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湾会议酒店及会议中心主体建筑设计原则成果PPT课件.ppt_第1页
拈花湾会议酒店及会议中心主体建筑设计原则成果PPT课件.ppt_第2页
拈花湾会议酒店及会议中心主体建筑设计原则成果PPT课件.ppt_第3页
拈花湾会议酒店及会议中心主体建筑设计原则成果PPT课件.ppt_第4页
拈花湾会议酒店及会议中心主体建筑设计原则成果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锡灵山耿湾会议酒店和会议中心项目建筑 2014 2 25 1 2 已完成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施工图主体部分设计 建筑现阶段进行中的工作 根据最新外立面设计调整施工图配合内装重新落位所有区域客房户型外立面幕墙招标图 细节部分的优化调整 声学部分专项设计 节能部分专项设计 2 室内主要空间高度优化 3 3 会议酒店大堂区 一层二层通高7 6米 大堂区域优化前净高约5 4米 优化后约5 9米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剖面图 4 会议酒店大堂区 三层层高4 6米 西餐厅优化前净高约3 3米 优化后约3 9米 四层层高4 6米 中餐厅主要空间净高约3 6米 包房约3 2米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剖面图 5 会议酒店大堂区 五层层高3 6米 客房净高约3 3米 六层层高3 4米 行政酒廊净高约3 6米 五层平面图 六层平面图 剖面图 6 会议酒店客房区 一层 二层层高3 8米 客房净高约3 5米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剖面图 7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剖面图 会议酒店客房区 三层 四层层高4米 客房净高约3 7米 8 五层平面图 六层平面图 剖面图 会议酒店客房区 五层 六层层高3 6米 五层客房净高约3 3米 六层客房可利用坡顶更为舒适 并且经过仔细及精确化的设计 在六层走道部分 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玻璃采光屋面 9 会议中心地下室顶板 地下室顶板上设暖通管沟 用于人防区域上部大空间空调进排风 管沟区域以外部分 用矿渣混凝土回填 解决由于基地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结构抗浮问题 地下人防区域 有效的减少了打桩的数量 使施工更为迅速 10 会议中心大空间净高 宴会厅方案净高要求8 9米 现梁底预留10米空间 10m 宴会厅 11 会议中心大空间净高 展览会议方案净高要求8米 现设计满足要求 8m 展览会议 12 会议中心大空间净高 中型会议室2方案净高要求6 7米 现设计满足要求 7 9m 7 9m 中型会议室2 13 会议中心大空间净高 大型会议室方案净高要求8米 现设计满足要求 8m 1 2m 大型会议室 14 会议中心大空间净高 大堂方案净高要求6米 现设计满足要求 6 7m 1 2m 大堂 15 会议中心大空间净高 中型会议室1方案净高要求6 7米 现做到7 9米 7 9m 1 2m 中型会议室1 16 会议中心大空间净高 小型会议室方案净高要求4 5米 现预留空间高度5 7米 5 7m 1 2m 小型会议室 17 无锡灵山耿湾会议酒店和会议中心项目结构 2014 2 25 18 基础形式超大地下室酒店区域会议区域 19 1 基础形式 根据地勘报告显示 土层变化比较大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本工程基础安全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采用天然地基的形式 以第 5层粉质黏土夹碎石 层碎石混黏性土和 层中风化砂岩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设计中考虑不均匀沉降 在基岩层设置褥垫层 褥垫层采用级配良好的砂石 厚度不小于500mm 20 本工程设计抗浮水位取室外整平标高下0 