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上导学案(1).doc_第1页
四语上导学案(1).doc_第2页
四语上导学案(1).doc_第3页
四语上导学案(1).doc_第4页
四语上导学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潮设计人:张艳华 审核:王丽娟 何革命第一课时课前积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浪打天门石壁开,海神来过恶风回;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沸腾、齐头并进、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2、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清课文层次,明确写作顺序。自主学习一、自由读课文:1、借住工具书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二、画一画: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优美的四字词语。2、读一读以下词语:天下奇观、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3、利用工具书或上下文来重点理解奇观、笼罩、屹立、人声鼎沸。三:做一做:1、 给课后生字注音并读给同桌听。2、 给课后方格里的生字组词写在书本上,并在小组内互查。 我想提醒大家本课中易读错的字是 ,易写错的字是 我要把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易写错的字再写三遍。四:想一想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交流分享想一想:课堂小结:学了本课后,我有很多收获,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课前引桥: 1、听写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学习目标: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边读书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画面,读出对钱塘江大潮的喜爱。2、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自主学习:一、静心默读课文:1、画出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景象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喜爱之情2、课文中有许多运用具体形象的修辞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我们会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二、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交流分享:拓展延伸:1、用“若隐若现”“人山人海” “昂首张望”“人声鼎沸”几个词,创设情景,写一段话。 2、结合课后资料袋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课堂小结: 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2* 雅鲁藏布大峡谷 设计人:张艳华 审核:王丽娟 何革命课前积累: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万一的万年冰水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学习目标: 1、 借助文中拼音正确认读7个生字。2、 边读边想象,说说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 把课文用心地读一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热爱之情,并积累一些好好词好句。自主学习一、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读。二、画一画: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优美的四字词语。2、读一读以下词语:不容置疑、一争高下、云遮雾涌、神秘莫测、滔滔江水、涓涓细流、皑皑白雪、脉脉含情、人迹罕至、神来之笔3、利用工具书或上下文来重点理解:咫尺为邻、不容置疑、人迹罕至、神来之笔。三:做一做:给课后生字注音并读给同桌听。四:想一想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壮丽景象?2. 重点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景观的语句,结合相关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读出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的热爱。交流分享课堂小结: 学了本课后,我有很多收获,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写法、内容) 3、鸟的天堂设计人:王米娜 审核:王丽娟 何革命第一课时课前积累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雾雨电等。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去过海宁市盐官镇,领略了“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久来”的壮观景象。我们还去过西藏,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魅力。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鸟的天堂看看。鸟的天堂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好奇,走进课文,去鸟的天堂瞧一瞧。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缝隙、规律、静寂、船桨、白茫茫、照耀”等词语。2、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预习导学一、自由读课文1、借助工具书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3、挑号展示读大榕树一自然段。二、写一写重点指导: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应接不暇、不可计数。三:想一想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课堂小结学了本课后,我有很多收获,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边读书边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众鸟纷飞壮观景象,读出对鸟的天堂的喜爱。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课前引桥1、听写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预习导学:一、静心默读课文:1、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大榕树的奇特美和众鸟纷飞景象的展现在眼前的,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2、想一想: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3、写法指导描写景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交流分享交流预习导学中的问题。