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五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1页
传统文化五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2页
传统文化五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3页
传统文化五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4页
传统文化五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古诗两首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朗读并背诵古诗两首,弄清楚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两首,弄清楚古诗大意。教学设计:出示备注 一、 简介古诗背景 这是一首依据古老的民间传说写成的抒情小诗。相传,古代有个女子,因为丈夫离家远行,经久未归,就天天上山远望,盼望丈夫归来。但是许多年过去了,丈夫终未回来,这女子便在山巅化为石头。石头的形象如一位女子翘首远望,人们就把此石称作望夫石,此山称作望夫山了。这个故事起源于今湖北武昌附近,由于流传广泛,许多地方都有望夫山、望夫石、望夫台。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不少以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作为题材的作品,王建的这首望夫石感深情切,在众多的诗作中独具特色。 二、小组合作交流: 讲解古诗大意 。(头四句十二字,绘出了一幅望夫石生动感人的图画。这里有浩浩不断的江水,江畔屹立着望夫山,山头伫立着状如女子翘首远眺的巨石。山,无语伫立;水,不停地流去。山、水、石,动静相间,相映生辉,形象之鲜明,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描绘中,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融入了诗人的深挚情意。望夫处,江悠悠,写出望夫石的环境、气氛。悠悠二字,描绘江水千古奔流,滔滔不绝,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同时又衬托望夫石的形象,把静立江边的石头写活:仿佛是一尊有灵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翘首远望,她有生命,她在思念,在等待。这种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不仅使画面生动,有立体感,而且也暗喻了思妇怀远,思念之情的绵绵不绝。)三朗读古诗,带感情读,小组比赛读。拓展: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白居易长相思词的名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这悠悠不尽的情思,同悠悠不绝的江水,不是很相象的么?悠悠在这里既是写景状物,渲染环境气氛,又是摹情写人,形象地描画了思妇相思的情状。这二句情与景融,不可分割,富有形象性化为石,不回头,诗人又以拟人手法具体描绘望夫石的形象。人已物化,变为石头;石又通灵,曲尽人意,人与物合,情与景谐。这不仅形象地描画出望夫石的生动形象,同时也把思妇登临的长久,想念的深切,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二句紧承上文,是对古老的优美的民间传说作了生动的艺术概括,着笔不多,却收到了动人的艺术效果。术感染力,真有一石三鸟之妙。四小结:千种相思,万种离情,她有多少话要对远行的丈夫倾吐啊!行人归来石应语,诗人在结句处把笔宕开,作了浪漫的推想:待到远行的丈夫归来之时,这伫立江边的石头定然会倾诉相思的衷肠啊!然而,丈夫在何方?行人何日归?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时歌春歌),丈夫可曾知道思妇的相思么?行人归来日,石头能否说话呢?这些都留给读者去思索,诗人却就此戛然停笔了。结句实在是含悠然不尽之意,给人以美的启示和美的享受。让我们满含深情的背出: 诗词两首教学目的:背诵诗词,了解诗词大意,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教学重难点:背诵诗词,了解诗词大意,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教学设计:一多媒体出示古诗背景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二 教师引导: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三 自由诵读 采桑子宋词鉴赏 师范读: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四小组交流大意。五班级交流: (相机引导: 这首词是写别情,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象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象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重复而稍加以变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民歌中的复叠也往往是这样的。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这个比喻亲切而贴切。 ) 六带感情读,自由读,开火车填空七尝试诵读词曲两首教学目标:在诵读中品味,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比较秦观与舒婷的爱情观。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我们都很熟悉。它不仅充实、滋润了我们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满足了我们对浩瀚星空的好奇心;而且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对象,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两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词,比较一下它们有何异同。 二、 熟悉课文,对比阅读 1、 学生熟悉乃至背诵两首诗词。 2、 思考异同,提示学生试从以下方面比较: 内容方面主要从主题、感情基调去比较;形式方面从行文思路、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比较。 3、 让学生自由朗读,谈对主题的理解。 4、 听朗读磁带,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教师点拨:注意两首诗所配乐器及其特点。) 学生讨论后明确: 迢迢牵牛星选的是洞萧,萧声特适合演奏悲凉哀怨之曲,而迢迢牵牛星抒发的是织女的相思愁苦,感情基调哀怨动人。 鹊桥仙选的是古筝,声音清脆,悠扬婉转,写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及感受,歌颂其高贵、纯洁的爱情。感情基调轻柔婉转。 5、 比较行文思路的异同。 迢迢牵牛星先写牛郎织女相距遥远之景,再写织女及其活动,最后写织女愁苦的心情。行文思路可以说是由景到人到事,再到情。 鹊桥仙 6、 艺术手法的异同 迢迢牵牛星以描写为主,多用叠字、白描手法,寓情于景。 鹊桥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象征、对比为主,也用了叠字、叠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理融为一体。 摸鱼儿 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根据记载是古时一个叫做元好问的书生写的。 这是一首咏物词。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京剧教学目标: 1、掌握京剧在中国的地位。 2、对京剧的脸谱有初步的认识。 3、对京剧的角色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 :对京剧的脸谱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讨论法、范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出示京剧的地位 1.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二小组交流搜集资料教师引导:1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2、京剧的角色 1.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3.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 。三、京剧的脸谱四多媒体出示京剧片段,学生欣赏五小结 昆曲教学目标 : 1、掌握昆曲的产生年代。 2、掌握昆曲的唱词特点。 