5m 由于场地比较复杂 水头高度比较大 所以我院进行了抗浮验算 优先采用覆土 增加结构自重等手段来解决抗浮问题 但根据计算 车库 会议区和酒店沿山周边区域 由于上部结构较轻 水浮力较大 采用覆土 增加结构自重等手段还无法解决抗浮问题 因此布置抗拔桩 同时我院要求 基坑开挖时对于基岩厚度较薄 基岩较破碎的部位采用风镐等破碎设备进行破碎后开挖 如果要采用爆破 应采用小剂量多次分层爆破的原则进行 避免岩层结构面的松动 本工程基坑周边较为开阔可直接放坡开挖 但是在靠山的部位开挖后会形成很高的陡坡 因此我们配合我院地基所进行做好好边坡支护设计 避免崩塌和坍塌 山体边坡排水专题设计 防止洪水对结构的破坏 21 会议区根据水头高度的不同 底板厚度分别取500mm 白色区域 600mm 红色区域 800mm 绿色区域 酒店区无上部结构的地下车库部分 底板厚度取500mm 天蓝色区域 客房区域底板厚度取为700mm 黄色区域 局部850mm 深蓝色区域 大堂区域底板厚度取为900mm 洋红色区域 下沉庭院底板厚度取为850mm 深蓝色区域 22 水头高度区域变化 23 2 超大地下室 本工程地下室长度250米左右 最大宽度180米左右 会议区地下室底板面标高 0 100米 绝对标高 酒店区地下室底板面标高5 750米 绝对标高 会议区和酒店区地下室连为整体 地下层数为一层 酒店区和会议区地下室搭接区局部二层地下室 会议区部分地下室为6级人防地下室 人防地下室由人防专业设计院设计 本工程地下室范围较大 埋置深度较深 地下室外墙较长 根据上部结构布置与施工顺序的不同 设后浇带以减少施工期间不均匀沉降及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另外地下室底板 顶板和外墙混凝土应采用低热水泥 并掺加适量微膨胀剂和适量抗裂纤维 控制混凝土浇灌速度 做好早期保湿养护 24 会议区同酒店区交接处 高差比较大 结构采用的是放坡的形式而不是通过基坑围护来解决高差问题 节省了造价 25 基础采取的是柱墩和筏板相结合的方式 减小了筏板的厚度 节省了造价 26 3 酒店区域 酒店区域 以一层为嵌固端 结合平面形状及建筑功能 酒店区分为五个独立结构单元 各结构单元间设抗震缝 缝宽150mm 27 酒店区域首层标高比较复杂 红色区域标高8 700m 天蓝色区域标高9 600m 绿色区域标高10 200m 黄色区域标高11 000m 洋红色区域标高11 800m 白色区域标高11 600m 灰色区域标高11 700m 以上标高均为绝对标高 28 酒店区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A1大堂区由于功能要求在三层局部进行了转换 二层挑空楼板缺失超过50 转换梁跨度12 15米 在设计中结合专家意见将三层及三层以下部位的框架抗震等级提高至二级 转换部位的框架采用型钢混凝土梁 柱 转换梁高度1 3米 转换柱直径1 1米 即保证其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结构安全 同时要满足了建筑净高要求 为满足建筑净高要求 四 五层中部区域采用了宽扁梁 最大跨度10米左右 梁高仅为0 45米 A2 A3由于结构长度较长 且为弧形平面 从三层以上又逐层收进 导致结构偏心率比较大 再优化结构布置的同时 计算指标和构件截面满足规范要求 在设计中考虑对扭转敏感和温度敏感部位的框架进行加强 尤其是对远端边柱 角柱进行加强 以确保结构安全 根据专家意见 我院对A2 A3均进行了正常使用阶段的温度作用分析 发现其降温工况下楼板拉应力偏大 对远端底层框架柱弯矩增加较大 因此根据温度作用分析结果对A2 A3结构单元楼板施加了预应力 防止在使用阶段楼板出现裂缝 29 A2降温工况变形 30 A2二层温度应力 31 A2屋面层温度应力 32 A2考虑本工程的特点 对各层温度应力取值如下 1 二层楼盖 纵向预应力对楼盖的预压应力取2 0Mpa 2 三层楼盖 纵向预应力对楼盖的预压应力取1 5Mpa 3 四层 六楼盖 纵向预应力对楼盖的预压应力取1 0Mpa 屋面层楼盖 不超长 采用普通措施抗裂 33 A3二层温度应力 34 A3屋面层温度应力 35 A3考虑本工程的特点 对各层温度应力取值如下 1 二层楼盖 纵向预应力对楼盖的预压应力取2 0Mpa 2 三层楼盖 纵向预应力对楼盖的预压应力取1 5Mpa 3 四层 六楼盖 纵向预应力对楼盖的预压应力取1 