拓展延伸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学校,植物园)(推荐)鸟的天堂导游词亲爱的游客们,大家早上好,首先,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我是讲解员NP,欢迎来到鸟的天堂,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服务。 游客们,广东省新会县郊外的这条河叫天马河,河中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树,它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大家看,这株榕树的树枝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其覆盖面积之广,世界罕见仔细看,是不是就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树林,当地人把它称作“树神”,把这里称作“鸟的天堂”和“天堂中的乐园”。“一株榕树便是天堂”, 一句诗概括了鸟的天堂的特点,岛上的榕树长年栖息着数万只小鸟,鸟的种类很多,尤以白鹭和灰鹭最多。白鹭朝出晚归,灰鹭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盘旋飞翔,嘎嘎而鸣,蔚为奇观,形成“独木成林古榕树、百鸟出巢、百鸟归巢”三大自然奇观。大家是不是已经陶醉其中了?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谈谈自己的收获。4、火烧云设计人:王米娜 审核:王丽娟 何革命课前积累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谈话导入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萧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檀、盈、凶、庙、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的读音,理解“恍恍惚惚、镇静”等词语的意思。2、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3、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简介火烧云相关知识火烧云:在清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傍晚的火烧云样。人们把这种通红的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朝霞或晚霞。有时候,没有云,天边也会出现火红的颜色,这也叫火烧云。预习导学(一)、课文写得真美!我要用心地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互相正音 (2)阅读大闯关 挑学生展示读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提醒多音字“模样”(二)、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知道课文按( )顺序,主要写了火烧云 和 的变化。( 三)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作者又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美的?预设: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几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火烧云颜色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2、指名朗读句子 3、评价预设:谁愿意对他们的朗读进行评价。(你可以夸夸他们,也可以提建议,还可以选择一个同学PK。交流分享 预习导学(二)、(三)。学法指导预设:作者在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时采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描写火烧云动态变化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拓展延伸 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还有很多,我也来描写一段。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学后小结课文按时间顺序描绘了夏天的傍晚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赞美了对大自然景象的热爱。5、古 诗 两 首设计人: 王丽娟 审核:王丽娟 何革命 第一课时课前积累:蕴含哲理的诗句: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学习目标:1、朗读题西林壁,读出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背诵古诗,并默写。2、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明白诗句蕴含的哲理。知识链接: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一、题西林壁这首古诗节奏感强,韵律优美,富含哲理,请大声读三遍。二、静下心来,默看这首古诗。1、结合课下注释,我知道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题: 缘: 2、了解诗文主要内容。题西林壁是( )代诗人( )书写在( )的一首诗。 我知道了诗题“题西林壁”意思是( ) 。3、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说。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 、把握好朗读节奏,读背题西林壁。默写题西林壁展示分享1、分组展示。2、解决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腊、浑、豚”3个生字,会写“莫、壁、缘”等生字。2、朗读、背诵古诗,游山西村读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3、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明白诗句蕴含的哲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一、自由朗读诗三遍,把握好朗读节奏。二、默看这首古诗,学习生字词。1、诗中“莫、腊、浑、疑”这几个生字,我会读、会注拼音,会组词。莫( ) 腊( ) 浑 ( ) 疑( )2、结合课下注释,我知道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豚: 疑:3、游山西村是( )代诗人( )写的一首反映( )生活的诗。4、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大意。5、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常用来形容什么?三、背诵诗。展示分享:1、分组展示。2、解决疑难问题。小结拓展延伸:利用班班通欣赏陆游的诗6.爬山虎的脚设计:张杰 审核:王丽娟 何革命课前积累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导入新课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文中注音自学,正确识记“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认真默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描写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语句去品味,边读边想象爬山虎叶子的美。