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基于校园网的学院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系统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2页)
编号:5867098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3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3-17
上传人:qq77****057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李**(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尺寸:120x34像素
分辨率:96dpi
颜色:RGB
工具:
7.2
积分
- 关 键 词:
-
VC
基于
校园网
学院
教学质量
监测
评估
系统
- 资源描述:
-
VC++基于校园网的学院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系统,VC,基于,校园网,学院,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系统
- 内容简介:
-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1章 绪 论1.1 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教育部2001年8月28日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指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本科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各方面都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华北科技学院自从2002年9月招收本科学生以来,学校的本科专业逐年增加,以由2002年9月招生时的5个本科专业扩大到目前的22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和在校本科学生的急剧的增加,无疑给教学系部增加了教学压力,明显感觉每位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他们的教学经验还普遍比较缺乏,为了更好的引导这些青年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学院领导、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和教师本人及时了解教师教学效果和同学的对所教课程的反映,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发“基于校园网的学院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系统”成为必需。学院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具有以下意义:1. 学生可以通过本系统将教师上课情况反馈给学院领导、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和任课教师本人,反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建议和要求;2. 教学系部领导能够及时掌握全系教师上课的基本情况,可以及时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处理,对于共性问题可以通过全系大会进行解决,有效的遏制教学事故的发生,利于提高系部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3. 教研室主任能够及时掌握本教研室教师和外聘教师的教学情况,可以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和主讲教师的教学指导和模范带头作用,利于提高教研室的教学水平和青年教师的成长。 4. 教师可以从学生反映的信息进行检查自己,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案,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加融洽的结合起来。1.2 系统的四大特色本系统具有先进性、通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的四大特色。1. 先进性本系统采用了先进的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利用ASP编程语言,后台采用比较SQL数据库,使学生的评议操作、督导评议操作和教师查看评议结果更简便,更熟悉,使用校园网更方便。2. 通用性本系统是针对教学院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的一个通用系统,只要更新后台数据库(主要有学生基本数据表和教师基本情况数据表和教学任务表),久可以变化为不同系部的教学质量监测评议,具有很强的通用性。3. 灵活性本系统充分考虑不同的用户级别可以看到不同教师的评议结果,有效的进行分级管理,实现了数据的保密性。系统共设计四级管理模式,分别是:学院领导、系部领导(正副主任、正副书记等)处级干部、教研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实验中心主任等)科级干部和教师本人。4安全性为了保证学生在进行教学评议时的共正性和客观性,系统设置了安全策略,如果教师、教研室主任或者系部领导发现有对教师人身进行漫骂、侮辱等言行,可以将评议的z编号发送给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系统身份验证和确认,个别对学生进行谈话,进一步教育。1.3 系统功能简介本系统以ASP语言为基础,以B/S模式开发的基于网络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系统,共分为学生教学质量评议、督导评议(督导评议、院督导统计教师得分情况、系督导查看各班评议记录)、评议结果(教师查询、教研室主任、系部领导教)查询、后台数据管理(学生基本信息表、教师基本信息表、教师教学任务表、教师评议成绩表、教师评议建议表、督导信息表等)等4个大模块,其功能结构图如图2-1所示。1. 学生教学质量评议学生进行身份验证登录后,可以对其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从“1.基本概念,理论讲解清楚;2. 按授课计划教学,重点突出,辅助内容选取得当;3. 注意提示本门课程的内在规律,并提供学习或研究的方法;4. 善于结合本课程介绍有关的学术动态或信息;5. 语言有艺术性、准确、精练、生动;6. 