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物态变化(二).doc_第1页
第5讲物态变化(二).doc_第2页
第5讲物态变化(二).doc_第3页
第5讲物态变化(二).doc_第4页
第5讲物态变化(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 物态变化 (二) 考点知识梳理考点一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_态变为_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_态变为_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过程要_热,液化过程要_热.2.汽化有_和_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_,_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在_下,在液体_和_同时进行的_的汽化现象.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液体的_,液体沸点的高低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与“火力”的大小无关.气压越高,沸点越_.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_的高低;(2)液体_的大小;(3)液面上方_的快慢.蒸发有_作用.5.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_;(2)能继续_.6.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_.两种方式的异同点如下表: 沸 腾 蒸 发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温度条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剧烈程度剧烈的汽化现象缓慢的汽化现象温度变化液体温度不变液体温度降低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 都要吸热7.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1)_;(2)_考点二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_态直接变成_态的过程叫升华.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用久的灯丝变细.2.物质从_态直接变成_态的过程叫凝华.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3.升华是一个_热过程,凝华是一个_热过程.中考典例精析考点一汽化和液化命题点:(1)汽化现象、汽化吸热;(2)蒸发和沸腾;(3)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例1(2013泰安)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用电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四周扫开例2(2013潍坊)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考点二升华和凝华命题点:(1)升华现象、升华吸热;(2)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例3(2013黄冈)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CO2)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是小冰晶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例4(2013南充)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常出现霜,下列有关霜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凝华现象且吸热B.是凝华现象且放热C.是凝固现象且放热 D.是凝固现象且吸热基础巩固训练1.如图所示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 )2.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3.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4.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5.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_成水蒸气,又遇冷_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 90929496989999999999996.某实验小组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做“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90 时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记录数据见下表:(1)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是_;从开始计时到水沸腾经历的时间为_min.(2)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气泡体积_,到水面破裂;在沸腾过程中,水继续吸热,温度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2013舟山)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2.(2013重庆)2012年服装服饰类最佳科技成果某公司研制的首款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如图所示.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体温度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液化B熔化C升华D汽化3.(2013滨州)下列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池塘上结了一层薄冰B.盛夏,打开冰棍纸见到“白气”C.深秋,树枝上结了一层薄霜D.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4.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5.如图所示,是桂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6.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白霜(如图所示)时,这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固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的( )A凝华 B升华 C液化D汽化7.(2013连云港)下列各图中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8.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冰的消融B.霜的形成C雪的形成D露珠的形成9.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10.(2013福州)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透亮的露珠,如图所示.这个现象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凝固C.凝华D.液化11.(2013凉山)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会出现“汗珠”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C.夏天扇扇子,人会感觉到凉爽D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12.(多选)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4 min时,水开始沸腾B在t4 min到t6 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在t6 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1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熔化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4.(2013宜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_现象和_现象.15.如图甲、乙、丙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图乙中的物质为_态.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填序号). 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16.即使在0 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_现象17.(2013武汉)下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_过程中_热量,产生的湿热空气被风机吹出.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这部分空气(不含增加的水蒸气)的内能_. 18.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_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三、实验探究题(19题11分,20题18分,21题6分,共35分)19.(2013泉州)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1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一个错误之处:_(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9 时开始每隔2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2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说明此时该地大气压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4 kg,则从开始计时起加热10 min,水所吸收的热量为_J已知c水=4.2103 J/(kg)(4)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_ 20.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对水加热,可观察到:(1)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_,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_,还未到达液面就消失了.(2)沸腾后,水的温度_,同时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_,一直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