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五大要素.doc_第1页
整合五大要素.doc_第2页
整合五大要素.doc_第3页
整合五大要素.doc_第4页
整合五大要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合五大要素,诊断课堂教学作者:程清兰身份:学员时间:2011-5-31 20:22:43阅读次数:10 整合五大要素,诊断课堂教学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报告 _奉贤_区_泰日_学校 作者:_程清兰_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研究,才能不断地成长。本文试以整合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五大要素(即,教材地位、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教师能力、教学效果)对一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观察诊断反思建议,并作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启示报告。 一、观察基本情况 观察时间:2011年_2_月_24_日(星期_四_)_上_午 _9_时_25_分至_10_时_00_分 观察对象:_南桥_小学 _四_年级(2)班 _46_名学生 执教教师:_朱_老师 职称 小学高级 教学内容 4BM1U2 Say and act 二、课堂观察的分析与诊断 1、教材地位的分析 a.教材在小学阶段的地位 1B Module 1 Unit Key structure Vocabulary Using my five senses 1 Look and see What do you see? I see frog, bee, rabbit, bird 2 Listen and hear What do you hear? I hear sheep, hen, dog, cat 3 Taste and smell Smell Taste Touch rice, soup, egg, noodles 2B Module 1 Unit Key structure Vocabulary Using my five senses 1 What can you see? What colour is/ are? It is / They are white, purple, pink, orange, brown, black 2 Touch and fell Is it.?Yes, it is. / No. Its watch, bag, soft, hard, rough, smooth 3 What can you hear? 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 train, bus, car, van. bicycle, ship 3B Module 1 Unit Key structure Vocabulary Using my five senses 1 Seeing and hearing What can you hear / see? I can hear / see aeroplane, bus, ship, car 2 Touching and feeling How does it / do they feel? Its / Theyre pineapple, cake, bread, glass, bag 3 Tasting and smelling How does it smell / taste? Its sweet(n.), lemon, salt, coffee, sweet(adj.), sour, salty, bitter 4B Module 1 Unit Key structure Vocabulary Using my five senses 1 What can you smell and taste? Is it or? Its watermelon, grape, plum, cherry, strawberry 2 How does it feel? Whose is this/ that/ are these/ those? Its/ Theyre hard, soft, rough, smooth, sharp, blunt, thick, thin 3 Look at the shadow! It (does) hill, lawn, path, bench 4BM1与前三个年级的模块主题一致,围绕“你能闻/尝到什么”, “它摸上去怎么样?”,“看一看影子”三个单元,以人类的五种感觉为主线开展教学。对比1B, 2B, 3B和4B的同一模块的主题可以发现,4BM1复现了1-3年级M1的各个话题。纵观词汇与句型的变化,也可以看出4B的主要词汇与句型是在前三个年级的主要词汇与句型复现巩固的基础上结合了新知,以旧带新地展开教学,这一点也说明了教材编排复现率高、螺旋上升的特点。 b.在整册中的地位 4B M1的学习主题为Using my five senses。通过三个单元的教学分别从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等感觉入手,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观察身边的事物。本模块涉及到关于词汇的旧知包括名词(水果、文具、景点等)、形容词(感觉)、动词、介词等;本模块的句型教学在旧知句型复现与巩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涉及到选择疑问句的问答,特殊疑问句Whose的问答和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的一般现在时态。 本模块在新旧知有机整合的基础上,以人的五种感觉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词汇、句型、语篇的结合,进一步以低年级所要求培养的听、说能力提升为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写、用的语言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同时,通过本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周边事物全面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c.在单元中的地位 本节课是牛津英语四年级第二学期Module 1 Using my five senses Unit 2 How does it feel? 的一节随堂课。4BM1U2的教学主题是How does it feel?以“触感”为话题,通过让学生摸一摸不同的文具、玩具等描述不同的感受。本单元结合学生已学过的句型How does it feel?及感觉类形容词进行教学内容拓展,扩充更多的形容词词汇,并进行新句型Whose的特殊疑问句的教学。通过学习,学生除了可以描述自己的感受之外还能与他人进行交流,询问对方的感受,并能运用所学的句型询问物品的归属,使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达到学能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本单元乃至于在小学阶段的地位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采用了循环式编排方式,1B至5B知识点逐步加深、扩展,大大加深了词语的复现率,符合记忆、学习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 2、教学目标的分析诊断 本节课是4B Module 1 Unit 2的第三课时,朱老师将目标设定为: a.知识与技能:单词beach, key, sand, take off, something, lost-property office;句型Lets taketo。 b.过程与方法:能模仿教材中Say and act的场景,分组表演。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明白拾金不昧的道理。 