注意培养并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7.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注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 备课充分,课堂内容饱满;9. 教书认真,育人严格,言传身教,为人师表;10. 关心学生的学习,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1. 主动沟通教与学的关系,努力优化教学结构;12.你学习本课程后,是否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能激发你的联想;13.你学习本课程后,是否能掌握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14.你学习本课程后,是否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14个方面进行打分,还可以对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限制200字以内)。还有修改学生登陆密码的功能。2. 督导教学质量评议督导进行身份验证登录后,系督导可以对其系课教师(院督导可以对全院教师)的教学质量从“1.备课充分,讲课熟练,责任心强,课堂纪律好;2.严格要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3.按教学大纲,容量适当;4.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正确;5.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更新意识强;6.重点难点突出,深入浅出,条理清楚;7.教法灵活,促进思维,培养能力;8.充分利用教具及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好;9.课堂教学环节灵活自然,效果好;10.说普通话,清楚易懂,生动精练,语速语调适中;11.板书清楚,字迹规范,布局合理”等11个方面进行打分,还可以对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限制200字以内)。还有修改用户登陆密码的功能。院督导统计教师得分情况、系督导查看各班评议记录。3 评议结果查询评议结果查询是按照不同的分级管理体系进行查看的,教师以本人身份登陆后可以看到自己评议结果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教研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实验中心主任等)科级干部进行身份验证登录到系统后(后台管理设置决定是否)可以看到自己科室所有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结果;系部领导(正副主任、正副书记等)处级干部进行身份验证登录到系统后可以看到全系所有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结果;学院领导处级干部进行身份验证登录到系统后可以看到全学院所有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结果。4. 后台数据库管理以超级管理员身份登陆后,可以进行后台数据库的管理,主要有学生信息表的修改、教师基本情况表的修改、教师教学任务表的修改、系部科室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系部教师的增加、删除和修改、督导基本情况表的修改、学院单位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数据管理、用户管理,权限设置等。1.4 技术路线采用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运用模块化开发方法,建立的“基于校园网的学院部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系统”。本系统开发符合人的通常的评议与思维方式,容易扩充和修改,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好,能满足系统功能的不断扩充和软件系统不断升级的要求。具体研究流程:调研开展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子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块分析与设计模块编程与测试系统组装与测试系统试运行系统修改、完善软件系统鉴定系统使用、升级与维护。第3页共52页第2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2.1“基于校园网的学院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系统”功能结构与逻辑流程程序结合模块设计的意义非常重大,合理的模块划分使系统结构清楚、符合逻辑,并且使用方便。如何划分模块是完成概要设计的关键,模块的独立性是划分的重要原则,直接影响到软件的质量。优质的模块划分应使模块间的联系越少越好,而模块内的联系越紧密越好。模块内部程序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性称为内聚性,跨越模块之间的联系称为耦合性。模块内聚性的类型主要有:功能内聚性、顺序内聚性、通讯内聚性、临时内聚性和逻辑内聚性;模块之间的耦合性的类型主要有:数据耦合性、公共耦合性、控制耦合性和内容耦合性。模块的划分除了增强内聚性和减少耦合性外,还需要尽可能把和硬件有关的部分代码集中在一起,把改动不大的部分集合在一起以尽可能提高代码质量,使代码能够重复利用,合理掌握模块的大小和程序结构形态。根据上述模块划分的原则,根据学院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系统的特点,系统的逻辑流程图见图2-1,主要功能划分见图2-2。第51页共52页2.2 开发原则、方法与步骤1.开发原则系统开发根据软件开发的规范,采用如下原则,使软件开发工作顺利进行,保证软件质量,使其标准化并使软件具有较高的可维护性。面向用户的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稳定性原则系统工程方法原则阶段性原则2.开发方法软件工程范型(Software Engineering Parading)则是指导软件开发的范型,也可以直接称作软件开发范型。常见的有以下三种软件工程范型: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较早提出的一种基于生存期的开发范型。典型的瀑布模型包括计划、开发、运行3个阶段,内含系统分析、总体设计、模块设计、详细设计等8个子阶段,各个子阶段的活动依次展开。该模型坚持结构化思想和强调文档齐全,并且每个阶段划分清楚,每个子阶段任务明确,主要使用于“需求明确、复杂程度相对较低”的软件开发活动。