3、背诵第2自然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一、读一读1、我要把课文认真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同桌互读。 2、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词及自己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能明白意思。二、做一做:1、我要把下列词语读一读,并正确抄写一遍。爬山虎均匀重叠拂过蛟龙痕迹漾起波纹空隙茎上叶柄触角逐渐休想引人注意2、我要把自己认为容易写错的字画出来,观察字形后,再在下面写一写。3、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我会理解下列词语。一顺儿: 均匀:三、想一想1、默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2、我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四、积累:爬山虎的叶子可真美啊,我想再来读一读,然后把它背下来。学后小结 说说你学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拓展延伸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写爬山虎的片段,体会不同作者笔下不同的描写语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美读、赛读等形式朗读课文,背诵3-5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语句去品味想象,说说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它是怎样往上爬的。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课前引桥: 1、组内默写易错的字。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 一、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长在哪儿?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语句,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请画出描写爬山虎爬墙的语句,读一读,圈出动词。最后同桌之间用手演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3、作者观察的很认真,写的很有趣,我想再来美美地读读这两段。 4、我想试着背诵3、4自然段。 二、默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 墙有什么关系? 三、找出体现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说说从中学到了什么?拓展延伸1、阅读课后随身带着笔记本,说说自己的收获,同时懂得随时观察、随时写日记的好处。2、泡豆子,写观察日记。学后小结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和脚的特点,而且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都是作者认真观察的结果,以后我们也要坚持写日记。7 蟋蟀的住宅设计人:何革命 审核人 王丽娟课前积累:法布尔(18231915)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创造了著名的昆虫记一书。昆虫记既是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读起来饶有趣味。导入新课同学们,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你想了解它的住宅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蟋蟀的住宅。学习目标: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自主学习一、课文写得很生动,我要放声认真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小组展示读课文。二、我要静心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四字词语和短语、自读两遍。2、我会看拼音写词语。zh zhi yn b su y r n xun z ( ) ( ) ( ) ( ) qng xi w ju su su po ki ( ) ( ) ( ) ( ) 全班交流其中易读错的字是(),易写错的字是( )3、我会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扒手(pa ba) 扒土(pa ba)4、我会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能适应周围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三、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先同桌互说,再填空交流。我知道蟋蟀的住宅是( )国作家( )写的。课文主要写的是()。四、美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写得太生动了,我想再动情地读一读。五、在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出标记,以便课堂上和大家交流。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文中描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并和同伴交流交流。2、默读课文36自然段,找出文中描述蟋蟀挖掘工具简单、住宅外部、内部特点的句子,用心读读,体会蟋蟀的住宅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并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同伴听听。3、默读课文,体会“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并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先读一读,再抄写下来。以上问题小组交流后全班进行展示。拓展延伸1、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写一段话。2、推荐阅读昆虫记小结作者主要采用拟人手法为我们介绍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住宅内外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这些内容生动、有趣,缘于作者对周围事物的仔细、长期的观察。以后我们也要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设计人:马瑞娟 审核人 何革命 王丽娟课前积累:含有比喻的四字词:浩如烟海、柔情似水、恩重如山、健壮如牛 胆小如鼠 、如花似锦 如获至宝 、如隔三秋 、如出一辙、水平如镜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不可思议”“枉费心机”等词语。 2、认真默读课文,看看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自主学习: 1、我要把课文认真读一读,第一遍: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在每段之前标上序号。第二遍: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好的四字词,自读两遍。 