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六单元.doc_第1页
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六单元.doc_第2页
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六单元.doc_第3页
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六单元.doc_第4页
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六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教学重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 :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累计( 36)课时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二、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三、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四、课前准备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学生回答。)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这一挂图。教师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得好。”(二)新授:认识人民币。1认识人民币。大家好,认识我们吗?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图片)。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1)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显示放大的“10元”,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出示“10”和汉字“拾”,及单位“圆”(大写)。出示放大的“10元”(新版),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小结:对!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区别: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图案、大小、颜色,等等。)联系实际:10元钱可以用来干什么?(2)区别纸币和硬币。出示5角纸币,问:你是怎样认识的?出示5角硬币,认一认。同时出现5角纸币和硬币,区别不同。出示背面,问:背面是什么?(国徽。)小结: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随意损坏它。2随意点几张大额人民币,集体回答。20元,50元(新、旧版),1元(新、旧版)。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把它拿出来。活动形式: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想办法分类整理一下。(1)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2)按质地分:纸币、硬币。(3)按数字大小分。(4)按新版、旧版分。请学生汇报:展示台上展示。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将书翻到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挂图显示。)小结: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一张2角可以换_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_个1角。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活动形式:两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一组,也可以前后两人一组。2学习“1元=10角”的知识 (板书:1元=10角) (四)实践活动。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奖给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1师生互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同桌可以互相帮忙。)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师:(拿一件玩具)买这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许多种方法,再说出哪种方法最简便。3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已想要的东西?好,让我们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座位买。 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总结。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课堂上我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如: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进行人民币简单汇率计算,设计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的理解。又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人民币分类等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重点是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我很苦恼的是:小时候见着的人民币到现在就几乎看不到了。现在教科书中的几种人民币在市面上怎么就没有流通了?如:旧版5元、2元、1元、2角、1角,更别说以分为单位的:5分、2分、1分了。除了让学生硬性认识外,在元与角、角与分的换算过程中,多数学生很难想到多种换算方法,让人头皮发麻。 可能还要再设计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花时间让学生学会不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多种换算方法,为后面人民币简单的计算做好铺垫。第二课时:认识人民币练习题 一 累计( 37)课时1.填空1. 1角=( )分5角=( )分1元=( )分2. 30分=( )角10角=( )元80分=( )角3. 4. (1)70角=( )元(2)2元=( )角5. 1角=( )分1元=( )角3角=( )分60分=( )角第三课时:认识人民币练习题二 累计( 38)课时1填空题(1)1角=( )分(2)1元=( )角(3)1元=( )分2填空题在里填上、=1角1分1角10分1角9分3填空题1元里有( )个1角 5角里有( )个1角4填空题(1)1角=( )分 (2)1元=( )角(3)10角=( )元 (4)10分=( )角5填空题(1)人民币的单位有( )、( )、( ).(2)1元=( )角,1角=( )分,1元=( )分第四课时:人民币简单的计算累计( 39)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教学重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1元=( )角 1角=( )分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二、讲授新课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请学生填空: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你是怎么想的?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 1.50元 (问这1.50元是多少呢?)