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维拓展”理念下的文本解读_第1页
谈“多维拓展”理念下的文本解读_第2页
谈“多维拓展”理念下的文本解读_第3页
谈“多维拓展”理念下的文本解读_第4页
谈“多维拓展”理念下的文本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 “多维拓展 ”理念下的文本解读 语文学科的 “独当之任 ”是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文本解读首先要为这“独当之任 ”服务,这是其必须坚守的主阵地。就像战斗一样,语文学习守住阵地是底线,攻占制高点,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是战斗的终极目标。创造丰富的课程生活是 “全课程 ”目标诉求之一,语文学科在完成独当之任的基础上,还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学会主动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审美能力,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文本解读不仅要坚守阵地,还要开辟新的战场,从阵地出发,实现突破。这就是说,文本解读既要把解读文 本本身做得扎扎实实,又要从文本中发现与外部世界关联的语言点、知识点、文化点等不同方向和维度的拓展要素,让文本为学生搭起一座座通往大千世界的桥梁。在现有的教材框架下,教材文本基本是以比较简短的单篇文章为主,不可能每篇文章的解读都需要做到坚守与突破并重也不可能每篇文本都具有多维拓展的学习价值,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经典文本,总会让人在阅读时自然而然地联系到了相关的文化意象、开放的知识点以及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中特定的言语生长点。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文本解读是一项硬功夫,这时候,我们就要从文本解读开始用好这样的文本,发 挥其最大的学习价值。 在多维拓展理念下,如何做好文本解读坚守与突破的功夫呢?我们以理想的风筝为例,进行一番探究。 一、坚守:探寻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的 “本体性 ”价值 理想的风筝是苏叔阳的一篇回忆老师的文字,主要表现了腿有残疾的刘老师乐观积极的形象。文中写了刘老师趣谈腿疾、上历史课、每年春天亲自放飞风筝等几件事,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刘老师单腿奔跑放飞风筝的情景。这样一篇叙事写人的回忆性散文,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感悟人物 体会 情感算不上难点,就语文学习而言,也不是重点,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文本蕴含的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的价值。当然,以具体的文本为依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离不开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解读一个文本,总是从追问 “为什么 ”开始。为什么苏叔阳要如此深情地抒写对刘老师的回忆呢?为什么苏叔阳要选择这样几件事来写呢?为什么文章开头要用两个自然段来写春天呢?为什么用 “理想的风筝 ”为题呢 还原了这些为什么的答案,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秘密就都解开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也就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 有些文章的深入理解,需要 “知人论世 ”,才能让读者产生积极的共鸣;更多具有经典意义的文章,不需要补充 “写作 背景 ”,也能通过文本本身提供的信息达到圆满自足,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满足感。阅读理想的风筝,追问苏叔阳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抒写对刘老师的回忆,文本本身就提供了充分满足的信息,让学生自己与文本进行细致对话,就能让这些信息明朗起来。 “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 对刘老师的尊敬。 ”刘老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他的左腿 “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但他似乎比身体健康的每一个人都要乐观,都要积极。学生尊敬一个身体有残疾精神却乐观的老师,还只能算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情感。下面的这些信息,是苏叔阳敬重、怀念刘老师的更个性化更具具体意义的原因。 “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原来,刘老师直接影响了他日后学业的选择。 “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 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刘老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当时年少的苏叔阳心中种下了一颗不断进取,积极追求的种子。