2、我会给下列生字组词:谧( )振( )枉( )浩( )资( )源( )我要提醒大家容易写错的字是:3、我会正确补充下列词语:洁白( )( ) 不可( )( ) ( )如( )海 精( )大( ) ( )( )心机 静谧( )( )坐( )不安飞( )重洋、 我会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形容宁静的样子。( )(2)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3)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5、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先小组交流,再全班范围内交流。本文叙述了( )年的一天,( )因为生病住院,因此发现了: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 )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 ),才分成今天的各个大陆。后来,他作了题为 的演讲,提出了关于( )的假说,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以上问题小组内交流,补充,互检。二、合作探究 1、默读26自然段:思考:(1)魏格纳由世界地图产生的奇想是什么?画出句子读一读,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2)联系上文,想想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在组内说一说。 2、读课文7、8自然段 ,说说魏格纳有了这个想法后,又做了些什么?完成练习:作者是这样推理的-中龙既见于( ),也见于(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 )的。所以,( )和( )以前是连在一起的。三、 交流展示分享1、分小组展示合作探究一二题。其它小组补充。四、拓展延伸: 魏格纳 大陆与海洋的起源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表了他的著作大陆与海洋的起源。在书中,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指出,全世界的大陆在3亿年前是一个统一整体,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岁月,它分离、漂移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海洋和陆地。他的学说,使人类在对地球的探索上,向前迈进了关键的一步。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国柏林的一个孤儿院院长家里。中学毕业后,他曾经先后在好几个大学学习。1905年他在柏林的因斯布鲁克大学学习气象专业。大学毕业后,魏格纳到了高空气象台工作。1906年4月5日,魏格纳和他的弟弟乘坐一个3000立方米容量的大气球飞上天空,他们在空中整整飞行了54个小时,打破了当时载人气球在空中停留35小时的世界记录。在飞行中,他们测量了高空的气温、气压、风速和风向,实现了魏格纳到空中亲自观云、观风的梦想。魏格纳还十分羡慕那些去南北极探险的探险家,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亲身去探险。1906年夏天,魏格纳随丹麦的一个探险队去格陵兰考察,实现了他的这一梦想。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仅次于南极洲的大陆冰川。魏格纳在两年时间里,了解了格陵兰岛上高原和海洋气候的不同点,搜集了许多珍贵的气象资料。魏格纳结束了格陵兰岛的考察后,回到德国,在马里堡大学当了讲师。他一面任教,一面撰写了许多文章,其中最主要的是他的气象学专著大学圈热力学。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在一幅世界地图上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非常想象,特别是南美洲巴西东部的突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于是他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经连在一起,后来才裂开、漂移开。从此,他注意观察和研究,发现有许多现象可以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1912年的春天,他又一次乘气球在天空中翱翔。那一年,他再次赴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继续对大陆漂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思索。终于,他下了决心,把自己的研究方向从气象学转向地质学,这是他学术生涯中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格陵兰考察完成不久,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使魏格纳被迫停止了他的研究,应征入伍。不久,他因伤回国,在病床上,他又开始了他的科研工作。他在书中指出:在大约3亿年前,全球的大陆是一个整体,在它的周围是辽阔的海洋。这个原始的大陆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以及其他力的作用下分裂成几块,漂移开来,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海洋和陆地。这种状态,现在还在缓慢地发展变化着。这个学说在细节上虽然还不完善,但魏格纳已从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大地测量学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大量有力的论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曾经遭到过人们的反对。但科学技术的发展证明了它的正确性。现在,它已发展成为当今的板块构造学说。魏格纳没有停止探索。1929年他第三次赴格陵兰岛考察。1930年,年近5旬的魏格纳第四次赴格陵兰岛考察,但人们不会想到,这是他的最后一次远征,由于气候恶劣和食物缺乏,11月,魏格纳长眠在格陵兰岛上。5、 小结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源自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这也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要有这种精神。9.巨人的花园设计人:王米娜 审核:王丽娟 何革命课前积累:王尔德(18541900)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一生只留下9篇童话,分别收录在快乐王子故事集石榴之家。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先问学生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知道哪些童话中的角色。然后引导学生简要说明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故事中的角色。2、教师小结:是啊,童话世界真吸引入。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作品巨人的花园,有人称它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这个花园里是不是一直洋溢着笑声呢,那里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好吗?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出“洋溢、允许等词语。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出童话的趣味性。3、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预习导学(一)、课文写得真美!