】文中他做的 , ,组织修建仓库和官员宿舍这三件事看出。(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共11分)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这个春天,小沈阳太火了。有人说小沈阳今天的火,是因为他的师傅赵本山,而我认为,小沈阳今天的火,源于我们娱乐视线中已经存在了若干年的“小丑文化”的泛滥。在许多反映欧洲宫廷生活的影视剧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 小丑”。他们打扮成扑克牌里“ 小鬼”的样子,跟随在皇帝的身边,不仅仅是插科打诨,而且他们蹦跳,他们献媚,他们发出奇怪的声音但是这样的小丑存在的时代很早就过去了,因为随着欧洲人的审美情趣的变化,这样低俗的表演实在不能让人提起精神来。还有人说小丑是中国戏曲的发源之一,并且一直保存在中国戏曲的行当之中。被艺术化之后的小丑,特别是戏曲中的丑角,因为有了意象化的加工创造,已经摆脱了“丑”,而成为一种艺术的“美”。可是,在我们今天的娱乐形式中,一种“小丑文化”正悄然泛滥起来,正扭曲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几种表现形式吧。二人转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二人转具备“以歌舞演故事”这一戏曲特有的艺术特征,但它的具体表现方法,却更像是曲艺。也就是说,传统的二人转形式,以讲故事为主,节目多数是与戏曲剧目几乎无异的劈关西三盗芭蕉扇之类,主要靠唱功取胜。到了今天,以赵本山为“代表传承人”的“现代二人转”,故事趋向荒诞,我们看到的多是男女演员相互调侃或在服装上搞怪之类的形式,演唱传统曲调退居次席,唱流行歌曲或是一捧一逗的相声形式成了主流。部分小品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例如,在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无论是小沈阳的“七分裤”,还是“丫蛋”与小沈阳的模仿演唱,都是典型的“现代二人转”。这与赵本山原来的小品差别明显。赵本山曾经的小品多数是经过剧本创作和导演过程中的精细加工,以故事机巧、幽默表演和语言取胜的;而这个不差钱,据说是师徒几人后台“攒”成的节目,表现在舞台上,卖弄技巧的比重非常大,已经纯粹是二人转的一个变种。这并不是要批评小沈阳,更不是要批评赵本山,本文要提醒大家的是,其实这种已经成为“小丑文化”的娱乐节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许多在现场插科打诨的节目成了一些晚会的主流,比如某卫视的“名牌栏目”,总是好几个主持人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或调侃嘉宾,或相互讽刺取笑,穿着打扮也十分另类,绝对接近“小丑”的水平;还有诸个电视台经常推出的选秀节目,也都是以出洋相取胜,同样是一种“丑”的展示。小丑,与中国戏曲里的丑角不同。它是低俗的代名词。低俗也好,通俗也罢,如果俗得过了头,就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在快餐文化流行的今天,对美的判断与倡导,仍然存在着审美底线,我们是不是要容许这样的以“丑”为美的“小丑文化”泛滥值得思考,毕竟它与我们提高大众文化修养的愿望相悖。 (选自(2009中国年度杂文,有改动)11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答: 12文中“小丑文化”泛滥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4分) 答: 13为什么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3分) 答: 14文中多处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举一例,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l519题。(共l9分)姥姥的端午王瀛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选自散文百家2006年03期,有改动) 15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 (3分) 答: 16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 (1)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2分) 答: (2)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3分) 答: 17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答: 18本文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请仔细揣摩,分析这样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4分) 答: 19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4分) 答: 三、作文(共50分) 20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在你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一个“她”触动过你的心灵,让你魂牵梦萦。“她”包含“她”“他”“它”。“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本书、一段经历、一处风景、一种社会现象或问题请以“叫我如何不想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 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10年镇江市语文中考试卷参考答案1yun溢qin9愤2君子好逑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览众山小但愿人长久 波涛如怒草色人帘青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解析:一均为一般性默写填空。中的“逑”不要误写成“求”;中的“沧”不要误写成“苍”;中的“长”不要误写成“常”;中的“罔”不要误写成“惘”,“殆”不要误写成“怠”。 3(1)镇江市“全民共创文明城”行动启动仪式在春江潮广场举行。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该题涉及新闻的导语知识,要用简洁的句子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注意说清楚主要事件。 (2)人物榜A:武松B:李逵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和情节的识记,要写准人物。这两个人物是水浒的主要人物,情节是著名的水浒故事。 故事苑他撒了一大泡尿,扑灭了大火。 黑风山妖怪(趁乱从观音院)偷走了唐僧的袈裟;孙悟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不能取胜)后去请观音菩萨帮忙;最终(观音)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 解析:本题中的“人物榜”考查名著的阅读和情节的识记。“故事苑”考查故事情节的概括,要把有关人物记准确,同时把起因、经过、结果写全面。(3)示例:镜头一龙舟竞渡万民乐,文明创建新事多。 镜头二黑网吧文明的毒瘤,学生成长的杀手。