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浙江卷word版).doc_第1页
2011-2012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浙江卷word版).doc_第2页
2011-2012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浙江卷word版).doc_第3页
2011-2012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浙江卷word版).doc_第4页
2011-2012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浙江卷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高考理综(浙江卷)生物部分解析1.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D.离体的叶绿体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2.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若要培育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有关激素使用其超数排卵B乙过程的目的之,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相同成分的培养液D丁过程中早期胚胎须移植到与供体性状相同的代孕母羊子宫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有关体外受精等相关的知识。首先是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在此过程中为了让雌性动物排出更多的卵母细胞,甲应为对雌性动物采用注射促性腺激素让其超数排卵,乙过程是促进其完成体外受精,丙过程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丁过程是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全过程;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乙过程是完成受精作用,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C选项是乙过程在专用获能培养液或受精溶液中,而丙过程是细胞培养过程,所以培养液的成分是不同,C错误;D选项中早期胚胎移植到与供体处于同期发情即同时采用促性腺激素处理的母体内,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Aa-b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动作电位产生和传导相关的知识。a-b的Na+内流是被动运输的结果,Na+ K+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b-c段的Na+仍然内流,所以B选项错误;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恢复静息电位过程,d-e段的K+不是内流而是外流恢复静息电位,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选项是错误的。4.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5.下表是调查野山羊种群生存羊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6.将 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细胞质粒B.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C.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adaD.每个插入的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基因工程相关知识。获取目的基因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一步。其中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另一条是人工合成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来源的DNA重新组合的过程。如果以质粒作为运载体,首先要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使质粒出现一个缺口,露出黏性末端。然后用同一种限制酶切断目的基因,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部分限制性内切酶可切割出平末端,拥有相同效果)。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的片段插入质粒的切口处,首先碱基互补配对结合,两个黏性末端吻合在一起,碱基之间形成氢键,再加入适量DNA连接酶,催化两条DNA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将相邻的脱氧核糖核酸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重组DNA分子。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三步。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这是基因工程的第四步工作。已经表达了就说明导入成功。所以A、B和D正确,C错误。30.(14分)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1) 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而且_(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2) 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 _。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_组织。(3) 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浓度或比例的改变。答案:顶芽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对抗生长素 侧芽的伸长 分生 植物激素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及识图能力。从图中曲线可知去顶芽切口涂抹生长素的侧芽生长最短,所以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他激素是促进的,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生长素,从图中可以看出保留顶芽涂细胞分裂素时,侧芽生长明显,所以细胞分裂素能解除生长素的抑制作用;还可以采用与生长素作用相反的物质即对抗生长素的化合物;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侧芽的伸长。一般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产生于分生组织细胞。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不同植物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31.