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3.1有理数的加法(1)【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2、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二、自主探究1、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1)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2)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次共向西走多少米?很明显,两次共向西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如图所示: 3)如果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 那么两次运动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走了 米,写成算式就是 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如下图所示:4)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这个人两次运动的结果:先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写出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 5)如果这个人第一秒向东(或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或向西)运动了 米。写成算式就是 2、师生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3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4.新知应用 例1 计算(自己动动手吧!) (1) (3)(9); (2) (4.7)3.9.例2 (自己独立完成)【课堂练习】:1填空:(口答) (1)7(7)= ; (2)3(8)= ; (3)(4)+(6)= ;(4)(9)1 = ;(5)(6)+0 = ; (6)0+(3) = ; 2. 课本P18第1、2题【要点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拓展训练】:1判断题:(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2已知a= 8,b= 2; (1)当a、b同号时,求a+b的值;(2)当a、b异号时,求a+b的值。【总结反思】:课题: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习目标】: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 、 2、计算 30 +(20)= (20)+30= 8 +(5) +(4)= 8 + (5)+(4)=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二、自主探究1、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式子表示为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用式子表示为 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 例1 计算: 1)16 +(25)+ 24 +(35)2)(2.48)+(+4.33)+(7.52)+(4.33) 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课堂练习】课本P20页练习 1、2 【要点归纳】:你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了吗?【拓展训练】1计算:(1)(7)+ 11 + 3 +(2); (2) 2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整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3、填空:(1)若a0,b0,那么ab 0(2)若a0,b0,那么ab 0 (3)若a0,b0,且ab那么ab 0(4)若a0,b0,且ab那么ab 03某储蓄所在某日内做了7件工作,取出950元,存入5000元,取出800元,存入12000元,取出10000元,取出2000元.问这个储蓄所这一天,共增加多少元?4、课本P20实验与探究【总结反思】: 课题:1.3.2有理数的减法(1)【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2、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3、体验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转化思想;【重点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郎玛峰海拔高度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约为 154米,两处的高度相差多少呢?试试看,计算的算式应该是 .能算出来吗,画草图试试2、长春某天的气温是2C3C,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C)显然,这天的温差是3(2);想想看,温差到底是多少呢?那么,3(2)= ;二、自主探究1、还记得吗,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是: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2、请你与同桌伙伴一起探究、交流:要计算3(2)=?,实际上也就是要求:?+(2)=3,所以这个数(差)应该是 ;也就是3(2)=5;再看看,3+2= ;所以3(2) 3+2;由上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 .3、换两个式子计算一下,看看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1(3)= , 1+3= ,所以1(3) 1+3; 0(3)= , 0+3= ,所以0(3) 0+3;4、师生归纳1)法则: 2)字母表示: 三、新知应用1、例题1 计算:(1) (3)(5); (2)07;(3) 7.2(4.8); (4)3;请同学们先尝试解决 【课堂练习】课本 P23 1.2【要点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拓展训练】1、计算:(1)(37)(47); (2)(53)16;(3)(210)87; (4)1.3(2.7); (5)(2)(1); 2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总结反思】: 课题:1.3.2 有理数的减法(2)【学习目标】: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重点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高度的变化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记作+4.5千米3.2千米+1.1千米1.4千米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 千米。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 二、自主探究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如:(20)(3)(5)(7) 有加法也有减法=(20)(3)(5)(7) 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20357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或者“负20加3加5减7”.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5、补充例题:计算4.4(4)(2)(2)12.4;【课堂练习】计算:(课本P24练习)(1)14+30.5;(2)-2.4+3.54.6+3.5 ;(3)(7)(+5)+(4)(10); (4); 【要点归纳】:【拓展训练】:1、计算:(1)2718+(7)32 (2)【总结反思】: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1)【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重点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有理数加法法则内容是什么?2.计算(1)2+2+2= (2)(-2)+(-2)+(-2)=3.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二、自主探究1、自学课本28-29页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 ( 2)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 (3)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 (4)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 由上可知: (1) 23 = ; (2)(2)3 = ;(3)(2)(3)= ; (4)(2)(3)= ;(5)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是0时,结果为0 观察上面的式子, 你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 ,异号 ,并把 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2、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1)5(3) ; 2)(4)6 ; 3)(7)(9); 4)0.98 ;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例1 计算:(1)(3)9; (2)()(-2);归纳: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2 【课堂练习】课本30页练习1.2.3(直接做在课本上)【要点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拓展训练】1.如果ab0,a+b0,确定a、b的正负。2.对于有理数a、b定义一种运算:a*b=2a-b,计算(-2)*3+1【总结反思】: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2)【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学习重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学习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有理数乘法法则:二、自主探究 1、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4(5),23(-4)(5),2(-3) (-4)(5),(2) (3) (4) (5);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2、新知应用1、例题3,(P31页)请你思考,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 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理由 7.8(8.1)O (19.6)师生小结: 【课堂练习】 计算:(课本P32练习)(1)、58(7)(0.25); (2)、;(3);【要点归纳】: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积等于0;【拓展训练】:(3)计算:(1)(8)3(2);10(1)(1)(1)(1)0(1)。(4)判断下列积的符号:;1.4.1课题:有理数的乘法(3)【学习目标】: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学习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请同学们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1) (6)5= 5(6)=(2) 3(4)(5)= 3(4)(5)=(3)53(7); 535(7)。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二、自主探究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3、归纳、总结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 即:ab=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即:(ab)c= 4、新知应用例题4用两种方法计算 ()12 ;解法一: 解法二:【课堂练习】:(课本P33练习)1、(85)(25)(4); 2、()15(1);3、()30; 【要点归纳】:【拓展训练】:1、看谁算得快,算得准(1)(7)() ; (2) 9 18;(3)9(11)+12(9); (4);【总结反思】:课题:1.4.2有理数的除法(1)【学习目标】: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理解倒数概念,会求有理数的倒数;3、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重点难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小红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问小红家离学校有 米,列出的算式为 。2)放学时,小红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 分钟。列出的算式为 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是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4 的倒数 ,3的倒数 ,-2的倒数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完成比较大小:8(4) 8(一); (15)3 (15); (一1)(一2) (1)(一);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 2)、两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绝对值相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1自学P34例5、例61. 师生共同完成例7【课堂练习】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健康管理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环境设计师专业水平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航空安全管理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机关消防演练测试题及答案
- 机电润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企业员工安全考核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慈善基金会招聘笔试预测题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工程造价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复工复产安全培训测试题含答案
- 学校各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示范课教学课件
- 11声音的三要素(练习)(原卷版)
- 矿产购销合同模板
- 湖北荆州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 重庆市字水中学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水闸现场安全检测分析报告
- 车辆定点维修服务保障方案
- 学生营养餐(中央厨房)集中配送项目计划书
- (新)精神卫生知识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建筑用砂石料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