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对社会现象的评析能力,考查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原因有三点:国企的强悍人市;地方的土地财政;宽松的信贷政策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提取。三则材料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所以要从每则材料中抓住关键词句去概括。如第一则材料中“国有企业”“频频制造地王”“住宅类地块总投资中远远超过民营企业”;第二则材料“土地出让金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人的最主要来源”;第三则材料“宽松的政策环境房贷优惠救市政策”等。5在哪里采药? 在山上的哪个地方?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语境,合理表现人物对话的能力。根据下一句“童子”回答的话语即可揣摩出上一句客人的问话。语言表达准确即可。 6用青松、白云衬托隐者品格的高洁;抒发了诗人对隐者的钦慕之情和没遇到隐者的怅惘之情。 解析:前一问考查诗中所写景物的作用。根据诗歌的题目和全诗内容来看,本诗作者是为寻隐者而前往山中的,景物只起陪衬的作用。后一问是考查作者的感情,联系诗歌的题目和“云深”一句就可以揣摩出作者的感情。 7(1)国都,都城(2)日光全,都每天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思的把握,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国”和“景”是多义词,就初中阶段学过的文言文来看,“国”有“国都”“国家”之意,“景”有“景色”“日光”的义项,所以要联系句子大意去推断它们的意思。“日”是名词作状语。 8(1)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2)百姓没有流动迁移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意思的理解和翻译。句子翻译要逐字逐句,尽量做到字字落实,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还必须把句式的特点体现在翻译中。如句中“集”和“锦鳞”要落实;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而其中“流徙”的意思必须译准确。 9A解析:B应为“然则何时而乐耶”;C应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应为“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 l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鼓励百姓出游(如答“纵民竞渡”或“鼓励百姓赛龙舟”也可) 让佛寺大兴土木(修建工程)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甲】考查的是对作者思想、文章主题的理解;【乙】考查的是对人物主要事迹和文章内容的概括。要注意抓关键词句如“希文乃纵民竞渡”“居民空巷出游”及“又召诸佛寺可以大兴土木之役”来概括,并且要从范仲淹的角度去理解。 11我们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 解析:本文是议论文,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主张就是文章的论点。纵观全文,题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体现了作者的主张,即是文章的论点。 l2二人转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部分小品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许多在现场插科打诨的节目成了一些晚会的主流;诸个电视台经常推出的选秀节目,也都是以出洋相取胜。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筛选的能力。先找出“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几种表现形式吧”这一过渡句,下文是围绕这一句的展开分析。一般情况下,有的语段的开头往往是中心句。“二人转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和“部分小品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即是第节的中心句;第节中主要补充说明现实生活中的娱乐节目:一为插科打诨的节目,二是以出洋相取胜的选秀节目。 l3小丑文化是低俗的;小丑文化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答“小丑文化有可能突破审美底线”或“小丑文化会扭曲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可);小丑文化的泛滥,有悖于我们提高大众文化修养的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提取的能力。主要内容可以根据结尾一段来概括。 l4本文共有三组对比论证:用小丑和戏曲中的丑角对比,突出小丑没有摆脱“丑”,是低俗的,如俗得过了头,就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用“传统二人转”和“现代二人转”对比,表明“现代二人转”的低俗倾向,强调了今天娱乐形式中“小丑文化”的泛滥正扭曲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用春晚小品不差钱和赵本山原来的小品对比,表明不差钱已经纯粹是二人转的一个变种,强调了今天娱乐形式中“小丑文化”的泛滥正扭曲着人们的审美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同时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的能力。根据第节“不仅仅是插科打诨这样低俗的表演实在不能让人提起精神来”一句和“被艺术化之后的小丑已经摆脱了丑,而成为一种艺术的美”一句可以提炼出第一点。抓住第节中关键词句“传统二人转”主要“靠唱功取胜”,“现代二人转”是“男女演员相互调侃或在服装上搞怪”来概括出第二点。用同样的方法可以从第节中概括出第三点。 l5“从老家搬到城里”时的“姥姥的端午”;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的端午”;姥姥去世“次年”的“姥姥的端午”。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和概括提炼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审清题意,抓住其中的关键词“除了写我童年时,还写了”;再从文章中寻找重要信息并概括。从第节“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第节“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第节“次年端午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可以概括提炼。 l6运用细节描写(答“运用反复修辞”也可),刻画出姥姥生怕惊醒“我”而轻手轻脚的样子,表现了她对儿孙的关爱。 运用神态描写,写出姥姥进城后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对乡村生活的怀念,表现了她的勤劳。 解析:考查细节描写(修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