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无答案).doc_第1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无答案).doc_第2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无答案).doc_第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无答案).doc_第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无答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一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注藉:垫、衬。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徐喷以烟D、不以千里称也8、解释加线的句子中文中的含义。(2分)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9、李惠是怎样的一个人?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2分)10、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2分)二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任末:人名。笈(j) :书籍。庵:茅草小屋。麻蒿(h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2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暗则缚麻蒿自照(捆扎) C负笈从师(背) D夫人好学,虽死犹存(虽然):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l)人若不学,则何以成?_(2)常以净衣易之。_ 26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2分)7iuYYX 答:_三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恐其自食其言也()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10.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12.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2分)四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以君天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论而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乎?夫泰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所以成大也。”桓公曰:“善。”乃因礼之。期月,四方之士相携而并至矣。【注释】古时国家有大事,庭中用以照明的火炬。古代的一种算法。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四方之士,皆自以论而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乎?请简要说说“期月,四方之士相携而并至”齐国的主要原因。(2分)五以下是唐代诗人卢伦的一首塞下曲,写的是一位将军夜猎的故事。请结合注释,细读全诗,发挥想象,从四句诗中任选一句改写。请注意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100字以内,标点不计。(4分)塞下曲六首(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注释】平明:清晨。白羽:一种尾部装有白色羽毛的箭。没:进入。六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注】握:四寸为一握。膂(l):脊骨。瘳(chu):病愈。肝膈:泛指人体内脏。傅:涂。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4分)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23.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七 范文正公守邠(b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 di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n)敛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1)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2)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滕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戒对方也有自勉之意。根据这篇短文所叙的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2分) 八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理:温习。)犹不遗忘;二十之外,反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土禀 (坎土禀 :困顿,不得志。土禀 , ln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袁遗:人名),老而弥笃。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馀,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瞑目而无见者也。(大连市2003中考)4、本段选文的主旨句是_(2分)5、解释“闻”字在下面各句中的意思。(3分)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 闻:_;遥闻深巷中犬吠 闻:_;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闻:_;6、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2分)_。7、文中说魏武“老而弥笃”。魏武的诗中就有表现他这种情志的句子,请写出两句。(2分)_。 九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也。”晏子曰:“何为而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合,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夫子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曰:“吾闻士诎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者。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令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仆,请鬻于世。”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客,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 (晏子春秋内篇第五) 注牟:地名,在山东。刍:柴草。越石:地名。骖:车前三或四匹驾马中 辕马边上的马。暴:猛、急。诎:通“屈”,屈服。信:通“伸”,伸展。鬻(y)):卖。行:德行。辞:谢罪、道歉。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4分) A.越石父怒而请绝(绝交)B. 今兔子于患(祸害) C省行者不引其过(过去)D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背)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晏子使人应之曰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B息于途侧者 不求闻达于诸侯 C吾以子为忘 以我酌油知之 D今又不辞而入 而吾以捕蛇独存21.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越石父)以为君子也B至舍,(晏子)不辞而人 C载而与(越石父)归D晏子遂以(越石父)为上客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夫子礼之,敢不敬从?23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颇为传神。请分别概括晏子和越石父的性格特点。(4分)十熟读精思(节选)朱熹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详缓仔细从容。 子通“仔”。下同。 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1分)2 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1分) 3 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1分) 甲: 乙: 4 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2分)5 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2分)十一。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答:【 】22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近朱者赤,(1分)23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答:_十二。诗画皆以人重 王士禛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惇、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 注:王士禛,清代诗人。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章惇、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8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则弛然而卧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而前陈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一钱不直 直:(2)后世见者必宝之 宝: 2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 (2)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惇、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22填空。(4分) (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2分) (2)永叔,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初中课本里,他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面幽香,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2分) 十三。(甲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选自出师表 (乙文)墨者有钜子腹黄享 ,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注释:墨者:指墨家。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腹黄享 (tn):人名。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刑:罚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道理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赐:恩赐!(2)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1分)引喻失义义:天下之大义也义:2将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分) 译文: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2分) 译文: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2分) 答:这个语句是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3分) 答:你的建议 十四。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 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 其进步未可量也。(2)天戴其苍,地履其黄。10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少年中国 的景象 ;对中国少年寄予了 的殷切希望。十五。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你)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23、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B、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C、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答( )24、根据这则故事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_ _ _ _。25、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_。十六。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注 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朕():皇帝自称。 12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2分) 1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1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 v【帮帮你】请联系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和送东阳马生序中“弗之怠”两句的翻译来做(2)题,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1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十七。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炳烛:点烛。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恐已暮矣_ 盲臣安敢戏君乎_ 21、用现代汉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