亮点分析:教学目标能体现三维,能基本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问题与建议:本节课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学习,学生除了可以描述自己的感受之外还能与他人进行交流,询问对方的感受,并能运用所学的句型询问物品的归属,使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达到学能致用的目的。如何准确设置教学目标,应是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教材主体、基于教学对象、基于单元内容;应是以教材内容为语量基础,以整体内容为语境基础,以主体内容为语用基础。鉴于此,本教学案例存在两个不足。 1)教学目标的制定仅立足于单课,没有统整单元 观察:英语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应该是整合的目标,而不是各自分离的目标。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是以一单元一主题的方式编排的,但本教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缺乏对单元教材的总体把握,缺乏单元目标设计的层次性、梯度性和生成性,孤立地设计每课时目标,这样容易出现知识断层,缺乏结构化的提升,忽略把握学生后续发展生长点等问题。 建议:本节课的句型学习仅仅就是Lets taketo,整节课学生就只操练了这一句,其实本单元的重点句型是How does it feel? Its和Whoseis it?老师可以把前后的重点句型整合起来,加以操练使用。就如朱浦老师所说的:“教材不是圣经,它只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之一;世界上几乎没有一套教材专为你教的学生而编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调整、补充。” 2)教学目标的制定未较好地基于学情 观察:目标的制定教师应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从他们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教材上的每一课时作相应的整合与处理。例如教学目标中的单词beach, key, sand, take off, something, lost-property office,如果全部作为四会单词进行学习,部分学生仍旧不能掌握。 建议:根据本班实际以及这节课在本单元的地位,可把take off, something, lost-property office作为拓展词汇,降低掌握的要求。又如在能力目标的制定上也没有从本班实际出发,“能模仿教材中Say and act的场景,分组表演”这一目标制定的过高。这一班级的学生整体水平较差,尤其朗读方面,语音语调还应加强训练。所以可以把这部分目标制定为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有感情的朗读表演。 整合教学地位等诸多因素教学目标应重新制定为: 知识与技能:四会beach, key, sand;三会take off, something, lost-property office;句型Lets taketoHow does it feel? Its和Whoseis it?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拼写新授单词,掌握单词的含义并能在句型中进行运用;能运用所学句型询问某件物品的归属;能运用所学句型描述对某件物品的触觉感受;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有感情的朗读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明白拾金不昧的道理。 3、过程和方法的分析诊断 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朱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师能创设真实的英语学习语境,做到提问数量适宜但还存在美中不足之。就此整合过程和方法一分为二的作如下报告。 亮点分析: a.善用提问,引导思维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有效地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言语技能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这节课朱老师能运用应用性阅读教学的理念,创设真实的英语学习语境,提问数量适宜,问题设计富有层次性,难易度较适合学生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例如在新课引入时,给予学生一连串的但是层层递进的问题,How is the weather? Where are Kitty and her parents? What can they see? How is the sand? What are they doing?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一篇切合主题的文本就构成了。 b.关注语言技能,培养语用能力 英语新课程整体目标是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推进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它们是一个整体,是相互作用的,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合理、恰当的写的训练具有帮助学生复现旧知识的功能;具有帮助学生连结口语和书面语的功能;具有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汇集、归纳、比较的功能等。朱老师在这节课能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转换,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例如本课的Post-task环节中朱老师根据课文对话再构了一篇文本,让学生填空,使学生已获得的能听懂、会说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写的活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活化,并进一步通过运用转化成一种语言能力,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问题与建议: 英语教学内容较枯燥,因此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上可以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充分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本堂课没有正确运用有效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五个问题。概述如下: 问题1:未较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知语言规律 在本课的单词教学中,都是老师通过图片、问题直接给出,学生模仿老师朗读,没有让学生自己寻找归类发音相同的单词或是尝试朗读。 建议:教师应重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现知识规律的过程;遵循理解、记忆、运用语言规律的顺序;注重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现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语言的内在规律,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迁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和提升。 例如在教授sand时,老师可以给出a/的发音,然后让学生尝试朗读或是归纳其他发音相同的单词,如cat, dad, fat。 问题2:操练形式单一,缺乏意义性操练 本课的学习有大量的机械性操练,但是缺乏有意义性操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于表面,不能真正的理解运用。