0Mpa 4 屋面层楼盖 纵向预应力对楼盖的预压应力取2 0Mpa 36 客房区域走廊上部 主梁梁高控制在600mm 次梁梁高控制在400mm 以保证走廊净高 增加阳台和挑檐 阳台采用的是挑板的形式 屋面挑檐采用钢结构的形式 减轻重量 已满足原定承载力要求 37 4 会议区域 结合平面形状及建筑功能 会议区分为五个独立结构单元 各结构单元间设抗震缝 缝宽100mm 上部结构均以一层 地下室顶板 作为嵌固端 地上一层 檐口标高6 9 5米 主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8 会议区域首层标高比较复杂 红色区域标高4 800m 天蓝色区域标高5 750m 绿色区域标高3 800m 洋红色区域标高4 400m 白色区域标高4 600m 深蓝色区域标高4 900m 以上标高均为绝对标高 39 B1 B5屋面采用钢结构 局部平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其中大跨度位置采用钢桁架 屋面采用轻钢屋面 桁架或钢梁在混凝土柱顶采用铰接连接 以尽量减小大跨结构对框架的不利影响 钢结构部分抗震等级提高为三级 屋面钢桁架另外按照一品排架的形式复核验算 40 B1 B2采用屋桁架 满足建筑净高要求 设备管线可设置在桁架中间 41 42 我院对钢桁架采用空间模型补充分析 以充分考虑大跨度桁架或斜梁对框架柱的影响 43 B3屋面悬挑较大处结构做法 44 按照建筑的要求 廊道钢柱采用十字形 由四个角钢拼接而成 45 耿湾会议中心及酒店项目专家咨询会议纪要1 地下室抗浮问题地下室水浮力比较大 岩石层打桩施工比较困难 建议以旋挖桩和锚索相结合的方式 局部入岩深度较大的区域用锚索 或者在地下室底板以下做20cm砂石疏水层 5 8m设40cm砂石疏水层 局部设置深井 2 酒店区A2区域120m过长问题建议A2区域再加设一条缝 如不可以再分缝的话 进行楼板应力分析 采取措施减少开裂 计算温度应力的时候 按照不常开空调时的温差计算 3 风荷载问题考虑到本项目地理位置 建议地面粗糙度类别取为A类 4 会议区局部大跨度单跨结构问题建议抗震等级取为三级 轻质屋面刚度比较小 建议屋面钢桁架按照排架计算 轻质屋面活载适当多考虑一点 5 酒店区大堂转换结构问题建议转换层及上一层 抗震等级取为二级 转换层区域楼板加厚 转换梁不要做成弧线 做成直线 型钢柱按照中震计算 46 咨询意见结构落实情况1 地下室抗浮问题地下室水浮力比较大 对水浮力较大的区域采用钻孔灌注 旋挖 桩的方式 达到抗浮要求 2 酒店区A2 A3区域过长 弧形平面问题对楼板进行应力分析 采取措施减少开裂 计算温度应力的时候 按照不常开空调时的温差计算 本工程结构部分一个方向超长 根据有限元软件分析结果 结构长向温度应力较大 因此 针对结构纵向对于温差拉应力采取相应的抗裂措施 施加预压应力 3 风荷载问题地面粗糙度类别取为A类 4 会议区局部大跨度单跨结构问题抗震等级取为三级 屋面钢桁架按照排架计算 轻质屋面活载取为0 5KN m 考虑积雪 天沟按实际深度取雪荷载 5 酒店区大堂转换结构问题建议转换层及上一层 抗震等级取为二级 转换层区域楼板加厚 转换梁不要做成弧线 做成直线 型钢柱按照中震弹性复核强度 47 无锡灵山耿湾会议酒店和会议中心项目电气 2014 2 25 48 已完成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施工图 49 方案设计 起始时间 8月1号 8月30号 方案评审会议 8月27号方案评审由机电二院组织进行 参加评审会的人员有 曹承属 金大算 缪兴 於鸿芳 刘剑 李娜 唐中鹰 蒋莹 罗国平 张建峰 方案评审会议中提出的可优化内容 优化供配电系统柴油发电机容量美化屋面防雷设计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利用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充分利用 50 最初设计方案 供电电源 两路10KV电源 柴油机计费方式 高供高量变电所设置 酒店区 会议区分别设置一间变电所 酒店区变电所4台变压器 1600KVAx2 1250KVAx2 会议区变电所2台变压器 1250KVAx2 总容量 8200KVA 应急电源配电系统 柴油发电机房一间 柴油发电机容量2000KVAx1 消防 控制中心系统 