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之积累篇.doc_第1页
高效课堂之积累篇.doc_第2页
高效课堂之积累篇.doc_第3页
高效课堂之积累篇.doc_第4页
高效课堂之积累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效课堂之积累篇 浅谈丰厚学生积累的几种有效途径 高基庙中学 陈厚兵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要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不断积累,注重阅读中语言的积累。初中阶段是人生价值确立的关键期,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生活、情感的态度和体验与学过的“知识”予以“内化”和“外显”,实现表达材料的鲜活、写出生活的本真与自我。其中,核心是积累,因为观察和思考得来的东西最终要形成为文字,要表达出来,这些都离不开“积累”。那么,积累什么,如何积累,该如何操作,这是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从“摘抄”开始,搭建学生语文学习和积累的平台 传媒发达、信息泛滥,处在 “读图时代”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学生对平面、静态文字的隔膜已经相当突出。当前的语文教学也迫切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平静且耐得住寂寞的地亲近母语,接近规范、优美的经典语言,远离非纯净化的语言。 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一个“抄”字。 抄,首先解决书写问题: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称为“艺术”的汉字,其字型之美,其形意结合的深厚内涵,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和培养学生练好字、写好字。出于现实的考虑是中考语文不仅有书写评价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书写能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写一手好字,书写赏心悦目,也是学生一辈子受益无穷的财富。我的做法是:结合语文学习,推荐硬笔书法字帖,人手一本中学生必背古诗文钢笔字帖,让学生多看帖,多临摹,做到练字和学习两不误。书写量确定为“每日5分钟”,在硬笔书法练习纸上抄写两行,不占学生太多时间。并定期点评和评比,在班级开辟专栏,每周展示优秀和有进步的书法作品。还要求家长配合,每天在书法作业上签字。 抄经典课文,抄课外美文、名句,把积累落到实处,通过选取有价值的、影响学生精神世界的文本抄写,把学生的心收回来,锻炼学生的意志,把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当成一场锻炼自己意志的“马拉松”,不做逃兵,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成功者。 语文学习过程突出一个“抄”字,还基于语文知识积累和学习习惯培育这两个层次的思考: 通过师生共同点评、赏析学生的“抄”,加深印象,让学生铭刻在心。通过课堂教学的“抄”,学会系统归类、整理所学,解决学生“丢三拉四”的毛病,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形成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的“抄”,培养学生文本编辑能力和书写,抄写形式求美,排版、布局的能力自然提高;通过课外学习中的“抄”,品味经典,体悟思想,实现认知的内化;通过课内外的“抄”,也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字的亲近感,体悟汉字的美。最重要的是学生有意识地自觉培养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将学生的“抄”得到落实,实现“抄”的价值,在实践中,我对学生笔记的规范格式做了统一的要求,笔记的每一页右侧留下三分之一的空白,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做好批注和补充;系统地规划学生三年学习的内容,选取有价值的语文学习内容指定必须抄写,同时,承认不同人的差异性,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和爱好,选择性地抄写,努力做到鼓励拔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阶段性地组织学生笔记展示活动,让学生在评比中总结、提高自己的笔记水平;学生抄写的内容纳入日常的教学活动。 二、抓“字词”入手,强化语文学习积累的过程引导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确立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其在引导和培育学生心智发展中的只要地位和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就“语文素养”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既要抓好学生语言的习得,还要抓好学生文化观念的形成,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为此,我以语文学习的积累为抓手,系统地进行课程规划,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语文学习的全程管理之中。 1.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抓好字词过关。 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表面上看,通过学生的多认少写,扩大阅读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如果在初中阶段,仍不能达到会认会写、逐渐减少学生书写的错别字,那么,对高中的继续学习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我强化了字词过关,告诉学生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只有夯实语言的基础,才能达到语言学习的运用和创造。我要求学生分单元将生字、生词集中抄写在笔记本上,并且进行“每日一听”通过及时梳理、强化记忆,以期“人人过关、全部掌握”。 其次是抓好文言文的实词积累。学习新的文言文,课前的预习作业就是做好规范的笔记:第一行抄原文,第三行结合注解、工具书进行翻译,不懂处标注,留待课堂上解决;第二行则是在学完课文后,学生自测文中主要词汇的解释。