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0分,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ji) 强聒(u)不舍 黎民百姓(l) 媚上欺下(mi)B参(cn)差 恪(k)尽职守 恼羞成怒(no) 气吞斗牛(du)C栖(q)息 重蹈覆辙(ch) 弥留之际(m) 孤军奋战()D造诣(y) 矫(jio)揉造作 刻骨铭(mn)心 涕泗 (s)横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叱咤风云 冠免堂皇 吉人天相 戛然而止B、张慌失措 周道如砥 本色当行 任劳任怨C、恰如其分 精神矍烁 孜孜不倦 妙手回春D、风声鹤唳 相形见绌 脍炙人口 风雪载途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中有段文字对我们的立身处世颇有启示:“气象要 ,而不可疏狂;心思要 ,而不可琐屑;趣味要 ,而不可偏枯;操守要 ,而不可激烈。”A严明 高旷 缜密 冲淡 B冲淡 严明 高旷 缜密C高旷 缜密 冲淡 严明 D缜密 冲淡 严明 高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可见,孔子不仅是中国教师 的鼻祖,也是世界教师的荣耀。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 孔子的教育思想。B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要让历 史的悲剧重演,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5、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本书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 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B孩童时代的保尔被勒令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遭了不少罪。从此,历 经生活的种种磨难。 C漂流到荒岛后的鲁滨逊,看到一群野蛮人正在围攻一个逃犯。见此情景,鲁滨逊拔枪解救了 他,并给他取名“星期五”。 D傅雷家书一书,所有书信都是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 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二、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6-9题)(12分,每题3分) 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为什么会这样呢?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但是近年来研究有了新突破。 美国科学家帕特里夏鲍尔认为人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 英国科学家马克豪的观点是,“幼年记忆缺失”现象需要等待人们出生18-24个月以后自我意识出现才会消失。这时,幼儿们开始意识到了“我”的独特性,自我意识帮助我们组织记忆,并使我们更容易唤起记忆,许多记忆开始被“固定”下来。 不过,科学家又发现,在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的相当时间里,我们的记忆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新西兰哈琳海恩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科学家,她认为,这个因素是语言。她邀请一些2-4岁的幼儿玩一种特制的玩具,并记录下了一些在玩这种玩具时能说出词汇和能够理解词汇的幼儿。6个月以后,她再次和这些孩子谈论那次“往事”。结果发现,孩子们都记得那次游戏并再次描述了那次经历。海恩由此得出结论,“孩子们描述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与发生那件事时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关联的。”也就是说,我们最早期的记忆有赖于我们最早期的语言去固定它。海恩和她的同事们还做了另外一次实验,他们记录了一些孩子在2-4岁时与他们母亲之间的语言交流。在那些交流中,有的母亲使用了“详尽”的描述和“重复”的述说,而另一些母亲则只是简单的叙述。10年以后,那些在幼年期与他们的母亲经历过“详尽”和“重复”的语言交流的孩子能明显地记得更早一些时候发生的事。这个实验说明,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影响了他的早年记忆。 现在,一个很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人们逝去的早年记忆是否能够被唤回呢?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不少东西,但这些记忆很脆弱,并且有科学家认为它们不可能被贮存,因而也不能被唤回;但另一些人对唤回早年记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人的早年记忆并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我们无法接近它。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早年记忆就是一些经历中的感觉“快照”,当人们成年后,有了语言,有了自我意识和其他概念性的知识,人们便能唤醒它或者接近它。但这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这些路径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图像,也许是气味和音乐,总之,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某些东西唤醒我们封尘的记忆。假若这些科学家是对的,那么我们终将找到一种方式把我们逝去的早年记忆重新找回来。6、下列关于原文“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海马体,这个为人类巩固和强化记忆的大脑生理结构,要在4-5岁后才成熟,所以之前 的记忆无法变成长期记忆储存下来。