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乞讨儿童的社会救助PPT课件.ppt_第1页
流浪乞讨儿童的社会救助PPT课件.ppt_第2页
流浪乞讨儿童的社会救助PPT课件.ppt_第3页
流浪乞讨儿童的社会救助PPT课件.ppt_第4页
流浪乞讨儿童的社会救助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愿与强制的平衡 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的第三条道路 整体框架 流浪乞讨儿童的现状我国现行的乞讨儿童救助体系自愿原则思考 一刀切 强制救助的不可行性 适度强制 自愿结合 的流浪乞讨儿童救助设想总结 一 流浪乞讨儿童的现状 11年春节 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上呼吁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中国政府对流浪儿童的界定 18周岁以下 离开家庭或监护人 流落社会超过24小时 造成基本生存条件失去可靠保障而陷于困境中的少年儿童 据中国民政部估计 目前全国流浪乞讨儿童人数可能在100万至150万 1 儿童流浪的原因 1 2 3 4 厌学 迷路与亲人走散对城市的向往残疾等 自身原因 他人因素 家庭原因 其他原因 家庭贫困父母一方或双方生病 无监护人父母离异被家人遗弃等 被抢被偷被骗被拐卖等 找寻亲戚未果外出打工未果等 2 乞讨儿童分类 强迫型乞讨 主要表现为使用暴力 胁迫等手段迫使儿童乞讨 牟利型乞讨 主要为利用儿童乞讨作为牟利的工具 自救型乞讨 主要是因为生活无着 或者其他困境性原因而采取的不具有强迫 牟利性质的自救性乞讨行为 既可能是儿童自主行为 也可能是家庭行为 2 救助机构 120多家全部为政府事业单位短期庇护场所临时性生存保障紧急救助和教育 政府牵头 教育 民政 公安 妇联等部门配合建立了一系列措施 建家 进校 就业 走向社会 3 当前我国流浪乞讨儿童救助模式 以保障流浪儿童的基本生活权益为宗旨 以政府为救助责任主体 以政府民政部门为救助执法主体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与社会救助管理站分设 并存 以基本生活保障 安置为主要救助内容 三 自愿原则的思考 自 孙志刚事件 后 我国政府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就实行了 自愿原则 的救助方式 但是 这对流浪乞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并不适用 自愿救助原则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 有利于防止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可能导致的侵犯人权的现象的发生 1 自愿原则不适用于流浪乞讨儿童 儿童心智尚不成熟 缺少独立判断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不能正确理性地自主选择生活无法辨别自身的行为特点的性质 容易受不法分子所控制 难以意识自己的行为已造成社会的不利 不了解求助渠道 无法向有关部门请求救助 从而丧失话语权自愿原则应用在流浪乞讨儿童是政府消极不作为 如果对乞讨儿童实行自愿救助制度无异于放弃对他们进行救助自愿原则利于助长流浪乞讨儿童的恶性发展 四 一刀切 强制救助的不可行性 理由1 对流浪乞讨儿童强行救助的难点对于乞讨儿童的年龄界限存在争议关于乞讨儿童的权利问题存在争议乞讨儿童的特殊性 难以摆脱 被利用 的境地 家庭 其他不法群体 救助开展存在一定阻碍 如救助者热心 被助者冷漠 儿童遣送 安置等问题救助主体单一 仅仅靠政府一方难以开展 社会各方救助力量不足缺乏专门针对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的法律 法规以及政策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不足 理由2 强制救助可能引发多种问题 救助体系不完善 资金 设备 人力的欠缺 监督力度的不足 可能会导致安置工作不到位 把儿童带入另外一个生活困境对于不愿意接受救助的儿童 可能会给他们带来身心的负面影响 最可怕的是滋生对社会的仇恨强制救助一旦形成制度性的政策 在执行过程中若偏离了原来的宗旨和目的 肆意的扩大执行者的执法权 可能引发暴力执法现象 鉴于自愿救助原则不适用于乞讨儿童而强制救助的弊端又不容忽视 SO 五 适度强制 自愿结合 的乞讨儿童救助设想 1 救助对象 救助对象 不满14周岁的儿童以及智障儿童 强制性 不满10周岁的儿童以及智障儿童自愿性 10岁以上但不满14周岁儿童 2 救助目的 1 改善乞讨儿童的生活环境 满足生活需要 使其生存权得以保障 2 乞讨儿童正在成长发展 要还他们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和空间 使其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3 使未成年人得到基本的权利 受教育权等 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可能 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3 救助内容 1 物质 吃 喝 住 行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 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 及时送医院救治 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 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 提供乘车凭证 2 精神 从 心 开始给予心理安抚 减少被救助后对周围环境的恐惧感 对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得到必要的心理治疗 塑造健康人格让儿童回归社会 找回角色融入社会 4 救助期限与经费 救助期限 临时性社会救助 其救助期限为1 2个月经费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儿童 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予以保障 国家鼓励 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助流浪乞讨儿童 5 救助方式 基本原则 适度强制 自愿结合救助进程 1 建立儿童个人信息数据库 2 不满10周岁的儿童以及智障儿童救助设法联系亲人 尽快遣送回家 屡送屡返超过三次则进行强制救助 并取消监护人资格 其监护人进行行政处罚 儿童救助期限为两个月 10岁以上到不满14周岁儿童自愿接受救助 询问其意愿 如有意愿设法联系亲人 尽快送回 其救助期限为一个月 3 期满后被救助儿童为六周岁以下 强制转到孤儿院或福利院 被救助儿童七周岁以上则询问其是否愿意到孤儿院或福利院生活 如不愿意 则给予相应物质资助 改善其生存环境 并将其信息共享社会NGO 与NGO合作 继续关注儿童后续生活 6 救助站管理 1 救助站的设立 1 3 X 城市救助管理体系 1 就是省救助管理站 3 就是较大地级市救助分站 X 就是全市社区临时救助点 2 救助站招聘人员的要求 有相关工作经验 相关NGO志愿者优先 要有爱心 恒心 耐心 服从安排 案例 四川渠县救助站基地被指贩卖智障者赴外地务工 3 救助站的监督 监督内容 一 物资监督资金和救助物质是否合理使用二 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是否尽责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违规 违法犯罪行为 六 总结 除了上面我们提出的救助设想 还需要做出以下行动来共同维持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的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