对了,我们看到1.5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5元就是1元5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本子 0.50元 5角 墨水 3.00元 35元书包 35.00元 7元8角尺子 1.20元 3元彩色笔 7.80元 1元2角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板书)三、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来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知识的第二课时,使学生在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币之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了解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本节课中我有做到:力求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方法,寻求答案。我只做参与者与指导者,让学生通过摆、看、拿、想、说、换、比等形式,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想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但由于教材特别灵活,教学内容相当开放,学生思维探究空间较大,自己感到尤其是中下等学生学习起来时无力下手,他们思考时摸不着头脑,回答的时候又不着边际。而一部分优等生则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甚至在自主提问环节,知道买几样物品,一共要花多少钱?是用加法计算;在比较两样物品价格的便宜与贵时?用给出的钱买物品,问道应找回多少钱时?用减法计算。怎样才能让中下等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真正掌握关系和计算方法?如何将问题切细,分层进行探索,而又要考虑教师搀扶得过多,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特别是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如何把握介入的时机?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这些都值得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思考、实践。第四、五课时: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累计(40、41)课时一、 单选题1. 买一双皮鞋价格为: A98分 B98角 C98元2. 一大瓶可乐的价格为: A6元5角 B6角5分 C56分3. 小明买冰棍用去8角,他付出一元钱,应找回的钱数是: A2角 B2分 C1元8角4. 大生有1元钱,买文具用去7角,买本需用6角,还差的钱数是: A1角3分 B2元3角 C3角二、 填空题1. 2. 1角=( )分 5角=( )分 1元=( )分3. 4. 5. 6. 30分=( )角 10角=( )元 80分=( )角7. 在里填上、或=. 10角1元 9分2角 10分90角10. 2角6分=( )分 7角3分=( )分 1元5角=( )角11. 1元-3角=( )角 1角4分-8分=( )分12. 25分=( )角( )分 76分=( )角( )分 18角=( )元( )角13. 7角2分-7角=( )分 3角6分+1角3分=( )角( )分14. 8分+9分=( )角( )分 4角+7角=( )元( )角15. 6元9角-5角=( )元( )角 5元3角-3元=( )元( )角三、 应用题1. 看图列式计算2. 3. 买一条毛巾5元,买一个脸盆12元,买毛巾和脸盆一共用多少元?4. 小刚拿10元,买东西先用去3元,又用去4元,还剩多少元?5. 妈妈拿80元,买了一双鞋,还剩20元,这双鞋多少元?第六单元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教学目标: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通过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熟练口算。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课时安排:19课时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累计( 42)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56-57页教学目标: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花园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花园里去看看吧。二、探究新知: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整十数加整十数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全班交流1、数的方法:10、20、30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 ,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事实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摆小棒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三、整十数减整十数: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还有多少盆紫花?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四、巩固练习口算:3+2 = 4+5 = 6-4 =30+20 = 40+50 = 60-40 =游戏:帮小狗找回家的路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大胆地摆脱“教材”的束缚。抓住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一个故事贯穿课的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机械重复”的计算置于有事物情景,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同时也注重了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及思想教育,整节课,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教后仍然有许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1、 素质的提高是我永远的行动。2、计算教学中应提倡算法优化。当然,我应该反思的地方还很多,在改革的大潮中,作为教学一线教师,应该时刻几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第二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练习课 累计( 43)课时1. 在内填上+或-2080=1001010=20377=302. 在里填上,或=。58-84030+406973-70303. 连算4. 40+20=( )( )个十加( )个十是( )个十。70-30=( )( )个十减( )个十是( )个十。5. 90米的一条带子,剪去20米,剩下的带子长多少米-剪去的比剩下的带子短多少米。_答:剩下的带子长_米。_答:剪去的比剩下的带子短_米。第三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累计( 44)课时1. 在里填上,或=。4+504538-83050+6652. 连算:3. 4.文字叙述题两个加数都是40,和是多少?5.看图列式计算。