我要用心地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互相正音 (2)挑学生展示读第九自然段。(3)、巨人的花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美丽、荒凉)指导学生积累文中词语A、描写花园美丽的词语:绿树成阴、草翠花开、阳光明媚。再请学生补充说词。B、描写花园荒凉的词语:北风呼啸、狂风大作、鲜花凋谢、冰雪覆盖。(二)、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1、教师指导“牌、添、凝、覆”字的写法,。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先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重点指导“洋溢 ”“ 叱责”的意思(三)、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并交流各自的看法。第二课时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王尔德的童话巨人的花园,我们认识到一开始的花园是:(课件出示:鲜花盛开 绿树成荫 鲜果飘香 草翠花开 洋溢笑声)可是,后来巨人的花园却是(课件出示:北风呼啸 刺骨寒风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瑟瑟发抖)学习目标1、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进行品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想一想花园景色的不同变化,是谁造成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和同伴交流交流你的理解。预设:抓住巨人语言、动作的体会方法:学生在展示中读出巨人训斥的话语,谈出自己想对巨人说的话;在听了若干个同学对巨人说的话后,指导学生读出巨人的冷酷无情与自私。2、“读完了这篇童话故事,我想说”的主题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揭示童话蕴涵的道理。(分享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3、写法指导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花园的不同景色变化,同时又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在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拓展延伸1、阅读课后资料袋。2、同学相互推荐喜欢的童话故事。学后小结童话通过对比手法,写了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及其原因,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道理。10、幸福是什么设计人:张艳华 审核:王丽娟 何革命课前积累:有关“幸福”的名言: 1、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巴尔德斯2、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爱因斯坦学习目标:1、认识“彼、锹、杈、诧、麦、务”6个生字。2、默读课文,了解文中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预习导学1、 我要把课文认真读一读,第一遍: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在每段之前标上序号。第二遍:默读课文,画出课后生字词,自读两遍。2、我会把课文中带有拼音的词语写两遍,牢记在心中。铁锹 彼此 诧异 耕地 树杈 疏通 宽阔 泡沫 谦虚 3、我会运用合适的量词一( )泡沫 一( )好事 一( )孩子 一( )老泉 一( )石板 一( )小井 一( )医生 4、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5、默读课文1323节用“ ”画出三个孩子通过实践感到幸福的句子,小组内汇报并读一读。6、 思考“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7、背诵幸福的含义的句子。三、拓展延伸:心灵表白:幸福是 ;幸福是 。11、去年的树设计:张杰 审核:王丽娟 何革命课前积累安徒生童话: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格林童话: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勇敢的小裁缝。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感人的故事。学习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工厂、煤油灯、睁大眼睛”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自主学习1、掌握本课的字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入情景。合作探究:.1、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在小组内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2、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快速读文,找出四组对话:小鸟和大树的对话、小鸟和树根的对话、小鸟和大门的对话、小鸟和女孩的对话。展示提升:4、小组合作学习,研读对话,体会情感(1)树和小鸟是一对相依相偎的好朋友,可是冬天的来临使小鸟不得不离开她的朋友到南方去过冬。大家想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他们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调读出来呢?小组成员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鼓励其中一组学生表演给大家看。(2)为了找到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鸟儿不停地飞来飞去,问了又问。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3组对话。(生练读)(3)指名一组。大家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4)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感。(师生合作读312节)小结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深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由小鸟两次“看”体会小鸟对大树的情谊,认识到友情和诚信的可贵。2、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课前引桥1 听写词语 2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思考: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要唱去年唱过的歌?鸟儿为什么要两次盯着灯火看一会?合作、探究1、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在读中联想,体会鸟儿两次“看”灯火的心理活动,并练习说话。2、学生边读边体会:鸟儿为什么“看”了又“看”?相互交流。