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邗江区汊河学校“二分明月”经典诵读班 级: 使用人: 时 间: 邗江区汊河学校“二分明月”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年级( )班 第 1 次课经 典 诵 读教学内容:两人一条心,有钱堪比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黄金无假,阿魏无真。教学目标: 1、理解几句话蕴含的深刻含义。2、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累语言,弘扬国学。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里的内容。二、新课:1、师范读。2、学生练读,读准字音。3、指名读。4、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句子意思。5、师讲析句子含义:三、交流:1、组织讨论交流,你有那些感悟?(团结、珍惜时间)2、老师讲小故事,学生再深入理解。(故事一、某落头首领有三个儿子,都十分勇敢彪悍,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首领老了,担心自己死后三个儿子争位而导致部落分裂。有一天,首领把三个儿子叫来,表示准备传位给他们三个中的力气最大的一个。测试的方法是放一堆羽箭,让三个儿子同时测试,看谁折断的多。折断一根箭时,三个儿子都能很轻易做到。折断五根箭时,三个儿子用用力也都能做到。折断十根箭时,三个儿子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才能办。但等到二十根箭时。没有哪个儿子能办到。首领对三个儿子说,你们看自己折断箭。如果把这二十根一根一根折断,是不是能容易。而要一下子折断二十根箭,是不是就很难甚至办不到。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父亲希望你们无论是谁当了首领,其他兄弟都应当服从他而不是拆他的台。三兄弟听了很感动,发誓在父亲百年之后,一定不为了首领之位而自相残杀。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3、再读原文,感悟文意4、指导背诵四、总结:增广贤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熟读成诵,把我国优美的文萃传承下去。邗江区汊河学校“二分明月”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年级( )班 第 2 次课经 典 诵 读教学内容: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的原文及译文。明白书中讲的道理。2、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一、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是温馨的港湾,同时,家里也会有客人的到来,那我们做为主人,应该怎样接待客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话。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1、领读“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2、自由读一读。3、指名读,纠正字音。4、分组读。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1、“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这句话中的“顾”、“恐”和“痴人”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2、“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又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谈一谈对这句话的见解呢?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1、那我们联系实际,来说说,如果客人来访,那待人接物的礼仪是什么?2、让我们牢记这些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五、教师小结1、把今天所学的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2、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邗江区汊河学校“二分明月”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年级( )班 第 3 次课经 典 诵 读教学内容: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首先请认真听老师讲苏东坡积极求学的故事,然后想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老师讲故事。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奋发志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强。)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老师讲故事,理解第二句话的由来。三、课堂总结:希望同学们学习苏轼,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志向。邗江区汊河学校“二分明月”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年级( )班 第 4 次课经 典 诵 读教学内容: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2、理解诗句的意思。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一、明明确学习内容1、出示:“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三句话。二、知知晓文章本意1、领读。2、自由读一读。3、指名读,纠正字音。4、分组读。三、思深入思考理解1、“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中的“行”、“更”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2、老师讲枕戈待旦的故事。3、学生思考,你明白了什么?四、品品读深刻的意蕴1、课后同学们可以给合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再细细去品味其中的道理。2、师总结:知识是需要学习的,作为后来者应该虚心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更快更好地取得成功。另外,永远不要觉得自己行动早,因为可能有动作更快的人,因此,我们做事情千万不要拖拖拉拉,宁可早一步,不可晚半步。好比我们的学习,上新课之前可以先去预习,那么第二天学习时你会学得更好,更加通透地理解所学的知识。邗江区汊河学校“二分明月”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年级( )班 第 5 次课经 典 诵 读教学内容: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倾。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教学目标: 1、理解几句话蕴含的深刻含义。2、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累语言,弘扬国学。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里的内容。二、新课:1、师范读。2、学生练读,读准字音。3、指名读。4、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句子意思。5、师讲析句子含义:三、交流:1、组织讨论交流,你有那些感悟?2、老师讲小故事,学生再深入理解。3、再读原文,感悟文意4、指导背诵四、总结:增广贤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熟读成诵,把我国优美的文萃传承下去。邗江区汊河学校“二分明月”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年级( )班 第 6 次课经 典 诵 读教学内容: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的原文及译文。明白书中讲的道理。2、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一、谈话导入上次我们学习了“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懂得了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话。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1、领读“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2、自由读一读。3、指名读,纠正字音。4、分组读。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1、“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这句话中的“责”和“恕”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师:用责备别人的态度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嘴严了,一切都会保险的。2、“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又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谈一谈对这句话的见解呢?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1、那我们联系实际,来说说,你对这些话的不同理解?2、让我们牢记这些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五、教师小结把今天所学的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邗江区汊河学校“二分明月”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年级( )班 第 7 次课经 典 诵 读教学内容:虎生犹可近,人毒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首先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然后想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老师讲故事。