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歌子教学设计设计概说:张志和作为一名诗词书画大家,他的作品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本设计力图以想象画面、吟诵等方式来理解词的意境,并引入诗人的另外一首渔歌子来充实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入去理解诗人醉情山水、追求悠闲自在生活的心态。教学中也力求体现诵读理解古诗词的层次性,引导学生从读中想象看到的画面,然后是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息,最后再从拓展的内容去深入体会诗人醉情山水的深刻内涵。整节课以“不须归”为主线,四次探究诗人“不须归”的深刻内涵,并四次让学生回环反复吟诵词中最后一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使学生达到和诗人相依,和文本相融的境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操。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会词的吟诵,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读出词的韵味,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操。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渲染词之美1、师深情讲述:有这样一首词,连富有盛名的大诗人苏轼和陆游都对它推崇备至,赞赏有加。有这样一首词,流传到了日本,连天皇都效仿唱和,成为了日本词学的开山。有这样一首词,千百年来,人们盛传不衰,折射出迷人的艺术光辉。想听一听这首词吗?2、师配乐诵读全诗。3、揭题。今天,让我们走进渔歌子,用我们的全身心去体验,看它会带给我们哪些美妙的享受。二、初读,读出词中味1、出示渔歌子,板书:渔歌子;点出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2、生借助拼音读词。要求: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准字音,特别要读准五个带拼音的字;读通句子。第二次读出词的韵味。3、检查初读效果。(1)指名读带拼音的字齐读。(2)指名读整首词,随机纠正学生读错的字。三、想像,再现词中画,初探不归因1、再读整首词,看看诗人此刻的心情怎样?(1)交流:诗人的心情怎样?从哪句看出?预设:开心、高兴。追问:从哪句看出?师引导:诗人高兴得怎样,从词中找答案舍不得回家(出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齐读一次。(2)师:是什么让诗人不须归?(板书:不须归?)从词中找出答案。2、 品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师: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诗人的朋友,曾夸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两句,多读几遍,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1)生自由读,想象画面。(2)交流你看到什么,随机指导朗读。课件:我仿佛看到 (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引导学生说美、说具体:( )的西塞山( )的白鹭( )地飞( )的鱼( )地游( )的桃花( )地开评: 多吸引人啊!读。我感觉到你也被这美好的画面迷住了,读出来。(3)师配乐读,生继续想象:你仿佛听到什么?你还闻到什么?课件出示:我仿佛听到 ,我还闻到 。随机追问:白鹭在叫仿佛在说小鸟在唱歌它会唱鳜鱼在扑通扑通地跳跃,它在说小溪哗啦啦地流,它会说(4)齐读。师:带着你们最美好的感受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5)第一次探究诗人 “不须归”的原因。师:读到这,你明白诗人为什么会“不须归”了吗?指名说。(诗人陶醉在美景中不愿归去)(7)小结:是的,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面,诗人陶醉在美景中,所以不须归。(8)第一次回读:多么艳丽的画面,所以诗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多么迷人的风景,所以诗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 、品味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内涵。(1)出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2)自由地读读,并根据注释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3)指名说,并随机渗透换词训练: 风 雨,随机指导朗读。(出示: 风 雨)师:如果让你来填,你会填什么?对比读一读,看看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指名说(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出并板书:醉)(4)第二次探究诗人 “不须归”的原因,随机渗透说话训练。师:诗人醉得怎样,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用这个句式来回答。(出示:就算 就算 ,我也不须归。)(5)小结:师:多么柔和的春风,细细的春雨,因此诗人不须归。(6)指导朗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着重读好“不须归”。(7)第二次回读:就算只有青箬笠,就算只有绿蓑衣,诗人也不在乎“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就算刮风,就算下雨,诗人也完全不在乎“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4、生配乐读整首词。四、拓展,品出词中情,再探不归因1、师旁述诗人简介:(边旁述边出示)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后来因事被贬官,看透了官场的黑暗险恶,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并作了渔歌子五首,这是另一首。2、拓展学习另一首渔歌子,加深对诗人“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理解。资料:渔歌子(四)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饮莼(chn)羹(gng)亦共餐。枫叶落,荻(d)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松江:吴淞江。蟹舍:形容主人居住之处很小。菰饮莼羹:形容饭食非常简单。枫叶落,荻花干:枫叶飘零,荻花枯萎,说明凉风袭人的秋季到了。不觉寒:不觉得寒冷。(1)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把这首词读好、理解好,并谈谈对诗人的“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有了哪些更深入的体会。(2)生谈对词的理解,随机指导读。(2个)(3)第三次探究诗人 “不须归”的原因,随机渗透说话训练。师:请你谈谈对诗人的“斜风细雨不须归”有了哪些更深的体会,可以结合这首词谈,也可以结合诗人的背景谈。课件出示:哪怕 ,哪怕 ,我也不须归。(4)小结:诗人什么都不在乎,完全陶醉于山水间,可见。诗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四、对诗,悟出词中蕴,深究不归因1、出示诗人的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2、学生自由读,理解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3、师生和诗,悟出诗人“不须归”的更深层涵义。预设和诗过程: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哪!生:不须归呀!师:弟弟啊,为何不归?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生:比起当官了,我宁愿在这天天钓鱼,多舒服啊。生:生活在这如画的美景中,才是人生一大快事。师: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哪?生:我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生:我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4、第三次回读:是呀,眼前的清丽美景他怎么割舍得下,所以,当他的好友劝他回去做官时,他这样说引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当皇帝派来使者要他回京城,这位“烟波钓徒”还是这样回答引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5、回应开头,诵读全诗。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一首人人称赞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全班配乐读)五、作业。推荐学生学习张志和的其它三首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饮料合作加盟合同范本
- 公司聘用文秘合同范本
- 隔热夹芯板采购合同范本
- 公司代签合同范本
- 香港公司股权合同范本
- 基地鱼塘租售合同范本
- 新款合同范本模板
- 衣物袋采购合同范本
- 仓库旧料回收合同范本
- 车辆安全协议合同范本
- XXX加油站风险分级管控台账
- 甘12J8 屋面标准图集
- 购买设备合同
- GB/T 28288-2012足部防护足趾保护包头和防刺穿垫
- GB/T 19666-2019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 GA/T 1241-2015法庭科学四甲基联苯胺显现血手印技术规范
- 小学和初中科学教学衔接
- 《循证医学》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和应用
-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论治厥阴病”-课件
-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报告
- JJF 1847-2020 电子天平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