快速原型模型是80年代出现的一种软件工程范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如图2-3快速原型开发模型)1)建立原形 快速地建立一个模拟待开发软件的原型(Prototype),请用户评价并提出对软件需求的修改,这种修改可能会反复多次;2)实现最终软件 根据最终认定的软件需求,设计和实现所需求的最终软件(最终系统)。原型其实是一个简化了的目标系统,实际上建立的原型常常兼顾功能和界面两方面的要求。这种开发范型具有用户早期介入的特点,用活生生的原型代替“需求说明书”,可以使用户及早发现目标系统存在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可以使用快速编程语言和充分利用现成软件来实现一个最初的原型。面向对象范型是一种全新的软件工程范型,是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理论演化而来的,它包括“OO分析OO设计OO编码”三个阶段。该模型简化了软件设计,较好地实现了问题空间和求解空间的一致性,大大减少了软件开发工作量;需求分析快速设计建立原型最终系统修改原型用户评价原型图2-3 快速原型开发模型支持软件重用,使开发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总体设计和新的对象上;提高了可靠性以及保持了连续性等特点,应用广泛。在软件开发的开始,尽管用户在刚开始的时候说不清楚未来的软件应该是什么样子,但是他们却可以对已经存在的系统进行非常熟练的挑剔。这种方法让开发人员和用户一起定义软件的所有目标,确定哪些需求已经清楚,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定义。然后进行模块的快速设计,产生一个原型的构造。有了原型,用户就可以对其进行评价,然后修改需求。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该原型满足用户的要求为止。考虑到开发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本系统开发采用快速原型法,整体上结合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并结合面向对象的设计分析方法,实现系统模块和代码的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分析,由用户和开发者共同确定了系统的基本需求和主要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实验性的简易模型并交给用户试用,然后根据用户的修改意见对初步原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再提交给用户试用并提出意见,再修改、补充和完善。如此循环直至本软件完善。3.开发步骤系统的开发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其中第六个阶段正在进行中。1)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系统的总目标,给出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及接口等方面的要求。研究项目的可行性,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并对可利用的资源、成本和可得效益、开发进度作出估计;2)分析阶段(需求分析和系统分析):对软件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的定义,并给出软件需求说明书或系统功能说明书以及初步用户手册;3)总体规划设计阶段:从总体上规划软件功能的实现和划分;4)系统设计阶段:把各项已确定了的需求转化为相应的一个体系结构,结构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意义明确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和某些需求相对应,进而对每个模块要完成的工作进行精确的描述;5)系统实施阶段:即程序编写、模块测试和系统组装,把软件设计的各个模块根据其功能描述和数据描述,利用特定的编程语言,转化为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代码,并根据数据结构的要求,组织数据进行模块功能的测试,直至模块组装完的系统测试;6)系统试运行和维护阶段:根据系统设计中相应文档和数据的描述,结合一门课程评议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试运行和初步应用,并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2.3 系统测试与维护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寻找、纠正软件可能发生的各种错误(包括逻辑错误、编码错误、组装运行错误等)以及检核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达到要求。基于本软件是应用型软件,在联合采用随机测试、人工测试和程序员自己测试等方法的基础上,最后采用实际数据实际运行并检核对照其结果的直观方法进行现场测试(双方合作完成)。这也是应用软件测试中最简便易行的测试方法。故本软件的实用性、可靠性评价比较直观、便捷。本软件的组装采用自动检测组装的方法,组装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不同用户以及单机、网络版的差异和特点,从而确保系统各模块的独立、协调工作,并实现合理的资源共享。软件的维护是指为提高软件产品的正确性、可靠性、适应性、完善性而对软件进行必要的修改,软件的可维护性及维护效率是衡量软件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本软件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如用户的增加、单机/网络运行环境、软件运行初始化整理及代码维护等,这无疑都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能,此外,还设置了详尽便捷的帮助、学习功能,使用户能更容易地对软件进行必要的维护。软件的维护是一项长期且极为重要的工作,不断对软件自身进行调试与完善(升级),并加强与用户的联系与交流,是任何软件保持其应有生命力之根本。第3章 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3.1 Web Browser(Web浏览器)图3-1 客户/服务器结构传统的二层式程序,也就是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这种程序相对简单、清楚、开发容易,其结构如图3-1。客户机都通过网络连接到同一个数据库上,不过这样结构问题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性能较差维护困难已经不适应在因特网(Internet)上使用。