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0页)
编号:5879492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4.91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3-17
上传人:qq77****057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李**(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7.2
积分
- 关 键 词:
-
vb
原创
图书
管理
系统
- 资源描述:
-
vb原创图书管理系统,vb,原创,图书,管理,系统
- 内容简介:
-
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计划作者: 学校: 班级: 性质:毕业论文 文 献 综 述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类社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这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其与物质能源一起并列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这已在全社会达到共识。随着对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来管理的需求日益加强,信息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信息管理。因此,就诞生了“信息管理”这样一个概念。由于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信息管理不仅是信息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已被认为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管理的概念源于西方,也是在世界信息量迅速增长、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强劲发展的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时至今日,信息管理已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信息学和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了。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一种认为是,信息管理 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在此,信息管理是指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另一种认为,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组织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控制,从而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在此,信息管理是指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综合两种理解,信息管理是指对人类信息活动所产生的社会信息进行管理,信息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既要对信息进行管理,也要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信息和信息活动都是信息管理的客体。简而言之,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和信息活动的管理,这就是我们对信息管理的全面理解。自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研制成功后,计算机由当时的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很快扩大到其他领域的应用,尤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所占比率越来越大。从1950年美国统计局使用计算机进行人口普查开始到现在的辅助企业全面管理和决策,经历了一个由低级的单项处理到高级的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发展过程。计算机在辅助企业管理和决策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到来,1958年美国首先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即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从而也引出了另外一个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其多种定义以及根据在实际中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系统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处理的人机系统,它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利用过去、当前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管理与决策。它具有以下特征:1.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一个人机系统。2.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成化的系统。3.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数据库为中心的系统。4.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网络化的系统。5. 管理信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数据处理系统。