B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幼年记忆缺失”是因为人在18-24个月大以前没有自我意识,所以许 多记忆无法被“固定”下来。C新西兰科学家哈琳海恩认为,即使有了自我意识,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程度影响着孩子最 早期的记忆。D幼年记忆缺失的原因与幼儿学习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也不全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 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7、下列加点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 A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B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 C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 D总之,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某些东西唤醒我们封尘的记忆。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实验表明:孩子们如果能在游戏时更好的理解说出一些词汇,那么一段时间后也就能够更好 的复述这件事,这段记忆就没有缺失。B虽然人类幼年记忆缺失了,但是并不能说明幼儿没有记忆,只是幼儿的记忆是短期的,而且 也很脆弱,容易消失。 C齿状回的作用是将来自大脑各处的信号传输到海马体的其他地方,最终转换成长期记忆。D科学家的实验说明:只要在孩子早期时母亲越详尽的与孩子交流,就越能使孩子记住更早些 时候发生的事。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对“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又有了三种新的观点:器官没有发育 成熟;没有形成自我意识;语言发展程度不够。B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记忆不能被储存,所以一旦被忘记就不可能被唤回,所以幼年缺失的记 忆也不可能找回来。C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人长大,有了自我意识,语言能力提高,就有可能接近甚至唤醒幼 年缺失的记忆。D我们可以肯定幼儿的记忆虽然很脆弱,但他们是有短期记忆的,期中自我意识和语言都发挥 了重要作用,自我意识为记忆提供了框架,语言提供了牢固的结构。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0-12题。(9分)【A】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B】冲早慧,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选自陈寿三国志曹冲节选) 【注释】曹冲:曹操的儿子。文中“太祖”即指曹操。面缚首罪: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请罪。10、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表并列,而且的意思) C是以忧戚(因为) D冲于是以刀穿单衣(用) 11、选出下列对 B 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库吏惧必死”是因为曹操放在库房里保管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B曹冲以假装因为迷信说法而忧伤,使曹操说出老鼠咬破东西对主人并无妨碍,而且很常见的观点。 C曹操能严明执法,曹冲巧妙设法使曹操没有发现官吏所犯的错误。 D曹冲是一个聪明机智、仁慈、乐于助人的人。12、下面对A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是以语气强烈的反问句表达了唐雎维护国士不受侵犯 的强硬态度。 B唐雎说“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挺剑而起”,表现了他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C“轻寡人与”的言外之意是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安陵。D秦王长跪而谢之曰:“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说明他在唐雎的义正辞 严的斗争面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内心折服、称颂唐雎的胆识。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子。(4分)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文: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译文: 14、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5分) (1)对于这种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该词在叙事上有点有面,把纷繁场面叙写得层次分明,又能有力地突出主题。 B“亲射虎,看 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鬓微霜”,但仍英武有力,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 们重新复职。 D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选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2)古人用词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的哪一个字用得好,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15、默写。