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测试.doc_第1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测试.doc_第2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测试.doc_第3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测试.doc_第4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测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语文必修五阶段测试姓名 班级 号数 成绩 一、古诗文鉴赏(37分)(一)默写(7分)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2.引壶觞以自酌,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4. ,亦崎岖而经丘。5. ,临清流而赋诗。(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躬亲抚养 躬亲:亲自B慈父见背 见背:婉指长辈去世C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D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密奉事以孝谨闻 密以祖母年高B后卒于家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有暇则讲学忘疲 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D齐桓得管仲而霸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8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3分) ( )密奉事以孝谨闻 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门衰祚薄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后刘终,服阕A B C D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李密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B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以发对祖母的孝情。D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4分)译文: (2)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4分)译文: (三)古代诗文阅读(10分)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0分)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 “众鸟”二句写了什么样的境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 (2) 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抒情方式上看,本诗属于哪种抒情方式?(5分)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有子的“为仁之本”,这里的“本”指的是“、”,立“本”的目的就是要使“”。(3分)(2)从第一章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是什么?(3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家有“胡同” 忆陈垣先生 陆其国 说家有“胡同”,容易让人误以为家坐落在胡同里。想想也是,家在胡同再正常不过。如说胡同在家里即家有“胡同”,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确有一个人这样说,他就是历史学家陈垣。 陈垣字援庵,生于1880年,卒于1971年,广东新会人。辛亥革命后,陈垣到北京,开始钻研文史。一生从事教育达七十年,并先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平图书馆委员、故宫博物院理事兼故宫图书馆馆长等职。 陈垣是李希泌的父执,李曾撰文说起有一次陈垣的助手和学生刘乃和在老师家,遵师命去书房取一部元六十家文集目录稿本,陈垣告诉刘此书在第几条“胡同”第几层书架;一会儿又要取一张老照片,那在第几条“胡同”第几层书架,刘皆随手取来。李希泌对陈老这样得心应手地使用自己的图书资料,既惊讶,又佩服。1964年夏,李希泌陪同亚非学会负责人艾毅根拜访陈垣,应客人要求,陈垣请适在他家的刘乃和领客人参观厢房里的藏书。“厢房的面积并不大,但书架一行一行地排列得很整齐,行与行之间留有一条通道,陈老名之为胡同,顺序名之为第一条胡同、第二条胡同。书架上的书也放得很整齐。陈老对哪本书放在第几条胡同第几个书架都记得一清二楚。”(李希泌语) 原来“胡同”是陈垣喻指他的藏书室。在我看来,陈垣自况家有“胡同”,盖缘于他腹有诗书。腹有诗书的人,即使家无“胡同”,依然可以气定神闲,因为他已在心里“砌”起了“胡同”;反之,腹无诗书,即使在家里砸钱堆起再多的“胡同”,不过是附庸风雅,华而不实。由是观之,一个人要做到腹有诗书,家里有无“胡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要有“胡同”;这是一种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抵达;这里包含的已不仅仅是学问和学识,还有人品人格,乃至学术精神。能完成这种抵达的人很少,就像陈垣家有“胡同”,并与之融会贯通的人很少一样。但惟其少,才更令我们这些后人敬仰。敬仰他,也是敬仰真学问、真学识,更是敬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 陈垣的弟子赵光贤,曾对梁启超根据新唐书薛延陀传里“值贞观二年突厥叶护可汗见弑”的记载,考证出唐玄奘赴印度出发年代为贞观元年,而非历来以为的贞观三年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他读到1924年10月上海东方杂志第21卷第19期上发表的陈垣书内学院校慈恩传后一文,该文将梁氏的诸条考证一一驳倒。“其中有一条我记得最清楚,就是先生据通典、册府元龟诸书,证明在贞观元年(不是二年)被杀的是统叶护,而玄奘到西突厥素叶城见到的是统叶护的儿子肆叶护。一字之差,遂成大错。当时我想,原来我国还有比梁氏更高明的人,从此使我五体投地地佩服的人不是梁任公而是援庵先生了。”(赵光贤语) 当然,做一个学人,学问固然重要,风骨更不可缺。通鉴胡注表微是陈垣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从这部书很可以看出陈垣的风骨。陈垣读胡三省通鉴注时,正身处敌伪统治的北平,人民生活在黑暗中。他说自己“精神异常痛苦,阅读胡注,体会了他当日的心情,慨叹彼此的遭遇,忍不住流泪,甚至痛哭。”感情的接近,思想的相通,各自身受的苦难,驱使陈垣下决定为胡注写出“表微”。这部著作彰显了胡三省的内心情怀,也凸显出陈垣的民族气节和学人傲骨。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本文由“胡同”在家里说起,引出回忆的对象,开篇出人意料,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下文的述评作了很好的铺垫。 B文章第二段对陈垣的简要介绍,说明了陈垣学术生涯的漫长以及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丰富经历,在全文中起到了总领作用。 C. 文中引用李希沁的话介绍了陈垣家中的“胡同”的具体设置,说明了陈垣家中藏书的丰富以及他能很好地管理与使用这些藏书。 D. 本文在详细叙写“胡同”、简要评价人物的基础上,点明文章的主旨拥有大量的藏书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E.