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二(中图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二(中图版).doc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二(中图版).doc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二(中图版).doc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二(中图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7489)1、官渡之战P74-75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政治、经济、人才、军事上的因素)P74-75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优势经济上:在许县一带大兴屯田,解决了军粮问题人才上:广招人才,使更多的人为自己服务军事上: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3、赤壁之战P75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4、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后定都建业(今南京)。(229年,孙权正式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注意: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的。)P765、三国经济的发展P76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织锦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6、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魏灭蜀;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P797、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至黄河中下游,这些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P808、西晋的灭亡P80原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9、从西晋中期开始,由于江南地区相对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主要迁到长江中下游,部分迁徒到辽河流域和河西走廊。P8010、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P8011、江南经济的发展P81-82(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江南降水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南北人民的辛勤劳作。南方统治者采取一些有利的措施,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2)表现:在农业方面:铁农具普遍使用,深耕细作,积粪肥田的技术得到推广,农作物品种增多。手工业方面:冶铁(灌钢法),烧瓷、造纸(藤纸)等技术水平也明显提高。商业方面:长江中下游出现一系列商业城市(建康是当时江南最大的城市,番禺(广州)是南朝海外贸易集散地。(3)影响:促使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快迅的发展,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12、420年,大将刘裕灭东晋称帝,国号为“宋”,此后南方又经历了齐、梁、陈三朝,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称为“南朝”。P8313、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P8514、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取代东西魏的分别是北齐和北周。历史上把它们统称为“北朝”。北朝和当时并存的南朝合称为南北朝。P91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P96-1201、商代已发明十进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十进制的国家。P92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它记载了246个应用题用其解算方法,已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多种文字。P923、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多年。因此,国际上有人建议把圆周率称为“祖率”。他的作品是缀术4、为了纪念祖冲之在世界科技方面的杰出成就,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为“祖冲之山”。P935、北魏的郦道元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他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巨著,堪称6世纪中国的的地理百科全书。P936、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总结出“望、问、闻、切”四诊法。P967、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研制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他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术的医生,比欧洲早1600多年。还模仿鹿、虎、熊、猿、鸟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P978、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的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最早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被后人誉为“医圣”。P989、北魏的农学家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成果,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农业百科全书。P9910、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也可叫“甲骨卜辞”。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造字方法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推到了商朝。P101-10211、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P101-10412、小篆演变为隶书后,象形面貌完全消失,从此汉字告别了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行列。13、百家争鸣P107-111时期姓名称谓著作主要思想 春秋晚期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春秋提出“仁”的思想,强调“礼”的重要性,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战国时期孟子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提出“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做人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时期荀子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主张以“礼”治国,提出“载舟覆舟”观点。战国墨子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奢侈浪费,注张节用,节葬。春秋末期老子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主张清静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战国时期庄子思想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战国韩非思想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在秦国受到重视)战国孙武军事家,兵家鼻祖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4、百家争鸣的影响: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文化高峰,它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宝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P11015、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P11116、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春秋P11117、书法起源于东汉末年,东晋的王羲之被尊称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序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艺术特点为:端庄清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18、东晋顾恺之最擅长画人物,他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后者是根据三国的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因其“画绝、才绝、痴绝”,所以合称为“三绝”。P113-11419、文房四宝:纸(西汉时已经有麻做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笔(最早的毛笔是战国时代的);墨(在商代就有用墨书写文字);砚(汉代时,砚的使用已相当普遍)P115-11620、佛教产于印度,西汉末年沿丝绸这之路传入中原,东汉初开始兴起。P11721、东汉明帝重视佛教,在洛阳修了一座寺庙,就是著名的“白马寺”。P11822、佛教的最高境界是“涅槃”。P11823、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东汉时期,创始人为于吉,张陵等,尊奉老子为教祖。P118问答题: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107-108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包含了对人要有“仁爱”思想。强调“礼”的重要性。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2、北魏孝文帝改革P86-87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改革的内容:迁都洛阳。汉化政策: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规定鲜卑族改穿汉服;将鲜卑族复姓改为汉族单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法治理国家;学习汉族礼法。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使拓跋鲜卑族与汉族迅速融为一体,北方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注意事项复习:1. 要理清知识脉胳,合上书也能知道每一课的题目是什么,里面讲哪个时期,有哪些大事、主要内容和人物。2、 注意三级训练中一些大题的思路。3. 本提纲可以帮助复习和记忆,但只是基本纲要,还是要以课本为主。4. 一些相似的知识,自己进行归纳。考试:1. 仔细审题,不要贪快。时间充足,选择题至少要用25分来完成,大题要考虑好再动笔,但不要留空白不做(即使拿不准也要尝试回答)。2. 回答大题时,先写“答”,内容要有条理性,按题目的要求回答。最好分段,不要一题写一大段。3. 大题实在不会或拿不准时,先回到前面选择题去看一下有没有相关内容。或者在开始做卷前,先浏览一下大题,做到心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