第四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累计( 45)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58-59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3+2 = 4+5 = 8-4 = 1+2 = 3+5 = 6-2 =30+20 = 40+50 = 60-40 = 10+20 = 30+50 = 60-20 =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第五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累计( 46)课时1. 在里填上+或-760=67 7070=0 5020=702. 在里填上=、或30+4050 90-1081 40+30703. 按要求填式子:74-70 15-9 60-30 100-40 20+8050-40 10+20 6+40 33-3 9+104. 文字叙述题40与30相加得多少?5. 大华有故事书50本,借给同学20本,还剩多少本?=(本)答:还剩( )本第六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累计( 47)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教学目标: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40 + 20 40+250 + 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二、新授: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板书:35+3 30+8 35+30 8+3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不用小棒直接算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三、练习:40+17= 2+36=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由谈话入境,引出情景“发新书了”,学生对于这个熟悉地场景会感到亲切,能够激发其求知欲,再引导学生观察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逐一地解决他。这就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调动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之后,在自主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独立列式,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解决“35+3”“35+30”得几,先想一想,再摆一摆,说一说,并在此基础上交流不同的算法。在汇报“35+3”的方法后,我让学生把“你喜欢的方法跟同桌同学说一说”;在汇报“35+30”的方法后,我又让学生把你喜欢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这里我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说,尊重了学生,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进而培养了优化意识。通过“35+3”和“35+30”不同算法的区别的比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并从中体验出数的组成法具有的普遍性和优越性。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反复动手摆小棒,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这节课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趣味练习和应用体验。这些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本课的重点,分层次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特别是符合了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又应用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回顾自己的课堂,觉得还有以下几点需改进:1、课前复习先举例再练习。2、问题语言指向要明确。第七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练习课 累计( 48)课时1判断题45+9=54 ( )2在内填上“”、“”、“=”9090+8 3+3851-1 4038+23填空4口算题34+6= 47+8= 54+6= 67+8=5应用题菜店运来白菜15筐, 萝卜8筐, 共运来多少筐蔬菜?列式:_答:共运来( )筐蔬菜第八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累计(49)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例2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20+40 32+10 40+48 56+3042+7 5+23 4+64 8+51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二、新课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 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面三刀位数加一位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三、练习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第九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练习一 累计(50)课时1填空题 2填空题38连续加8, 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8 16 4口算题63+5= 72+7= 45+3= 66+3=63+9= 72+9= 45+8= 66+5=5其它题算得数, 填在( )里第十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练习二 累计(51)课时1. 在里填上“”、“”、或“=”7+6570 47-68+37 40+39782. 填空 3. 填空 想:( )加( )得( ), 再用( )加( )得( )4. 口算题28+4= 46+7= 38+4= 66+7=5. 应用题王叔叔先卖掉15件上衣, 又卖掉7件, 两次卖掉多少件-=(件)答:两次卖掉( )件第十一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累计(52)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可以用减法算一算)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 35-20=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二、练习:1、做一做第1题2、练习十二第1、2、4题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第十二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练习一 累计( 53)课时1填空题2填空题3. 在里填上“+”或“-”3630=6 1910=9 32=302608=68 922=90 59=5094. 在里填上“”、“”或“=”30+2670 7669+1073-3070 7682-1084-4044 65-40205看图列式计算第十三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练习二 累计( 54)课时1填空 2填空 3填空 4下面每两个数先算加,后算减和_ _ _ _ _ _ _ _差_ _ _ _ _ _ _ _5应用题=第十四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累计( 55)课时教学内容:课本68页例2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计算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你17-9是怎样算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三、新课教学: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1)出示67页例1中的挂图在例1 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加上帝的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钱?”