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伦贝尔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二九年六月呼伦贝尔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二九年六月编制: 王 钰 田 锋 毛育华 陈希章 龚华俊 李宇静审核: 孙丰阁 李 晨 吴晓峰审定: 李君发目 录第一章 呼伦贝尔市概况1第二章 社会经济基础资料15第三章 相关规划资料19第四章 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资料42第五章 场址资料60第六章 工程基础设施现状资料65第七章 主要参考资料名称77 呼伦贝尔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第一章 呼伦贝尔市概况一、 行政区划呼伦贝尔市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东北部,现辖13个旗市区。其中有1个区 :海拉尔区;5个市: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7个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74个镇(含两个矿区)、23个乡(其中13个民族乡)、25个苏木(其中一个民族苏木)、36个街道办事处。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驻海拉尔区。二、 地理位置呼伦贝尔市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期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723.82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048公里(不含未定界部分),中蒙边界675.82公里。三、 人口呼伦贝尔市总人口为2 696 998人。男性人口1 378 224人,女性人口1 318 774人,各占总人口的51.10和48.90。在人口构成中,农业人口1 008 527人,非农业人口1 688 471人,各占总人口的37.40和62.60,其比为1:1.67。城填人口149.3万人,乡村人口122.1万人。国有单位职工240 645人,集体单位职工15 892人,农村、牧区乡(村从业人员)275 174人。呼伦贝尔市在岗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64 988人,占全部在岗职工比重为23.3,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在经济行业中,在岗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占行业在岗职工比重达50以上的有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分别为79.7、76.9、59.0和55.2。四、 自然条件呼伦贝尔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大兴安岭以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呼伦贝尔市中部,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和经济类型区域: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海拔7001 700米;岭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原畜牧业经济区,海拔5501 000米;草原与林地的过渡地带,多是黑钙土,适于发展种植业,形成以农牧企业为主要成分的农牧结合经济带;岭东地区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形成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海拔200500米。(一) 土地资源2007年呼伦贝尔全市土地面积 25.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95.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4.7 %。退耕还林工程人工造林面积5万亩,退耕还草面积100万亩;天然草场面积14890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9.26 %,退牧还草面积320万亩;地方林地面积58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23.1%。呼伦贝尔市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全市土地有8大类,二级分类共42种类型,耕地土壤以黑土,暗棕壤,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土质肥沃,自然肥力高。(二) 草原与森林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牧业四旗新右旗、新左旗、陈旗、鄂温克旗和海区、满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草原植物资源约1000余种,隶属100个科450属。呼伦贝尔草场又可分为八大类。主要有六大类,即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丘陵草甸草原、平原丘陵干旱草原、沙地植被草地、低地草甸草场。大兴安岭在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之间,自东北向西南,逶迤纵贯千余里,构成了呼伦贝尔市林业资源的主体。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含松加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占自治区林地总面积的83.7。呼伦贝尔市森林覆盖率49。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9.5亿立方米,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占自治区的93.6,占全国的9.5。呼伦贝尔市林区的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柞等。(三) 矿产资源呼伦贝尔全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其中57处矿点已探明,主要有煤炭、石油、铁、铜、铅、锌、钼、金、银、铼、铍、铟、镉、硫铁矿、芒硝、萤石、重晶石、溴、水泥灰岩等。煤炭探明储量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和的1.8倍。