设火灾漏电 智能应急照明系统防雷接地 明敷避雷带 共用接地可再生能源利用 采用光伏发电系统 屋面设置太阳能面板 为走道内灯具供电 51 最初供电方案平面布置 酒店区 酒店区10kV变电所 配电间B 配电间A 52 最初供电方案平面布置 会议区 会议区10kV变电所 配电间 53 初步设计 起始时间 9月1号 9月30号根据方案评审内容 初步设计阶段优化内容 供配电系统优化在二周的时间内 经过多次负荷计算及方案比选后 最新供配电系统 酒店区 会议区集中设置一间变电所 位置在酒店区地下一层右侧 该区域集中设置了 冷冻机房 锅炉房 热交换机房等大型用电设备机房 优化后 原会议区变电所取消 变电所面积由600平方减少为420平方 节约了180平方 变电所4台变压器 2000KVAx4 总容量 8000KVA 优化后 减少了变压器2台 高压配电柜4台 低压配电柜若干 总用电量减少200KVA 估算节约初期投资191万 会议区在最上方靠近酒店地下室处设置一间总配电间 内设会议区总用电箱 电源由变电所引来 在由该总配电间引至其他分配电间 优化后 设置会议区总配电间减少了变电所出线回路开关及电缆数量 缩短了电缆长度 减少电缆压降 估算节约初期投资30万 54 配电系统 10kV变电所 G 柴油发电机房 市电1 常用 市电2 备用 T12000KVA T22000KVA T32000KVA T42000KVA 2000KVA 55 56 干线系统图 酒店区地下一层变电所 各大会议室 酒店区管弄A 酒店区管弄B 各专业大机房 冷冻机房 柴油机 耿湾景区10KV开闭所 57 优化后初步设计平面布置 酒店区 酒店区 会议区10kV变电所 配电间B 配电间A 58 优化后初步设计平面布置 会议区 会议区分配电间 会议区主配电间 会议区分配电间 59 柴油发电机 酒店高压电源是来自供电局变电所两个不同间隔的两路10KV进线 一主一备 两路开关互相联锁 备供为热备用 当主供失电 备供会自动合闸上电 主供电容量8000KVA 备供电是主供容量的一般即4000KVA 当主供电源失电时 备供电源及柴油发电机都需使用 故柴油发电机即要满足在火灾发生时为消防设备 包括消防泵 喷淋泵 排烟风机 正压风机 防火卷帘门 消防电梯 应急照明 消防中心用电设备等 的供电可靠性 也需满足在主供电源断电的情况下 酒店必须保证的负荷 如会议中心宴会厅 会议中心展览 会议中心大会议室 会议中心弱电 餐厅 厨房冷库设备 门厅及总统套房 主要通道等场所的照明用电 经营及设备管理用计算机系统用电 的供电可靠性 经计算本项目中消防负荷容量 1922KW 酒店必须保证负荷容量 1801KW 最终复核柴油发电机容量为 2000KVA 60 施工图设计 起始时间 10月8号 1月25号根据方案评审内容 施工图设计阶段优化内容 屋面防雷 可再生能源利用12月份 与建筑 MAO多次协商后 确定屋面防雷方式 由原方案明敷避雷带改为利用建筑外部金属物作防雷接闪器 利用建筑外部金属物作为避雷带 避免了传统明敷避雷带影响建筑外立面美观的缺陷 12月份 经过多次必选 确定可再生能源利用 采用光伏发电系统 屋面设置太阳能面板 用途改为建筑泛光照明用电 太阳能设置在屋面 利用其为建筑泛光照明用电 能减少供电线路路径 减少电缆长度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后期施工装修配合设计 待完成内容 2 配合内装修改进行机电施工图修改 3 配合业主方及施工单位确保施工现场进度 1 配合内装设计完善机电装修设计 70 存在问题 2 柴油发电机目前仅考虑消防设备 包括消防泵 喷淋泵 排烟风机 正压风机 防火卷帘门 消防电梯 应急照明 消防中心用电设备等 及酒店必须保证的负荷 会议中心宴会厅 会议中心展览 会议中心大会议室 会议中心弱电 餐厅 厨房冷库设备 门厅及总统套房 主要通道等场所的照明用电 经营及设备管理用计算机系统用电 的供电可靠性 如酒店管理公司有其他要求 请尽快提出 1 市政条件 酒店高压电源是来自供电局变电所两个不同间隔的两路10KV进线 一主一备 两路开关互相联锁 备供为热备用 供电局变电所投入使用 两个不同间隔的两路10KV进线都供至酒店后 酒店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71 无锡灵山耿湾会议酒店和会议中心项目暖通系统设计汇报 2 22 14 72 暖通系统简介 