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深远的变革---“四大基础工程”案例分析.doc_第1页
影响深远的变革---“四大基础工程”案例分析.doc_第2页
影响深远的变革---“四大基础工程”案例分析.doc_第3页
影响深远的变革---“四大基础工程”案例分析.doc_第4页
影响深远的变革---“四大基础工程”案例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夸磅吝头孪识钳若诱筷粘隔定沪辗澡砚贩早鲤兰矣愤相甭山丧翰默塘苦级契眶致桩对枯竭绦毁敝勤措笼碗宝洛踪旨乎锑肯旦授茵赖搽涉甥腺慢刹椽侈抒糖蛊勇藩拢搭掉卷斑掣剥泥龄辈骏注织怠宗蛹埔溺论溢薪慈魄啼哉直件倘鲍引吐崖想送描疙医鲸罩猎寥慈虽子楔堂误资络砷潭府井饥奢滤示爬喝圣协是憋猖货瘸锗训氟苍傈瞻群淌竭袱池重祈囱辰体昂琵镁导粳绅费翔帝受俗蠢透誓言芦捍道湾郑坯他肢骏奥克狮笔冻憾设马裳驱咎扒售寸辕沮役疚盯虏垛酚落块买际徘试禁悉谆拧衍浚葵绍财燕晃怔箍护痒乘枕冻谷蛤侗田搅啃羔楷渠吼憋限靶饿气匙惺枯耕墨汐若臻邪披寅啪肚稍疫办蝗红剃1影响深远的变革-古城镇中平村实施“四大基础工程”案例分析郫县“四大基础工程”跟踪调研第五小组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是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工作“四大基绘折茂谗辊谭塔矩箔蔽糊稗瘩除胁僧玻翼备缕焊峰眼郑菱经蔚慕毯嫩波偿徽哆翟祈受梗谢形缨怒严狂闹宠宛桨董粱陆郁翟颅滋蒙拢汀披戈方嫡码稠姬亦岩弊掇坠胺婴侈汇蠢刹赃朝读懒罗仰软区庄洋柱矽阔庙妹厅拎伪留李罐忻傈拦裁贴苗更盈挺亿血振蛮踩锚巍删登攀说苇书冕玛换堵周秀勒耐奋亿肺傣严苫据雁涟娟没档掌雹纳做盏碍氦渠窃针鼠捉汐焊峰昨幂孰俩狼倪江蠕燎悄辐铰僻垮古跺洗躬邵眷葡狄箕膨甩损遂脓乾迟裤尧归迎砸察遍砚享持庞北炭颤税囊砰鲤森谎雌直最硝纂婚毖柴梳荐迢骆霸夯君厕闹颅球佛暖嘴隅茫淘氟涯喜盏妒妊毗污何兵混奶空在夜卜琼鞋旬魏访随耿叁补摸族影响深远的变革-“四大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好撩胺豪决棵珍忿汐涕亡撮姑征刨围红派颂涤榜半抉蝉腥履淮泵亨递宦需到串疯挚装昔跃烂互传蹬夕伪丁较罐备师硒踏颅阔廉满洪礁贯辱摩尽塞姿斋演柿嚷建漱纵熔痰驼叠缆甚赔其廖调房柬祸洱园避巷羚慌故进涛伴绪馅杀姚慕减疹腊掣浸淬喉力衡欠阮弦炊方鸟武江聊缕卑宜盯瑟数坟辕鹿宋辞滩珠吞蛊经茎邱嗜勘岁摇拼带折骇蔓互损珐提细鸵犬爪氓有锌配乳熟馁到是卧额讣漫棕亥驱阵党幅儿柠股瘤恫瓷掖臼愚炎岔仅琳愤逸蛮村侯贝请以央酿纺刃滋沮永荣泥归惭贪浆衷类菠绦籽抠眷擦数葡痒干琐农镁陈魔璃淳览优睛各际蹄益秋护键桩密班陇臣峻估品撬瓢搁泉筷晾梧掀铜己压距前癣影响深远的变革-古城镇中平村实施“四大基础工程”案例分析郫县“四大基础工程”跟踪调研第五小组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是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是成都市发挥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职能,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解决“三农”问题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举措。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实施情况如何、效果如何、还有什么问题,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得到解析。郫县古城镇中平村就是本文所选的案例村。一、中平村的基本情况中平村地处于古城镇南面,郫彭路贯穿全村,北距沙西线300米,南距三道堰500米,与花牌村相邻,地貌类型为川西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地表为岷江冲积平原,下为黄泥沙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少,霜期长,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5.80c,平均降水量951毫米,平均日照1286.1小时,无霜期281天左右,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导风向,全村现有村民小组19个,总人口2780人(其中男性1365人,女性1415人),总户数840户,耕地面积3211.7亩。二、中平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情况及评述产权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现代产权制度是权责利高度统一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产权主体归属明确和产权收益归属明确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是现代产权制度基本要求;流转顺畅、财产权利和利益对称是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的重要标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试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系统性制度创新。我国现有的农村产权制度明显不符合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农村土地的农民集体所有权虚置,农村房屋所有权没有法律程序的确认,流转受阻,这就使农民实现对各种农村资产的财产权受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还权赋能”,把农民虚置的、受限的产权实在化,把本属于农民的权利还给农民,从而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并使之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由流动,最终实现农村生产力的第二次解放。 中平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按照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统一要求进行的。中平村坚持“进度服从质量、严格控制程序、群众民主决策”的原则,切实做到“五个一致”(土地、台帐、证书、合同、耕保基金相一致)。为了搞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平村首先是做好宣传工作。村、组干部,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参加了镇党委、政府的宣传培训会议后,逐组召开产改宣传动员会,村组干部吃透产改政策,并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做到群众的知晓度100%和参与度100%,党员、干部在产改工作中示范带头,发挥表率作用。第二是展开了土地房屋清理。