80呼伦贝尔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矿产名称资源储量单位资源储量储 量基础储量资源量矿产地数量煤千 吨302859886658641111776311910836615石 油原油万吨20522 油页岩矿石千吨6116112铁矿石千吨864623480851620348429 锰矿石千吨4944943 钛(砂矿)矿石千吨2102101铜金 属 吨1372918289733553413373848 铅金 属 吨7047023667304322802724227 锌金 属 吨11234775755397579633655148钴金 属 吨1291291 铋金 属 吨3203201钼金 属 吨2658342658345 砂 金金属千克16220987513064315617金(岩金)金属千克154515454 金(伴生金)金属千克116852358276489213银金 属 吨45481483178427648 铍金属吨(BeO)34341铟金 属 吨3243242 镉金 属 吨372637263锗金 属 吨534534硫 铁 矿矿石千吨83082485414141671 硫铁矿(伴生硫)硫 千 吨9339331沸 石矿石千芒 硝矿石千吨1929915051779413 盐 矿千吨(NaCl)3143141天 然 碱千吨(Na2CO3+NaHCO3)121412144萤 石矿石千吨1082170257825耐火粘土矿石千吨25802580水泥用灰岩矿石万吨13954511975826372水泥用大理岩矿石万吨130019813109052096白 云 岩矿石万吨46944694玻璃、冶金用脉石英矿石千吨236328332330重 晶 石矿石千吨1919明 矾 石矿石千吨1799117991氧化铁颜料矿石千吨1010石 墨矿石千吨9797石 膏矿石千吨723723五、 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及企业生产情况呼伦贝尔市地域辽阔,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含煤面积达24478平方公里。目前,全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048.48亿吨.,远景资源储量1971.19亿吨。主要煤种为褐煤,占全市资源量98%,辅助煤种有少量长焰煤。全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地区是:扎赉诺尔煤田,保有储量86.96亿吨,精查储量31.57亿吨。宝日希勒煤田保有储量104亿吨,精查储量41.62亿吨。大雁煤田,保有储量44.57亿吨,精查储量13.77亿吨。伊敏煤田,保有储量49.73亿吨,精查储量28.27亿吨。伊敏五牧场普查区保有储量11.06亿吨。伊敏河东区煤田资源储量52亿吨。马达木吉煤田资源储量13.31亿吨。红花尔基煤田、诺门罕煤田、呼和诺尔煤田资源储量均在100亿吨以上。另外,还有五九、免渡河、拉布大林、达尔滨等中小煤田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主要特点:一是储量丰富,保证程度高;二是煤质单一,既适合用作燃料又非常适于化工转化;三是煤田规模大,煤层厚,层位稳定,埋藏浅,产状平缓,含煤系数高,有建设大型露天煤矿优越条件;四是距能源消费市场较近,能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二次原料基地。一、主要煤炭生产企业煤炭工业是呼伦贝尔市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和主导地位。现已形成以各种规模煤炭生产企业为主体,包括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和地质勘探、设计、施工等较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2006年共生产原煤3061.9万吨。1 、华能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华能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扎赉诺尔矿务局,是原属中直94家大型煤炭企业之一。自1902年建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开采历史,1998年归属内蒙古自治区管理,1999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归属呼伦贝尔市管理,2007年回归中直企业中国华能集团管理,属国有独资企业。公司现有三座井工矿一座露天矿,设计生产能力686万吨/年。现探明煤田储量104亿吨,以褐煤为主,深部为长焰煤,平均发热量为3500-4200大卡/千克,属特低磷、低硫、低灰分的优质环保煤。煤炭产品主要依靠铁路运输销往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其他工业与民用用户。 生产与经营2006年,煤炭产销量完成630.23万吨,同比增加27.4万吨,增幅为4.5%;外运完成556万吨,同比增加21万吨,增幅为4%。主营业务收入73220万元,同比增加7705万元,增幅为12%。实现补贴后利润1508万元,同比增加276万元,增幅为22%。上缴税费11897万元,同比增加2436万元,增幅为26%。固定资产投资26639万元,同比增加11150万元,增幅为72%。国有资产保值增殖率为102.79%。百万吨死亡率为0.317。在岗员工人均年收入14600元,同比增加2766元,增幅为23%;在册员工人均年收入13049元,同比增加2830元,增幅为28%。 规划与建设委托中国煤炭发展研究中心编制完成扎赉诺尔煤业公司企业发展战略。委托中煤沈阳设计院编制完成扎赉诺尔矿区总体规划,并由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完成终审,评估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等待批复。灵泉矿300万吨扩能改造项目于2006年4月18日正式启动,铁北矿300万吨扩能改造项目已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灵东矿500万吨项目2007年6月16日开工建设。煤矸石空心砖厂项目三期工程于2006年7月竣工投产,达到年产1亿块标砖的生产能力。2 、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简称神宝公司)原称宝日希勒煤矿,始建于1980年。2002年完成企业内部改制、资产优化重组,依法注册为宝日希勒煤业有限公司。2004年通过扩股融资和资产整合,产权结构进一步优化,成为呼伦贝尔市唯一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股份制煤炭企业。2005年12月完成与神华集团的并购重组,注册为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成为中央企业神华集团公司的二级子公司。公司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部,邻近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行政隶属陈巴尔虎旗。2006年,露天矿通过800万吨/年生产能力核定,公司煤炭产销突破600万吨,产值突破6.3亿元,跻身于国家大型煤炭企业行列。公司实现了煤炭生产剥采运、破储装一体化,全长40公里的自备铁路专用线贯穿矿区,地面生产系统实现破储装年吞吐能力1000万吨以上,企业先后获得“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自治区纳税大户”等30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生产与经营坚持“以运定销、以销定产”的原则,以煤炭采、破、储、装、运为主线,以销售为龙头,以土方剥离工作为突破口,超前性的开展生产经营工作。实施了“借助神华集团的优势带动公司发展,巩固黑龙江市场,拓展吉林市场,挺进辽宁市场,突破华东、山东市场”的销售战略,融入神华“大销售”体系,大力拓展销售空间。通过与神华集团兄弟单位煤炭捆绑销售的方式,神宝公司煤炭先后进入辽宁营口、绥中电厂,在市场开拓上打开了新的局面,从而实现了煤炭销售工作的新突破。2006年,公司完成原煤生产580.47万吨,同比增加74.15万吨,增长14.64%;销售煤炭606.12万吨,同比增加105.98万吨,增长21.19%;土方剥离4502万立方米,同比增加2502万立方米,增长125.7%;上缴税费12764万元,同比增加2294万元,增长21.9%;安全发电5313.9万度,同比增长2165.7万度,增长68.8%。