整节课的操练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建议:新语言材料的操练过程,是指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形成过程。它分为机械性操练与有意义性操练。机械性操练通过模仿和重复说出新学的语言,达到对新知识的感知理解、模仿和储存,但难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年龄低,注意力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再加上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易感兴趣;也敢于表现自己,乐于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应结合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完take off之后,可结合已学的put on进行简单的操练,Its very hot outside. Please _ your coat. If you feel cold, please _ your coat. 又如可用猜谜来操练whose句型,用摸一摸的方式来操练How does it feel? Its_. 问题3:再构语篇习题未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本课最后的文本填空对于这个班级来说偏难,老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最后的练习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操练。 建议: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关注学生对整体文本内容的理解,关注对整体文本语言的学用,再构的语篇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符合他们的实际。 如On sunny afternoons, Kitty and her parents go to the _. The sun shines and shines. Its very _. Kitty _ off her shoes. They _ on the sand这其中从对话形式转换成文本,涉及到第三人称单数的使用,对于学生来讲偏难,可以改成Kitty wants to _ off her shoes. They are _ on the sand. 问题4:活动的密度小,质效低 在这节课中老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甚少,老师的主导式讲解仍占有一定优势。单向的师生朗读较多,探讨交流学习的机会较少,老师放手得还不够,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还不够放心。 建议: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科学的开展,就一定能发挥它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知识、能力得以培养,素质得以提高。 应该多增加一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动,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与发展。例如在本节课中可设计the lost dog,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设计对话进行表演,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问题5: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生硬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生硬,以词、句为基础带动语篇、语境的学习,仅仅只是按照书本的内容顺序进行教学,没有根据本班实际进行文本再构,使得整节课的知识点不是连续的,一个一个分开学习,没有联系性,不符合课标要求。 建议:教学设计的方式应摒弃习惯的以词、句为基础带动语篇、语境的学习,倡导有效的以语段、语篇为主体带动词、句的学习。应该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根据教材进行语篇再构,知识点穿插于整个语篇教学中。 本课整篇课文是对话形式,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将对话再构成文本形式,整体推进教学,使得知识点不再是零散的、独立的,学生的习得将是完整的、有效的。如:On sunny afternoons, Kitty and her parents go to the beach. The sun shines and shines. Its very hot. Kitty wants to take off her shoes. They are walking on the sand. Kitty finds a key in the sand. Then they ask the man over there. But the man doesnt know either. So at last, they take the key to the lost-property office. 4、教师能力的分析诊断 亮点分析: a.能较好把握教学重难点,学点考点结合 朱老师表达流畅,具有丰厚的底蕴,教态随和大方亲切。在教每个新授单词时都能挖掘其相关知识点。比如学习beach时,让学生注意复数要加es;学习sand时,适度拓展make a sandcastle;学习something时,由于这个单词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以some things与something进行比较;学习key时,能适度讲解key的两种含义the key to the door, the key to the question。 b.以情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共同走入教学世界 在课堂中,教师的听答行为与态度是影响学生回答的重要因素。英语课较活泼,朱老师能与学生融成一片,始终与学生的思想接轨,不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次奖励、一次目光接触,让学生感到温暖自信。这个班级在同年级中纪律和学习风气较差,朱老师在课堂上能及时鼓励表扬,学生学习情绪稳定高昂,促进了学习。朱老师巧用情感评语,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小学生年纪小,天真单纯,学习目的性尚不明确,而又好胜心强。教师的鼓励评价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合作意识心来自教师的鼓励性评价。 c.体现教师机智,能处理好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虽然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有时我们都会突然遭遇,并且是和预设相距甚远的生成。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使课堂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在本节课中,朱老师善于启发学生,实施有效的调控。例如在操练句型Lets taketo the lost-property office时,对于学生来说,新句与新词结合在一起很难。所以老师能及时调整,先操练词组take to the lost-property office,再给出图片进行句型操练,再到两人的pair work,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学生易于掌握。 思考与建议: 教育学提出,课堂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密度,重视反馈,设计合理的教学坡度,从而提高质效。