3、掌握昆曲的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及难点:握昆曲的唱词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讨论法、范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出示昆曲产生背景: 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二、昆曲的唱词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 昆山腔开始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喜爱昆曲,更使之流行。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据学者研究称,昆曲所代表的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 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三、昆曲的代表作品 曲牌是昆曲中最基本的演唱单位。全国共有300多种戏曲曲种,在音乐体系上分为两种:板腔 体和曲牌体。绝大多数剧种是板腔体,少数是曲牌体。而昆曲的曲牌体是最严谨的。据民国年间的曲学大师吴梅统计南曲曲牌有4000多个,北曲曲牌有1000多。常用的也仅200多个。最流传的南曲曲牌如游园中的【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琴挑中的【懒画眉】,【朝元歌】。这两出戏也是用来为男女演员打基础的。三:欣赏:游园,男学琴挑的说法。山东地方戏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地方戏的种类。 2、了解吕剧的相关知识。 3、了解山东梆子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山东地方戏的种类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讨论法、范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搜集的山东地方戏的种类 二代表汇报重点:1.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有100年历史。山东省东营市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原属广饶县)民间艺人时殿元等是吕剧的主要创始人。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才使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2.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又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豫北、冀南的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二、教师出示吕剧的相关知识 1.吕剧名称的由来,流传着很多的说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1915年前后,原属广饶县牛庄的时家村(今已划为东营区)老艺人时殿元,也曾以纸糊毛驴,化装演唱王小赶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人们便把它称为驴戏,由于这个称号欠雅,经一些文人的推敲音译成了吕戏。 二)、1923年,这种驴戏进了济南府,演出的主要剧目是吕洞宾打药,当地群众不明白这个剧种的来源,只听说叫驴戏,又由于主要剧目是吕字打头,观众就把它称为吕戏。 三)、吕剧的吕字,原是二十五户为一闾的闾字。意思是街坊邻里戏、家乡戏。以后在辗转、流传中,把闾简化为吕。 四)、过去说琴书,大多是两口子或一家人搭档,演唱的内容又多系反映男女爱情的。两口为吕,因而就叫吕戏。 五)、吕戏原来称为捋戏。此说有二:一是由于演唱时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按奏坠琴的手指是上下捋动,故名为捋戏;又因中国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因而将捋戏改称为吕戏。另一种传说是,当年为这种戏起名时,有的老艺人说,这种戏演唱时顺藤摸瓜,捋着蔓子捋到底,就叫捋戏吧。捋与吕同音,于是定名为吕戏(吕剧)。 2.吕剧音乐是在从民间俗曲演变而来的坐腔洋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既是戏曲又是曲艺 。其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兼唱曲牌。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基本板式有四平、二板(包括垛子板和流水)、娃娃三种。 吕剧的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主要乐器是坠琴、扬琴,其次为二胡、三弦、琵琶、笛子、唢呐等,可视剧情酌情增减。新中国成立后又增加了一些西洋管弦乐器。伴奏多采用学舌(对位)形式。如二板伴奏模仿唱腔一句,四平伴奏模仿唱腔的下半句或尾腔。武场伴奏乐器主要有皮鼓、板、大锣、小锣、大铙钹、堂鼓、打鼓等。锣鼓经均自京剧等剧种吸收。 3.吕剧的演唱方法,男女腔均用真声为主,个别高音之处则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处理,听起来自然流畅。吕剧的唱腔讲究以字设腔,以情带声,吐字清晰、口语自然。润腔时常用写滑音、颤音、装饰音,与主要伴奏乐器坠琴的柔音、颤音、打音、泛音相结合,以及上下倒把所自然带出的过渡音、装饰音浑然一体,使整个唱腔优美顺畅。 4.吕剧使用的语言属北方语系的济南官话。其重字规律和读音咬字方法都与普通话多有近似之处。吕剧传统剧目的舞台道白,是以济南官话为标准的基础上偏重于上韵;而现代戏的道白则直接使用济南官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表演中,吕剧善于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群众语言作为剧词,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三吕剧欣赏小姑贤、小借年魏征教学目标: 1、了解魏征其人的身份。 2、掌握魏征其人的功绩。 教学重难点:掌握魏征其人的功绩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讨论法、范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学生交流搜集的魏征的生平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征早年值隋末战乱,曾投瓦岗起义军。后入唐充太子建成掌管图籍的洗马官。魏征太宗即位,先充谏议大夫,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他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二、 多媒体出示魏征的功绩 在法律思想上,遵循封建儒家正统,强调明德慎罚,惟刑之恤。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一个明哲的君主,为了移风易俗,不能靠严刑峻法,而在于行仁由义;光凭法律来规范天下人的行为是办不到的。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他把治理国家之需要有刑罚,比作驾车的人之需要有马鞭,马匹尽力跑时,马鞭便没有用处;如果人们的行为都合乎仁义,那么刑罚也就没有用了。但法律或刑罚毕竟是不可少的,他认为法律是国家的权衡,时代的准绳,一定要使它起到定轻重、正曲直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执法时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而决不可申屈在乎好恶,轻重由乎喜怒,否则便不可能求得人和讼息。 四 班级交流魏征小故事 如魏征进谏包拯 教学目标: 1、了解包拯的生平、感受包拯的智慧,通过故事体会他的正直、铁面无私。 2、帮助学生树立要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包拯的功绩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讨论法、范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电视台曾热播过电视剧包青天,哪位同学能根据本部电视剧的情节对包青天做简明扼要地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奖励)) 2这些故事都是编导们演绎的,与历史有一定差距,今天我们来看看史学家是怎样记述这一人物的,板书课题。 3、你们了解包拯吗? 学生汇报资料。4、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资料和故事小组内交流汇报。5、全班汇报 二、多媒体出示包拯的生平 包拯(9991062),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三、自由读,了解包拯的功绩 史书记载,包拯生于草茅,早从宦学,意思是说他生于乡村农家,但很早就开始研读如何做官的书。包拯出身寒微,二十八岁考上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所谓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三十六岁才正式出山,当了知县这样的小官。