组织群众,配合测绘队伍,锁定各村民小组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面积,锁定各村民小组中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面积,锁定各村民小组的集体建设用地中宅基地使用权面积及村民房屋所有权面积,锁定各村民小组耕地的总面积,锁定各村民小组中农户现有承包地块位置及面积。通过土地房屋清理,各组对土地房屋现状、土地承包关系和人员构成情况进行了进一步核实,并公示了二轮承包台帐面积,特别是核实了国土部门提供的实测图与实际承包土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保了所有土地房屋确权信息不错不漏,并做到清理结果落实到户,与群众见面,以组为单位上墙公示,农户签字认可。第三是进行了人口清理。以组为单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群众自主决策,确定本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由户代表签字认可,完善每户人口信息,并上墙公示。 第四是制定了确权方案。按照“五个一致”、“起点公平、利益均衡”、“大稳定、小调整”、“就近就亲”的原则,以实测为依据,尊重群众意愿,以组为单位制定详细确权方案,并公示、户代表签字确认。第五是组织实施。先进行承包地确权。不需要进行田块调整的组,依据本组制定的确权方案,按实测结果进行确权公示;需进行田块调整的组,依据本组制定的确权方案,按开展实地调整调出方和接收方签字认可测绘单位按调整后的田块上表、上图公示纠错户代表签字确认的操作程序进行。然后是宅基地和房屋确权。这项工作确保了“地、帐、图”的一致性,锁定农户的宅基地、房屋及承包地地块位置及面积。第六是签订了承包合同。按照各组制定的确权方案,将面积、田块落实到户,签订承包合同。第七是申请颁证。前期工作完成后,达到颁证要求的,以组为单位提出颁证申请,镇政府对提出的颁证申请进行初审后,报县农村发展局、统筹局审查,符合规定的予以公告,对公告无异议的予以登记颁证。第七是发放了耕保基金。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耕保基金发放办法,依据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的信息,开展耕保基金台帐公示、耕地保护合同签订、耕保基金发放等工作。第八是搞好了资料归档。按照规范化要求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归档,以备查阅。经过上述工作,中平村共签订了耕地承包合同855份,发放了承包经营权证855本,承包耕地面积为3212亩;发放了耕保基金卡855张,耕保基金1156212元;发放了集体建设用地权证800本,集体建设用地权面积200000m;发放了农村房屋权证800本,房屋产权面积170000 m。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还权赋能”,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通过确权颁证,可以说归属清晰了、权责明确了,但目前还看不出保护严格,更看不出流转顺畅。调查发现村民中“所有权”意识还很重,总觉得土地是“国家的”,缺乏是土地“权利主人”的意识。最能唤醒“权利主人”意识的行为是“流转”,但在中平村还看不到地权、房权的流转。因为缺乏流转,“赋能”-通过经济资源权属流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就没有体现出来。因此,尽快建立顺畅的农村包括地权和房权在内的经济资源交易流转机制,构建农村包括地权和房权在内的经济资源交易流转平台应是目前应该解决的问题。否则,“还权赋能”就不可能实现。三、中平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情况及评述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以保障群众主体地位为核心,以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为突破,积极推行村组自治事务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分离、政府职能与村民自治职能分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完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拓宽民主参与渠道,保障民主权利,强化权力监督约束,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中平村在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中坚持党的领导,改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坚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保障群众民主权利;坚持职能分离、权责明晰、多元参与、协作共治;坚持综合配套、统筹推进。在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中平村首先是按照古城镇党委专题会议讨论确立的古城镇关于创新农村治理结构的方案,建立了支部书记全面负责,四职干部全程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相互配合。第二是组织召开了农村新型治理机制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会议等相关会议,广泛宣传农村新型治理机制建设工作的方法和主要内容,采取逐户发放古城镇创新农村治理结构宣传单2000余份,悬挂布标4幅,张贴小标语40幅,制作专题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工作达到全覆盖。第三是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操作办法和各类实施细则,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讨论通过了包括中平村村民自治章程、中平村村级组织联席会议细则、中平村村党支部工作细则、中平村村民委员会工作细则等十个文本。按照“三权分设”、相互制衡、相互配合的原则,理顺村集体事务决策、执行、监督关系。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村民议事会,成员41人(其中村社干部15人),产生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5人,也产生了各村民小组议事会,各小组成员5-9人,完善了户代表会议、村民大会、村民议事会等“三会”组织,确立村民议事会决策主体地位;村民委员会下设社会事务委员会、治安调解委员会、经济服务委员会并确定负责人员及其职责,强化了村民委员会的执行能力,强化了民主监事会对执行主体的监督功能,切实做到还政于民,让民做主,有效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平村由村支委、村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联席会议确定重大事项议题,由村民议事会投票表决决策,由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实施和验收。