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孩子自己负责 孩子在身体、心理、智力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成长是受客观规律所约束的。中国教育在当前的一大弊端就是在孩子智力成长上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唯考试成绩“马首是瞻”,结果得不偿失:为少数进入名校的学生“陪读”甚至“殉读”的是更为多的多数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名校”在担负淘汰多数孩子的“责任”)。即便如此,这些进入名校的孩子甚至是一路从“名牌”到“名牌”走进“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与世界相同年龄段和相似学业段的各色民族的孩子相比,尤其是与欧美国家的孩子相比,他们在心智、体魄和社会适应能力上都在同步趋于成熟吗?是否与世界各色民族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不幸的是,答案多是否定的,“高分低能”“学生自杀率”“毕业即失业”等即是有力的解读。只有让孩子从小开始就“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做好自己的事”,自己承担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培养起强烈的“做事责任心”,孩子才能迅速地成熟起来,才能肩负家人、师长和社会、民族赋予他的历史使命。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拥有的生活资源少,有的甚至不能满足生存之需要。孩子从小跟着父母受苦受累,忍受生活的磨难,体验生活的艰辛,体会父母的辛劳,就会早早成长成熟起来。当然,“穷人”家的孩子若不跟着父母承受社会生存的磨炼挣扎,也是不可能“早当家”的。俗话还说:“穷人家的米是有个数的”。这就是说:“穷人”家的孩子在吃饭时若不小心打翻了饭碗,就只有饿着肚子熬到下一餐才有的吃(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从河北来广州参加“手拉手”活动的十二岁女孩丁肖霞,就“惊问”城里的孩子为什么一天要吃三餐饭?为什么要多吃两餐?)。所以穷孩子非常钟情每一餐,非常珍惜饭碗中的每一粒米。这种“打翻了饭碗没饭吃”的后果,是直接落在孩子自己身上刻骨铭心饿肚子的体验!这种不堪忍受的后果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逼迫孩子主动去调整和纠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吃饭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认认真真,千万不要分心打翻了饭碗饿肚子!久而久之,推而广之,孩子就会养成“全神贯注、认认真真”做事的个性素质和自己承担行为后果的责任心。这种素质和责任感体现在学习上,他必将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好学生;体现在做事上,大家会觉得这孩子“懂事”“会做事”“成熟早”;体现在做人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如果面对孩子打翻了饭碗时,爸妈说,乖乖,没关系,妈再给你盛一碗,要不上街去吃麦当劳、肯德基在这里,孩子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是由其他人来承担的,是爸妈用多花钱的办法来解决的。久而久之,广而及之,孩子就会养成“不在乎,无所谓,随你便”的个性心态和无责任心的行为习惯,做任何事都可能“马马虎虎”“糊糊涂涂”“丢三拉四”,什么事都可能不会做,即使做也老出差错,大家会认为这个孩子“不懂事”“不成熟”“老也长不大”。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孩子遇到诸如“打翻饭碗”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类似“饿肚子”这样的后果是让孩子自己来承受,还是帮助其逃避责任让其他人来承担,这是经常摆在孩子父母和师长面前的选择。截然不同的选择是中国父母与西方尤其是欧美国家父母的重大区别之一:中国式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受委屈,影响其身心健康,往往包办代替,不让孩子直接承受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尤其是失误行为产生的损害性后果。欧美式父母出于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目的,鼓励孩子从练习爬行、走路、吃饭开始“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承担后果”所以我们常看到如此情形:孩子兴高采烈地在泥水里爬,一脸一头一身的泥浆,连眼睛鼻子嘴巴都分不清;孩子自己跌跌撞撞走路,摔得鼻青脸肿还高高兴兴地爬起来再走;十个月的孩子瘫坐在圈椅里自己抓饭吃,一桌一地一脸一身甚至鼻孔耳孔里都是饭菜,吃得津津有味父母的责任就是创造有利的坏境条件,帮助孩子尽快成熟起来,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个性特征的孩子,当他们承受的损害性后果超出其承受能力时给予救助,包括分担责任,减轻后果,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等。所以欧美的孩子一进入成人行列后,往往选择贷款和打工供自己接受高等教育,自己挣钱还贷,比中国的同类孩子至少提前五到十年承担起自己对社会和家人的责任有一位年轻朋友,从小喜欢玩电子游戏。特别沉湎于“汽车竞赛”“汽车驾驶”的电子游戏。为了“飙车”取胜不顾一切,常常发生“压警察”“冲行人”“撞灯杆”现象,频频出现“车毁人亡”之屏象,其后果自然是“起死回生”重新又开始驾驶“汽车”比赛,重新又开始“飙车”撞人撞物在这种长期虚拟的汽车生活中,他“驾驶汽车”“违规”出“事故”时,承受的是虚拟的“车祸”后果,其培养出来的“开车”感觉也是虚假的,不切合真实社会生活实际的。这位朋友大学毕业后考取了现实生活中的汽车驾驶执照已近三年,一直不敢开车上路,也不提买汽车之事。据他讲,他一抱起汽车方向盘时,眼前出现的是与电玩屏幕类似的虚假影像,不由自主地想飙车,一点不担心会发生撞人撞物车毁人亡的事故。他在路考途中就多次出险情,害得同车学员和教练惊恐万状胆战心惊,忍无可忍的教练将其赶下驾驶坐位。可见虚假的、间接的、短暂的和感受轻微的“行为后果”,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影响也是作用不大的。如何让孩子承受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让这种后果真实的、直接的落在孩子身上,有的后果甚至是刻苦铭心的终身难忘的;如何帮助孩子面对这种后果时正确认识和正确抉择,如何巩固或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防止损害性的后果再次或多次发生,控制有益性和激励性后果持续发生;如何人为创造各种有益和有害等不同类型的事件让孩子去承受后果(磨练教育、磨难教育、挫折教育、激励教育、愉快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