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阶级 阶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阶级与阶层第二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三节中国社会阶级 阶层结构的演变第四节社会流动 1 2 获奖作品 向往温暖 之一瓣荷花我来的时候一朵荷花没开 我走的时候所有的荷花都开败了 像一个白昼轮回了生死 睁开大彻大悟的眼睛 一只是太阳 一只是月亮 脚下的路黑白分明 命运小心翼翼的走 起伏的浪花忽高忽低 揣摸不透 只有水滴单纯 证明着我的渺小 有时 我已穷极一生 只能采下一瓣荷花 而一夜湖风 用一支笛子 吹老了整个洪湖 争议作品 让荧屏漂亮的武汉女人 之徐帆 节选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 我一直想见她 至今未了心愿 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 一墙之隔 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 我家 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 后来她红了 夫唱妇随 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我喜欢她演的 青衣 剧中的她迷上了戏 剧外的我迷上戏里的筱燕秋 听她用棉花糖的声音一遍遍喊面瓜 就想 男人有时是可以被女人塑造的 最近 去看 唐山大地震 朋友揉着红桃般的眼睛问 你哭了吗 我说 不想哭 就是两只眼睛不守纪律 情感还没酝酿 它就潸然泪下 搞得我两手无措 捂都捂不住 指缝里尽是河流 朋友开导 你可以去找徐帆 让她替你擦泪 我说 你贫吧 她可是大明星 3 社会分层的含义 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 一个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 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社会地位 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4 在 理想国 一书中 柏拉图探讨了一个真正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 并认为家庭是不平等 即社会分层 的关键所在 他认为 个体的动机即在于为家庭的其他成员及其至爱亲朋谋得他们所能享受的所有特权这一点至今仍为许多当代社会学家所赞同 因此 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种要求通过使不平等世袭化从而使不平等制度化的内在压力 为缓解这种压力并最终消除社会特权的继承趋向 柏拉图提出了他的构想 他认为 创建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的惟一方法就是把孩子从其父母身边带走 由国家来培育他们 5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阶层及其分析 分田到户以来 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取消农业税后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颁布以来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6 分田到户以来 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农业劳动者阶层 农民工阶层 雇工阶层 农村知识分子阶层 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 进入21世纪以来 7 取消农业税后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颁布以来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脱离土地的农民阶层半工半农阶层在乡兼业农民阶层普通农业经营者阶层农村贫弱阶层 不同阶层农民的处境 心态 行为特征不同 不同阶层的农民对土地收入依赖程度 对土地流转的态度不同 不同阶层农民的政治和政策 社会 文化态度不同中央政策对不同阶层的影响不同 8 第二节社会分层概述 一 社会分层的含义二 社会分层的作用三 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层标准四 社会分层的研究方法五 分层的测量研究六 社会分层结构的分析 9 一 社会分层的含义社会分层概念的来源 地质学社会分层的含义 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 一个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 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1 社会地位 指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0 公务员及国有企业管理者阶层民营企业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工人阶层自雇阶层农民阶层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张翼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11 2 社会分层可导致下列结果 生活机会差异 包括生活机遇 成就和经历等 制度化的活动方式不同 即在政治 经济 教育 家庭 家教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各不相同 生活方式的差异 包括社会声望与受尊重程度 价值 态度和观念的不同 处于不同社会分层位置或地位的人 他们在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是不一致的 12 3 社会分层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 1 谁得到了什么 2 他们为什么得到 社会分层理论中的不平等与不公平 13 社会分层理论中的不平等与不公平 不平等 指资源在人们或人群中的分布是有差异的 有的人得到的多一些 有的人得到的少一些不公平 从某一种价值观看 资源分布的格局是不合理的 不公正的 平等的可能不公平 不平等的可能是公平的 初职获得方式 职业流动与收入分层格兰诺维特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教授 弱关系优势理论 边燕杰 强关系 假设 西安交大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 14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1 人们之间的地位差异或地位不平等是否可以消除 2 如果不能消除 那么什么样的地位差异或不平等是公平的或合理的 15 二 社会分层的作用 一 功能理论 强调社会分层的积极作用 代表人物 K 戴维斯 KingsleyDavis W 穆尔 WilbertMoore 理论观点 社会分层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可避免 1 社会分层可以通过社会报酬的差异分配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工作 2 社会分层可以通过社会报酬的差异以保证有称职的人来承担重要的或难度更大的工作 否则有些职业会缺乏任职者 16 二 冲突理论 强调社会分层的消极作用 代表人物 M 图明理论观点 1 社会分层严重限制了非特权阶层的机遇 阻碍了社会智力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2 社会分层具有保守的维持现状的功能 3 社会分层制度根植于不公平的报酬分配 所以容易触发非特权阶层对特权阶层的对立 不满 怀疑和不信任情绪 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和骚乱 17 三 马克思的辩证分析法 积极作用 1 由于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 