2006年,建设完成了露天矿地面生产系统供水、供暖、工业监控投入使用,公司煤炭生产剥采运、破储装一体化的现代工业体系正式形成。露天矿实现了原煤采运由外委为主向自营的转变,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特级高产高效露天矿。规划与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露天矿排水系统改造和屏蔽墙建设,恢复外排土场地貌和植被;统筹推进1000万吨露天矿改建项目立项核准和宝三矿改露天矿项目前期工作。完成1000万吨露天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和土地预审的审批。3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大型煤电联营企业,自1976年7月开发建设以来,历经多次公司化改造,现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伊敏煤田保有地质储量49.73亿吨,精查储量28.27亿吨,外围储量126亿吨,其中一号露天矿地质储量为10.01亿吨,可采储量为9.01亿吨,剥采比下,适合大型露天矿开采。公司现有在岗职工4359人,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882人,专业技术人员有85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43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0人。煤电一期工程安装两台俄罗斯500兆瓦超临界机组,分别于1998年11月和1999年9月投产发电。生产与经营2006年,公司发电量67.45亿千瓦时,完成调整后计划61.6亿千瓦时的109.5%,比上年度多发6.88亿千瓦时;利润完成40790.62万元,完成调整后计划15078万元的270.53%,比上年度增加29480.72万元;煤炭产量840.99万吨,完成年计划770万吨的109.2%,比上年度多生产77.41万吨;煤炭销售301.53万吨,完成调整后计划270万吨的111.68%,比上年度多销售27.19万吨。 规划建设电厂装机2600兆瓦国产亚临界机组、露天煤矿扩产60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二期工程于2005年4月26日全面开工建设,2007年实现双机投产发电;电厂装机2600兆瓦的三期工程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2008年开工建设,与之配套的红花尔基水库工程2007年5月份开工建设。公司的长远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左右实现装机7000兆瓦、煤矿形成3000万吨年生产能力,努力把华能伊敏煤电公司建成国内容量领先、效益领先、管理领先、环境领先的特大型煤电基地和一流煤电企业。4 、鲁能大雁煤业集团公司大雁煤业公司开发建设于1970年,1974年成立大雁矿务局,为原煤炭部直属煤炭企业。1998年8月下放内蒙古自治区管理,1999年10月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5月划归呼伦贝尔市实行属地管理,2006年与山东鲁能集团组合。矿区总面积632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储量92.2亿吨,煤种属中灰、低硫、低磷环保型褐煤(有部分长焰煤),平均发热量为3800大卡/千克,主要用于发电和化工产品转化。现有生产矿井三座,核定生产能力650万吨。生产与经营2006年,煤炭产量完成470万吨,较上年增加102.4万吨。煤炭销量完成453.2万吨,较上年增加85.6万吨。煤炭销售收入完成50415万元,较上年增加8187万元。企业总产值(现行价)完成72645万元,较上年增加1570万元。全公司补贴后亏损2356万元。缴纳各种税费8288万元,较上年增加1485万元。在岗职工人均收入16187元,较上年人均增长4212元。2006年生产煤矸石空心砖1400万块、煤矸石标砖560万块、黏土标砖880万块、塑钢窗8000平方米,彩钢瓦40000平方米、聚苯8000立方米,实现外销煤矸石空心砖400万块。同时,新引进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粘接干粉料生产线和年产30000平方米粉煤灰混凝土路面砖生产工艺。 规划建设规划建设年产600万吨扎尼河露天矿,415万千瓦发电机组,180万吨甲醇转120万吨二甲醚,伊敏河东460万千瓦发电机组。5、新大洲五九煤炭集团五九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呼伦贝尔牙克石境内,原为为五九煤矿,1957年筹建,1958年投产,1994年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12月12日组建五九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2月12日,新大洲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全面接管五九煤炭(集团)公司。公司 由五九煤炭(集团)母公司及牙克石煤炭公司、白音查干煤业公司、多种经营公司3个子公司组成。 2006年,公司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50强第30名,全年共生产原煤1928484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7657.63万元,同比增长29.84%。 五九煤田为晚株罗系,含七个煤层群,31层煤。煤种为长焰煤,平均发热量5000大卡左右,最有低硫、低磷、低灰、中高发热量的性质,六、 水资源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为316.1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98.19亿立方米(嫩江水系为182.98亿立方米,占全市的61.4;额尔古纳河水系115.21亿立方米,占全市的38.6);地下水资源总量18亿立方米,嫩江流域为2.7亿立方米,额尔古纳河流域15.3亿立方米。七、 气候条件(一) 呼伦贝尔市气候条件呼伦贝尔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大兴安岭以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呼伦贝部,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和经济类型区域: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海拔7001 700米;内参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原畜牧业经济区,海拔5501 000米;草原与林地的过渡地带,多是黑钙土,适于发展种植业,形成以国有农牧业为主要成分的农牧结合经济带;岭东地区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形成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海拔200500米。以大兴安岭为分水岭,形成嫩江和额尔古纳河两大水系,有大小河流3 000多条,湖泊500多个。呼伦贝尔市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山脊和两麓气候差异明显。