空调冷热源概述空调冷水系统方案空调热水系统方案空调冷热水输配方案空调通风系统方案防排烟系统方案绿色节能技术自控系统能耗计量系统 73 空调冷热源概述 空调冷热负荷统计 系统简述冷源部分采用高效 环保的水冷冷水机组 冷冻机房置于地下室 冷却塔结合景观冷却塔设置于建筑东侧的绿化带内 热源为承压热水锅炉 经水 水热交换器换热后供空调设备使用 冷热源机组配置 74 75 空调冷水系统方案 水冷式冷水机组供回水温度均为6 12 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 37 76 空调热水系统方案 承压热水锅炉供回水温度为95 70 锅炉产生的部分高温热水经水 水热交换器换热后 获得65 50 的空调热水供末端设备使用 77 空调冷热水输配方案一 四管制 78 空调冷热水输配方案二 二管制 79 空调通风系统方案 客房 后勤办公 辅助用房 餐饮包间等区域采用两管制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形式 大堂 西餐厅 行政酒廊 大会议室 宴会厅等高大空间采用全空气系统 侧送下回或上送上回的气流形式 80 防排烟系统方案 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 且有可开启外窗 不设置加压送风措施 地下大于50m2 地上大于300m2的空间均采取机械排烟方式 地下部分封闭空间设置补风系统 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50 大堂等高大空间按照中庭的方法设置机械排烟及补风系统 81 绿色节能技术 冷水机组 热水锅炉均采用高效机组 离心式冷水机组COP 5 6螺杆式冷水机组COP 5 1承压热水锅炉效率 92 全空气空调系统可实现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 实现免费冷却 且可变风量运行及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最小新风量运行 节省运行能耗 空调新风及排风设置全热交换器 回收空调排风中的能量 节省运行能耗及初投资 空调冷水供回水温差为6 热水供回水温差为15 加大水侧温差 减小系统输送能耗 82 自控系统 空调冷水机组 水泵 冷却塔等设备的连锁运行控制 运行台数控制 供水温度控制等 冷源系统采用独立的控制系统 空气处理机组或新风处理机组设置回风或送风温度控制 过滤报警以及最小新风量运行控制 全新风运行控制 变流量运行控制等 风机盘管的室内温度控制 电机变频运行控制及机组开关控制等 末端空调设备的风量调节控制 室内温度控制等 通风空调设备的启停控制 时间预设及状态监测等 83 能耗计量系统 冷源能耗计量 采用电量表对主机 水泵进行电量采集和累计 整理出中央空调系统总输入能量 冷量产生能耗 主机耗电量之和 冷量输送能耗 水泵耗电量之和 区域 楼层 冷量计量 采用热量表 温差乘流量之积分 对空调区域 楼层 进行冷量分配计量 全部区域冷量表之和为空调总冷量 空气处理机组和新风处理机组计量 分别采用热量表和电量表对空气处理机组和新风处理机组进行冷量和电量计量 风机盘管能耗计量 区域冷量计量通过区域分支管上安装热量表的方式进行冷量计量 所有热量表均可实现远程抄表功能 84 耿湾会议酒店和会议中心给排水设计介绍 2014 02 18 85 项目进展 已完成设计阶段方案设计 2013 08 2013 09 初步设计 2013 10 2013 11 施工图设计 2013 11 2014 01 86 给水排水系统简介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范围包括室内生活给水系统室内生活热水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室内消防系统 87 方案阶段 方案起始时间 2013 08 01 2013 08 30 方案评审会议 2013 08 24 方案评审由机电二院组织进行 参加评审会的人员有 梁保春 王学良 谭奕 许栋 徐霄月 陈钢 陈欣晔 方案评审会议中提出的可优化内容 给水系统分区排水系统合流与分流 88 耿湾会议酒店生活给水系统 系统简述水源 本工程生活给水水源由市政给水 2 生活及其他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 