使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不能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情况下 能够保证一批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性活动中去 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进步 2 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的存在 形成了一种社会所必须的竞争机制 激励着人们去奋斗 去竞争 争取向上流动 取得较好的社会地位 从而导致社会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动力机制 有力地推动社会发展 18 消极作用 1 社会分层导致社会不平等 使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往往不是凭借特殊贡献来取得自己的社会地位 而是通过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取得特权 2 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的广泛存在 也是社会犯罪的重要根源 19 消除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 开放的分层机制社会分层的差异性应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积极作用发挥的影响因素 分层机制的性质 20 三 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层标准 一 职业 二 收入 三 教育程度 四 权力 21 四 社会分层的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 一 主观法 指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 请人们根据某项标准 自己对自己进行归类 指出自己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哪一层 二 客观法 指研究者运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指标对人们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 三 声誉法 是依据别人的意见进行相互评价以确定社会名望分层的一种方法 又称声望法 22 中国与其他国家公众主观阶层认同情况比较 世界各国资料根据1979年9月至11月之间由盖洛普国际组织在各国开展面访获得 中国2002年数据来自2002年中国城市公众社会冲突观念调查 参见李培林 2005 57 2006年 2008年的数据为中国社会状况调查 张翼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CGSS2006 CGSS2008 23 出生同期群与白领 蓝领和农民职业阶层的分布 中国农民阶层 蓝领阶层与白领阶层的分布 数据来源 2008年CGSS调查 24 五 分层的测量研究 实证研究使用的其他具体方法 一 五等分法 是按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份 然后测量各五分之一的人口的收入总量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25 中国和美国部分年份的五等份测量比较 26 二 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社会的不平等程度 该指数反应的是社会两极人口与中等收入人口的比率关系 三 社会综合地位量表 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通过测量收入地位 教育地位 职业地位并计算综合分值 来反映一个人综合社会地位的高低 同样也可反映一个社会其成员的地位分布格局 27 社会综合地位量表 28 六 社会分层结构的分析 一 定性分析 二 定量分析 29 一 定性分析 1 同层次内部人们一致性程度的研究 包括 同层次内部成员之间是否具有共同意识 其特点是什么 成员之间交往情况 是否为了某项共同目标而采取共同行动等 2 层间关系的性质 1 各层次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是和谐 相互依赖 功能互补 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分歧 矛盾和分歧的性质 范围和发展趋势 2 各层次之间的沟通方式 交往状况和频率 相互之间的态度 3 各层次之间的冲突状况 30 二 定量分析 在统计学意义上 可以用结构弹性来说明这一结构状况结构弹性 为社会成员的一种分布状态分层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越强 则结构弹性越低 相反 相关性越弱 结构弹性越高 根据结构弹性的高低可以区分出两个极端典型的分层结构 刚性结构与弹性结构 31 刚性结构 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位相关性 特点 1 首先意味着多元分层标准高度相关2 意味着多元分层标准高度重合3 意味着各分层属性之间具有相互加强 相互转化的极大可能性4 刚性结构在无形中极大的限制着人们进行层间交往5 刚性结构极有可能形成社会断裂带 并引发强烈的社会冲突 32 33 弹性结构 是指社合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弱 特点 1 各个分层地位之间零度相关 由于各分层属性处于不相关状态 因此用不同标准对成员进行分层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2 在弹性结构中 缺少某种社会资源的人可以通过获取其他资源而得到补偿 3 弹性结构对成员的层间交往起着促进作用 4 弹性结构社会具有高于刚性结构社会的整合度 34 第三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一 我国分层结构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第二次 改革开放后 35 1 分层结构的制度背景 1 城乡的分割 2 城市社会的 单位 化 3 行政权力控制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一 改革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 阶层 指由经济地位或社会特征相似的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 36 2 分层结构 干部工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 37 3 分层的特点 1 它属于一种政治性分层 2 是一种权力化分层 3 是一种身份制分层 38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1 分层结构相当稳定的分层结构的形成还在继续 新的社会分层结构正在建构中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 经理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 失业及半失业人员阶层 39 2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1 现代化转型 2 经济体制转轨 40 1 现代化转型 1 1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劳动分工体系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推动着原有职业结构的不断改变1 2 新兴职业更加依赖教育和训练 类似的职业将获得大致相同的报酬 教育 职业声望及收入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社会经济综合地位构成社会分层的基本指标 1 3 职业结构的改变 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1 4 职业体系日趋开放 社会自由流动空间扩大 41 2 经济体制转轨 2 1 我国的经济转轨是由国家主导的 渐进的 和平的改良过程 