由于企业类型不同,企业的战略计划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径相同等因素,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动能会不同。但是从抽象意义上来说,无论什么企业,其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相同。一般分为数据处理、辅助管理决策两大功能。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以完成企业相关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提供信息服务。它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辅助管理决策功能即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结构化决策问题,采用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学科中提出的定量方法,建立问题的模型,求解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斯隆认为用户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为四类:1 事务型:是一种例行处理要求,辅助日常事务。例如商业企业的商品进销存的管理。2 异常型:其处理要求是当某状态超出事先设置的阈值,则系统能够发出警报。例如财务中对某些科目设置报警值,一旦超值则对该科目的开支进行控制。3 查询型:要求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灵活的查询能力,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4 分析型:提供强有力的分析能力,借助数据、模型支持决策,以回答“如果那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自从管理信息系统这一新兴的管理方法引入我国,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已有20多年时间。而且,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虽然,我国的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起步,但发展极不平衡,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目前仍处于低水平开发和应用阶段。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运行机制有了很大变化。企业的生产更多地依赖于市场的竞争,信息从而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已成为企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运作以及在市场中的竞争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形势下,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激烈竞争的年代,可以说,谁先获得信息,谁就有可能抓住发展经济的机遇。同样,谁能很好地管理和利用信息,谁就有可能占领市场,获得效益。国内外大量事实已说明:在目前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谁的信息管理现代化水平高,谁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谁就能抓住机遇,在竞争中取胜。因此,我选择了“图书馆管理系统”这样一个教为普遍,同时又较为典型的课题。在这样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仅有理论知识是显然不行的,所以,我希望通过开发这个系统,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以获取更多的教益。目 录一、 绪论411 信息管理概述412 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应用以及所存在的问题513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6二、可 行性研究821 图书馆概况82 2 机构设置82 3 现行管理制度924 存在的缺陷及弊端1025 系统开发的目的1226 系统开发计划1227 系统开发费用12三、系统分析1331 现行系统概况1332 人员主要工作描述及工作流程1333 主要信息载体汇总1534 用户需求分析1535 数据模型设计1737 子系统划分18四、系统设计1941 系统选型1942 模块设计1943 数据库设计2344 代码设计2345 界面设计2546 编码设计2847 安全设计29五、总结29一、 绪 论1.1信息管理概述管理是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中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活动内容的日益丰富,管理在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而信息被视作现代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综合国力及社会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全球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这场信息化浪潮,不仅推动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引起人们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是指加工后的数据,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真实性:信息的第一性,不符和事实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2) 增值性:即人们通过利用信息,可以获得效益。(3) 滞后性:信息滞后于数据,滞后时间包括信息的间隔时间和加工时间。(4) 有效性:信息的增值性只表现在一定的时间内,在这个时间内,利用信息能产生效益,过了这个时期,信息就不会产生效益,即有效性。