这种方式数据同一性和完整性难以控制。同时由于每一个客户机都必须安装特定的软件,且这种客户端软件体积还比较大,用户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所以目前已经面临淘汰。图3-3 Web浏览器模式图3-2三层结构图三层结构(见图3-2)是目前用得最多的,这种结构比传统的C/S结构增加了一个应用程序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包括了统一的界面、业务规则和数据处理逻辑等等,这样客户端程序就可以做得比较小,也就是常说的瘦客户,更由于业务规则和数据处理逻辑的集中在服务器上统一管理,客户端无须进行复杂的计算,也不会因为错误的操作而影响到其他的用户,所以他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效率都比较好。当然开发这样的系统在技术上和成本上要求就要多一些。近几年来因特网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因为网络而在慢慢的改变。现在的个人电脑(PC)上都安装了浏览器(Browser)因此人们就利用浏览器来作为客户端程序,万维网服务器(Web Server)作为中间层和客户端沟通服务器,这就是现在流行的B/S(Browser/Server)结构方式(见图3-3)。在这种结构下,本地的计算机无须安装任何客户端程序,只要有浏览器,可以使用因特网就可以使用系统了。他不仅仅减少了开发客户端带来的成本,最关键的是,大大减少了系统维护的成本和时间,当修改系统的时候不需要对客户做任何的改动。并且客户端也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使用你的系统而不要做特别的设置。在B/S系统中以微软公司的IE浏览器、和IIS/ASP(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Active Server Pages)服务器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最方便,对中文的支持也是最好的。3.2 系统平台的选择与技术此系统采用微软公司的服务器、数据库以及Internet等网络产品。服务器采用了Microsoft Windows2000 Server 操作系统和Internet网页发布服务器。数据库采用了SQL Server 2000系统。管理软件采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编制。网络端软件采用ASP、Vbscript、Javascript编制,客户浏览器采用了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5.0为主的浏览器。3.2.1 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随着计算机的技术不断发展,编程工具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编程工具中,可视化编程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编程员的欢迎,并已逐步成为传统的编程工具,流行的可视化编程工具有好多种,而网络编程工具中最具代表的就是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因为在该编程工具中不仅是可视化的界面操作,还可以在其中添加脚本语言,例如,Vbscript、Javasript等脚本,并且还可以加入flash、fireworks等其他的小程序。3.2.2 ASP简介Microsoft Active Server pages是目前流行的Web应用开发技术之一,用于构建Windows服务器平台上的Web应用程序。ASP也是一种动态网页,其主要特点是它可以包含服务器端脚本,而且可以使用一些内置对象来增强脚本的功能,还可以调用组件对象模型(COM)组件来执行任务,例如访问数据库或者执行商业计算等。Active Server pages是创建动态网页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它起一种编程语言的作用,可以利用它编写动态生成HTML的程序代码。因此,只要用户浏览Web站点并请求一个ASP页,Web服务器就可以处理相应的ASP代码,生成HTML代码,然后将它传递到用户浏览器并显示出网页。ASP内含于IIS3.0和4.0之中,通过ASP我们可以结合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元件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有了ASP就不必担心客户的浏览器是否能运行所编写的代码,因为所有程序都将在服务器端执行,包含所有嵌在普通的HTML中的脚本程序。当程序执行完毕后,服务器仅将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浏览器,这样就减轻了客户端浏览器的负担,大大提高了交互的速度。ASP的特点具有以下特点:1 ASP文件是用附加特性扩展了的HTML文件,在ASP文件中可以添加可被浏览器解释并显示的HTNL标记,也可以添加java小程序,客户端脚本、客户端Active控件。2 在ASP页中可以包含服务器端脚本,通过在Web服务器上执行脚本可以将交互式内容添加到网页中。例如,利用ASP可以创建一个对不同访问者显示不同信息的动态网页。3 ASP提供了一些内置对象,使用这些对象可以使服务器端脚本功能更强。例如,可以在Web浏览器中获取用户通过HTML表单提交的信息,并在脚本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向Web浏览器发送信息。4 ASP可以使用服务器端Active组件来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例如存取数据库、发送E-mail或访问文件系统等。5 ASP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ASP脚本只在Web服务器上执行,在客户端计算机浏览器中可以看到脚本的执行结果(HTML动态网页),但看不到ASP源代码本身。6 ASP页与标准HTML页既有区别也有联系:ASP页的文件扩展名为.asp,标准的HTML页的文件扩展名则是.htm或.html;标准的HTML页不经过处理就可以发送到浏览器,处理ASP脚本时先执行服务器端脚本而后生成HTML页;从浏览器来看,ASP页与标准HTML页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向Web服务器发出一个ASP请求后,浏览器将收到一个标准的HTML页。此外,ASP文件是一种无格式的纯文本文件,可以使用记事本之类的文本编辑器通过手工方式编写,也可以使用Dreamweaver Mx之类的网页编辑软件通过可视化操作来创建。ASP的运行环境有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version3.0/4.0 on Windows NT Server,Microsoft Peer Web Services Version 3.0 on Windows NT Workstation,Microsoft Personal Web Server on Windows 95/98。