(12分)为了探究某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1)实验分组:甲组:培养液+Y细胞+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乙组:培养液+Y细胞3H-TdR+X(用生理盐水配制)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2)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1) 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CRD,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X、CRD、3H-TDR表示相关名词:Y细胞是能增殖的高等动物体细胞)请回答:(1)实验目的: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 (3) 实验中采用3H-TDR的原因是: 。答案:探究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促进作用。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无影响。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抑制作用。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CRD变化来判断细胞增殖(DNA合成)。解析:本题考查对实验分析与探究能力。根据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X、CRD、3H-TDR表示相关名词:Y细胞是能增殖的高等动物体细胞等说明实验目的是探究物质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影响有三个方面,促进作用、抑制作用和无影响。通过比较甲、乙两组含放射性物质的强度来判定: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促进作用;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无影响;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抑制作用。由于3H-TDR是合成DNA的原料,所以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表示细胞增殖程度。32. (18分)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甲病的遗传方式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I1的基因型是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2 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醇是 。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 。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 为终止密码子。答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bXDXD或BbXDXdRNA聚合酶 转录出来的RNA需要加工才能翻译 一条mRNA上有多个楼体同时翻译 UAG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基本定律相关知识和对遗传图解的理解判断能力。对于甲病而言,由于代3、4个体无病而生出了一个有病的代5号女性,所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对于乙病而言,代1、2个体无病生出了1、3两个有病的男孩,所以是隐性遗传病,而其中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所以不可能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只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2患甲病所以1对于甲病为为携带者,对于乙病,由于2、3均无乙病,所以可以是携带者,也可以完全正常所以1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由于2 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所以对于乙病而言,2是携带者,而男性双亲为患者。遗传图解见答案。基因转录时启动子中有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转录的RNA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成成熟的mRNA后地,才可以进行翻译,而在翻译时通常一条mRNA上可以连多个核糖体,使翻译高效进行,ACT转录对应的密码子是UGA。第 10 页 共 60 页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 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Cl35.5;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11.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D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B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9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M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10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11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生物钟调节剂,在人体内由食物中的色氨酸转化得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色氨酸分子中存在氨基和羧基,可形成内盐,具有较高的熔点B在色氨酸水溶液中,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其形成晶体析出C在一定条件下,色氨酸可发生缩聚反应D褪黑素与色氨酸结构相似,也具有两性化合物的特性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CH3COOH向左移动,减小,Ka变小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CO(g)O2(g)CO2(g),H283.0 kJ/mol。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1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模拟海水中的离子浓度(mol/L)NaMg2Ca2Cl0.4390.0500.0110.5600.001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物X为CaCO3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C滤液N中存在Mg2、Ca2D步骤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非选择题(共180分)2615分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氧化性:Fe3I2;还原性:I3I26OH5I3H2O;KII2KI3(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溶液分为3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红色物质是_(用化学式表示);CCl4中显紫红色的物质是_(用电子式表示)。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将I2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H2O。