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基础—安全用电PPT课件.ppt_第1页
建筑电气基础—安全用电PPT课件.ppt_第2页
建筑电气基础—安全用电PPT课件.ppt_第3页
建筑电气基础—安全用电PPT课件.ppt_第4页
建筑电气基础—安全用电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安全用电与建筑防雷17 1安全用电17 1 1触电伤害的种类与形式触电伤害的主要形式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大类 电击是因为直接接触带电部分 使一定的电压施加于人体 并产生一定的电流 在这个电流的作用下 人体内的组织细胞 尤其是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会受到破坏 从而造成伤害 这种由电流直接流过人体所造成的伤害就叫做电击 电击是内伤 是最具有致命危险的触电伤害 电伤是一种外伤 是指皮肤局部的创伤 有灼伤 烙印和皮肤金属化三种 电灼伤时 电流并没有流过人体 是由于电流的热效应而引起灼伤 一般发生在违反操作规程或人位于放电距离的最小允许范围以内的情况 例如 错误地带负荷拉开隔离开关 就会被电弧烧伤皮肤 或人站在高压导电部分附近 距离小于或等于放电距离时 人和导电部分之间就产生电弧 这电弧通过人体而形成电路 这时人体将造成严重灼伤 由于灼伤时 电弧的温度很高 电弧中心温度高达3000 C以上 而且往往在电弧中夹杂着金属熔粒 并浸人人体 其后果使皮肤发红 起泡或烧焦和组织败坏 严重时要进行切断肢体治疗 造成终身残废 电烙印通常发生在人体与导电部分有良好接触的情况下 使受伤皮肤硬化 并在皮肤表面留下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痕迹 颜色呈灰色或淡黄色 电烙印没有什么痛苦感觉 1 皮肤金属化是在电流的作用下 使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渗入皮肤表面层 使皮肤的伤害部分形成粗浅粗糙的坚硬表面 日久会逐渐剥落 此外 因电弧的辐射线作用而引起眼睛伤害 也属于电伤 触电伤害的种类与形式虽可如上分类 但在许多情况下 往往呈现出电击与电伤的综合触电现象 大量的触电事故分析表明 绝大部分触电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因此通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都是指电击而言的 17 1 2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各种因素触电伤害的危险程度是和人体电阻的变化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种类 频率 持续时间和路径以及电压的高低 人的身心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是触电受伤的直接物理因素 究竟多大的电流流经人体而不致于发生触电伤害事故呢 这个问题是很难离开电流流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而孤立起来看的 根据无数研究人员的研究 认为流经人体的电流 当工频 50Hz 交流在10mA以下和直流50mA以下时是安全电流 所谓安全电流是指通过这些电流值时 不靠别人的帮助能够独自脱离导电部分的可摆脱电流 但是 即使是这样大小的电流 如果长时间地流经人体 依旧是会有生命危险的 试验证明 100mA 0 1A 左右的电流流经人体 就能使人休克或死亡 2 2 人体的电阻人体各部分的电阻以皮肤的电阻为最大 当人体皮肤处于干燥 洁净和无损伤的状态下 人体的电阻可高达40 100k 但若除去皮肤 则人体电阻下降到600 800 人体的电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当皮肤处于潮湿状态 如出汗 受到损伤或带有导电性的粉尘时 则人体电阻会降低到l000 左右 此外 当触电时 若皮肤触及带电部分的面积愈大 接触得愈紧密 电阻就愈小 同时 流过人体的电流愈大 时间愈长 电阻也就愈小 这是由于皮肤发热出汗和电解作用所造成的 3 作用于人体电压的高低人体的电阻和对人有生命危险的电流值由外加于人体的电压而变化 因为它们要取决于外加电压的高低 应该指出 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 与作用于人体电压的高低并不是成直线关系 而是近似于抛物线关系 这是因为随着电压的增高 人体表皮角质层有电解和类似介质击穿的现象发生 使人体电阻急剧地下降 从而使电流迅速地增大 从而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 因此 在电气安全规程中对于各种生产条件的危险电压和安全电压的数值都有明文规定 从安全的角度看 所谓安全电压和危险电压是不能与普通的低压和高压混为一谈的 有时 人们偶尔触及ll0V或220V的电源之所以没有造成伤亡事故 是因为穿着绝缘性能良好的鞋和站在干燥地板上的缘故 否则 要是站在潮湿的地坪上 赤手赤足触及110v或220v电源 将会酿成严重的伤亡事故 实践也证明 即使在相当低的电压下 也可能引起触电的危险 例如 电压为65v的电焊设备 就曾多次发生触电事故 人手假若潮湿 36V以上的电压就成为危险电压n 3 我国根据环境条件不同 规定12V 24V 36V为安全电压 4 电流流经人体的时间触电时间越短 危害越小 如当人体流过10mA电流时 在5s内不会造成伤害 当人体流过20mA电流时 不得超过2s 当人体流过50mA以上电流时 只能一触即离 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 即使是安全的电流 若流经人体的时间过久 也会造成伤亡事故 这是因为随着电流在人体内持续时间增长 人体发热出汗 人体电阻会逐渐减少 而电流随之逐渐增大的缘故 所以人们应该牢记 任何电压对人总是有危害的 5 电流流经人体的途径电流流经人体的途径 对于触电的伤害程度影响甚大 根据实践证明 电流从手到脚 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或流经与生命安全休戚相关的心脏 