ASP的工作流程是:1 在客户端计算机上,用户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一个ASP动态网页的URL地址并按Enter键,向服务器发出一个ASP文件请求。2 Web服务器收到该请求后,根据扩展名.asp判断出这是一个ASP文件请求,并从内存或硬盘中获取所需的ASP文件,然后向应用程序扩展Asp.dll发送到ASP文件。3 Asp.dll自上而下查找、解释并执行ASP页中包含的服务器端脚本命令,处理结果是生成了HTML文件,并HTML文件送回Web服务器。4 Web服务器将HTML发送到客户端计算机上的Web浏览器,然后由浏览器负责对HTML文件进行解释,并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结果。为了进一步扩展ASP应用程序的功能,还可以通过数据库访问组件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数据库访问组件提供用ADO对象(ActiveX Data Object)对数据库的访问。ADO对象模型中有三个主要对象,即Connection对象、Recordset对象、Command对象,通过这些对象可以在ASP页面上浏览、检索、添加、删除和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在ASP中ADO是一项容易使用并且可扩展的将数据库访问添加到Web页的技术。可以使用ADO去编写紧凑简明的脚本以便连接到Open DataBase Connetivity(ODBC)兼容的数据库和OLEDB兼容的数据源。例如,你可以使用ADO来访问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SQL和Oracle数据库的信息,以及其他与ODBC兼容的数据库。创建数据库连接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创建Connection对象实例,与使用其他ASP组件一样,在使用ADO Connection对象之前,应使用Server.createObject方法创建该对象实例。语法格式如下:2、指定连接字符串 Connection对象的ConnectionString属性里可以包含用来建立数据库的信息。3、设置连接超时周期 使用Connection对象的ConnectionTimeout属性可以设置在终止尝试和产生错误前建立数据库连接期间所等待的时间,该属性设置或返回指示等待连接打开的时间长整型值(单位为秒),默认为15秒。4、打开数据库连接 使用Connection对象的Open方法可以建立数据库的物理连接。5、检查Connection对象的状态 使用Connection对象的state属性可以检查该对象当前的状态,该属性是只读的,其返回值是一个长整形数字。6、关闭数据库连接 在对打开的Connection对象的操作结束后,可以使用Close方法释放所有关联的系统资源。语法格式为:object.close3.2.3 SQL Server数据库简介SQL Serve是目前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软件之一。它提供了大量的输入、分析和展示数据的工具得到了用户的广泛喜爱。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是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模式。简称C/S模式)的新一代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在电子商务、数据仓库和数据库解决方案等应用中草药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为企业的数据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供有效的管理,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及数据的安全性。SQL Server 2000是一个巨大面复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有以下几大新优点:1 数据仓库(分析服务、数据转换服务、数据开采、分析服务、索引化视图)2 电子商务(对XML支持的增强、Web数据访问、分布式分区视图、安全性、简化数据管理、数据库复制)3 可伸缩性和可用性(同一个数据库引擎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SQL Server2000企业版还支持联合服务器、索引视图和大型内存等功能,使其得以升级到最大Web站点所需的性能级别)4 易于安装使用 3.3 数据库设计与分析1.数据库理论概述在计算机世界所用的表示方法为数据模型。第一种数据模型是以层次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层次模型,数据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节点表示实体的集合,连线表示相连的粮食体间的联系,但只能是1:1或1:m联系,亦即任何节点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同时可有一个或多个节点与其相连。层次数据模型比较简单,比较容易使用,但层次数据模型实现多对多的联系是不方便的,会导致数据的冗余。第二种数据模型是网状数据模型,该模型可以由一个以上的节点无父节点,并且至少有一个节点有多于一个的父节点。网状数据模型易于表达网络联系,但比较复杂,操作困难。第三种数据模型是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是以二维来表示数据,其中一列表示一个属性(也称字段或数据项),另一列是属性值。表中一行称为一个元组,元组可以有一个或若干个数据项的结合来标志它自己,称为键(key)。行和列的次序不象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重要,所有的数据项都是不能再细分的最基本的单位。实体间的联系不是用另一种对象来表示,而是用来表示,通过表中的共同属性来建立表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与前两种数据模型相比较具有独特的优点:a.简单。关系模型主要使用表的概念,直观、简单,用户易于了解。b.易使用非过程的数据请求。因为在表(关系)间不存在位置依赖,所以数据请求可以不指出路径,便于使用非过程的数据操纵语言,比如SQL。容易实现友好的用户界面。c. 数据独立性。关系模型中没有用户接口中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细节,因此有更好的数据独立性。但是为能够利用关系模型的这个性质,表的设计必须是完整的、准确的。 d.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其它数据模型所不具备的。