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 古汉语语法历时专题第一节 选题不同阶段、不同个人发展情况选题类型不同。为发文章的选题(学术价值:推进学术的发展且未研究,或研究得不深透,或值得商榷);为理想的选题(个人理想;文明进程范畴体现出的理想)。有归属的选题(门派未竟工程);无归属的选题。第二节 准备工作二准备同共时研究,即知识准备;能力准备。第三节 基本程式一,材料的组织。代表性断代材料的选定建库定向例句的序列。二,材料的分析。分析初步选定例句的性质,定性(熟语料)分小类(提炼出关注现象的类属、逐级下分)分发展阶段。三,历时描写。以历史研究模式的坐标轴为参照而进行。即:解题说明思路和价值分类描写第四节 概括、解释和应用一,概括规律。 二,解释生理、心理、文化等基础;解释与相关现象之间的关系。三,说明应用。语言规划、语言教学、语言的信息处理。第五节 范例范例之一:“非A不B”句型的出现及其发展 一、“非A不B”句型简析 “非A不B是古汉语条件关系复句中强化必要条件的一种复句类型。从语义上看, A”表小满足“B”的必要条件,B”表小缺少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的行为或态度、心理性结果,全句利用双重否定,表示“若不是A这一条件,就不能产生B这一结果”的语义内容。从语法上看,它的基本结构形式大致为:主语+非+谓语部分+不+谓语部分。其中,主语或位于条件分句前,或位于结果分句前,而且,同一主语,往往为两分句共用。“非”和不”,皆是否定性副词,分别对条件和结果分句的谓语部分进行否定。“非”,略等于“若非”。条件分句中的谓语部分,大致由名、代、动、形等词或词组充当,以名词形式最为常见。结果分句中的谓语部分,大致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以行为动词及助动词最为常见。另外,出于不同语境中表义的需要,在一分句句末,偶有使用语气语的情况,尤其是先秦阶段;而在两分句之间,亦有使用连词以起连接作用的情况。现举例如下: (I)帝非我不得立,已而弃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史记外戚世家) ( 2)夫鹓鹚,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秋水) (3)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饷也不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比较地看,“非A不B”的句法功能,大致同现代汉语中“除非A,不(才)B”类条件关系复句相当选题理由。 二、“非A不B”的出现及其发展 考察“非A不B”的出现及其在古汉语中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又考虑到古今汉语的连续性及语言研究的现实意义,故将至现代汉语的发展亦纳入考察范围,作为一个阶段加以概括。现分四个阶段表述如下: 第一,先秦阶段,即“非A不B”的初级阶段。我们对先秦几部代表性典籍作材料的选择。材料分析、整理工作未作说明,直接表述分析的结果。了初步调查,发现“非A不B”的初级形式在书中业已出现,其用例情况大致如下:尚书2例、论语无、孟子4例、韩非子4例、左传6例、墨子8例。总观先秦阶段的“非A不B,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出现频率较低,而且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典籍上,不整齐。或许由于语体的原因,论语中未见书面语意味较浓的“非A不B”句型,而成书年代相对较晚近的墨子和左传),出现频率则相对要高。 其二,关联词的使用上不尽统一。一般而言,条件分句前用的是“非”,结果分句前用的是“不”,但亦有用“非”的假借形式“匪”、“非”的同义副词形式“微”和“不”的同义否定形式“弗、勿”的;,例: ( 13)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经幽风伐柯) (14)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二舍避之,所以报也。(左传僖公一十八年) ( 16)苍术周道者必为之门,门一人守之,非有信符勿行,不从令者斩。(墨子) 其三,“非A不B常以紧缩形式出现,条件分句同结果分句间结合较紧密,中无明显停顿,书面上可不加标点符号,特殊情况下,才加语气词以延缓语气。结果紧凑的用例除前述举例外还如: (17)凡天灾,有币,无牲。非日月之眚不鼓。(左传庄公一十五年) (18)天子非展义不巡守,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竞。(左传庄公一十七年) 第二,汉魏六朝阶段,即“非A不B”的定型阶段。该阶段调查的典籍及“非A不B出现的次数大致是:论衡8例、史记25例、文心雕龙)4例、文选)4例。 由先秦至汉魏六朝,“非A不B”有了一些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为形式上已趋于固定,句中关联词的使用定型化。在我们所调查诸例中,条件分句前的否定副词全用的是“非”,结果分句前的否定副词除以下一例之外,全用的是“不”。例,史记袁盎晃错列传:“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二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日所尝弗进。”另外,相对上一阶段而言,“非A不B”还大致有两点变化。 1.结果分句中充任谓语部分的语词,由行为动词或其词组形式为主体变为以下一类形式为主体。其一是“不+助动词+行为动词或其词组”,助动词以“可、能、得、敢”为常。例: (20)文挚对曰:“非怒王,疾不可治也;王怒则挚必死。”