(5) 传输性:信息可以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其他的若干个地方,利用信息技术,信息可以更快、更便利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6) 共享性:信息具有共享性而不具有独占性,即在同一时间可以为多人所掌握。(7) 可扩散性:由信息的传输性,因此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介质向外扩散。管理中对信息的认识和利用程度的高低,是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管理的基础,没有了信息,便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管理,由于管理环境的变化(如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元化竞争事态)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管理的中心已全面开始向信息倾斜。现代社会已把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来对待。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信息管理就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信息是普遍存在着的,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信息管理”不仅是信息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已被认为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 息 管 理 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活动诸多要素的管理)再来看看信息管理的发展时期:资 源 管 理技 术 管 理 传 统 管 理 (手工文献管理) (电子信息系统) (信息资源管理)如图1.1信息管理的定义及发展1.2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应用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信息管理是目的,信息系统是手段,建立信息系统是现代信息管理的迫切需要和时代先进管理水平的体现。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与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在我国,管理信息系统已经用于各行各业,尤其在金融、保险、商业、铁路、税务、医院、施工企业等的应用还主要用于操作层的事务处理以及辅助企业结构化决策问题。例如会计帐务,会计报表编制,销售业务管理等,还未上升到管理分析以及决策。由于应用水平低,大量的信息资源在企业至今并没有得到很好到利用。而且,另一方面,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例如部门之间的数据没有实现实时共享,相同数据大量重复录入、重复储存等,给企业带来了资金、人力、时间上的浪费。其应用还局限于企业内部,现在许多企业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坚持的是“以财务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注重企业内部效益;应用还局限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事后管理、事务管理,一些企业建成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总体上说还是硬件设备安装多,软件应用的少,简单的单项应用多,支持管理和决策的应用少。根据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我国企业的实际,要开发利用好信息资源,当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科学地界定信息资源。这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对信息资源的界定多数偏重于理论的界定,对实际开发利用的界定较少,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必须把对信息资源的理论界定和具有实际开发利用能力的界定有机地结合起来。(2) 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首先,要树立正确信息意识,这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关键;其次,科学地掌握信息资源活动规律,这是进行信息开发利用的基础;再次,采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法,这是信息社会中人们谋求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3)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不论是开发还是利用,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受到管理思想、管理行为的影响和制约。(4) 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形式,但信息系统也不能代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全部。综上所述,我国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以技术推动的模式,尤其不能只看到今天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的规模和水平,而要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规律出发,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种传统的或现代的信息系统的作用,切实作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必须的基础工作,建设相应的基础技术设施,这样才有可能在一段时间的逐步发展后,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1.3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这就是说,只要有多数人在一起共同劳动,有社会生产,就需要有人来组织和指挥,也就是从事管理。