触电的伤害最为严重 但这并不等于说 电流从一脚到另一脚 或者流过同一手的两指或一脚的两趾间 就没有危险 因为人体任何部位的触电 都可能形成肌肉收缩 以及脉搏和呼吸神经中枢的急剧失调 而丧失知觉 形成触电伤亡事故 4 6 电源的频率电源的频率也是影响电击伤害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许多研究者作出的结论 频率50 60Hz的电流对人体触电伤害的程度最为严重 低于或高于这些频率时 它的伤害程度都会减轻 统计表明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频率为3kHz 10kHz或更高频率的高频设备 是不易引起触电致死的 但是应该注意 高压 高频电的危险性还是很大的 如6 10kV 500kHz的强力设备也有电击致死的危险 因此 烘干 淬火所用的高频设备也应该注意电气安全 同时 由于高频电磁场的作用 附近工作人员常有头晕 乏力 记忆力减退及其他症状 这是不同于电击伤害的高频生理伤害 也应该引起注意和重视 7 身心的健康状态身体的健康状况与精神状态正常与否 对于触电伤害后果有很大的影响 患有心脏病 肺结核病 神经病 内分泌器官疾病的人触电 后果更为严重 身体上的暂时变化 如出汗 酒醉 疲劳过度等也可以促成不幸事故的发生和增加触电的危险性 因此进行电工作业的人员在工作之前不要喝酒和过分疲劳 5 17 1 3触电方式1 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由人接触电气设备带电的任何一相所引起 其危险程度根据电压的高低 绝缘情况 电网的中性点是否接地和每相对地电容的大小等来决定 在1000V以下 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 单相触电时电流是经人体和其他两相对地的分布电容而形成通路 通过人体的电流既取决于人体的电阻 又取决于线路的分布电容 当电压比较高 线路比较长时 1 2km以上 由于线路对地的电容相当大 即使线路的对地绝缘电阻非常大 也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在中性点接地的电网中 如果人去接触它的任何一根相线 或接触连在电网中的电气设备的任何一根带电导线 那么流经人体的电流是经过人体 大地和中性点接地电阻而形成通路 由于接地电阻一般为4 它与人体电阻相比小得很多 因此施加于人体的电压接近于相电压220V 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触电事故 2 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同时接触了带电的任何两相 不管电网中性点是不是接地 人体是处在线电压380V之下 这是最危险的触电方式 但是这种触电方式一般发生得较少 6 3 跨步电压触电触电事故也可能由于在电流入地的地点附近受到所谓 跨步电压 所引起 这样的触电事故叫跨步电压触电 跨步电压是由于绝缘损坏而从电气设备流入地中的入地电流所形成 也有因电网的一相导线折断碰地 有电流入地所造成 如果人的双脚分开站立 两脚的电位是不同的 这个电位差就叫做跨步电压 人双脚所站两点间的电位差随离开电流入地处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在离入地处20m以外实际上已接近于零 当触电者受到较高一些的跨步电压时 双脚就会发生抽筋 立即倒在地上 这不仅使作用于身体上的电压增加 也使电流经过人体的路径有可能改变到经过人体重要器官的路径 如从头或手到脚 经验证明 人倒地后 即使跨步电压持续的时间仅有2s 也会遭受较严重的电击 因此 有关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人们不得走近离断线入地地点的8 10m地段 以保障人身安全 7 17 1 4触电急救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 关键在于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正确的紧急救护 因此懂得触电急救的正确科学方法 尤为重要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 救护得法 切不可惊惶失措 束手无策 人触电以后 会出现神经麻痹 呼吸中断 心脏停止跳动等征象 外表上呈现昏迷不省的状态 这时 绝不应该认为是死亡 而应看作是假死 不能容许灰心和怠慢 更不容许采取强烈摇动触电受害人 或者把他向地上抛掷 拖拉等不正确的方法 这些方法不但不能救活人反而会使人丧命 触电急救的步骤如下 1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为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应立即断开就近的电源开关 如果事故地点离电源开关太远 不能立即断开 救护人可用干燥的衣服 手套 绳索 木板 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 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 使之脱离电源 万一触电者因抽筋而紧握电线 可用干燥的木柄斧 胶把钳等工具切断电线 或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人触电者身下 以隔断电流 如果事故发生在高压设备上 为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应该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或者戴上绝缘手套 穿上绝缘靴 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或切断电线 或者用抛入裸体金属软线的方法使线路短路接地 迫使保护装置动作 切断电源 注意抛掷金属软线前 必须先将软线的一端可靠接地 然后抛掷另一端 注意抛掷的一端切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9 上述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办法 