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3)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损失。下列物质中有可能作为稳定剂的是_。ANa2S2O3BAlCl3CNa2CO3DNaNO2(4)对含Fe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3),可选用KI作为加碘剂。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Fe2。_。2714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温度()15.020.025.030.035.0平衡总压强(kPa)5.78.312.017.124.0平衡气体总浓度(103mol/L)2.43.44.86.89.4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A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_0,熵变S_0(填、或)。(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计算25时,06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2815分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2FeCl32FeCl22HCl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加热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重结晶过程: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_,b_。(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_。A缓慢冷却溶液B溶液浓度较高C溶质溶解度较小D缓慢蒸发溶剂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_(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A无水乙醇B饱和NaCl溶液C70乙醇水溶液D滤液(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_。A15minB30minC45minD60min2914分白黎芦醇(结构简式:)属二苯乙烯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某课题组提出了如下合成路线:已知:。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白黎芦醇的分子式是_。(2)CD的反应类型是_;EF的反应类型是_。(3)化合物A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推测其1H核磁共振谱(H-NMR)中显示有_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_。(4)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写出结构简式:D_、E_。(6)化合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能发生银镜反应;含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后记:精工细作,拒绝垃圾文件。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 化学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8910111213CACBDBA2615分(1)Fe(SCN)3; ;5I6H3I23H2O、2Fe32I2Fe2I2。(2)4KIO22H2O2I24KOH;否;KI3受热或潮解后产生KI和I2,KI易被O2氧化,I2易升华。(3)AC。(4)方法:取适量食盐,加水溶解,滴加足量氯水(或H2O2),再加KSCN溶液至过量,若显血红色说明有Fe2。方法:取适量食盐,加水溶解,加入K3Fe(CN)3溶液,有蓝色沉淀说明有Fe2。2714分(1)BC; 。 增加; ,。(2);标与标的曲线相比,c(初始)小,但同一时间段c大(即大),说明升温加快反应。2815分(1)三颈烧瓶; (球形)冷凝管。(2)AD;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或加入晶种。(3)小于;D。(4)趁热过滤。(5)C。2914分(1)C14H12O3。(2)取代反应;消去反应。(3)4; 1126。(4)(5); 。(6);。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 化学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A正确,化学反应遵守三大守恒规律B正确,原子吸收光谱仪也叫元素分析仪,能测定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红外光谱仪测定有机物基团对红外光的特征吸收光谱。C错误,分子间作用力(特别是氢键),也能影响物质溶解度。D正确,如模拟生物固氮,细菌法炼铜。【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STS联系。目的是引导学生要重视课本知识,学好课本知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考察学生掌握化学知识面的宽广度和基础知识的巩固程度,以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应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学科,平时就要培养养成勤于观察、注意学科最新发展动向的好习惯,要善于联系、学以致用,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热点问题。8A错误,无水CoCl2呈蓝色,具有吸水性B正确,烧杯底部温度高。C正确,滴定管和移液管需考虑残留水的稀释影响。D正确,利用SO2的还原性,用KMnO4酸性溶液除去。【评析】本题考察实验化学内容。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高考题的重要内容。要解好实验题首先必须要认真做好实验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的操作与原理,好的实验考题就是应该让那些不做实验的学生得不到分;让那些认真做实验的学生得好分。从题目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实验题目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光靠讲学生是会不了的。必须去做实验学生才能会真正领悟。9X、Y、Z、M、W依次为C、N、O、H、NaA错误,原子半径:CNOB错误,W2Z2即H2O2为折线型分子。C石墨、C60等为非原子晶体。DNH4HCO3为离子化合物,符合条件,反例CH3NO2为共价化合物。【评析】本题为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知识题。试题在元素周期律的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中渗透了结构、性质和用途等基础知识的考查。首先以具体元素推断为基础,运用周期表,结合周期规律,考虑位、构、性关系推断X、Y、Z、W、M分别是什么元素。在此基础上应用知识解决题给选项的问题。10液滴边缘O2多,在C粒上发生正极反应O22H2O4e4OH。液滴下的Fe发生负极反应,Fe2eFe2,为腐蚀区(a)。A错误。Cl由b区向a区迁移B正确。C错误。液滴下的Fe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D错误。Cu更稳定,作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评析】本题考察电化学内容中金属吸氧腐蚀的原理的分析。