笔记本右侧的空白处做知识点的补充,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如某个词汇在文中出现2次以上,或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已有出现,就要在笔记中把所有的义项逐一列出,并标出原句。如有带该字的成语,要写出该成语,通过对相关成语的运用,感悟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美。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脑袋就成了一本活字典,越学越轻松,为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学生到初三时都可以自学文言文了。由于平常做的工作扎实,学生在中考前的复习也相对轻松,从学生历次测试的情况看,学生文言文的失分基本消除,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有关基础知识如语病、修辞、标点符号、语言得体、连贯、文学常识、关联词、文体知识、仿写等,也做了相关的积累。对课内外古诗,每学完一册,则在复习期间抄于摘抄本上。初三总复习时则分类辑录:借月抒怀的、爱国的、体现奉献精神的、写春的归类整理,学会运用。 三、重“文本”基础,延伸语文学习积累的外延内涵 在教学中,我更注重的是经典作品的阅读积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尽管能入选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有其独到之处,但教材的编写形式由于量的不足,不能达到质的改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语言学习和积累的需要,这就要求学生更广泛地阅读经典作品,通过阅读积累语言,积淀思想,学会思考,进而学会表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语文学习中更多地受益,提高质量,我尝试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借鉴教材的编排体系,对单元教学的内容进行重组:或补充,或替换,把经典文本单元化,把单元组合扩大化。 如:七年级第五单元,主要围绕“亲情”主题编辑教材,讲完散步后,考虑到学生平时写作无材料可写、不生动不具体的通病,我采取拓展阅读,引入爱如茉莉秋天的怀念成长的桥距离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爱的礼物拾馒头的父亲父爱昼夜无眠爱到无力永远的阳光地带等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其选材立意、语言运用,尤其是精彩的细节描写详细品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悟出生活中的情。 无疑,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必能调动其读书积累,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读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会比较、联想,歌德、尼采、马斯洛、雪莱等鲜活、灵动的语言在学生的笔尖流淌。 九年级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已大为提高,但易停留在表面,很难体会到文字背后深邃的哲理,很难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感悟和思考。我从学生曾经摘抄、认真品析过的文章紫藤萝瀑布、行道树入手,一起品析完教材中的内容后,适时引入细雨梨花秋颂拥有秋天秃的梧桐峭壁上的树春天的第一朵鲜花报秋野菊花跨越千年的美丽春之怀古家园如梦等文章,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味语言,深刻体味文章的情感和深邃内涵。 以上引入的课内经典和课外美文,教师须结合学生三年的语文学习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这些经典美文学生必须抄写。现阶段学生作文大都语言贫乏,读之无味,作文总是由一字、一词、一句、一段建构而成,而构建材料的优劣决定了文章的优美程度,这就需要学生的头脑仓库中有优美的语言储备。通过着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积累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尤其做好古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之类的名句积累,同时,学生可自主选择抄写感兴趣的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表达建构起良好的语言体系。 积累语言典范,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生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基于此,加强背诵是一种积累的好方法。我在课堂上随时抽查学生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 包括了解一定的文化常识,阅读欣赏一些优秀的人文作品,感悟优秀的文化精神,形成一定的文化品位。文化积累既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又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手段。当语文学习到一定程度时,文化积累将成为语文素养提高的关键因素。 为此,在参考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外,根据学生语言、思维及思想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价值确立和语言发展的需要,我向学生推荐以下经典系列书目: 初一年级推荐泰戈尔抒情诗选现代诗歌三百首边城昆虫记老人与海城南旧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居里夫人传狼图腾青铜葵花弟子规等。 初二年级推荐平凡的世界傅雷家书活着百年孤独变形记简爱茶花女名人传梵高传富兰克林传中国农民调查哭泣的骆驼(三毛系列小说)母亲的金手表目送等。 初三年级推荐苏轼传一个人的村庄林清玄散文家围城四世同堂世界散文经典等。 此外,我还向学生推荐一生必读的60本书中的大部分名著;如对部分学习动力不强、不太喜欢阅读的学生,则推荐贴近学生生活的秦文君、曹文轩的系列小说,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到阅读经典。 坚持每周开一节阅读课(至初三上学期),要求学生留下阅读的“书间笔痕”:做好某词某句某段的“旁批”;留下自己的“篇后悟语”(读后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