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快为原则 选择采用 但应注意以下各点 1 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 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 救护人最好用一只手操作 以防自己触电 2 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会摔伤 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 应考虑防摔措施 即使触电者在平地 也要注意触电者可能倒下的方向 注意防摔 3 如果事故发生在夜间 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问题 以利于抢救 避免扩大事故 2 脱离电源后的救护方法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尽量在现场抢救 应先救后搬 搬运中也要注意触电者的变化 同时按伤势的轻重采取不同的救护方法 1 如触电者还未失去知觉 曾一度昏迷或触电时间较长 则应让他静卧 保持安静 安排人在旁看护 并召请医生 2 如触电者已失去知觉 但还有呼吸或心脏还在跳动 应使他舒适地静卧 解开衣服 让他闻些氨水或在他身上洒些冷水 摩擦全身使之发热 如天气寒冷 还应注意保温 同时迅速请医生诊治 如发现呼吸困难 或逐渐衰弱 并有痉挛现象 则应立即进行人工氧合 所谓人工氧合就是用人工的方法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 3 如果触电者呼吸 脉搏 心脏均已停止 也不能认为已经死亡 必须立即施行人工氧合 进行紧急救护 同时迅速召请医生 10 3 人工氧合的基本方法人工氧合是触电急救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人工氧合包括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即心脏按摩 等两种方法 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 这两种方法可以单独应用 也可以配合应用 不论应用哪种方法 施行人工呼吸前 均应迅速将触电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 上衣 裤带等解开 并迅速将触电者口腔的食物 假牙 血块 粘液等取出 使其呼吸道畅通 同时千方百计使触电者把口张开 1 人工呼吸的方法 人工呼吸方法有俯卧压背法 仰卧牵臂法 口对口 鼻 式人工呼吸法三种 前两种方法都不如口对口 鼻 人工呼吸效果好 而且不便于与心脏挤压同时进行 因此 在此仅介绍口对口 鼻 式人工呼吸法的步骤 首先应使触电者仰卧 头部尽量后仰 鼻孔朝天 下腭尖部与前胸大体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 触电者颈部下方可以垫起 但不可在触电者头部下方垫放枕头或其他物品 以免堵塞呼吸道 并使触电者鼻孔 或口 紧闭 救护人深吸一口气后紧靠触电者的口 或鼻 向内吹气 为时约2s 吹气完毕 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 或鼻 并松开触电者的鼻孔 或嘴唇 让他自行呼气 为时约3s 如触电者系儿童 只可小口吹气 以免肺泡破裂 如发现触电者胃部充气膨胀 可一面用手轻轻加压于其上腹部 一面继续吹气 如果实在无法使触电者把口张开 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11 2 心脏挤压的方法如果触电者呼吸没停而心脏跳动停止了 则应进行心脏挤压 心脏挤压一般指的是胸外心脏挤压 而不是剖开胸腔的直接挤压 施行胸外挤压是使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或地板上 仰卧姿势同口对口 鼻 人工呼吸的姿势 操作方法如下 1 救护人跪在触电者腰部一侧 或者骑跪在他的身上 两手相叠 手掌后部放在心窝稍高一点的地方 即两乳头间略下一点 胸骨下三分之一处 2 掌跟用力向下 脊背方向 挤压 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 对成人应压陷3 4cm以每秒钟挤压一次 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 3 挤压后掌跟迅速全部放松 让触电者胸廓自动复原 血液充满心脏 放松时掌后部不必完全离开胸廓 触电者如系儿童 可以只用一只手挤压 用力要轻一些 以免损伤胸骨 而且每分钟宜挤压100次左右 应当指出 心脏跳动和呼吸是互相联系的 心脏跳动停止了 呼吸很快就会停止 呼吸停止了 心脏跳动也维持不了多久 一旦呼吸和心脏跳动都停止了 则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 鼻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如果现场仅一个人抢救 则两种方法交替进行 每吹气2 3次 再挤压l0 15次 急救过程中 如果触电者身上出现尸斑或身体僵硬 经医生作出无法救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人工氧合 12 17 1 5防止触电的基本安全措施1 对于经常带电设备的防护根据电气设备的性质 电压等级 周围环境和运行条件 要求保证防止意外的接触 意外的接近或可能的接触 因此 对于裸导线或母线应采用封闭 高挂或设罩盖等 予以绝缘 屏护遮拦 保证安全距离的措施 应该注意对于高压设备 不论是否裸露 均应采取屏护遮栏和保证安全距离的措施 此外 还有不少情况可以采用连锁装置来防止偶然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 一旦接触或走近时 连锁装置动作 自动切断电源 2 对于偶然带电设备的防护操作人员对于原来不带电部分的金属外壳的接触 在任何运行情况下都是难免的 有时这种接触还是正常的操作动作 如用手摸电机外壳来试探发热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