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集体备课教案(沈文新).doc_第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集体备课教案(沈文新).doc_第2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集体备课教案(沈文新).doc_第3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集体备课教案(沈文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新县第一中学集体备课教案专用纸( 语文 学科必修3 第 4 单元(章节) 宋词1首 )上课时间:2009年3月 日第 4 周星期 第 节 教案主备人:沈文新课题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联想在文章布局中的作用。2、衬托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4、苏轼词“豪放豁达”的风格。过程与方法: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苏轼的精神内涵,学习苏轼执着、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由此反思、设计自己的人生。教材分析重点: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3、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难度:1、词人歌颂周瑜的用意。2、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思想。教学分析教法:采用启发引导,讲解分析,质疑探讨,朗诵等方法。学法:通过诵读、解读、品读、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教学手段解读、诵读、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导入。有学生介绍苏轼生平,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轼的精神内涵。1、朱德同志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现为三苏博物馆)的题词.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 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我们学习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请一位同学抄录。苏轼博学多才,宋文、宋诗和宋词都在他手中达到了高峰。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是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他是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是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是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 都有重要成就。2、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做为传统文人,儒家“学而优则仕”匡世济民的思想是苏轼思想的核心。然而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乌台”即御史台。汉书朱博传:“是时,兀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世便以御史府为乌府,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他们包括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的见习史官)舒覃、何正臣等,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岁时被贬往惠州,岁时贬至儋州,到岁才从被贬谪的儋州(今海南岛)获赦北归,途经镇江金山寺,看到当年画家李公麟为他所绘的一幅画像,不禁感慨万千而写下的一首诗。苏轼去世前两个月自题画像说:“身如已灰之木,心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3、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屡遭贬谪,壮志难酬,退而立言。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然是自嘲。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苏轼被贬至惠州、儋州时,已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人,但创作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新境界。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4、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态度,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二年所作。二、疏通字词“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词题。词题和词的内容相关。三、整体感知1、诵读: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当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2、请同学谈谈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赤壁之战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四、鉴赏要点1、梳理思路:写景(虚实相济)咏史抒情由眼前之景展开丰富联想。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由此人、此事、此情、此景而想到彼人、彼事、彼情、彼景。这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就是联想。展开联想的形式:连锁状态由甲想到乙,由乙想到丙,由丙想到丁一环扣住一环,连续传递,犹如一根链条。辐射状态以某一事物为中心,向四周引发一系列联想,如同太阳放出的光芒一样向周围伸展开来。相似联想,又叫类比联想,是由一事物进而想到其他性质相同的事物的联想。相反联想,又叫对比联想,由一事物想到性质、意义相反的事物。相关联想,所谓“相关”,是指一种实际上的直接的关联。这种关联是多种多样的,如字面上的相关,时间上的相关,空间上的相关,物与人的相关,人与事的相关,等等。2、本词蕴涵的情感情感基调:豪壮。一是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插上联想的翅膀,把赤壁之景写得雄伟壮阔,气势磅礴。二是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主要围绕赤壁之战展开。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了词人对他的景仰;到下片再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开始就提到“小乔初嫁了”,这一笔似乎显得突兀,却有词人的深意在:一是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二是以美女衬英雄,更足以表现他当时的春风得意;接着又以“雄姿英发”来描绘周瑜的动人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大任的英霸之器。以上两句都是铺垫,下面两句才是主要的:“羽扇纶巾,谈笑,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敌方的战船烧成灰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人生敬啊!词人这样来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讨论)“人生如梦”的内涵。(见教材)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成分,与上述豪壮情调不合,其实,“多情”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白发”固足已使人生悲,但正如唐代诗人岑参所说:“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徐州时就感悟到“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永遇乐“明月如霜”)。“乌台诗案” 以后,人生命运的倏然变化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变幻。他不止一次地浩叹“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笑劳生一梦” (醉蓬莱)、“万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所谓“人生如梦”,既指人生的有限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也指命运如梦般地难以自我把握,即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所说的“长恨此身非我有”。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把对自然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3、各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对主旨的作用。1)衬托中国画里有一种技法叫“烘托”,就是用墨水或淡彩在所要着重描绘的景物外部大肆渲染,使景物更加鲜明突出。此法在修辞学里称为衬托。即在描写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境时,不直接描述本体,而是用与本体相类、相关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这样,两件事物或两样景物,一主一次,一个衬托另一个,如绿叶扶持红花,客体烘托主体,使得主体更加鲜明突出。正衬,就是正面衬托,利用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即根据事物类似的条件,以宾衬主,以彼衬此。反衬,就是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或以好衬坏,或以优衬劣,或以喜衬悲,如此等等。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佳句,以“动”衬“静”,“动”中求“静”,使用的就是反衬手法。 本词中运用正衬:以景衬人,用江山如画衬托英雄伟业。以人衬人,用美女衬英雄。千古风流人物,一时(三国)多少豪杰,层层正衬引出周瑜,英雄中的英雄,光彩夺目。而周瑜正是苏轼寄托感慨的历史人物。周瑜“雄姿英发”和苏轼的“早生华发”互相映衬,对周瑜建功立业愈敬仰,苏轼壮志难酬之情越深重。补充例子:萧何月下追韩信,关羽温酒斩华雄。2)借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雪纷纷而来下,写出了江山如画和赤壁古战场的磅礴气势。3)对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樯橹灰飞烟灭,用“樯橹”借指曹操的水军。再如,“巾帼”不让“须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过尽千帆皆不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五、教学结语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要点个性化设计内容意象 意境实景: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