其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年平均气温-52 ;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利用率高无霜期短(农区120150天),林区8190天,牧区115124天),担日照丰富(年总辐射量在76 758千瓦/平方米以上,日照时数为2 5003 100小时),利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缩短了生长期降水期集中于78月的植物生长旺期,且雨热同期。(二) 海拉尔区气候条件呼伦贝尔海拉尔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由于纬度偏高,远离海洋,加之大兴安岭的屏障作用,使湿润的海洋性气团的影响减弱,大部分时间受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海拉尔采用呼伦贝尔市气候区划的标准,以日平均气温0为冬季,15为夏季,其余为春秋两季。按照这个标准划分,4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3月为冬季。春季多大风而少雨,蒸发量大;夏季温凉而短促,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霜冻早;冬季严寒漫长,地面积雪时间较长。呼伦贝尔市气象局海拉尔站观测纪录极值汇编(近50年):年平均气温 -1.0极端最高气温(2004.07.21) 39.5极端最低气温(2001.01.12) -42.9年均降水量 355.4mm最小降水量 273.3mm最大降水量 446.3mm年均蒸发量 1198.6mm年均最大蒸发量 1284.0 mm平均积雪厚度 10.24cm最大积雪厚度 39cm岛状永久冻土厚度 242cm多年平均风速 3.1 ms风向 S海拉尔近地层主导风向为南风,200米高空主导风向为西、西北风。冬季风速一般较小,1月平均风速2.3米/秒,春季风速较大,4月平均风速4.6米/秒,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23.2天,春季大风日数增多,平均12.6天,占全年大风日数的54.1%。夏季大风日数平均4.8天,占全年大风日数的3.8%,占全年大风日数的12.5%,冬季平均3.2天,占全年大风日数13%。5月大风日数增多,平均为6.3天,最多年份达14天,12月大风日数增少,平均为0.1天,最多年份达1天。呼伦贝尔市气象局海拉尔站观测近10年风玫瑰图:第二章 社会经济基础资料一、 经济现状资料2008年呼伦贝尔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32.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 144.01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 230.45亿元,增长19.6,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94.64亿元,增长21.0。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5.81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8.20亿元,增长14.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7:33.4:42.9调整优化为22.8:36.4:40.8。人均GDP为23413元,增长15.0。2008年呼伦贝尔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94.64 亿元,增长2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64.50亿元,增长22.0%。木材加工业增长75.7%、饮料制造业增长33.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7.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2.9%、食品制造业增长35.9%、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3.8、农药制造业增长48.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3.2%。企业营销能力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7.07%。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如下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标单位2008年2007年比上年增长(%)原煤万吨4390.593358.5830.7 发电量亿度136.8099.4637.5 水泥万吨316.91238.5732.8 机制纸及纸板吨590923630462.8 啤酒千升22082917145528.8 白酒千升271931530677.7 乳制品万吨11.949.4626.2 食用植物油万吨17.1518.15-5.5 服装万件83.4529.0187.8 二、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008年呼伦贝尔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2.96亿元(不含森工集团和铁路系统,下同),同比增长49.2%。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5.77亿元,增长27.1%。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单位投资258.88亿元,增长57.9%;按投资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2.78亿元,增长9.3%;第二产业投资218.22亿元,增长79.1%,其中,工业投资218.1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0.1,增长79.7。工业投资中,采矿业投资85.30亿元,增长65.9。制造业投资完成65.67亿元,增长59.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7.24亿元,增长134.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41.96亿元,增长19.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33.57亿元,增长13.2%。教育完成投资4.08亿元,增长82.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投资1.45亿元,增长104.6 %。三、 产业现状煤炭工业是呼伦贝尔市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和主导地位。现已形成以各种规模煤炭生产企业为主体,包括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和地质勘探、设计、施工等较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全市现有华能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鲁能大雁煤业集团公司4家大型国有煤炭生产企业和部分地方中小煤矿,2008年共生产原煤4390.6万吨。呼伦贝尔市目前装机容量280万千瓦,最大的电厂为华能伊敏电厂,装机容量220万千瓦,其次有汇流河热电厂、东海拉尔热电厂、满洲里光明热电厂等约10家企业。