文章用较大篇幅引用赵光贤的话,内容上突出了陈垣的博学与治学的严谨,形式上体现了回忆录这种文体对真实性的要求。14.文中说“这是一种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抵达”,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实现这一“抵达”?请结合全文加以简要概括。(6分)答: 15.文章标题为“家有胡同”,但文章最后两段并未提及“胡同”。请说明最后两段这样写的作用。(6分)答: 16.文中说“做一个学人,学问固然重要,风骨更不可缺”,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感受。(8分)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1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3分)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山脊在平远中突兀矗立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A BC D18.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要闻之一。从那以后,以“门”命名的各种新闻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如“伊朗门”“艳照门”“虐囚门”等,最近在台湾又出现了因台风救灾不力而造成的“救灾门”,以及可口可乐在华深陷“受贿门”等新闻。请结合这些政治、经济和娱乐界的事件,简述“门”的含义。(3分)“门”:_19. 两位高中生寒假期间在外打工做粗活,遇到他们的熟人后,两人表现各异:其中甲同学羞愧尴尬,腼腆异常;乙同学则自豪开朗,热情大方。请各用一个比喻句对两位高中生的上述情态进行描写。(6分)(1)腼腆者:_(2)热情自信者:_五、写作(7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嫁给幸福 汪国真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 什么是苦 只知道 确定了就义无反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请以“追求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立意自定。 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语文必修五阶段测试答案一、古诗文鉴赏(37分)(一)默写(7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2.眄庭柯以怡颜3.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4.既窈窕以寻壑5.登东皋以舒啸(二)文言文阅读(20分)6.C (怜恤、同情)7.C (A项“以”译为“因为”,介词;B项“则”分别是“就”“却”的意思;C项“但”是“只是”意;D项“而”译为“因而”)8.A (“悲恻动人”主要表现在对祖母以及自己身世不幸方面)9.B (实现“宿愿”不当)10.(1) 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2)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三)古代诗文阅读(10分)11.(1)这两句诗描写了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失之后显得格外清静,一片白羽般的云彩飘去后感到特别幽静的境界,以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这里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更显其幽静。(2)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敬亭山与诗人相对而视,脉脉含情,情意无限。融情于景。全诗没有抒情的句子,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对敬亭山的描写之中。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2.(1)孝、悌 道生(2)治理国家的根本,就在于一套完善的组织制度来保证。三、现代文阅读(25分)13.BD B项,“总领作用”有误,在此处只是传记起首部分对传主所作的必要的介绍。D项,文章的主旨是如何治学和做人。14.实现这一“抵达”,首先要拥有藏书,腹有诗书,富有学问和学识;其次要能对所学诗书融会贯通,表达出自己的感悟与评析,将学问和学识化为自己的人品人格。15.文中的“胡同”有内外之分,后两段虽未提及“胡同”,但实际上也是在写“胡同”,写的不是陈垣家中外在的“胡同”藏书,而是陈垣内在的“胡同”学问和风骨;最后两段承接第四段的评价,由前文对陈垣得心应手地使用藏书的赞叹,上升到对陈垣的学问和风骨的敬佩,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和文章的内涵。16.(提示)围绕品德是人的第一要素回答即可。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要结合全文自圆其说。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17. A 解析:“山水画”及冒号提示:先写山,后写水,故应在之后;从“朦胧意境”和“在平远中”分析,应是先清晰后朦胧、先近后远的顺序。1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的能力。要理解“门”的含义,首先要明确题干中关于“门”的来源最不光彩的政治要闻之一以及后来以“门”命名的事件,要简述其含义,还要考虑题干中结合“政治、经济和娱乐界的事件”这些要求。答案(示例:)人们在水门事件之后,对国家领导人、企业或者个人遭遇的执政危机、市场危机或丑闻的统称。19. 答案:(示例) (1)甲同学一见到熟人便成了鸵鸟,恨不得把整个头埋进沙堆里。( 2)乙同学见到熟人后自豪开朗,像一只把成就写在屏上的孔雀。五、写作(70分)20.略附:文言文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口才很好,吴国人很赞赏他。蜀国被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臣下小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我凭这样微贱的出身卑下的地位,能够去服侍太子,这实在不是我献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一次又一次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尴尬。 我想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所有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是身份卑微见识短浅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宠我的待遇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像太阳接近西山,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停止奉养祖母而远离。臣下我现在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年纪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祖母刘氏侥幸地寿终。我活着将不惜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陛下明察。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于是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