没有管理便无法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因此,管理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面。二十一世纪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是管理科学奔腾向前发展的时代。现在,科学、技术、管理被人们并称为现代经济发展“三鼎足”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物质资源的开发,需要工业;而工业的推进,需要科学和技术的应用;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工业生产的计划和组织,又都需要管理得法。所以,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十分重视管理,把管理作为增长的重要因素。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管理,以求协调经济发展,继续前进;发展中国家更需要管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企业发展和繁荣经济。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信息社会里,经济竞争中起决定因素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与知识,信息与知识已构成生产力、竞争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而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一步。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持续繁荣和稳定,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将无形的信息资源变为有形的资源,将对信息的无形管理变为有形管理,将依附于其他资源的信息管理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以真正达到信息流控制物流、资金流、人才流的目的,从而实现信息的价值,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可行性研究分析2.1图书馆概况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旨在培养高级蓝领人员的学校,专门教授学生各种职业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踏入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该校图书馆是一座集教学、科研、情报于一身的综合性图书馆。图书馆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馆藏文献30余万册(件),函盖了理、工、文、管、农等六大学科门类。其中,金属工艺、园林工艺、计算机与设备等学科文献收藏比较齐全,特别是计算机,占管藏文献的四分之一,是图书馆的一大馆藏特色。全馆设有各种阅览室3个,共有300多个阅览座位。书刊借阅采取全开架服务方式。电子文献阅览室一个,配有计算机30台;电子培训室一个,配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20台。2.2 机构设置图书馆实行院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机构设置如下图:院 长馆 长馆务会议流通室阅览室办公室电子技术室采编室如图2.1机构设置图书馆下设五个室,按照工作职能,定员编制为18人,具体如下:馆长(1人)职责:馆长对全馆工作向院长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学校的有关规定,负责主持全馆工作。领导指定图书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经费预算、设备添置计划、人员培训进修计划及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职务聘任工作,检查指导各室工作,加强科学管理,领导全馆性工作质量检查和藏书复审工作,主持馆务会议,负责执行会议决议,采用新技术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采编室(4人)职责:负责、文献、资源、采集,组织验收、登到、期刊、合定本财产登记,进行国际国内书刊交换和接受赠书,为读者代订购图书,负责对文献进行标引、编目、加工、典藏,对书目数据库进行维护。作好公务目录和读者目录的管理工作。流通室(5人)职责:负责全院师生员工借书证的收发,回收工作,负责管藏图书的借还服务和书库的管理,藏书保护以及图书损坏,遗失赔偿和逾期罚款等工作作好新书宣传推荐和读者借阅图书的咨询服务工作进行读者对象、图书外借阅览统计,分析研究读者需求,即使向采编室提供读者需求信息。阅览室(4人)职责:负责管藏图书的阅览服务和管理,做好图书维护工作,对阅览室目录进行组和管理,指导读者使用阅览室目录,编制有关书目,进行读者阅览情况和图书利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收集图书利用效益,即使向采编室提供读者需求信息。电子技术室(3人)职责:负责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建设和非印刷文献的阅览服务,负责视听资料和缩微资料的收集,管理复制、组织目录、正常开放以及设备功能的开发和维修。负责图书馆内计算机设备的安装、调试、管理及维护,做好全馆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普及培训,配合有关不能做好管藏数据库的录入工作。办公室(4人)职责:负责全馆行政管理工作,组织全馆性活动,进行内外联系,接待来访,负责全馆员工的考勤、工资、奖金发放及生活、福利。负责全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清洁卫生、治安保卫后勤保障,做好图书馆公章、介绍信的管理与使用和文书档案及报刊、邮件、信函的收发工作。2.3 现行管理制度该校学生手册中明确指示: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保持图书馆文明、秩序、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学生 必须自觉遵守图书馆的有关规章制度。