呼伦贝尔市目前已开采铅锌矿12家,已建成铅锌矿选厂10家,日选矿能力超过7000吨。生产铅锌精粉超过10万吨,产值达10亿元。在建铅锌矿选厂1家,日选矿能力1000吨。全市目前已开采铜矿1家,已建成铜矿选厂1家,日选矿能力100吨。煤化工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才有大型化肥项目建设,有云天化的5080大化肥项目、大唐国际的1830化肥项目。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烯烃等项目仅处于项目前期阶段。四、 海拉尔区近年经济水平海拉尔区2003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指标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实际完成同比实际完成同比实际完成同比实际完成同比实际完成同比国民生产总值(亿元)29.414.135.2917.545.527.159.424.178.923.6财政总收入(亿元)3.815.33.92.74.0816.5524.97.5848.7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2.515.92.481.32.4152.5736.54.156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4.127.94.1640.67.784311.467.417.528.4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4.139.416.5917.72236.624.410.631.52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7.113.920.9622.724.5917.329.6320.535.820.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2.60.412.59213.73418.636.22745.0农业播种面积(万公顷)2.0916.92.142.52.359.62.558.52.768.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44110.180758.5927614.91050813.31200817.9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3374.156405.760306.9664910.3745112.1第三章 经济发展规划资料一、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东北地区振兴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一) 规划目的重在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确定振兴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发展任务,统筹协调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完善加快东北地区振兴的政策措施。 (二) 规划范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三) 规划时限规划以十一五时期为重点,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四)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活力。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突破口,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着力点,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 主要举措按照上述指导思想,针对东北地区振兴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以下重大举措。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产权制度,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加快结构调整与升级。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加快区域合作进程。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加速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协调发展。 -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推进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城市功能,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实施振兴战略中得到实惠(六) 振兴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较为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城乡、区域发展相对协调,资源型城市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服务业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有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辽河、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改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形成以沿海、沿边和主要城市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七) 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培育新兴产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结构和布局调整,建设新型产业基地。 1、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以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和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机床及工具研发和生产基地,国家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研发与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及出口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制造基地,国家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基地。