在知县任上,他断了一个奇案,声名远播。三十八岁升任知州,清明廉洁,受到上司重视和世人称赞,之后,便开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 包拯集又名包孝肃公奏议,收入四库全书史部 诏令奏议类第427册,是研究包公和宋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九百多年来,历朝都有翻刻本出版行世,深受后世研究者的重视。不过,包拯集并不是包公生前亲自编撰的,而是在包拯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搜集整理加以印行。 这本论文集几乎囊括了包拯一生中所有的奏摺、陈表和各种各样的建议、意见,全面系统地呈现了包拯的政治主张和他的阅世态度,尤其他关于反对增加农民负担和精兵简政的建议,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及现实意义。 四、拓展巩固 1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请举出他审过的其它著名的案例。 2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他们有哪些事迹?请你用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向同学们讲述。 文天祥教学目标: 1、了解文天祥的生平。 2、掌握文天祥的功绩。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文天祥的功绩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讨论法、范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文天祥的生平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文天祥的功绩: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默读: 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臵,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臵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二:点读精彩片段思考,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他的什么气质?带感情读:孔曰成仁齐读教师拓展:正气歌自由读资料,说体会,齐读正气歌三:总结回归课文,了解其爱国事迹,体会他的爱国情操。五:课后作业搜集有关文天祥的视频和书籍,深刻了解其英雄事迹。林则徐教学目标:了解林则徐简介生平和诗词的相关知识,体会他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事迹,明确自己的人生观。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林则徐的生平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二、小组交流林则徐的功绩 林则徐在广州查鸦片的过程中,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被。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其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三:出示林则徐的诗文自由读,同桌合作读指名说理解。教师引导: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光绪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在赴戌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四:拓展延伸:林则徐秒对故事林则徐廉政故事 康有为教学目标: 1、了解康有为的生平。 2、掌握康有为的功绩。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康有为的功绩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讨论法、范例教学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康有为的生平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二、出示视频康有为的功绩 康有为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著名代表人物,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他认为赋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蠲厘金之害以慰民心,减出口之税以扩商务。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蒙运动。先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其后,他以上书和进谏的方式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康有为之前,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敢于像康有为那样把他们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建议和设想反复向皇帝提出。在我国历史上,他首次倡导了政治体制上的中西结合,最早在中国提出了立宪政体,并提出了具体的宪政方案:兴民权、设议会、进行选举和地方自治,在坚持儒家传统和帝制的前提下,逐步学习西方的立宪经验。康有为的立宪思想有很多保守的成份,但作为我们民族思想文化成果的组成部分,仍然应当重视。三:了解“公车上书”自由读,根据时间,地点四:拓展提高。戊戌六君子图片及资料人物的概括。说体会。五小结 祖冲之 教学目标 : 1、了解祖冲之的生平。 2、掌握祖冲之的功绩。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祖冲之的功绩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讨论法、范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祖冲之的生平学生默读【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二、同桌交流祖冲之的功绩三,代表展示1. 数学家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数学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科学的高度发展水平。 2. 祖冲之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首先,当时社会生产正在逐步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成就来配合前进,因而就推动了科学的进步,祖冲之就在这时候取得了天文、数学和器械制造等方面的成绩。其次,从上古到这时候,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已积累了不少科学成果,祖冲之就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做出了他的成绩。至于祖冲之个人的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迷信古人,不畏惧守旧势力,不怕斗争,不避艰难,自然也都是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 3. 祖冲之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而且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首次精密测出交点月日数(27.21223),回归年日数(365.2428)等数据,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3.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把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三:拓展活动。记忆小数点后的数字活动,看谁记得多。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时珍其人。 2、了解本草纲目。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李时珍其人。了解本草纲目。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讨论法、范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草纲目,认识李时珍1小组交流搜集的李时珍资料: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2教师出示李时珍资料 自由读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