1、 开馆时间图书馆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如表2-1): 夏季时间 冬季时间上午 8:0011:50 8:0011:50下午 14:3018:00 14:0017:30晚上 18:0022:00 17:3022:00 注:a)流通室晚上和星期日不开放; b)电子文献阅览室每周一、三、五开放; c)请注意图书馆门口关于变动开放时间的通知。2、 读者入馆守则(1) 凭本人证件或校徽进馆。衣着整洁,不许穿背心裤衩拖鞋和带钉鞋进馆。(2) 保持图书惯安静、整洁,不许大声喧哗,不许随地吐痰及乱扔纸屑杂物,严禁馆内吸烟和吃零食。(3) 爱护馆内一切公共财物,上机操作时遵守操作规程。(4) 遵守图书馆工作人员,遵守图书馆各种有关规定。3、 图书馆借阅制度(1) 凡本校师生员工持工作证、学生证到图书馆交一寸免冠照片一张和工本费办理借书证。(2) 借书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或冒用他人证件。(3) 借书证应妥善保管,如遗失,应及时挂失,经所在单位证明办理补证手续。(4) 离校时须还清所借文献和交回借书证后,方能办理离校手续。(5) 教师一次可借书10册,借阅时间56天,学生一次可借书6册,借阅时间为28天,校级三好学生可增借2册,到期可续借一次,新书限借7天,不能续借。(6) 所借图书须按期归还,过期不还按规定罚款,要爱护文献,不得圈点、批注、污损、撕毁和遗失,如有上述现象,按规定赔偿。 4、 图书室借阅管理规则(1) 阅览室文献仅限就室参考阅览,一般不外借,如因特殊需要短期借出按规章办理手续。(2) 凭本校有效证件登记入室,不得冒用他人证件。(3) 读者应爱护文献,不得圈点和污损、撕毁、裁割,如有上述现象发生,按规定罚款。(4) 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得朗读和高声说话,严禁吸烟、吃零食,不得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不许随意搬动桌椅。(5) 读者进入有关阅览室应遵守该阅览室的管理规定。5、 关于读者违反有关规章制度的处理办法(1) 书库和阅览室文献未经办理借阅手续不得携出,若违反以偷窃论处,除交书面检讨外,按文献原价10倍罚款,并报院行政给予必要处分。(2) 出入本馆和借阅文献须出示本人证件,如冒名顶替,弄虚作假者除责令检讨外,视情节处以罚款。(3) 读者所借文献应按期归还,逾期不还者予以罚款,罚额按有关规定执行。(4) 遗失文献,原则上要赔偿原书,如无法赔偿原书,则按原价的35倍赔偿。(5) 文献若有损坏,原则上由损坏者修复,修复不了的按原价的13倍赔偿。2.4 存在的缺陷及弊端由于图书馆建馆时间较短,专业技术水平不太高,且管理人员技术培训不够,业务能力不强,故而在管理上和资源利用上存在着一些缺陷及弊端。经分析研究找出主要缺陷及弊端以及造成这些缺陷及弊端的原因。具体如下:1 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为加强文献编目、检索及流通管理等项工作,图书馆专门购置了数十台微机,但一直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仅限于单机操作,效率不高。2 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低下。由于未进行专门的计算机应用普及培训,部分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应用操作一知半解,不能作到优质服务。3 文献编码不简洁,易混淆,不便于管理。原文献全按顺序编码,不分文献种类,使文献的摆放混乱,不易查找。4 文献分类、编目不够明晰,读者查找困难。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边缘学科的兴起,很多文献介入两种学科之间,不易区分,给分类编目带来困难。5 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管理人员职责划分不明确,形成有的事情重叠管理,有的事情有无人管理。如电子阅览室到底该阅览室还是电子技术室进行管理。为了消除上述缺陷及弊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科技信息资源,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我对系统进行了完善,具体稍后再作阐述。此为借阅证: 某学院图书馆 借 阅 证姓名 王 伟 性别 男年级 2000级信管本科证号 23 办证日期 2003年 6月 1日 像片如图2.2借阅证注意事项:1 本人仅限领证人在本馆使用,不得转借他人。2 借阅书刊,要遵守本馆规章制度。3 本证要妥善保管。4 遗失此证,及时来馆挂失。5 凡损坏的阅览证,应及时更换,不得继续使用。6 离校时需退还阅览证,办理销证手续。书卡: 书码:TP311131880 单价:42.00元 书名:MySQL网络数据库技术精粹 登记码:机械出版社 借者借期还期此为书卡: 如图2.3书卡2.5 系统开发目的1 实现日常管理工作的计算机管理。2 实现图书信息查询的功能。3 重要信息,以电子荧光屏的形式滚动播放,由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4 借书、还书、超期、借阅查询由图书借阅管理这块完成。5 图书馆人员管理任务的明确化,由系统的管理权限实现。6 图书库中图书从购进到被借出,一共被借了多少次,所有借过此书的学号,班级,姓名,性别,日期的统计。7 学生从进校到离校,一共借了多少本图书,分别为什么样的图书的分类汇总0。8 图书的管理由计算机来完成,主要功能有图书信息的各种形式的查询9 新书的各种形式的查询。2.6 系统开发计划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技术规范采取与图书馆现以有的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结合的方式,开发是以原型法为主线的。如表2-2:时间 工作内容1周图书馆详细调查,可行性研究1周系统分析,制作原型,经协商确定原型2周系统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模型设计2周系统实施,完成原有系统转换1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维护与评价1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维护与评价表1.5系统开发计划2.7 系统开发费用根据图书馆目前实际情况,本着“分布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在现有的基础上实施新系统。