2、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立足自主创新,促进产业集聚,加强国际合作,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构建高技术产业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是: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建设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培育发展生物产业,重点建设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精细化工材料、粉末金属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纳米级金属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技术及产品;促进航空产业发展,提升飞机和发动机核心部件的设计与制造能力;扶持发展新兴海洋产业。3、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坚持节约优先、环境友好、煤油并举、多元发展的方针,优化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建设国家能源保障基地。有序开发煤炭资源,建设呼伦贝尔、霍平白、胜利等大型煤电化基地、黑龙江东部煤炭基地及辽宁铁法等矿区。稳定原油生产能力,扩大天然气生产规模,加大对海拉尔盆地、二连浩特盆地和近海石油勘探力度,综合开发吉林油页岩资源,建设俄罗斯边境至我国东北的原油管道,启动东北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优化电源点和电网建设。积极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搞好重点节能工程,努力推进能源节约。2010年,规划煤炭生产规模3亿吨左右,原油生产规模5700万吨,天然气产量70亿立方米,电力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4、提升基础原材料产业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行业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控制总量,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效益增长转变。一是建设新型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建设抚顺石化、大连石化和大连西太平洋炼油等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加快实施大庆、吉林石化、抚顺石化等乙烯改扩建工程,形成世界级乙烯生产基地。2010年,炼油能力控制在1亿吨/年,乙烯产量达到400万吨/年。二是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适时建设锡林浩特、霍林河、呼伦贝尔、黑龙江东部和辽宁西部等煤化工基地。三是建设北方精品钢材基地,依托鞍本钢铁集团建设精品板材生产基地,依托东北特钢建设特殊钢和装备制造业用钢生产基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设鲅鱼圈钢铁基地,逐步将钢铁工业发展重点由内陆向沿海转移。 5、加快发展特色轻工业 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品牌,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产业。发展重点是:发展化学制药和中药制剂产品,鼓励发展民族医药产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建设粮食、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和生物化工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造纸、塑料制品、家具和林产品加工等轻工产业。二、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大型重化工基地的指导意见(一) 建设大型重化工基地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做大做强重化工产业为目标,依托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工业开发区,加快产业布局调整;运用市场机制,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加快重化工产业向基地集中;完善配套政策,优化环境,强化规划、引导、协调和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技术转化能力强的能源重化工项目,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我区优势和特色,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重化工基地,推动我区工业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二) 大型重化工基地建设必须坚持的主要原则一是坚持高起点和规模化发展的原则。按照建设大基地的方向,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引导和促进规模化经营,努力实现企业和生产设备的大容量化、大规模化,推动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宽领域配置生产要素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范围、宽领域整合和配置资源,跨地区建设大型基地。要促进资源、资本、技术、市场、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突出基地生产力布局的经济合理性。三是坚持以主导产业为支撑和以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原则。要根据基地所在地区的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和发展方向,确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以此为支撑,积极拓展关联产业领域。要下大力气抓大项目培育和引进,抓龙头企业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与大项目、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形成联动机制,扩张基地的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四是坚持循环经济和技术先进的原则。用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基地建设,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资源开发、节约与保护并举,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要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水平的产业转移,从我区实际出发选择那些技术先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有利于生态和环境保护,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产业、技术和项目。加大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产业新型化。要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加大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推广力度,提高技术含量。