1439 85 m3 d 最大时用水量 166 85 m3 h 89 设计方案优化 最初给水分区方案 优化内容 酒店B1JF 6F可以分为两个区给水 若分为一个区给水 由于水量大 选用的变频水泵流量大 当客房用水点少时 会造成大泵小用 不经济 可分为两个区分别供水 注明 原水 没有经过净化工艺处理的水 也就是市政自来水 用于酒店公共卫生间 暖通机房 锅炉房等机房补水 净水 经过水处理工艺 用于酒店客房 厨房 洗衣房等的补水 90 最终优化分区 91 原水 原水 92 生活排水系统 系统简述1 污 废水最高日为1005 64立方米 日 平均时为131 38立方米 时 2 本工程室内污 废分流 设置环形 专用通气立管 侧壁透气 3 污水经化粪池后 与废水一并排至市政污水管 室外雨 污废分流 雨水管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 4 地下车库排水及冲洗地面水流经地下集水坑 含隔油装置 并由潜排水泵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 5 餐厅厨房排水集中排至新鲜油脂分离器进行隔油处理 达到排放标准后 排入基地污水管道 6 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排水系统 设置溢流口 雨水设计重现期 屋面 下沉庭院车库入口处按100年 室外场地3年 93 排水系统优化 最初排水方案室内采用污 废水合流排水系统 通气系统采用环形 专用透气管 最终排水方案室内采用污 废水分流排水系统 通气系统采用环形 专用透气管 方案比较分流排水效果较好 生活污水特别是大便器排水是属瞬时洪峰流态 容易在排水管道中造成较大的压力波动 有可能在水封前幅度较为薄弱的洗脸盆 地漏等环节造成水封破坏 而生活废水排水平缓 为防止窜臭味 宜采用污废分流 94 生活热水系统 系统简述 1 酒店 会议区热水供应系统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热媒采用热水锅炉 客房部分房间热媒采用太阳能 热水锅炉 锅炉热水经半容积式水 水换热器后供给 采用机械循环的方式保证热水水温 出水温度60 热源由动力专业提供 热水系统设闭式膨胀罐和安全阀 2 其余部分卫生间为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采用容积式电热水器供应热水 容积式电加热器的参数为 2 3个台盆V有效 30L 功率N 1 5KW 4 6个台盆V有效 60L 功率N 2KW 95 太阳能集热板位置 96 97 冷却循环水系统 暖通专业提资 选用冷冻机组为冷量750RT的离心式式冷水机2台 冷量340RT的离心式式冷水机1台 冷却循环水流量为1607 42m3 h 冷却塔补水量为25m3 h 经沟通确定冷却塔位于室外绿化带中 较好地隐蔽于山势中 98 消防水池 补水泵 冷冻机组 冷却塔 冷却水循环泵 全自动加药装置 99 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起始时间 2013 09 01 2013 09 30 通过方案阶段的评审及优化 扩初设计在审图之后又进行了优化优化内容透气管透气方式冷却塔位置选择客房部分排水系统优化水泵的选择 100 扩初通气管透气方式 最初设计 由于酒店和会议区屋顶为坡屋面 透气方式采用侧壁透气 设计优化 由于客房卫生间设置侧壁透气困难 设计为伸顶透气 伸顶透气管与建筑配合以免影响建筑美观 客房部分排水系统优化 最初设计 采用传统的污废水分流系统 一根污水排水管 一根通气管 一根废水排水管 最终设计 酒店客房排水采用WAB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 加强型旋流器 只需要污水管和废水管两根排水管 减小客房管弄大小 101 冷却塔位置选择 最初设计 冷却塔设置于山腰 管线较长 距离较远 影响建筑美观 最终设计 冷却塔设置于绿化带基坑中 距离冷冻机房较近 水损小 能较好的隐藏在绿化带基坑中 102 103 水泵的优化选择 优化 52L s 一用一备 30L s 22L s 30L s 备用 好处 更合理更有效 104 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起始时间 2013 10 01 