考滤图书馆已有较完善的硬件设施,所需的系统硬件投资仅需要高级服务器一台,软硬件价格估算如表所示:如表2-3:序号名称估算价格(元) 说明1Win2000server中文版10560操作系统2Power Builder6.520000开发工具三、系统分析3.1 现行系统概况图书馆的现行组织结构可基本概括如下:馆 长管理员2管理员1图书馆维护图书库维护借书还书超期罚款如图3.1 图书馆组织结构图3.2 人员的主要工作描述及工作流程如表3-1:人员工作内容管理员(2)每天都要统计进图书馆的人数,把当天归还的书,按类放回原处,将放借书证的盒子放到一进图书室的桌子上。管理员(1)每天负责同学和老师的借书和还书,以及学生超期罚款。以下是:进图书馆阅览图书的流程图、借书和还书的流程图:管理员图3.2 入馆流程阅览者入馆登记表登记姓名记载并保存入馆人数库代书板放入代书板盒,换取代书板借书证 在书架上换取一本书或一盒书 图书将代书板放入相应位置如图3.3借书流程管理员填写名字,借书日期借阅者书卡登记表 放入图书卡袋借书卡袋如图3.4登记流程()管理员还书者登记姓名入馆登记表记载并保存入馆人数库如图3.5登记流程()收书,取卡,填写日期管理员借书证给管理员看超期,罚金罚款单图书卡修改借书数借书卡袋借阅者 如图3.6还书流程3.3 主要信息载体汇总(如表3-2)编号信息载体名称产生周期保存时间存储量(B)来源去向安全性处理时间要求1新书单随机月1000购书单位图书馆只读实时2罚款单随机月1000图书馆借阅者只读实时3借书统计单随机月3000图书馆图书馆只读实时4还书统计单随机月3000图书馆图书馆只读实时5借书证随机年1000学生图书馆只读实时3.4 用户需求分析 3.4.1 系统功能要求本系统应该具有资料检索功能,包括数据录入、增加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数据输出以及统计计算等功能。系统的每一个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输入:必须确定与功能有关的所有输入信息,包括其来源、意义、格式、接收方式、数量、输入范围及换算方法,必须说明时间要求、优先级和优先顺序。处理:必须确定与输入数据、中间结果、直到获得预期输出结果的全部过程,操作的正确定顺序,非正常情况的反应。对每种功能的算法及其实现作文字描述,必要时给出图形、逻辑描述或相应的数学描述。输出:必须确定与功能有关的所有输出信息,包括信息的传送方式、意义、格式、数量、输出范围及换算方法。必须说明时间要求、优先顺序和输出形式。因此,根据用户和实际需要,本系统具有如下的功能:1. 网络管理功能。2. 系统恢复功能。3. 数据录入与维护功能。4. 数据查询功能。5. 统计和计算功能。6. 报表打印功能。3.4.2系统性能要求除了满足用户要求外,系统的性能也很重要。如果新系统不能为用户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用方便,那么,用户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系统的性能要求一般包括:计算或查询响应时间、处理容量、存储容量、人机交互的友好性,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容错能力等,如果是网络系统,还应包括系统传输(交换)能力。例如:对资料查询的性能要求是:常用资料检索响应时间,非常用资料检索响应时间,资料信息存储容量,后备存储容量,可以打印报表的类型、数量。系统性能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确定:1 容量要求:确定系统的容量要求,如处理的记录和处理数据的最大容量等。2 精度要求:确定系统的精度要求。如数据或数值计算的精度要求、数据传输的精度要求等。3 时间特性要求:确定系统的时间特性要求。如处量时间、响应时间及其峰值负载期间允许偏离范围,系统各项功能的顺序关系,由于输入类型的不同和操作方式的变化而引起的优先顺序的变化等。4 适应性要求:必须指明反映系统环境变化和系统适应能力的各种参数。说明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系统的适应能力,指出为适应这些变化而需要设计的软件和过程。5 人机交互友好性:要有适用于用户特点和智能化人机交互界面,便于用户操作使用。6 系统的可靠性: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化设计,对于需要容错处理的模块提供备份,以减少系统故障。根据用户的需求,应具有如下性能:1 数据库和网络扩充的能力。2 快速的信息交换能力及响应能力。3 具有较大的数据存储能力。4 系统快速恢复能力。5 保障数据库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安全。3.5 数据模型设计3.5.1 系统E-R图用户名权限级别管理员 管理管理 卡号证号 管理 姓名借书证书卡 书名提供班级借阅 书 作者书号如图3.7图书馆管理E-R图3.5.2 数据类根据主题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图书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类(如表3-3):序号实体数据类说明1书书概况全部书借书记录借书库还书记录还书库2借书证借书证概况全部借书证注册借书证注销借书证3管理员管理员档案添加管理员注销管理员主要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如表3-4):序号实体说明1书概况书编码,书名,书价,书作者,书类别,书数目2借书证借书者卡号,借书日期,借书编码,借书本数3还书证还书者卡号,还书日期,书编码,还书数目4借书证借书编码,姓名,性别,年龄,班级,种类5管理ID,PWD,权限,姓名3.6子系统划分根据其职能法划分为4个子系统:1.图书管理在图书管理中,主要是对“图书库”中的书籍进行管理,如新增图书更新、修改图书信息、提供图书查询和删除图书,把图书的变化情况提供给管理员。2.借书证管理借书证管理是从“借书证库”中获取借书证信息,并记录该借书证的借书和还书情况,以及对借书证变化的记载,提供给管理员。3.图书借阅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就是对借书者的借书和还书进行管理,当借书者借书时,随即对“图书库”、“借书库”和“借书证库”进行相应的管理,并把相关信息提供给图书管理和借书证管理;还书,则除了上述的几个功能外,还要对还书库进行更新和记录。4.管理员管理管理员管理则是根据需要对各个管理员进行管理,并记录和反馈管理员信息。四、系统设计4.1 系统选型因为图书馆现在只有一台计算机,所以该系统的第一版本将采用单机版投入运行。如下图所示。以后版本采用Client/Server计算模式,事务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设置在同一台服务器中,该服务器采用高档微机。根据需要,为各子系统配置若干台微机,采用双绞线连接服务器,实现信息共享。