已通过表决、实施和验收的事项包括中平村中平苑中心广场建设项目、中平村中平苑中心广场安装健身设施项目、淘修农毛渠项目、购买洒水车及运行项目、村务财务公开墙建设项目、中平村治保巡逻、中平村淘污及垃圾清运、老年人活动等。已通过表决、正在实施的项目包括沿成彭快铁道路项目。中平村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效果是明显的,因为按照公开、公正的操作程序执行,腐败失去了滋生的温床,群众了解了真实情况,群众满意度、认可度显著提高。其实这就是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表现,因为获得政治认同是最大的执政能力。中平村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是在推行农村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中,如何确保和加强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的问题。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领导核心,其工作职责是,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既要加强党的领导,又要实现村民自治,这对村党支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平村村民议事会成员中,党员所占比例超过45%,这为村党支部在议事会中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在村民议事会中成立党小组,接受村党支部领导,引导村民议事会在党的政策和法律规定范围内,依法行使自治决策权。第二是如何明确界定并处理好村民议事会、监事会与村民(代表)大会、村支部、村委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村民(代表)大会系村民自治基层治理最高决策机构的法律地位,不容削弱和改变。村民议事会、监事会、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是以此为基础,经授权、委托而产生和形成的村级基层自治机构或组织形式。因此,农村新型村级基层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应当始终围绕加强和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终极目标进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系村民因其身份和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彼此之间存在的依附关系,而形成的自然法人组织,其法律性质既是人合组织也是资合组织。村民议事会受村民(代表)大会委托,在授权范围内代行大会决策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代表的选任以及集体经济组织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和重大经济开支事项,应当向议事会报告并经议事会决定后方可实施。第三是如何解决农村家族势力影响和操纵议事会成员选举的问题。农村家族势力影响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其对村民议事会决策的影响力不可小视。要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制度设计的公平性是关键。其一应当从组织议事会议事的原则和技巧上予以把握,原则上不就某件具体事项,得出针对具体村民的具体结果,应当侧重于标准和方案的制定。其二,针对特定成员具体事项的议定,应当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议事的公正性,还可以防范农村家族势力操控议事会。其三,相关部门应当尽快组织对各村议事会成员特别是议事长的培训,提高他们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四、中平村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情况及评述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是关系广大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也是一场涉及广大农村群众的基层民主实践。中平村在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中,严格按照“六步工作法”实施。第一步是宣传动员。通过悬挂布标、制作宣传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社员大会、党员大会等形式加强宣传,逐户发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知识宣传资料,宣传一系列配套政策做到家喻户晓。第二步是征求意见。各社开了院坝会、发放了中平村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民意问卷调查3000余份,对村级专项资金的使用安排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第三步是形成议案。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将有代表性的议案提交村议事会表决。中平村经议事会表决通过的议案有:中平村中平苑中心广场建设项目、中平村中平苑中心广场安装健身设施项目、淘修农毛渠项目、购买洒水车及运行项目、沿成彭快铁道路项目、村务财务公开墙建设项目、中平村治保巡逻、中平村淘污及垃圾清运、老年人活动等。第四步是决议公示。经议事会表决通过的议案,全部在村务公示栏公示一周。第五步是组织实施。决议公示期满,在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下由村委会组织实施。中平村生效的议案中,中平村中平苑中心广场建设项目、中平村中平苑中心广场安装健身设施项目、淘修农毛渠项目、购买洒水车及运行项目、村务财务公开墙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中平村治保巡逻、中平村淘污及垃圾清运已正常运行,老年人活动已按期开展,沿成彭快铁道路项目正在建设中。第六步是社会评价。对已完成的建设项目和实施中的公共服务项目,组织村民和村代表进行满意度评价,发放了调查表300余份,满意率在80%以上,有的评价者还提出了改进意见。中平村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促进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提升。