(论衡道虚篇; ( 22)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钱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史记平准5 ) ( 23)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史记秦本纪) 2.使用频率增高,同“非A不B”具有一定联系的同义表达形式增多。例: ( 27)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28) (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史记川敬仲完世家) 第二,唐宋元明清古白话阶段,是由文言至白话的过渡阶段。该阶段以古白话为描写对象的原因,一是文言中的“非A不B”同上一阶段相差不大,一是现代汉语是由古白话直接过渡而来的,古白话能较好地反映过渡阶段的情况。该阶段调查的作品及其“非A不B”出现的次数大致是:萧欣桥宋元明话本小说选8例、王实甫西厢记)2例、李伯元(活地狱)6例。 由文言至古白话,语体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该语体的变化及时代的变化相应,“非A不B”呈现出以下特点。 1.出现频率较低,且呈随时代的推移而递增的格局。在所调查典籍中,宋代未见用例,而清末的(活地狱)不过14万多字,即有6例。“非A不B”使用频率上的这种变化,据考察,当与其文言色彩较浓及在明清时期的套化使用相关。 2.主体结构形式及其性质出现了新的变化。反映在条件分句上,否定副词“非”后连接了助动词“得”,并使分句语义亦带上了主观色彩。反映在结果分句上,一方面,单纯充作谓语的助动词在使用范围上有所泛化,另一方面,“不”与“可”的结合,更进一步凝固化和套化,并且,由于“不可”的表义因套化而虚化,“非A不可”类形式,亦渐渐具有了单句的性质。例: (31)他们都是亡命之徒,四个差人恐怕无济于事,非得大队不能镇压得住。(活地狱)第190页) ( 32)你哪知道,我那同年、门生,在京颇多,往返交接,非钱不行。(宋元明话本小说选第290页。) ( 33)最难得这样浑成,非是高手不能。(宋元明话本小说选第82页) ( 35)现在晓得案犯得大了,去央求他们,他们看乔,非有五块不可 (活地狱第78页) 3.出现了“非A不B”的同义替代形式“除非A,才B;:3。例: (38)但有与他做对的,立见奇祸,轻则杖谪,重则杀戮,好不利害!除非不要性命的,才敢开日说句公道话儿。(宋元明话本小说选第225页) 第四,现代汉语阶段,是多样化发展阶段。该阶段调查的作品主要是老舍骆驼祥子和王朔文集纯情卷),同时,还参考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其中,骆驼祥子近15万字,“非A不B”的出现约为26例,王朔文集纯情卷)40万字,约为45例。在该阶段,由于人们的语言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白话文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以,“非A不B”的发展,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多样化,大致可概括为二个方面。 1.传统的“非A不B”形式仍不同程度地保留在书面语中。其中,一般性“非A不B”由于受现代汉语复句形式的影响,一分句间往往有停顿,另外,“不B”还有采用带否定补语形式的。例: ( 39)非过这一关,他不能放胆的去跑。(骆驼祥子第6页) ( 40)先生与太太们总以为仆人就是家奴,非把穷人的命要了,不足以付得起那点工钱。(骆驼祥了第44页) ( 42)非用刺刀割开他们的灵魂,用净水来好好地洗一洗,这病症是医不好的。(鲁迅集外集拾遗第132页) 固化程度较高的“非A不可”形式,使用频率较高,仅骆驼祥了中即有8例,而目,形式上更加套化,表义上更加固定化,性质上亦更加单句化。典型用例如下: (43)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一一祥了一一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骆驼祥了第8页) ( 44)好汉到时候非咬牙不可,但咬上牙也会吐了血。(骆驼祥了第135页) 当然,这主要是就80年代以前,尤其是解放前后而言的。由于其他形式的兴起,80年代以后,“非A不可”的使用频率即大为降低,王朔文集纯情卷近40万言,“非A不可”仅出现两次,如下: (46)阿眉的身体越来越糟,再这么搞下去,非停飞不可。(第42页) (47)我谁的面子也不看,今天谁护着她,我就跟谁急一一她非滚不可。(第480页) 2.演化为现代书面语中典型的强调必要条件的复句类型“除非A,不(才)B ;。这类复句,亦可作带日语意味的“非A才B。例: (48)怎么着,非弄成动乱你才舒坦?(王朔文集纯情卷第75页) ( 50)你说你,非把自己弄哭了才算完。(王朔文集纯情卷第326页) 亦有省去或改变结果分句表达习惯,而只保留“除非A”形式的,例: (51)除非我就此脱离文学这个骗人行当,否则我还要骗下去,诚实这么一次有何价值?(王朔文集纯情卷第484页) 3.演化为现代日语中仅保留“非”的肯定性单句“非Ao据调查,在现当代湖北方言中“非要”、“非要说,、“非要说这句话”之类说法极为普遍。北京方言中亦是如此,而且呈历时的递增状态。这一点,从北京籍作家口语化的作品大致可以看出。据调查,老舍骆驼祥子中未见该类说法。曹禺选集分非A不可19例,“非A2例。王朔文集纯情卷“非A不可2例,“非A”则有25例。现将(王朔文集纯情卷中的典型用例按“非”的表义情况分类列举如下: 其一,“非”表示笼统“一定”义的。 ( 56)我也没叫你非把衣服给我。我说冷,只是想听你儿句暖话。(第16页) 其一,“非”表示主观意愿性“一定要”义的,形式上,常在“非”后接助动词“要”,例: (58)每次分手时,非占点小便宜,扇我个耳光再走。(第27页) ( 59)本来说再住两天,她突然变卦非要回去,也不知出了什么事,昨夜大哭了一场。