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与没见过的老虎还可以亲近,但与很熟悉的人不能够太亲,意思是心肠狠毒的人比凶恶的老虎还可怕。)、老师讲故事,理解第三句话。故事涸辙之鲋故事二六尺巷: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赶紧返乡想办法整治邻居一下,为家族捞回面子。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迅速给家中回了一封急信。信中反复说明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并在信尾神采飞扬地写了四句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信后深有感触,迅速与邻家修好,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相让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三、课堂总结:增广贤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熟读成诵,回去把今天所学的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说说你都明白了哪些道理。邗江区汊河学校“二分明月”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年级( )班 第 8 次课经 典 诵 读教学内容: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2、理解诗句的意思。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一、明明确学习内容1、出示:“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四句话。二、知知晓文章本意1、领读。2、自由读一读。3、指名读,纠正字音。4、分组读。三、思深入思考理解1、“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中的“逢”、“休”、“负”、“莫”、“切”、“士”是什么意思?这些话你是怎样理解的?2、老师讲故事。3、学生思考,你明白了什么?四、品品读深刻的意蕴1、拓展第四句:这“士”字实在不好解,士,究竟属哪一类人呢?据研究文字者言,上竖下横代表人脑袋上的头发,上面那一横是一根发簪,用来成年后固定头发。黎民布衣还没有那资格,成年后头发长了多了,只能是拿块布包了用头绳捆。所以士的意思就是指成年的贵族男子。这句话显然不是取其原始意思,那意思可就多了:武士、学士、侠士、勇士、谋士它既然是和儒相对,总结一下,估计应该是指那些不是正宗儒家学士,但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士。有本事的人是国家的宝贝,不错,重视人才啊!谁说只有今天的人知道:“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个道理。2、师总结邗江区汊河学校“二分明月”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年级( )班 第 9 次课经 典 诵 读教学内容: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利用表演等多种形式,体会学习校本课程的乐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前面,大家已经学习积累了很多名言名句,那通过学习,你能谈谈你都有哪些收获吗?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校本课程增广贤文(板书)。三、讲解新课(一)、讲解: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1、我们学习的第一条名言就是:(出示)谁来读读。2、交流自学。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4、如何运用。想一想,什么时候能用上这句话呢?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二)、讲解: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1、引入:同学们对这句话理解的比较透彻,我们再来看看这句名言,(出示)谁来读读,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说一说。2、读出不同语气。这句话说的是求人要求英雄,接济人要接济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3、结合自身,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三)、讲解: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四)、讲解: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意思是喝酒时不乱说话是好样的,钱财上清楚才是有作为的人。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四名名言,你喜欢哪句就试着和同桌背一背。回家后背给爸爸妈妈听,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邗江区汊河学校“二分明月”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年级( )班 第 10 次课经 典 诵 读教学内容:积金千两,不如多买经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的原文及译文。明白书中讲的道理。2、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一、谈话导入谁来说说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和道理?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话。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1、领读“积金千两,不如多买经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2、自由读一读。3、指名读,纠正字音。4、分组读。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1、“积金千两,不如多买经书”这句话中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2、“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中“廪”、“虚”、“愚”分别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谈一谈对这句话的见解呢?3、讲故事,明道理。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1、那我们联系实际,来说说,你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2、让我们牢记这些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五、课堂总结邗江区汊河学校“二分明月”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年级( )班 第 11 次课经 典 诵 读教学内容: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首先听老师讲一个典故,然后想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老师讲故事。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引出: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老师讲解介绍。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句中的“浮屠”。原来解作佛塔,整句的意思是救人性命,功德无量,远胜为寺庙建造七层佛塔。其实,“浮屠”本是梵语的音译,意思即是“佛陀”,指世家摩尼。后来大概因“屠”字令人联想到“屠宰”等意思不太好的词语,所以渐渐被音近的“佛陀”取代。而“七级浮屠”的“浮屠”,梵语,音译后的略称也是“浮屠”。所以,“浮屠”既可解作佛陀,亦可解作佛塔。塔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建筑,也是一种纪念、礼拜用的建筑物。塔起源于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最初的塔形状像坟墓,在方的平台上砌筑一座半球形的塔身,上面做成各种形状的塔尖。这样的塔在古代印度梵语的译音叫“浮屠”,意思是埋葬佛的坟墓。佛骨焚化以后成了彩色晶莹的珠子,埋在浮屠里,七层的塔称作七级浮屠汉唐时期,塔随着佛教一起传到中国,和古代建筑结合起来,融合了中国南北各地的楼、阁、亭的特色,发展了千姿百态的中国古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he-interview课件教学课件
- Storyline2课件实例教学课件
- Scratch画图多彩图形课件
-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 小学趣味语文题目及答案
- 美国河流试题及答案
- 高三调研题库及答案
-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 数学认字题目及答案
- 消防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青岛科学四年级上册《风的形成》课件
- 公路工程监理规划
- 医疗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
- 宇宙弦结构演化模拟-洞察分析
- 风力发电项目工程承包合同
- 幼儿园课件之大班语言《我是大班小朋友》
- 政府专职消防员入职考试250题及答案
- 砖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
- 四川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22-2035年)
- 气压治疗课件
- 《口腔材料学》教材笔记(12章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