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下)古文 问答题汇编伤仲永1、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答:“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2、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答: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3、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其具体做法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不使学。5、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答: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答: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3、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答: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4、文中邑人奇之的奇有什么含义?答:奇是以为奇的意思。但不止是好奇,也会有尊重人才的意思,表明仲永的才能得到全县人的承认。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6、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答: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7、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承上启下8、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答: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9、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时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答:因材施教,及时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使学;父利其然也、世隶耕、邑人的捧杀。10、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11、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从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答: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12、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七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的成就。13、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本文作者要讲述的道理是什么?)答:泯然众人矣。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人成材的关系。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受教育,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14、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答: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仲永的前途,这是相当愚昧无知的,是让人鄙弃的。15、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答: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形象地说明了后天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人的才能并非天生不变,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16、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答:不骄傲,勤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发展。17、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答: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18、如果你天资聪颖,是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做?答:如果我是个神童,我也会努力学习,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将会落后,我要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19、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是否会自暴自弃?答:如果我成绩一般,我也会加倍努力,以为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20、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几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答:1、方仲永空有天资智,朱买臣全靠勤奋功。2、聪慧无为伤仲永,勤奋有成勉后生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一句话概括这两段话的段意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及对木兰的赞颂。2.填出相应的动词描写爷娘:扶将描写阿姊:理描写小弟:磨描写木兰:开 坐 脱 着 理 帖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4.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4. 扑朔迷离 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5.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5.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6.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6.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对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B、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C、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2、句照应前面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句可用后面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庭若飞”来概括。3、对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描写木兰想早日到达战场的急切心情B、描写征途遥远,表现不畏艰难的决心C、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D、像飞一样渡过千山万水,表现了木兰欢快的心情4、对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出战地生活的艰辛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答: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6、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答: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7、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A)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1.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1.言之有理即可。要点: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2.如何理解本诗详略的处理?2.要点: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家、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3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木兰的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你还能举出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答:木兰是一个具有爱亲人、爱国家、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优秀品质的人。从故事中受到的启示是我们要学习木兰的爱国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们女孩儿在新时期也应该巾帼不让须眉。我们要学习木兰面对战争、困难时勇敢、坚毅的精神。我们要学习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要能为国家取大义而舍小我。班昭、孟光以立德为名,花木兰、梁红玉以立功为名,李清照、朱淑贞以立言为名(明末红娘子起义奔赴疆场,穆桂英挂帅破天门)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策勋十二转(A)A次B回C转动赏赐百千强(C)A多B大C有余愿为市鞍马(B)A市场B买C集市愿驰千里足(A)A希望B愿意C能够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B)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D意思是非常、十分。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8.对木兰解甲归来,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哪些最有道理?(AB)A.说明她不慕富贵,反映了她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劳动者本色B.木兰厌恶战争,向往自由和平生活C.木兰建立了赫赫战功,却不能留在朝廷,这是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结果D.木兰不愿受赏当官,表明她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愿做他们的统治工具9.详略得当是木兰诗的特点,诗中以下部分的内容那些详写?那些略写?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 征战队伍的晓行夜宿 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详写,木兰代父从军,再现木兰勇敢、坚强、深明大义的性格;、略写,诗的主旨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富贵的高尚情操,不在于讴歌木兰的英勇善战,所以,对征程艰辛、征战辛苦略写。10最后一段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的谨慎和机警。11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请各指出一例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排比: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作用:诗句整齐,一气呵成,表现了家人迎接木兰归来时的喜悦心情。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作用:表现了木兰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夸父逐日1、 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答: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2、 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答: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3、 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答:略。