(5分) (1)渔家傲 秋思中写出作者壮志难酬和思乡的句子 (2)李后主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是写愁,李清照却把它搬上了船,她这样写道: , 。 (3)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4)望江南一词中运用了拟人方法的一句是: (5)陈涉世家显示了他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批判和大无畏精神的语句 是: 。 四、阅读短文山草壮,完成16-20题。(15分) 他盼着附近的地铁线路早日开通。街角那边早就围起挡板,里面有两层的简易工房。人行道内侧原来栽种着一排海棠树,前几年春天曾是他来回溜达的地方,树下还有两个长凳,他也经常坐在长凳上看车水马龙。今年春天,海棠树全给挖走了。那说明树底下就是地铁工程。混乱的街景意味着好的前景。这些日子,他忍不住仍要到没有了海棠树的杂乱环境里去漫游,望着马路上的车流想心事。 那长凳,近日晚饭后,常有修地铁的工人占用。那日,他走过去,长凳上一个工人还没摘去安全盔,正抽着支烟。见他,便从凳子中央挪到一边,意思是给他让出一半可坐。这是礼貌,充满善意。他没坐,站着,和他有一搭没一搭说起话来。问答间,知道师傅来自南方很远的省份,属猪,四十二了,媳妇在老家经营小卖部,儿子二十岁了。儿子并不怎么争气,初中毕业不愿再上学,跑广东那边打工去了,唉! 那以后散步,他总愿在那长凳上遇见那师傅,相互聊一聊。互询“贵姓”,知道对方姓张。他是退休人员,入夏,单位组织去承德避暑山庄游览了几天。好多日子没再往人行道的长凳去。那天终于漫步过去,远远的,就见张师傅站起来招呼他,忙加快脚步过去,竟有些亲人重逢的感觉。 张师傅问他:“怎么好多日子没过来?是不是病了?”他就说:“谢谢你关心!没病。去承德避暑山庄旅游了!”张师傅让出半边长凳,还给他铺上事先准备好的报纸,他坐下。张师傅问:“看见山庄内午门挂的那个匾啦?康熙皇帝的御笔,他把避字多写了一笔,是不是?走之底上头最右边的那个辛,他底下写成了羊字。他皇帝,就能乱写字,这么多年就都由着他!”他吃惊,张师傅怎么对避暑山庄如此了解?张师傅又问:“去看烟雨楼啦?那楼名儿,是乾隆皇帝从唐朝杜牧的诗里受启发,给取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不免猜:“你去游览过?”张师傅笑:“没猜对。” 张师傅告诉他,这辈子,还没去旅游过。就是北京,来做工这么多年了,只去过天安门,没进过故宫,没去过长城、颐和园。那怎么对承德避暑山庄那么了解呢? 张师傅道出谜底前,先问:“你的书,包书皮吗?”他答:“我是有包书皮习惯的。”张师傅讲起自己的故事。上学时,发新课本是最快乐的事,就包书皮。初三上学期,母亲病重,药花费大,他想早些出来打工挣钱给母亲治病。知道最后一次有新课本,他格外用心包书。包书皮纸是邻居阿姨给他的画报。那画报图文并茂介绍承德避暑山庄,他细细读了,给语文课本包书皮,他把有康熙御笔题匾的照片放在正中,看来看去就熟了,仿佛自己游过避暑山庄了。上面的“山庄”是繁体字,是草头下面一个壮,他就念做了“山草壮”。语文考试,他把“避”字里的“辛”写成“羊”,被扣分,他拿书皮上的“题匾”给老师看,老师说:“皇帝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们这样写可不行。” “王老,”张师傅招呼沉思的他:“你看这马路上又堵成停车场了。”他望着满街的车说:“这不又到小长假了吗?又开始自驾游了。”张师傅抽口烟,像回应他,更像自言自语:“什么时候我们这样的人也能假期去旅游,世道就大好了。” 16、试分析小说第一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 17、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分别写出了张师傅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18.这篇小说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试举出两处并分析其作用。(4分) 19.请分析张师傅的形象,从全文看小说以“山草壮”为题目的含意是什么?(5分) 五、综合性实践活动。(10分)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材料三:下面图片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矩。20、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请写出两种(2分)(1) (2) 。21、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3分) (1)家和万事兴(2)天道酬勤(3)百善孝为先 选_项,理由: 。22、【授家风】王礼同学考试完后回到家,一进门就把书包扔到沙发上,翘起腿看电视。此时,爷爷和张大爷正在聊天。妈妈走过来说:“礼礼,见到客人要问好,坐有坐相”王礼觉得很委屈,大声说:“没那么多规矩,你不是说考试考好就行啦!”(3分)当地人都称颂王爷爷家教有方。爷爷晚上找王礼谈心,你认为爷爷该如何劝说礼礼?王爷爷: 2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幅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2分)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六、根据提示,按要求作文。(50分)时间是魔术师,常跟我们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由一个个懵懂的婴孩变为朝气勃发的少年。曾经的喜怒哀乐在回忆之中都会变得美丽起来,我们从这些回忆之中感受时光的易逝、人情的美好、往事的难忘请以“那些的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附: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A 2、D 3、C 4、B 5、D 6、A 7、D 8、D 9、C10、B 11、C 12、D 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