系统平台的硬件结构最终方案如图所示:DB服务器借书证子系统借阅子系统信息子系统图书子系统新书子系统如图4.1系统平台的硬件结构4.2模块设计根据前面功能需求分析和子系统划分,该系统的功能图如下所示: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借书证管理图书管理借阅和归还管理管理员管理添加管理员删除管理员修 改 信息借图书还图书查询图书查询删除新增修改图书查询删除图书新增图书信息修改 如图4.2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4.2.1系统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0层DFD) 馆 长 根据需要1管理员管 理管理员 3图书库管理 图书变化2借书证 1管理员信息 图书信息 2图书库 3借书库借书者 还书 4借书证库 借书 5还书库 借书证信息4借书证管理管理员 借书证变化如图4.3 0层DFD(1层DFD)管理员管理员21借 书学生借书 学生还书22还 书 图 书 库 借书证库 借书记录23查 询 还书记录管理人员管理员管理员 相 关人 员管理员33图 书查 询34删 除图 书2 图 书 库32修改图书信息31新 增图 书 维护图书库 维护图书库 如图4.4、4.51层DFD4.2.2数据字典1) 主要处理逻辑描述(如表4-1)编号1名称图书管理简述维护图书库的完整性输入图书编号,书名,作者等处理1 新增图书记录的录入2 修改图书记录的信息3 删除已报销的图书记录输出图书库备注填表人日期2003/1/8编号2名称借还书管理简述对学生借/还书进行处理输入学生提供的数据(书号.卡号)处理1.记录学生借/还书信息2.对图书数据库进行修改3.对借书数据库进行修改输出借/还书记录,图书库,借书证库备注填表人日期2003/1/8(注:其它处理逻辑和此类似,这里就不列出来了.)2)主要数据流描述(如表4-2)编号4.1名称借书者和书的信息含义借书者和书的信息来源学生去向管理员组成书号,卡号,借书日期,数目等备注填表人日期2003/1/8编号4.2名称还书信息含义还书者和书的信息来源学生去向管理员组成还书书号,借书证号,日期,数目等备注填表人日期2003/1/8(注:其它数据流和此类似,这里就不列出来了。)4.3数据库设计4.3.1 数据库的概念1.使用Access2000 实现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库是一种存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操作的工具。数据库的作用在于组织和表达信息,简而言之,数据库就是信息的集合。计算机的数据库可以分为两类:非关系数据库(flat-file)和关系数据库(relational)。关系数据库中包含了多个数据表的信息,数据库含有各个不同部分的术语,象记录、域等。 2.新建一个数据库创建任何一个数据库的第一步是仔细的规划数据库,设计必须是灵活的、有逻辑的。创建一个数据库结构的过程被认为是数据模型设计。1) 标识需要的数据;2) 收集被标识的字段到表中;3) 标识主关键字字段;4) 绘制一个简单的数据图表;5) 规范数据;6) 标识指定字段的信息;7) 创建物理表。3. 修改已建的数据库数据库的修改分为:添加、编辑和删除记录。这三种操作均可由Visual Basic 创建的程序来完成。4. 实现数据库之间的联系数据库之间的关系指明两个库之间共享一个共同的关键字值。一个连接是指一种虚拟的表,这种表是在当用户要求从相互关联的各个不同的表中获取信息时建立的,关键字段用于在相互连接的不同表中查找匹配的记录。一个更高级的连接形式称为自连接。这种连接是指一个表被连接到它自己的一个字段,或在不同的纪录中由重复数据的组合字段。数据库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关键字:主关键字、组合关键字和外关键字。在表中使用的关键字类型用于描述库表示什么以及在数据库中如何与其它的库建立关系。4.4代码设计本系统的查询功能代码(例举实例)如下: listview1功能介绍:用于显示(当读者借书/还书时)该读者已借阅的所有书籍,方便管理员及读者了解信息adodc1功能介绍:与datagrid1绑定,显示数据查询信息Private Sub about_Click()Form3.ShowEnd Sub数据查询的实现Private Sub start_Click()对应不同的选项进行查询On Error GoTo wrongDim LibName As StringIf combo1.ListIndex = -1 Or Text1.Text = ThenMsgBox 你没有输入查询内容或选择查询项Elsea = Text1.TextAdodc1.CommandType = adCmdTexti = combo1.ListIndexb = combo1.List(i)Set DataGrid1.DataSource = Adodc1Select Case SSTab1.TabCase 2If i 6 The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libary where & b & like % & a & % 借阅信息查询Adodc1.RefreshElse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libary Adodc1.RefreshEnd IfCase 3If i 7 The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S_book where & b & like % & a & % 书籍查询Adodc1.RefreshElse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S_book Adodc1.RefreshEnd IfCase 4If i 5 The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S_no where & b & like % & a & % 学号查询Adodc1.RefreshElse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S_no Adodc1.RefreshEnd IfEnd SelectEnd IfL1.名称 = 共找到 & Adodc1.Recordset.RecordCount & 条记录Exit Subwrong:MsgBox Err.DescriptionEnd SubPrivate Sub book_Click()SSTab1.Tab = 3With combo1.Clear.Text = 请选择类别.AddItem 名称, 0.AddItem 作者, 1.AddItem 书号, 2.Add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