2014 01 20 通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评审及扩初优化 施工图系统进行了细化设计 105 消防系统 系统简述1 水源 本工程消防给水水源由城市自来水供应 引入一根给水管DN150 分为四路 消防水池进水管接自其中的一路 此路给水管管径DN100 设置倒流防止器 水表计量 2 本项目涉及的消防系统包括 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器 106 3 消防水量 4 消防水池有效容积 777立方米其中120立方米为冷却循环水补水量 107 室外消火栓系统 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量储存在地下一层消防水池中 室外消火栓增压泵 一用一备 从水池吸水 引出两根出水管 管径DN150 在室外敷设成环网 设置室外消火栓稳压泵 一用一备 配气压罐450L 按照室外消火栓的保护距离沿消防车道放置室外消火栓 108 室内消火栓系统 109 消防水池 消火栓泵 水泵结合器 消火栓 消火栓稳压泵 消防稳压水箱 1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11 消防水池 消火栓泵 水泵结合器 喷头 喷淋稳压泵组装置 消防稳压水箱 湿式报警阀 112 水喷雾灭火系统 1 锅炉房 柴油发电机房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 就近设置雨淋阀站 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供水至雨淋阀站 喷雾强度采用20L min m 持续喷雾时间为0 5h 水雾喷头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 35MPa 113 气体灭火系统 在地下一层变电所设七氟丙烷预制气体灭火系统 系统灭火设计浓度为8 0 10 浸渍时间10min 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各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 并安装泄压阀 114 消防箱内均配置4kg充装量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每个场所不少于2具 建筑灭火器配置 115 后期施工配合设计 2 配合内装修改进行机电施工图修改 1 配合内装设计完善机电装修设计 3 配合业主方及施工单位确保施工现场进度 116 耿湾酒店动力设计介绍 2014 2 25 117 工程概况设计阶段锅炉选型室内中 低压天然气供应原理图锅炉房热水系统图柴油发电机排烟及供油原理图 118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境内 项目类型为5星级酒店 总建筑面积约为6万平米 地上6层 地下1层 总建筑高度为23 7米 119 设计阶段 方案阶段 2013年8月2号在江西中路7楼会议室各专家进行专业方案评审 评审最后结论采用两台热水锅炉 两台蒸汽锅炉 扩初阶段 2013年9月2号初步设计开始 到9月30号结束 施工图阶段 2013年10月7号施工图设计开始 到2014年1月21号结束 施工图优化 在燃气检修期间为保证酒店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 锅炉采用燃气 油 两用型 120 锅炉选型 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和功能要求 该项目所需锅炉房放置在地下一层 根据用热性质不同 选用二台额定功率为4200kW的全自动承压燃气 油 热水锅炉 根据洗衣机房和暖通空调加湿用量 选用二台额定功率为1 0t h的全自动燃气 油 蒸汽锅炉 锅炉额定工作压力为0 6MPa 锅炉运行供水温度为95 回水温度为70 121 室内中 低压天然气供应原理图 1 低压燃气供应系统 低压天然气主要供会议中心和酒店员工餐厅厨房灶具用 天然气由城市中压管网接来 经设在总体上的低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