或许,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没有遇到刘老师,苏叔阳的人生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刘老师在那些个春天里放飞的不仅仅是他亲手制作的风筝,同时将苏叔阳的人生理想放飞在祖国的蓝天上;当年刘老师在他心中种下的理想的种子,一直在茁壮地成长着,直到永远。毫无疑问,这些信息有层次地,一个比一个更有力地告诉 我们,刘老师就是苏叔阳心中最敬仰的人生导师,他满怀深情地抒写对刘老师的深切怀念,完全是感情的真实流露,自然抒发。 对文本 材料 选择与组织的追问,实质上是阅读中逻辑思维的展现。言语逻辑思维的发展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既影响着阅读时对文本内部逻辑的理解策略和理解程度,又影响着表达时的策略运用和结构能力。无论是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还是课堂上学生的读书思考,对文本中具体 材料 选择和组织结构的追问,都要与内容的 体会 感悟融为一体,做到自然适切。苏叔阳对刘老师的记忆肯定不止文中写到的几件事,为什么文章只写了这几件事?题目是 “理想的风筝 ”,为什么先要写趣谈腿疾和上历史课的情景呢?从文本内容本身就可以看出,刘老师对苏叔阳的影响不在于他教给了苏叔阳多少知识,而在于他用积极乐观的生活 态度、顽强执着的人生追求放飞了一个少年的人生理想。因为刘老师乐观,所以苏叔阳乐观;因为刘老师用情于祖国的历史,所以苏叔阳选择了历史专业;因为刘老师通过亲手放飞风筝来告诉孩子们,他 “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 ”,所以苏叔阳从少年时心中就翱翔着 “幻梦的风筝 ”、理想的 “风筝 ”,直到 “永远 ”。积极乐观、对祖国历史的用情和对学生的亲切与期待一致、放飞风筝同时放飞自己和孩子们的理想,这些是刘老师馈赠给苏叔阳最宝贵的人生财富,是苏叔阳永远崇敬、怀念刘老师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心中虽然有许许多多对刘老师的记忆,而这几 件事是印象最深刻、是最值得写下来和读者一起分享的。这几件事中,第一件事让苏叔阳感受到了刘老师的风趣幽默、积极乐观,上历史课的情景影响了苏叔阳的专业选择,而每年春天刘老师亲自放飞风筝却影响了苏叔阳对人生价值的定位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刘老师的形象在读者的心中也越来越清晰、独特,越来越高大、伟岸。苏叔阳表达的思路和读者阅读心理的体验,在文本的组织结构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前两件事是铺垫和蓄势,放飞风筝才真正完成了对刘老师形象的完满和升华。 散文在文本结构和心理结构上都讲究起承转合,理想的风筝 也不例外。为什么文章开头要用两个自然段来写春天?这是 “起 ”, “起 ”要营造一份与主题一致的心理氛围,要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要很自然地引出接下来的 “承 ”,要与 “合 ”形成照应并促成主题的升华。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生命蓬勃的季节,是风筝翱翔蓝天的季节。 “春天又到了 ”,一个 “又 ”字,让读者自然想到,过去的每一个春天到了时候,苏叔阳都会注意到那舒展生命的柳枝、吹起小喇叭的连翘花,都会仰望天穹中同白云戏耍的一架架风筝。这 “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的风筝,总让我 “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 ”。春天 风筝 刘老师,这样的 “起 ”与 “承 ”,是自然的,也是有深意的,刘老师的生活和人生里,仿佛都是春天,都是生命的舒展和 “强烈的爱与追求 ”。在饱含深情地抒写刘老师怎样放飞风筝的部分,苏叔阳又写到了春天“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 ”这种照应,是文本结构上的,更是心理结构上的,“起 ”与 “合 ”一起完成了人物形象的自然抒写,也一起达成了阅读心理的满足。 有了上面的追问和基于追问的文本解读,文章为什么要以 “理想的风筝 ”为题,也就有了水到渠成的理解。题目就是 “文眼 ”,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主 题。每年春天,身有残疾的刘老师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他也在用这种方式放飞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远大的理想。显然, “风筝 ”在这里是象征,具有多重的隐喻: “知识的风筝 ”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情感的风筝 ”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尊敬、激动; “生命的风筝 ”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令我们钦佩; “理想的风筝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 上滑翔。 ” 是啊,刘老师带给苏叔阳、带给学生的,是一生受用的精神的滋养,理想的引领。 经典文本之所以经典,肯定不仅仅表现在材料的选择与组织结构上,还表现在具体的遣词造句上。理想的风筝叙述自然,语言朴实,但细节的处理耐人寻味。描写刘老师写板书,一连用了五个 “转 ”字,细细想想五个 “转 ”后的画面,读者能鲜明地体会到刘老师板书的艰难;描写刘老师历史课上提问学生的情景,对刘老师动作神情的刻画,细腻得让读者仿佛来到了当时的课堂上一样,亲自感受了刘老师的亲切与期待;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笔墨集中在刘老师的动作描写上, “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追赶、喊着、抓住 ”等,引起读者对画面想象的同时,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自然而然地被刘老师的顽强和热情感染。