(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1、夸父逐日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答:讲述了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途中口渴而死,其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2、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答: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你如何看待夸父追日的失败行为? 答:从表面看,其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其着眼点并不在于结局如何,而是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与其作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其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2、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答: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答: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答: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答:夸父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的人。共工怒触不周山1、毛泽东在自己的诗中引用了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短文中的那一篇,诗中的句子是? 答:共工怒触不周山:“唤起农民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答:“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这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最终结果-“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答: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答: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答: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以颛顼胜利而告终,是中国传说时代最早的战争。此时的战争已超出氏族部落间的械斗,而主要是发生在两个部族集团或部落联盟之间,战争已带有氏族酋长争夺统治权(联盟首领地位)的性质。从战争指导上看,已开始注意战前准备,利用天气条件和争取同盟军等因素。从战争结果看,还没有出现文明时代那种对战败者进行奴役的情形,而主要是胜利的一方将失败一方赶出原住地或与失败一方结为联盟。从各部落联盟不断交往,发生冲突,而又不断融合的传说中,表明各民族祖先在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10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答: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自我牺牲。口技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 。 “善” 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三个 1、梦中惊醒 2、渐入梦乡 3、火场百象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三次。 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1 章第三节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以动写静,衬托深夜的静。由“遥闻”至“以为妙绝”,写出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疏而密、由少而多的过程,作者抓住哪些词语的变化分层展现这一情景的?犬吠-以动写静,烘托深夜寂静的气氛。欠伸、呓语-声音微弱 大啼、呜之、絮絮不止-说明四口由睡到醒,秩序渐进。 拍儿、呜啼、初醒声-一时齐发,用短促排比句式,急促的语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高潮。文章第四节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为全面的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写出两个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字用法一致的成语。莫名其妙、惊诧莫名、莫可名状写出一个与“几欲先走”的“走”字用法一致的成语。走马观花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小心哟!)A.少顷 B.既而 C.是时 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 H.忽然表示突然发生:F 、 H 表示同时发生:D表示相继发生:B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C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A 、 E 、 G课文依次描写了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失火救火三个情景,目的在于表现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即是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善”字。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善,作者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体现的。“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急切而向往的心情。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选文中最能体现口技人摹拟效果的一句是众妙毕备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请问“妙”在何处? “妙”在于五种声音,一时齐发,犹如一部大 合唱。“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1)文中“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什么?“变色离席”是写神态的,“几欲先走”是写心理的,这两句是说吓得想逃走而未走的心理与神态,不矛盾。作用是表现听众如临其境,说明口技人表演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几句为什么不能删去?因为描写宾客的反应,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孙权劝学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1、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孙权劝学和吕蒙学有所成。2、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起初吕蒙以军中多务为理由加以推辞。(用原文填空)3、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用原文填空)4、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用原文填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表现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6、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1)孙权:善于说服别人,对部下要求严格(2)吕蒙:虚心肯学,进步快,也很有幽默感。 (3)鲁肃:敬才爱才7、写出本文出现的成语,并解释。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浅薄。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心的眼光看待。8、“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对部下要求严格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惊叹赞美的态度。9、文中与“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0、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1)读书学习很重要。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11、写出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诗句、格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严正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12、与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相照应的成语:开卷有益狼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说明了狼的贪婪的性情,也说明了屠夫面对狼这样凶残的动物存有幻想。2、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狼:贪婪,狡黠,团结,凶残 屠夫:勇敢,机智3、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客户开发渠道拓展与管理策略培训试卷及答案
- 第12课 闭环控制助稳定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2024六年级全一册-人教版2024
- 2025年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6年服务流程管理合同
- 2025年utc多旋翼无人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雪娃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
- 2025年CAAC无人机执照考试题附完整答案详解
- 活动4 网络安全与道德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蒙教版七年级下册-人教蒙教版
- 工地试验室人员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建筑安全b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点卡售卖合同范本
- 仓库管理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6品牌营销日历【营销节点】
- 人体七大营养素概述
- 2025宁夏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集中招聘”524人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2025-2026学年上海格致中学(五四制)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5广东惠州市博罗县自然资源局招聘编外人员76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乌鲁木齐市招聘警务辅助人员(600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管理科学-管理建模与仿真》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安顺市公安机关第二批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16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动漫分镜美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