老知识换新面孔,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关键的知识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想懂,而不是死记硬背。学生把难点真正“消化”了就可以做到一通百通,题目再怎么变换形式,学生也能回答。11A正确。氨基酸形成内盐的熔点较高。B正确。氨基酸在等电点时,形成内盐,溶解度最小,易析出晶体。C正确。D错误。褪黑素的官能团为酰胺键,结构不相似。【评析】本题是一道有机题,考查了氨基酸的性质,特别是等电点的应用,同时能在辨认、区别色氨酸和褪黑素的官能团。12A正确,熔化热只相当于0.3 mol氢键。B错误。Ka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C正确。环己烯(l)与环己烷(l)相比,形成一个双键,能量降低169kJ/mol,苯(l)与环己烷(l)相比,能量降低691kJ/mol,远大于1693,说明苯环有特殊稳定结构D正确。热方程式()32,H也成立。【评析】本题为大综合题,主要考察了物质的键能分析应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分析。13步骤发生Ca2OHCaCO3H2O,步骤:KspMg(OH)2c(Mg2)(103)25.61012,c(Mg2)5.6106。QCa(OH)2c(Ca2)(103)2108Ksp,无Ca(OH)2析出A正确。生成0001 mol CaCO3。B错误。剩余c(Ca2)0.001 mol/L。C错误。c(Mg2)5.6106105,无剩余,D错误。生成0.05 mol Mg(OH)2,余0.005 mol OH,QCa(OH)20.010.00522.5107Ksp,无Ca(OH)2析出【评析】本题考察方式很新颖,主要考察溶度积的计算和分析。解题时要能结合溶度积计算,分析推断沉淀是否产生,要求较高。非选择题(共58分)2615分(1)Fe3与SCN的配合产物有多种,如、等;I2的CCl4溶液显紫红色。应用信息:“氧化性:Fe3I2”,说明和Fe3均能氧化I生成I2。(2)KI被潮湿空气氧化,不能写成IO2H,要联系金属吸氧腐蚀,产物I2KOH似乎不合理(会反应),应考虑缓慢反应,微量产物I2会升华和KOH与空气中CO2反应。KI3H2O作加碘剂问题,比较难分析,因为KI3很陌生。从题中:“低温条件下可制得”或生活中并无这一使用实例来去确定。再根据信息:“KII2KI3”解析其不稳定性。(3)根据信息“还原性:I”可判断A,C比较难分析,应考虑食盐潮解主要是Mg2、Fe3引起,加Na2CO3能使之转化为难溶物;D中NaNO2能氧化I。(4)实验方案简答要注意规范性,“如取加入现象结论”,本实验I对Fe2的检验有干扰,用过量氯水又可能氧化SCN,当然实际操作能判断,不过对程度好的同学来说,用普鲁士蓝沉淀法确定性强。2714分(1)A不能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反应进行则压强增大;C恒容,反应进行则密度增大;D反应物是固体,NH3的体积分数始终为2/3需将25的总浓度转化为NH3和CO2的浓度;K可不带单位。加压,平衡逆移;据表中数据,升温,反应正移,H0,固体分解为气体,S0。(2);图中标与标的曲线相比能确认。2815分(1)熟悉化学实验仪器,特别是有机合成的仪器比较特殊。(2)溶液浓度越高,溶质溶解度越小,蒸发或冷却越快,结晶越小;过饱和主要是缺乏晶种,用玻璃棒摩擦,加入晶体或将容器进一步冷却能解决。(3)抽滤涉及的仪器安装,操作细则颇多,要能实际规范操作,仔细揣摩,方能掌握。用滤液(即饱和溶液)洗涤容器能减少产品的溶解损失。(4)趁热过滤除不溶物,冷却结晶,抽滤除可溶杂质。(5)对照反应开始斑点,下面斑点为反应物,上面为生成物,45min反应物基本无剩余。2914分先确定A的不饱和度为5,对照白黎芦醇的结构,确定含苯环,间三位,无酚羟基,有羧基。A:;B:;C:;(应用信息)D:;E:(应用信息)F:。(1)熟悉键线式。(2)判断反应类型。(3)了解有机化学研究方法,特别是H-NMR的分析。(4)酯化反应注意细节,如和H2O不能漏掉。(5)分析推断合成流程,正确书写结构简式。(6)较简单的同分异构体问题,主要分析官能团类别和位置异构。第 60 页 共 60 页2011年高考理综物理(浙江卷)14如图所示,甲、已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14、C【解析】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的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先到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故C正确;收绳速度的快慢并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输赢,故D错误。15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15、D【解析】放射线是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通过化学反应并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Vn1n2u16如图所示,在铁芯上、下分别绕有匝数n1=800和n2=200的两个线圈,上线圈两端与u=51sin314tV的交流电源相连,将下线圈两端接交流电压表,则交流电压表的读数可能是A2.0V B9.0V C12.7V D144.0V16、A【解析】交流电源电压的有效值,如果看成理想的来处理有:、,解得,故交流电压表的读数应该小于,所以答案为A。iih肝脏肿瘤d17“B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病变状况。下图是超声波从肝脏表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可表述为(式中1是入射角,2是折射角,1,2 为别是超声波在肝外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2=0.9v1,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d,入射角为i,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为A B C D17、D【解析】已知入射角为,设折射角为,根据题意有、,而,解得。18关于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种波均会发生偏振现象B用白光做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实验,均可看到彩色条纹C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运动速度等于声波的传播速度D已知地震波的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此性质可用于横波的预警18、BD【解析】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偏振现象,故A错误;用白光做单缝衍射与双缝衍射,都可以观察到彩色条纹,故B正确;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速度并不等于声波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已知地震波的纵波波速大于横波波速,此性质可用于横波的预警,故D正确。19为了探测X星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在以该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T1。总质量为m1。随后登陆舱脱离飞船,变轨到离星球更近的半径为r2的圆轨道上运动,此时登陆舱的质量为m2则AX星球的质量为 BX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C登陆舱在r1与r2轨道上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D登陆舱在半径为r2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19、AD【解析】根据、,可得、,故A、D正确;登陆舱在半径为的圆轨道上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此加速度与X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并不相等,故C错误;根据,得,则,故C错误。