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从图上你还能知道什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怎么列算式吗?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方法和过程?(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四、巩固练习: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五、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怎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是在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从设置学生熟悉的情境开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利用知识的迁移,直观操作,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下面是我对本课的反思: 优点:一、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探索24-8退位减法之前,复习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让学生回顾了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当列出新的算式时,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同时突出本课学习的内容和难点。 二、注重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不足:一、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在解决24-8的问题时,原来设计的是先放手让学生去摆小棒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上的时候,由于前面讲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时候让学生实际操作小棒的次数过少,基本上以画图的形式来探讨的,故在操作的时候学生比较生疏,有的知道算理,但不会用小棒来摆,很多同学甚至都不敢去拆成捆的小棒或者干脆全都拆开了,操作的意义就不大了。另外,学生摆完小棒后再说算理又衔接不上去,所以在上的时候我干脆让学生先去想,再交流想法,当交流完多种算法之后,再重点让学生用小棒来理解“14-8=6,6+10=16”这种算法。但是我们用学具操作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算理,而不是总结完算法了再理解算理,所以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在这个地方操作起来是有一定难度,但是不能因为困难就不放手了,重要的是把握好这个度,可以让学生先摆,但是摆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引导,如何数出小棒、如何去减,学生每操作一步要让学生说说这一步是干什么,这样就把摆小棒和说算理联系起来了。二、基础打牢才能提升。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练习的设置应注重基础,让学生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再去提升或者运用,在本节习题的设置上我忽视了这一点,设计的过深了。三、学生初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加上要用到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故口算的时候有些慢,稍不仔细就容易出错,建议让学生在初做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在草稿纸上写写计算过程,帮助理解算理,等算理掌握的很牢的时候再加强这方面的口算。第十五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练习一 累计( 56)课时一、 填空题1. 836(136)2. 85770+(+)3. 74660+()4. 37920()5. 438(138)6. 524(124)7. (1) 66( )60 (2) 35( )658. (1) 76( )30 (2)( )23539. (1)( )560 (2)( )83110. 6( )34 50( )90 ( )830 ( )42411. 想:( )加( )得( ), 再用( )加( )得( )。12. 想:2减8不能减,从( )里拿出( )和2凑成( ),用( )减( )得( ),再与( )相加。二、 口算题1. 34+6= 47+8= 54+6= 67+8=2. 28+4= 46+7= 38+4= 66+7=3. 4+6= 7+8= 14+6= 27+8=4. 8+4= 6+7= 18+4= 26+7=5. 81-8 757 329 43-8 487 34-9 458 63-3 728 6366. 285 425 628 869 5730 284 518 728 485 9570三、 文字叙述题1. 一个加数是25, 另一个加数是9, 和是多少?2. 8与32的和是多少?3. 被减数是50,减数是6,差是多少?4. 62比7大多少?四、 应用题1. 哪个条件合适,先在( )里打“”,再算出来。篮子里有20个苹果, 。梨比苹果少几个?(1) 8个梨。( ) (2) 卖出8个梨。( ) 。2. 哪个条件合适, 先在( )里打“”, 再算出来。菜站运来60筐青菜, 。 还剩多少筐? 又运来6筐青菜。( ) 卖出6筐青菜。( ) 答:还剩 筐。3. 哪个问题合适,先在( )里打,再算出来。商店卖出28个白皮球,30个花皮球 ?现在有多少个皮球?( )一共卖出多少个皮球?( ) 口答: 。4. 哪个问题合适,先在( )里打“”, 再算出来。小亮做了18朵红花,7朵黄花 ? 还要做多少朵花? ( ) 红花比黄花多几朵?( ) 答:红花比黄花多_朵。5. 书架里原有25本书, 。现在有多少本?(先补充用加法算的条件,再补充用减法算的条件,再计算)(1) 答:现在有_本。(2)答:现在有_本。第十六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练习二 累计( 57 )课时一、 填空题1. (1)72( )2 (2)( )4402. (1)( )2020 (2) 80( )83. (1) 40( )58 (2)( )25554. 想:( )加( )得( ), 再用( )加( )得( )。5. 想:1减4不能减,从( )里拿出( )和1凑成( ),用( )减( )得( ),再与( )相加。6. 在里填数。7. 二、 口算题1. (1)268 (2)379 (3)544 (4)7972. (1)546 (2)717 (3)264 (4)3753. 315 703 257 4620 817 435 8540 63604. 585 548 5011 707 556 646 3320 4385. 293 327 873 356 3220 247 489 63306. 63+5= 72+7= 45+3= 66+3= 63+9= 72+9= 45+8= 66+5=7. 44+8= 90-20= 47+9= 49-20= 9+57= 81+8= 28+20= 59-50=三、 文字叙述题1. 减数是6,被减数是32,差是几?2. 两个加数都是40,和是多少?3. (1)8比37小多少? (2)83和9相差多少?四、 应用题1. 选择合适的问题, 分别把下列两题补充完整, 再计算。 (原来有几只鸭子? 现在有多少只鸭子?)(1)河里有18只鸭子, 又游来5只鸭子。_?(2)河里游走了18只鸭子, 还剩5只鸭子。_?2. 选择合适的条件,分别把下列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计算(30个女同学) (买上衣用去40元)(1) 合唱队有32个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