3.数据库设计方法与实现数据库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早期的数据库设计,在分析系统要求后,接着进行逻辑设计。由于要同时考虑数据结构、存取路径、存取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设计工作变得十分复杂。1976年,P.S Chen提出逻辑设计前先设计一个概念模式(信息结构模型),并提出了用E-R图来表示概念模型的方法。这降低了设计工作的复杂性。E-R方法是“实体联系方法”(Entity Relation Approach)的简称。它是描述客观世界结构模型的有效方法。用E-R方法建立的概念结构模型(信息结构模型)也称E-R模型。概念设计的任务是以需求分析中所产生的数据项定义字典、数据库应用操作任务定义等为基础,确定系统内的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并用E-R模型、综合联系图表示该系统的信息模式。概念设计的模式目标是:建立一个既可以为用户理解又可在多种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实现的高级概念模型。逻辑设计的任务是根据需求分析产生的数据操作和概念设计产生的数据概念模式,设计和产生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处理的逻辑数据库模式。逻辑设计的目标是产生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处理的逻辑数据库模式,并满足如下条件:满足用户完整性和安全性要求;动态关系模式必须具有第三范式形式,静态关系至少具有第一范式形式;能够在逻辑上高效率地支持用户的数据库要求;在逻辑上具有高存储空间利用率。为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效率,经过规范化的关系模式还需要进行优化处理。关系模式的优点是根据分析中定义的操作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提高数据库操作的效率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为此,需要进行垂直分解和水平分解。根据上述关系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各数据库的设计遵循“需求分析概念模式设计逻辑模式设计物理设计”的过程,其中库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概念模式设计阶段采用了实体联系方法(E-R方法)进行描述和定义,在规范数据时,遵循了尽可能提高数据关系范式等级的原则,以降低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存取的效率。 本系统设计的表主要有对老师评议的分数表、学院单位设置表、系部科室设置表、系部学生信息表、教师基本情况表、教师教学任务表、督导基本情况表等,见表2-12.15。表2-1数据库表列表表 名类 型(表或视图)说 明content表评议系统中的宣传标语score表记录对老师评议的分数danwei表学院单位设置s_table表学生信息xsoptionbf表学生教学意见和建议备份xsoption表学生教学意见和建议xspyjl表学生评议记录t_table表教师基本情况kc_table表教师教学任务xspyjlbf表学生评议记录备份ddoption表督导教学意见和建议ddoptionbf表督导教学意见和建议备份admin表后台管理员信息userjl表教师反馈记录dudao表督导信息共有15张表表2-2 score表的详细定义字 段类 型精 度是否为空说 明ID(主键)自动编号Int记录编号t_id数字Int教师ID号tscore数字Int评议总分xs_cs数字Int学生评议次数xsscore数字decimal学生评分sdd_cs数字Int系督导评议次数sddscore数字decimal系督导评分ydd_cs数字Int院督导评议次数yddscore数字decimal院督导评分注:教师ID和教师基本信息表中的记录编号相联。表2-3 s_table表的详细定义字 段类 型精 度是否为空说 明id自动编号Int记录编号xuehao字符50学生学号name字符16学生姓名password字符50学生密码zy字符50学生的专业名b_name字符200学生班别名xss字符100学生系名注:学生基本信息表信息表。表2-4 xsoption表的详细定义字 段类 型精 度是否为空说 明id自动编号Long Int记录编号cat_id数字Long Int教师编号content字符255评议内容O_time时间/日期4评议时间py_kc字符255评议课程class字符255评议班级注:学生评议建议记录表字 段类 型精 度是否为空说 明id自动编号Long Int记录编号teacher_id数字Long Int教师代号Xs_id数字Int学生IDP_time日期/时间4记录的时间注:teacher_id和教师基本信息表中教师编号相联。 xs_id和学生基本信息表中学生编号相联。表2-5 xspyjl表的详细定义表2-6 t_table表的详细定义字 段类 型精 度是否为空说 明T_id自动编号Long Int记录编号danwei数字Long Int单位名teacher_passwd字符50教师密码T_name字符50教师名字sex字符10性别wenhua字符20文化zhicheng字符50教师职称xuewei字符50学位xueli字符50教师学历Ks_name字符100科室名zhiwu字符200教师职务T_flag字符Int权限级别注: 表2-7 kc_table表的详细定义字 段类 型精 度是否为空说 明Kc_id自动编号Int记录编号name字符50教师名kc_name字符100课程名称xueshi字符200学时class字符200班级注:表2-8 ddoption表的详细定义字 段类 型精 度是否为空说 明id自动编号Int记录编号cat_id数字Int教师编号dd_content字符255评议内容dd_time时间/日期4评议时间注:督导评议建议记录表表2-9 ddoptionbf表的详细定义字 段类 型精 度是否为空说 明id自动编号Int记录编号cat_id数字Int教师编号dd_content字符255评议内容Bf_time时间/日期4备份时间dd_time时间/日期4评议时间注:督导评议建议记录表表2-10 userjl表的详细定义字 段类 型精 度是否为空说 明id自动编号Int记录编号teacher_id数字Int教师代号P_time日期/时间4记录的时间注:teacher_id和教师基本信息表中教师编号相联。 第4章 系统功能实现4.1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议教师教学质量的评议应该严格按照学院督导、系部督导对教师评议的要求进行,从十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系统还给出了学生自由进行发表意见和建议的空间。学生进入本系统后,首先看到界面如图4-1,需要学生输入自己的学号和密码,系统缺省的密码是该学生的学号,学生进入系统后可以更改自己的密码。