(三) 大型重化工基地布局在呼包鄂“大金三角”及周边地区、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和锡林郭勒盟煤炭等资源富集区,以提高煤炭等资源综合开发和就地转化水平、变资源优势为成本优势和经济优势为目标,围绕以煤、电、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率先启动建设鄂尔多斯化学工业基地等5个大型重化工基地,在推动能源工业和化学工业加快发展、快速做大做强的同时,探索总结优势特色产业大型工业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模式,促进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其它优势特色产业大型基地的建设与发展。1. 鄂尔多斯化学工业基地鄂尔多斯市的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电力、煤炭、天然气、天然碱、硭硝、石灰岩等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建设大型重化工基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围绕“十一五”末期实现煤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产能500万吨、煤制油500万吨、天然气制甲醇300万吨、天然气制合成氨300万吨、烧碱产能300万吨、聚氯乙烯产能300万吨、电石产能400万吨的目标,规划建设苏里格大牛地天然气化工基地、准格尔煤化工基地、达拉特煤化工基地。苏里格大牛地天然气化工基地重点发展以天然气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天然气制烯烃和液化天然气为主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准格尔煤化工基地和达拉特煤化工基地重点发展以煤制油、煤液化、煤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为主的煤化工产业;以氯碱、电石为支撑,聚氯乙烯为重点的氯碱化工产业;积极发展元明粉、硫化碱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天然气化工要建设一批年产30万吨以上天然气制甲醇项目,积极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煤化工要积极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建设一批20万吨煤制甲醇、30万吨二甲醚、100万吨以上煤制油等煤化工项目,大力发展煤制甲醇及其延伸加工产品。氯碱化工要与聚氯乙烯工业和精细化工工业配套发展,重点建设一批10万吨氯碱、10万吨聚氯乙烯、25000千伏安以上密闭式电石炉等节能节水、热电联产、综合利用型大型化生产装置。围绕基地建设,要规划配置煤炭、电力、天然气、盐和水资源,规划解决盐原料问题;配套规划基地核心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体系建设;规划甲醇等初级产品就地深加工和向基地外输出,特别是向呼和浩特、包头近水源地深加工布局问题;规划建设通向沿海港口的液体化学品输送管道和重载专用通道。2. 乌海棋盘井乌斯太化学工业基地在乌海棋盘井乌斯太“小金三角”地区,围绕“十一五”末期实现煤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产能200万吨、焦炭1500万吨、煤焦油加工100万吨、烧碱产能500万吨、聚氯乙烯产能500万吨、电石产能600万吨、工业硅和有机硅产能60万吨的目标,规划建设乌海棋盘井乌斯太化学工业基地,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调整结构。重点发展炼焦及焦油深加工、煤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电石及下游产品等煤焦化工产业,电解法烧碱、聚氯乙烯、金属钠等氯碱化工产业,工业硅、有机硅化工、无机硅化工等硅化工产业。煤化工要积极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延长产业链条,建设一批年产20万吨煤制甲醇、30万吨二甲醚、100万吨以上捣固焦项目,大力发展煤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提高煤综合转化利用水平。氯碱化工要与聚氯乙烯工业配套发展,重点建设一批10万吨氯碱、10万吨聚氯乙烯、25000千伏安以上密闭式电石炉等节能节水、热电联产、综合利用型大型化生产装置。硅化工要着力引进国际大型硅化工企业,发展以工业硅为支撑,有机硅单体为重点,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为方向的硅产业。围绕基地建设,要配套规划配置煤炭、电力、石灰岩、盐和水资源,规划解决盐原料问题和化工产品外运问题。基地所跨三地政府要加强协作,协同做好基地发展规划,全力做好协调服务,用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指导基地建设,在关联产业布局、项目设计、水电气等公用工程建设、物流传输系统建设、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一体化。3. 锡林郭勒能源煤化工基地依托锡林郭勒盟白音华和胜利煤田,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提升路径与龙头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 社区用房交接协议书6篇
- 2025年横州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试卷
- 2025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智能交通系统的经济效益
- 2025年福建福路通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湖南郴州资兴市公开招聘医疗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28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西藏阿里地区“五类人员”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吉林二道江区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安徽池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贵州盐业(集团)遵义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知识考试试题库有含答案
- EMS供应商对比方案报告
- 2025年上海科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试点先行人工智能+智能客服系统可行性分析
- 兵团面试题目及答案
- 监护仪使用及报警设置
-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说课课件
- 管理会计(1)-课件
- Q-SY 08365-2021 气瓶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 GB/T 29163-2012煤矸石利用技术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