文本解读和课堂阅读时注意到了这些细节,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刘老师形象的感悟,以及对作者抒发的情感的体验,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突破:发现 “多维拓展 ”的 “增长性 ”价值 坚守的是以文本为载体的语文的本体性知识的学习,是以 “语言文字运用学习 ”为旨归的文本解读的基本策略。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具体的文本是铺就 “途径 ”的基石, 经由这些基石,在 “途径 ”上能经历怎样的风景,取决于你是一味地低头看路,还是 “慢慢走,欣赏吧 ”。突破,就需要 “慢慢走,欣赏吧 ”,从每一块基石出发,欣赏到更广博的风景,看到更高远的天空。因此,文本解读的突破,并非好高骛远,随意拓展,而是以文本本身内蕴的重要元素为基点的、朝向不同维度的、具有逻辑关联的拓展,是为了发挥经典 “基地 ”文本之于学生拓宽视野、发展能力、丰富体验的 “增长性 ”价值。 文本解读时,如何发现文本本身蕴含的 “多维拓展 ”的 “增长性 ”价值呢?文本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但它存在的意义必须在阅读对话中才会 显现出来。对话是一个多向度的互动过程,一个文本到底在哪个维度上与读者的兴趣、需要产生了互动,发挥了多维拓展的价值,往往既取决于文本本身内蕴的文化符号、主题价值、言语表达特色等,又取决于阅读者 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点。 一个文本最显性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它的主题内容,文本解读首先要关注的也是文本的主题内容。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其中的人又具有鲜明的身份特征 教师。对于快要小学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文本就不仅仅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刘老师形象。苏叔阳的刘老师给予学生的精神财富 让苏叔阳们终生受用,其他人笔下的老师形象又是怎样的呢?文本解读时,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小学语文课本上有很多关于教师的文本,如一个这样的老师在学校的最后一天师恩难忘我的启蒙老师等。这些文本在主题内容上有哪些共通之处?它们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情感共鸣?同时,在表达策略上,从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到结构特点、细节描写等,又有哪些异同?这些同时进入文本解读的视野,阅读学习就不会囿于理想的风筝这一文本本身,而是面向一组文本,并经由这些文本的阅读,激活学生对自己曾经认识和熟悉的教师的回忆,并运用从这一组文 本中习得的表达策略进行属于自己的表达。 经典文本是文化的经典,文化渗透在一定的意象中,这种意象蕴含着特定的情感,寄托着特定的精神追求。理想的风筝描写了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热情和爱的刘老师形象,这一形象主要是通过春天放风筝的事表现出来的。这里的事情是真实的,同时也是有特殊意义的。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也有一篇课文理想的风筝,写的是一群孩子放风筝同时放飞理想的 故事 。我们会发现,这两篇内容不同的文章中,风筝所 承载的文化意蕴是相通的,都与理想紧密联系。 “放飞风筝,放飞理想 ”,已经成为人们心中共同的言语和精神密码。对文本主题的解读,对题目的追问和深入探讨,正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传统文化意象的大门 风筝。为什么人们常常将风筝与理想联系在一起呢?这个维度的解读,拓展的是学生的视野,丰富的是学生的文化背景。学生可以在课下围绕风筝的起源与发展、风筝文化、风筝与理想等主题开展拓展性、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然后再回归有关文本的阅读分享,语文的生活就拥有了更加开放的、宽广的天地了。教师在进行这样的解读时,就要考虑哪些文本进入阅读视野 当中,教材中有关风筝的文章之外,有关风筝的古诗词、朱成玉的风筝的心、鲁迅的风筝等,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 经典文本一般都出自大家之手。学习冯骥才的刷子李,就会想到他的俗世奇人;学习他的珍珠鸟,也会想到他的挑山工花的勇气等。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就因为这些文本的作者叫做冯骥才。苏叔阳又是一个怎样的作家呢?苏叔阳曾说过: “教师应该先教学生做人,其次是做学问。 ”苏叔阳与教师是有情缘的。他的父亲、爱人和岳父母都是教师,他本人也有着 18年的教龄,至今仍是多所学校的客座教授。苏叔阳说 ,促使他写理想的风筝,除了与教师这个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外,主要还是和自己的经历有关, “我当教师虽然有过坎坷,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但我也有过非常愉快的经历 ”, “另一个原因是,在我的所有老师中,刘老师是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我最敬佩的老师 ”。很多年过去了,苏叔阳对刘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