图4-1 学生登录界面学生输入相关信息后,单击“登录”按钮,就可以进入系统(图4-2),图4-2 学生登录后界面在这个界面中主要提供了“管理首页”、“修改密码”、“进入评议”、“退出管理”和“标语欣赏”等几个模块,用户可以更改自己的密码欣赏标语,也可以进入评议系统评议。单击“进入评议”按钮系统提供如图4-3界面所示。图4-3 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议在这个界面中,学生需要选择评议教师(该学生的所有任课教师已经给出),然后就自动显示了该教师所教课程,学生选择信息后,可以进行打分和发表对本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单击“发表”即可。实现以上功能的核心代码如下:%sub save()if CommentedID thenif instr(CommentedID,|)0 thenarrCommentedID=split(CommentedID,|)for i=0 to ubound(arrCommentedID)if Clng(arrCommentedID(i)=kc_id thenCommented=Trueexit forend ifnextelseif Clng(CommentedID)=kc_id thenCommented=Trueend ifend ifend ifif Commented=True thenFoundErr=Trueerrmsg=errmsg &+ 你已经对该教师发表过评议了!请勿连续对同一个教师发表评议。end ifif founderr then call diserror() response.Endend if sql=select * from xspyjl where xs_id=&Session(xsid)& and kc_id=&kc_id&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rs.open sql,conn,1,3 if rs.eof and rs.bof then rs.addnew rs(teacher_id)=teach_id rs(xs_id)=Session(xsid) rs(kc_id)=kc_id rs(cs)=1 rs.update rs.close set rs=nothing else sql=select cs from cs_tableset rscat=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rscat.open sql,conn,1,1if Clng(rscat(cs) = Clng(rs(cs) then founderr=true errmsg=errmsg+你已经超出该老师评议次数! rscat.close set rscat=nothing elsers(cs)=rs(cs)+1 rs.update rscat.closeset rscat=nothing rs.closeset rs=nothing end ifend ifif founderr then call diserror() response.Endend if 4.2教师对教学评议结果的查看系统根据教学管理的需要设置了4个级别的查看权限学院领导进行身份验证登录到系统后可以看到全院所有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结果,系部领导(正副主任、正副书记等)处级干部进行身份验证登录到系统后可以看到全系所有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结果,教研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实验中心主任等)科级干部进行身份验证登录到系统后可以看到自己科室所有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结果,教师本人进行身份验证登录到系统后可以看到自己的教学质量监测评议结果。教师进入本系统后,需要选择教师姓名和输入密码,系统对教师的缺省密码是“ncist”,教师登录后可以修改,见图4-4和4-5。图4-4 教师登录界面图4-5 教师登录后界面在图4-5界面中,系统提供了“管理首页”、“修改密码”、“联系管理员”、“查看个人评议得分”、“查看评语及建议”、“查看其他教师的测评”、“督导意见及建议”等功能模块。系统在身份验证时会自动识别身份来显示不同,不同身份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例如,刘士杰教授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主任,他可以单击“查看其他教师的测评”,查看教研室内所有教师测评信息。如果学生对教师的评议具有人身攻击和侮辱诽谤等词语时,教师可以选择该评语发生的时间,填入相应的表格中,见图4-6所示,然后点击发送就可以了。图4-6 特殊意见反馈系统进行身份验证、权限识别和结果查看的核心代码如下:%sub yddpf()Set rs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sql=SELECT * FROM score where t_id=&Session(t_py)rs.OPEN sql,Conn,1,1if rs.eof and rs.bof thenerrmsg=errmsg+没有评测!FoundErr=True call diserror() response.endelseSet rs2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sql=SELECT t_name FROM t_table where t_id=&Session(t_py)rs2.OPEN sql,Conn,1,1%rs2.closeset rs2=nothingrs.closeset rs=nothingend ifend sub4.3 督导对教学质量的评议 系统根据教学管理的需要设置了2个级别的查看权限院督导可以给全院教师评议还可以统计评分结果;系督导可以对系部教师评议,还可以查看学生评议记录;督导进入本系统后,需要选择督导姓名和输入密码,系统对督导的缺省密码是“dudaoncist”,督导登录后可以修改,见图4-7和4-8。图4-7督导登陆图4-8督导用户界面在图4-8界面中,系统提供了“管理首页”、“修改密码”、“、“统计评议得分”、“学生评议记录管理”等功能模块。系统在身份验证时会自动识别身份来显示不同,不同身份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例如,郭红老师为计算机系督导,他可以单击“进入评议”,对计算机系所有教师评议。还可以单击“学生评议记录管理”查看学生评议记录,根据记录给学生加量化分。又例如,刘士杰教授为院督导,他可以单击“进入评议”,对院所有教师评议。还可以单击“评分统计”统计某个系教师得分情况。