(第192页) 其三,“非”表示客观情态“一定得”义的,形式上,在“非”后接助动词“得”,例: ( 60)你还要打我,我妈妈都没打过我,你倒打我打上了瘾。你再动我一下试试,非跟你拚了。(第31页) (61)我指可以结婚的男朋友。就是说不一定非结,但结也无妨的那种。(第233页) (62)你瞧你,非把这件事弄得满城风雨,全院都知道。你呢?非得别人下令才认错,我说什么跪着求你都白搭。(第336页) ( 63)不行,今天你非得对我说你到底爱爱我?(第342页) 范例之二:“数(量)名”多重组合“分”、“合”表达形式的演变“数(量)名”由散至整的分合表达。“基数(量)名”多重组合的“分”、“合”表达形式。第一、分式。据基数词、量词和名词的语序及完备情况,“基数(量)名”多重组合形式的次类主要可具体化为如下八式。1、“名词+基数词1+量词+连词性连接成分+基数词2+基数词n+量词”。例:(1)遽白还乍宝尊彝,用贝十朋又四朋。(遽伯还簋)2、“名词+基数词1+量词+基数词n”。例:(1)小臣墙从伐,擒危美人二十人四。(合36481正)(2)邛方出,侵我 田七十人五。(合6057正)3、“名词+基数词1+连词性连接成分+基数词2+基数词n+量词”。例:(1) 氏锡之邑二百又九十又九邑。(齐子仲姜镈)(2)锡女邦 白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锡人 王臣千有二百人,鬲千又五十夫。(孟乍且南公鼎)4、“名词+基数词1+连词性连接成分+基数词2+基数词n”。例:(1)获毕鹿五十 六。(前四八一)(2)获 八十八,豕卅又二。(通22)5、“基数词1+连词性连接成分+基数词2+基数词n+名词”。例:(1)咨,十有二牧。(尚书舜典)6、“基数词1+基数词2+助词性连接成分+基数词n+量词+名词”。例:(1)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红楼梦八十八回)7、“基数词1+量词+连词性连接成分+基数词2+量词+基数词n+量词”。例:(1)十犬又五犬。(佚194)(2)丁酉卜,五示十羌又五。(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以下简称类纂32063)(3)隹十月又一月。(御父己鼎)8、“基数词1+连词性连接成分+基数词2+基数词n”。例:(1)壬申卜, 贞:甫擒糜。丙子陷允,擒二百又九,一月。(类纂10349)第二、合式。同分式相对,主要概括为八类3。举例,为了照顾到人们对合式发生、发展的过程性感受,尽可能选用不同时期的例子。1、“名词+基数词1+基数词2+基数词n”。例:(1)之日兽,允禽,隻虎一,鹿卌,狐一百六十四, 一百五十九。(合10198)2、“名词+基数词1+基数2+基数词n+量词”。例:(1)俘人万三千八十一人。(小盂鼎)(2)权与物均重万一千五百二十铢。(汉书律历志)3、“基数词1+基数词2+基数词n+名词”。例:(1)鼓之,二十五弦皆动。(庄子徐无鬼)4、“基数词1+基数词2+基数词n+量词+名词”。例:(1)分拨了器械,两只船,十三筹好汉,一齐上前进发。(古今小说第二十一卷)5、“基数词1+基数词2+单、零等助词表示的空位+基数词n+量词+名词”。例:(1)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位魔君在里面。(水浒传第二回)6、“基数词1+基数词2+基数词n+量词”。例:(1)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淮南子天文)(2)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序。(史纪太史公自序)7、“基数词1+基数词2+单、零等助词表示的空位+基数词n+量词”。例:(1)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却只得三千零四十点。(西游记第十回)8、“基数词1+基数词2+零形式空位+基数词n+量词或名词”。例:(1)于是乃以桃一一掷上,正得二百二棵。(神仙传张道陵)(2)初入元,百六阳九。(汉书律历志)基于以上概括,“基数(量)名”多重组合“分”、“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安全b证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号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及答案解析
- 教师从业资格考试考试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护理主管护师考试题及答案
- 深圳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北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体态康复试题及答案
- 教师资格模拟试题及答案
- 森林生态考试试题及答案
- 运输合同范本运输变更申请书8篇
- 2025年深圳中级电工试题及答案
- 工会专用账户管理办法
- 中科大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件第4章 细胞工程
- 电网调度行业脑机接口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 财政分局合同管理制度
- 阿尔茨海默病健康教育讲课件
- 乐团指导教师管理制度
- oem生产订单管理制度
- 中华骄傲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甘肃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天线原理与设计-第八章抛物面天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