预设:两个“看”包含了鸟儿对大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3、再次读课文,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预设:童话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小结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由此,我们懂得了朋友之间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拓展延伸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12*小木偶的故事设计:王丽娟 审核:王丽娟 何革命课前积累: 笑嘻嘻 毛茸茸 兴冲冲 蹦蹦跳跳 嘟嘟囔囔 高高兴兴 可怜巴巴 兴致勃勃 秋风习习学习目标:1、认识拽、茸、副、怜、魔、杖”6个生字。2、流利地朗读课文,要读出童趣,要依据不同语境变化语气。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重点)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知识链接:小木偶的故事发表于2002年,原题为木偶的眼泪.外二篇,里面包含三篇童话故事: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课文是根据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改编的。一、自主学习1、小木偶的故事太有趣了,我要把课文认真读一读,第一遍: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第二遍: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好的四字词,自读两遍。2、通过自学,我想把文中带有拼音的词语抄写三遍,再读一读。拽住 毛茸茸 一副 可怜 魔杖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 ),( )的写法。3、课文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很丰富,我积累的有:(如:板着脸,笑嘻嘻)_4、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 )。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 )的表情;小木偶因为( )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的出现,赋予了他( ),才让他获得了快乐。读完这则童话,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用简练的语句概括一下。2、读课文9-30段:(注意读出童趣,注意语气的变化)思考:(1)小木偶遇到一系列挫折时,心里会想些什么?(画出小木偶受挫折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交流一下)3、读下面这句话: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三、拓展延伸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和同桌说说你的故事)四、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营、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13、白 鹅设计人:马瑞娟 审核人 何革命 王丽娟第一课时课前积累羊落虎口 亡羊补牢 亡羊得牛 羚羊挂角 鸡飞蛋打 鸡呜而起 鸡毛蒜皮 呜鸣狗盗 鸡犬不留 鸡犬不宁 鸡犬不惊 鸡犬升天学习目标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理解词语“引吭大叫”“左顾右盼”“三眼一板”“一丝不苟”。2、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前准备 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出版有丰子恺文集。一、 自主学习 1、读一读,课文写的生动有趣,我要放声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轻声读课文,画出本课生词、好的四字词语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3、做一做 (1)、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四字词,自读两遍。(2)、我会给课后生字注音、组词。小组内交流。(3)、小组展示:提醒易错字: 交流不理解的词语:(4)、我会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侍( ssh)候 看(kn kn)守 从(cn cn)容 大模(m m)大样 供(gn gn)养不周 净角(ju jio)(5)、我会根据意思写词语:伸着脖子敞开喉咙大叫。( )形容办事情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本课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课文中指鹅东看看,西看看,一点儿也不拘禁。( )4、想一想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5、问一问: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有兴趣的问题来和大家交流。分组展示1、分组展示 2、解决疑难问题。课堂小结学了本课后,我有很多收获,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了解白鹅高傲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2、背诵2、4、自然段。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课前引桥: 1、听写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预习导学:一、静心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概括白鹅特点的一句话,联系上下文,和同伴说说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二、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些方面,找出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句子,抓重点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三、文中语言生动,幽默风趣,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会画出相关句子,读读背背,并和大家交流感受。四、学习作者的总分段式,抓住一种动物的某一特点来写的方法描述喜爱的小动物。合作交流:1、对学 对子间互相交流独学过程中自己的疑难问题。2、群学 大组内交流解疑 (解决对桌不能解决的问题)。3、分组展示。4、解决疑难问题。拓展延伸丰子恺蝌蚪 回到旅馆,放在电灯底下的桌子上观赏这瓶蝌蚪,觉得很是别致:这真象一瓶金鱼,共有四只。颜色虽不及金鱼的漂亮,但是游泳的姿势比金鱼更为活泼可爱。当它们潜在瓶边上时,我们可以察知它们的实际的大小只及半粒瓜子。但当它们游到瓶中央时,玻璃瓶与水的凸镜的作用把它们的形体放大,变化参差地映入我们的眼中,样子很是好看。而在这都会的旅馆的楼上的五十支光电灯底下看这东西愈加觉得稀奇。这是春日田中很多的东西。要是在乡间,随你要多少,不妨用斗来量。但在这不见自然面影的都会里,不及半粒瓜子大的四只,便已可贵,要装在玻璃瓶内当作金鱼欣赏了,真有些儿可怜。而我们,原是常住在乡间田畔的人,在这清明节离去了乡间而到红尘万丈的中心的洋楼上来鉴赏玻璃瓶里的四只小蝌蚪,自己觉得可笑。这好比富翁舍弃了家里的酒池肉林而加入贫民队里来吃大饼油条;又好比帝王舍弃了上苑三千而到民间来钻穴窥墙。 一天晚上,我正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孩子在桌上玩弄这玻璃瓶,一个失手,把它打破了。水泛滥在桌子上,里面带着大大小小的玻璃碎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