国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 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 从而形成一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 混合体制 2 2 自上而下的市场化转轨意味着市场并不是由经济关系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 而是在政治权力的干预下创造出来的 2 3 混合体制 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 原有的 再分配 体制中的主要成分在很大程度上被保留下来 仍然是影响社会分层的制度性要素 42 3 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问题 3 1 社会精英群体的分析3 2 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3 3 弱势群体问题 43 3 1 社会精英群体的分析 1 精英 具有特殊才能 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才能的人 2 任何社会的精英群体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2 1 精英配置 2 2 精英循环 2 3 精英互换 44 2 1 精英配置 指社会不同类型精英群体的比例关系 2 2 精英循环 精英群体的继承问题 2 3 精英互换 政治精英 经济精英和技术精英之间的流动 45 社会精英的选拔 技术官僚政治理论 精英分割论 技术官僚政治理论 源自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1 随着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科学的理论方法在社会计划与生产管理上的作用日益显著 相应的 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官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则会更多的从科学家 工程师 金融学家等人员中选拔 具备更多知识和技术的人之所以可以获得更多的政治机会 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经验使然 久而久之这些人就变成了技术官僚 在政治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基于他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决策的专长 2 在理想的政治体系中 所有的政治管理人员都应该出自工程师或者企业高级管理者行列 各类政治决策应该是基于专业技术而非小的利益集团或者派系的一己私利 当然也不能基于某些政治家的价值和喜好 46 3 2 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 1 庞大的中间阶层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2 中间阶层能否成为社会分层结构的主体 中产阶层正在崛起 47 底层大 中间层小的 金字塔型 结构 原因 1 与我国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密切相关 2 我国传统中间阶层地位的下降 1 传统中间阶层 个体工商户 私营业主 2 农村中的中产阶层 专业户 规模农业经营户 运销经营户 3 新中产阶层快速增长 金融 征缴 高技术等中高级职业人员逐渐增多 中产阶层正在崛起 48 3 积极培育形成社会中产阶层的社会条件 1 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的任务 2 解决农业人口转向现代产业的最终变革 3 通过职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多数人成为职业身份上的中间层 从而避免了金字塔型的职业结构 4 通过普及高等教育使得多数人有可能在社会身份上进入中上层 5 通道严格的税收调节缓解贫富分化 6 建立能够覆盖社会多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 49 3 3 弱势群体问题 1 弱势群体的特征物质生活处于贫困或相对贫困状态由于制度安排或个人原因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政治上不能有效表达自身利益 捍卫自身权益 50 2 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严重性 弱势群体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制度性歧视 整体性淘汰这样一些集体排斥的方式 即落入弱势地位并非个人原因 主要是社会原因弱势群体普遍存在相对剥夺感和社会不满情绪居住在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具有同质性 集中性的特点 其中不乏具有组织能力的精英人物 其利益诉求常常采取非常规的 甚至是反社会的形式 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一定威胁 51 作者 陆学艺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简介 这是国家 十五 图书重点规划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课题 这一报告把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个阶层 即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 经理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 失业及半失业人员阶层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社会学 2010 10 52 第四节社会流动 一 社会流动的含义二 社会流动现象发生的条件三 社会流动的类型四 社会流动的功能五 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 53 一 社会流动的含义指社会上的人或人群社会地位 社会位置的变动 更准确地说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与地理空间结构中位置的变动 54 二 社会流动现象发生的条件 第一 个人与社会位置的非固定化第二 一定社会位差的存在第三 社会结构的开放性 即每个社会阶层的成员替换都是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望牛墩宿舍装修施工方案
- 品质部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设备租赁和维护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年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招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茶叶供货服务方案范本
- 2025房地产按揭贷款合同样本
- 2025企业的设备购买合同范文
- 2025铝材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台儿庄幼教面试真题及答案
- 安全员 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月考试题
- 《前列腺穿刺中国专家共识》
- 麦肯锡商业计划书模板
- 项目经理职业生涯规划
- 除锈剂MSDS参考资料
- 高一英语选择性必修一课文及翻译(外研版新教材)中英Word精编文档
- 社会调查研究抽样课件
- 消防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表
- 应用成型的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代替传统的铁皮风管
- JJF(石化)006-2018漆膜弹性测定器校准规范
- 东华软件需求调研提纲汇总版与03-02同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