根据此原理,发现本教例中的两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教学活动设计坡度较小 思考:本课中朱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坡度较小,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技能,语言的语用功能没有得到体现。 建议:在教学中,应采用有坡度的教学活动,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活动反馈时应尽量安排学生将自己所填的、所连的、所选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尽量完整地用英语表达出来。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既满足了学生展现自我的欲望,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又还原了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学以致用,回归了学习的出发点;更是对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真正检阅。 如在新课引入时,老师问的一个问题What can they see? 学生就只回答了老师既定的答案They can see the sand.其实在图片中可以回答的东西有很多,在这里老师没有进行追问。这时老师应该适时地进行引导What else can they see? They can see the shells too. They are so beautiful.等等,来开拓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多说。 2)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考:本节课老师占了主体地位,基本上所有的知识点都是老师讲学生学,缺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训练,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教学。现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不再是“观众”、“听众”,而是课堂的主角。那么,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多样化,并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把音乐、小品、游戏、画画、比赛等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进行有效学习。 5、教学效果的分析诊断 本堂课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但从科学的教学方法出发整合效果还存三个误区和不足。 a.从知识层面看 单词学习仅仅停留于表面,在课堂中跟读或是齐读,没有真正落实到运用,所以在最后环节的文本填空很多学生都不会。句型学习方面则是老师给予学生内化知识的时间不够,后1/3的学生运用起来比较困难,掌握不扎实。 b.从能力层面看 能力目标方面达成度很低,学生能进行分角色朗读,但是语音语调方面还应加强,较难的单词词组在学习完毕之后大部分还是不会读,所以针对本班设置的能力目标过高。 c.从情感层面看 情感目标方面学生只是操练了Lets taketo的句型,老师没有进行适时的点拨,可能部分学生可以领会其中的寓意,但其余学生并不能领会。所以根据以上分析确定这节课的目标达成度不高。 问题产生原因: 1)没有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思考: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在课堂教学中各有着不同的作用,他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关联的,缺一不可。课堂教学中应两者都要兼顾,输入是第一性的,输出是第二性的,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应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示范性,运用多样的输入方式增强语言材料的可理解性,提高输入效果;还应彰显语言重复率,突现教学重点,要保证输出的质量,促进输入的理解,提高输出的质量。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低,学生不能很好的输出所学语言,尤其是单词与句型不能有效结合,这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单词句型分开教授以及语言输入量有关。 建议:在教授新词时并没有结合旧句加以操练;在教授新句时虽然能结合旧词,但是给予学生内化的时间不够,学生不能很好掌握。应该新词旧句、新句旧词相结合,教师根据个体差异提供适当输入,创设适宜语境,促进学生的输出,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2)没有体现分层教学 思考:分层教学是在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分别教学的要求下产生的,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分层教学更注重实际,进行分层优化,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分层教学就是一种在集体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策略,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而本节课学生所学知识仅停留于老师给予的内容,学生没有创新,老师没能适时引导及鼓励,对于优等生未体现成效。例如在句型操练环节,学生根据老师既定的对话进行操练,造成优等生已经掌握,后1/3学生还表达不清。 建议:老师应采取相应的分层教学,分别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学有所成,体验到成功感。例如在操练Lets taketo the lost-property office.这个句型时,可以让优等生跳开老师给定的内容,结合已学知识来巩固Lets taketo这个结构,在熟练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创设语境Make a dialogue。而后1/3学生教师可以明确给出内容进行输出操练。 三、观察启示 通过以上对一教学实例的科学整合分析诊断得到五个方面的观察启示,报告如下: a.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基于课程标准、教材主体、教学对象、单元内容去思考与设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小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实践这一目标,关键一点就是要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确立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既要从本课特点出发,又不能只盯在一篇课文上,要树立英语的整体教学观念。从整体出发,把眼光放在一单元、一册书、一个学年、一个学段乃至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上来考虑,使其上下关联,互为照应,分解合理,体现出学科的序列性。这样,就不会为教一课而教一课,以致脱离教材,失去“英语味”。 b.应站在学生角度再构教学目标,再构文本内容,再构过程 朱浦老师曾说过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教学必将走一条独立语段教学之路。独立语段教学也必将成为改变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独立语段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对于独立语段教学中的目标再构、文本再构及过程再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