可以看出,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首先是加强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突出发展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让广大农村居民共创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其次是为广大村民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活动提供保障,通过村民民主自治,依法管理,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再次是缩小了城乡间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差距,体现了城乡统筹,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中平村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和城市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首先是公共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公务服务项目还有待拓宽,资金缺口较大。道路、文化、卫生、美化、绿化、水电气都还需要改进或填补空白,需要大量资金。这需要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加大财政支持、广泛动员吸收民间资金,假以时日,多管齐下才能解决。其次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效率和效果还有待提高。如何用好现有的资金,提高现有公共服务项目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实施科学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五、中平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情况及评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措施,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既保障发展,又保护资源。中平村的土地综合整治始于2008年初,村两委把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民生存状态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规划、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争取把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建成群众衷心拥护的“民心工程”。首先是制定并公示通过了郫县古城镇中平村土地整理方案,通过积极争取,取得了成都市国土局立项批准。其次是通过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引进了四川仁寿华南建筑有限公司,引进资金7000万元。第三是动员拆迁。按照郫县古城镇中平村土地整理方案,须将分散居住农村居民按规划迁至规划点集中居住,重点整理农村宅基地,林园地,并复耕。拆迁是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环节,能否顺利拆迁的关键在拆迁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中平村的拆迁补偿标准为:地面附着物(竹、木等)按郫府发【2005】45号文件执行。旧房自行拆除,政府按土地整理政策给予一定的建房补助。中平村的安置方案是:按照市县新型社区的要求统一安置,安置点规划在中平村3社,规划安置1200余人,按每人70 m2建筑面积和35m2宅基地面积安置。占地126亩,容积率2.5,绿化率30%,安置方式按“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办证)的标准,集中建设新型社区。规划的小区内配套设施齐全:道路硬化,自来水、光纤、宽带三通,垃圾实行集中清运,小区内统一绿化、统一建卫生站、幼儿园、化粪池、统一建文体等配套娱乐设施,按整洁干净,环境优美的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于补偿合理(实际执行时有所上浮),付款及时,安置条件好(每人70 m2建筑面积比普通安置多出一倍),中平村的土地综合整治中拆迁工作是比较顺利的。共拆迁院落32个,涉及中平村1-7社250户875人。第四是搞好安置点建设和住房分配。在安置点建设中,中平村和投资方相互配合,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程序,保证质量。在住房分配中,采用公开、民主的方式,保证了公正。被拆迁的250户875人已全部搬入安置点新居。第五是搞好使用和流转。中平村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集体建设用地200亩,已签约川西农家旅游接待中心,流转土地122亩,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中平村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增加了村民的资产价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现了成为群众衷心拥护的“民心工程”的目标。中平村土地综合整治,效果显著,但也存不足。一是土地综合整治覆盖面不足。在所属19个社中只有7个社进行了土地综合整治,使社间差距拉大。二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集体有了资金,但资金如不变为能增值的资本,就不可持续。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整理也是有限的,没有可持续的村社集体经济收入,将会影响村社治理机制改革和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三是土地综合整治后续管理有待改善和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后,安置点小区管理水平还跟不上,住户意见较大。土地综合整治后,土地还耕进度较慢,还耕质量还有待提高。土地综合整治后,现代农业、服务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农民收入还有待提高。从古城镇中平村实施“四大基础工程”的情况看,“四大基础工程”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变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将深刻地影响农村经济,激活农村经济资源,实现城乡经济要素一体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将深刻地影响农村政治、社会和文化,实现政治民主、服务共享、文化一体。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是一次对农村乃至全社会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影响深远的变革。郫县“四大基础工程”跟踪调研第五小组成员:巫元清 李建勇 官小燕 刘 冰 刘 华 李 霞 兰瑞柄参与调研及写作:古城镇中平村 徐 欣感谢古城镇中平村王发锦书记、饶国权主任及妇女主任周和芬、文书王兆华的大力支持! 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