2dLdMNB20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选择一定速度范围内的带电粒子。图中板MN上方是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板上有两条宽度分别为2d和d的缝,两缝近端相距为L。一群质量为m、电荷量为q,具有不同速度的的粒子从宽度为2d的缝垂直于板MN进入磁场,对于能够从宽度d的缝射出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带正电B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为C保持d和L不变,增大B,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D保持d和B不变,增大L,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20、BC【解析】由左手定则可判断粒子带负电,故A错误;由题意知:粒子的最大半径、粒子的最小半径,根据,可得、,则,故可知B、C正确,D错误。21(10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纸带、带小盘的细线、刻度尺、天平、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须从下图中选取实验器材,其名称是 _(漏选或全选得零分);并分别写出所选器材的作用 _ 。21、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钩码、砝码或电火花计时器、钩码、砝码学生电源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提供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位置和时间;钩码用以改变小车的质量;砝码用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的大小,还可以用于测量小车的质量。【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位置和时间;钩码用以改变小车的质量;砝码用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的大小,还可以用于测量小车的质量。如果选电磁打点计时器,则需要学生电源,如果选电火花计时器,则不需要学生电源。AVabcMPORS22(10分)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试验中,为了探究3根材料未知,横截面积均为S=0.20mm2的金属丝a、b、c的电阻率,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M为金属丝c的左端点,O为金属丝a的右端点,P是金属丝上可移动的接触点。在实验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始终为I=1.25A,电压表读数U随OP间距离x的变化如下表:x/mm600700 8009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100220023002400U/V3.954.505.105.906.506.656.826.937.027.157.858.509.059.75绘出电压表读数U随OP间距离x变化的图线;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并进行比较。x/mmU/V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10.510.09.59.08.58.07.57.06.56.05.55.04.54.03.522、(1)如图所示;(2)电阻率的允许范围: :通过计算可知,金属丝a与c电阻率相同,远大于金属丝b的电阻率。【解析】(1)以OP间距离x为横轴,以电压表读数U为纵轴,描点、连线绘出电压表读数U随OP间距离x变化的图线。(2)根据电阻定律可得。通过计算可知,金属丝a与c电阻率相同,远大于金属丝b的电阻率。23(16分)如图甲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有长为L=2m、宽为d=1m的金属“U”型导轨,在“U”型导轨右侧l=0.5m范围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在t=0时刻,质量为m=0.1kg的导体棒以v0=1m/s的初速度从导轨的左端开始向右运动,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导轨与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0.1/m,不计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接触电阻及地球磁场的影响(取g=10m/s2)。通过计算分析4s内导体棒的运动情况;计算4s内回路中电流的大小,并判断电流方向;计算4s内回路产生的焦耳热。lLdv0图甲B/Tt/sO0.40.30.20.11234图乙23、【解析】(1)导体棒先在无磁场区域做匀减速运动,有 代入数据解得:,导体棒没有进入磁场区域。导体棒在末已经停止运动,以后一直保持静止,离左端位置仍为(2)前磁通量不变,回路电动势和电流分别为,后回路产生的电动势为回路的总长度为,因此回路的总电阻为电流为根据楞次定律,在回路中的电流方向是顺时针方向(3)前电流为零,后有恒定电流,焦耳热为24(20分)节能混合动力车是一种可以利用汽油及所储存电能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有一质量m=1000kg的混合动力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1=90km/h匀速行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50kW。当驾驶员看到前方有80km/h的限速标志时,保持发动机功率不变,立即启动利用电磁阻尼带动的发电机工作给电池充电,使轿车做减速运动,运动L=72m后,速度变为v2=72km/h。此过程中发动机功率的1/5用于轿车的牵引,4/5用于供给发电机工作,发动机输送给发电机的能量最后有50%转化为电池的电能。假设轿车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保持不变。求轿车以90km/h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F阻的大小;轿车从90km/h减速到72km/h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电;轿车仅用其在上述减速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电维持72km/h匀速运动的距离L。24、【解析】(1)汽车牵引力与输出功率的关系将,代入得当轿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有(2)在减速过程中,注意到发动机只有用于汽车的牵引,根据动能定理有,代入数据得电源获得的电能为(3)根据题设,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仍为。此过程中,由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可知,仅有电能用于克服阻力做功,代入数据得25(22分)如图甲所示,静电除尘装置中有一长为L、宽为b、高为d的矩形通道,其前、后面板使用绝缘材料,上、下面板使用金属材料。图乙是装置的截面图,上、下两板与电压恒定的高压直流电源相连。质量为m、电荷量为-q、分布均匀的尘埃以水平速度v0进入矩形通道,当带负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