如图4-9图4-9评分统计界面实现以上功能的核心代码如下:%sub save()if CommentedID thenif instr(CommentedID,|)0 thenarrCommentedID=split(CommentedID,|)for i=0 to ubound(arrCommentedID)if CStr(arrCommentedID(i)=kc_name thenCommented=Trueexit forend ifnextelseif CStr(CommentedID)=kc_name thenCommented=Trueend ifend ifend ifif Commented=True thenFoundErr=Trueerrmsg=errmsg &+ 你已经对该课程发表过评议了!end ifif founderr then call diserror() response.Endend if oid=teach_id oscore1=CDbl(request.form(score1) oscore2=CDbl(request.form(score2) oscore3=CDbl(request.form(score3) oscore4=CDbl(request.form(score4) oscore5=CDbl(request.form(score5) oscore6=CDbl(request.form(score6) oscore7=CDbl(request.form(score7) oscore8=CDbl(request.form(score8) oscore9=CDbl(request.form(score9) oscore10=CDbl(request.form(score10) oscore11=CDbl(request.form(score11) if request.form(Content) then sql=select * from ddoption set rscat=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rscat.open sql,conn,1,3 If len(request.form(Content)1000 then rscat.addnew rscat(cat_id)=oid rscat(dd_content)=trim(request.form(Content) rscat(py_kc)=kc_name rscat(dd_time)=Now() rscat.update rscat.close set rscat=nothing else errmsg = errmsg &+ 内容不能超过1000字!FoundErr=True rscat.close set rscat=nothing end ifend ifif founderr then call diserror() response.Endend ifdim sumsum=sum=oscore1+oscore2+oscore3+oscore4+oscore5+oscore6+oscore7+oscore8+oscore9+oscore10+oscore11sql=select * from score where t_id=&oid& and kc_name=&kc_name&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rs.open sql,conn,3,2if rs.eof and rs.bof thenrs.addnew rs(t_id)=oid rs(kc_name)=kc_name if Session(dd_flag)=1 then rs(ydd_cs)=1 rs(yddscore1)=oscore1 rs(yddscore2)=oscore2 rs(yddscore3)=oscore3 rs(yddscore4)=oscore4 rs(yddscore5)=oscore5 rs(yddscore6)=oscore6 rs(yddscore7)=oscore7 rs(yddscore8)=oscore8 rs(yddscore9)=oscore9 rs(yddscore10)=oscore10 rs(yddscore11)=oscore11 rs(yddscore)=sum elseif Session(dd_flag)=2 then rs(sdd_cs)=1 rs(sddscore)=sum rs(sddscore1)=oscore1 rs(sddscore2)=oscore2 rs(sddscore3)=oscore3 rs(sddscore4)=oscore4 rs(sddscore5)=oscore5 rs(sddscore6)=oscore6 rs(sddscore7)=oscore7 rs(sddscore8)=oscore8 rs(sddscore9)=oscore9 rs(sddscore10)=oscore10 rs(sddscore11)=oscore11 end ifelse dim a if CommentedID= thensession(CommentedID)=kc_nameelsesession(CommentedID)=CommentedID & | & kc_nameend ifresponse.writewindow.alert(测评已经提交!谢谢!);window.location.href=ddpy.asp;if founderr then call diserror() response.Endend ifend sub%4.4 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员登录后台管理页面后,见图4-10,需要用户输入管理员名称和密码和验证码,系统默认的管理员是ncist,密码也是ncist,单击“登录”按钮后,进入页面如图1-11所示。图4-10 系统管理员界面图4-11 后台管理界面进入这个页面后,系统提供了“用户管理”、“标语管理”、“教师情况管理”、“督导管理”、“处理教师反馈”、“数据管理”“管理首页”和“退出管理”等模块。单击“标语管理”,进入图4-12的页面,从这个页面可以对系统中的宣传标语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实现标语的动态管理。图4-12标语管理单击“教师管理”可以进入图4-13,这个页面可以实现对学院单位的增加修改、科室的增加、可以实现对教师的增加、信息修改和科室归属以及教学任务的管理。从分类导航中可以选择教师职工分类管理、单位添加、科室添加和教师添加,从列出的单位工分类管理中,可以进入管理该单位的所有教师,见图4-14,然后可以对教师本人的基本信息修改和教学任务的添加,见图4-15,还可以添加新教师,见图4-16。图4-13单位分类管理图4-14教师情况管理图4-15教师信息管理图4-16添加教师界面单击“督导管理”可以进入图4-17,这个页面可以实现对督导修改、增加、删除等管理。从分类导航中可以选择督导管理、督导添加,从列出的督导管理中,可以进入督导信息管理页面,见图4-18,然后可以对督导本人的基本信息修改,还可以添加新督导,见图4-19。图4-17督导管理图4-18督导信息管理图4-19添加督导单击“数据管理”,可以进入数据管理页面,如图1-20,这个页面可以实现对数据备份和清除每学期的评议记录。清除数据前请先备份。图4-20数据管理实现以上功能的核心代码如下:% sub saveks()dim name,danweisql=select * from t_table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rs.open sql,conn,3,2rs.a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