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4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_第1页
·人教版·2014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_第2页
·人教版·2014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_第3页
·人教版·2014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_第4页
·人教版·2014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共八页,共三部分。 满分:11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一、积累与运用(3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馈赠(zng) 镶嵌(kn) 璀璨(cu) 鲲鹏(kn)B、烂漫(mn) 磬口(qn) 执拗(o) 眷念(jun)C、旸谷(yng) 吆喝(yo) 铿锵(jin) 淳朴(chn)D、砥砺(d) 面颊(ji) 籍贯(j) 凛冽(l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谈笑风生 甘拜下风 首屈一指 别出心裁B、人才陪出 出人头地 郑重其事 讳疾忌医C、名副其实 无所事事 再接再励 莫名其妙D、精神矍烁 永往直前 走投无路 语重心长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无论学习哪一门知识,都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B、他小心翼翼地看着一扇玻璃上的美丽景象,连要干的活都忘了。C、一个初一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作文,真让人顿生鹤立鸡群之感。D、这么好的天气,同学们可以在郊游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大家坐公交车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C、从她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D、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5.古诗句默写(8分)兴,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_。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诗句是 , 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面对生灵涂炭的黑暗社会,无数诗人选择归隐田园,独善其身,请写出一句表达诗人淡泊明志的完整的诗句 , 眼下,中国房价高居不下,杜甫若生当此世,想必又会寝食难安,发出一声“安得广厦千万间, ! ”的叹息吧。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 , .6.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面的例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孤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爱护名誉但决不阿谀奉承;推崇知识却不盲目崇拜; ;孤独意味着对自己坚信的一如既往;对自己厌恶的保持距离;孤独的人无所畏惧,因为他们知道人生不止欢声笑语,鸟语花香,同时也有艰难苦恨,狂风暴雨。7. 综合性学习(8分)为了科技发展的成效,普及科学知识,提升讪民的科学文化素养,2013年5月18日,“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在重庆科技馆隆重开幕。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活动周期间,重庆科技馆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大型科普主题展。主办方在会场设置了H7N9型禽流感专题展板,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咨询;被网友称作“史上最舒适蜗居的7平米“极限住居”在活动中与市民见了面;食品安全现场检测,如辣椒面、牛奶、粉条、木耳、蜂蜜等的掺伪鉴别;超市智能购物车展示了自主跟随、商品导购、自主结账等功能;裸眼3D系列产品展,让市民体验了裸眼3D视频、电影及游戏等。 材料二:本次活动周新命名了35家重庆市科普基地,包括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酉阳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心、重庆三峡中药科技馆、汽车碰撞安全及人员安全体验中心、三峡库区现代柑橘园等。至此,全市共有72家市级科技基地。这些市级科普基地有56家都免费开放。 材料三:重庆市教委近日提出“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计划”。要求各学校开齐科学课程。除了科学、物理、化学这些我们熟知的学科之外,还要善于从其他与科技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中发现科技因素,比如数学、生物,甚至语文、政治、历史等课程。另外,还要有针对性开展一些科技教育活动,比如科技创新小论文、小制作、小创意作品竞赛等活动。 (1)请你依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探究科技馆大型科普主题展的特点。(2分) (2)请你依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以志愿者小王的身份补出他所说的话。(2分) 小王:张阿姨,活动周开始了,科技馆里的科普展览很值得一看。 张阿姨:一天事情这么多,哪有闲心去看。 小王:张阿姨,可不是这样的, 张阿姨:那还真应该去看看。(3) 请你从材料二提供的五个科普基地中选择一个,为这个科普基地写一条体现其特色的宣传语。(要求:有感召力,20字以内)(2分) 科普基地名称: 宣传语: (4) 根据材料二、三提供的信息,概括我市推进青少年科普工作的两条措施。(2分) 8. 名著阅读(5分)(1)海底两万里是 (国)生物学家 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他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 ,小说如此动人,还在于它们是 ,第二部分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910题(4分)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9、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10、赏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6题(14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或异二者之为 是进亦忧,退亦忧 吴玠素服飞 玠益敬服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13. 【甲】文中表现古仁人胸襟宽广的句子是: 。(1分)14.【甲】文中作者不惜笔墨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的心情,目的是什么?(2分) 15.【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与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3分) 16.【甲】文中提到了“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大胸襟,也包含有高尚的政治抱负。下面课文中提出了怎样的“仁人之心”?(2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爱莲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1720题(10分)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 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值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的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17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2分) 18选文第段加点词语“据专家介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9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 请以“节约”的角度,拟两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2分) 5、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2125题(11分)柳 笛 八百里鄱阳湖深处,莽莽苍苍的云水中央,有一片茂盛的柳林。浓绿映衬着白云,天是那么的瓦蓝。柳林旁边有个小村,小村的上空总是荡漾开灵动、活泼的笛声。那是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时间虽然远去了近半个世纪,故乡的柳笛永远藏在我心灵深处。 小时候和玩伴们一起,放学了,便来这柳林里抓知了,捉迷藏,做游戏。敞胸露腹,大大小小的柳树洞,就是我们寻找快乐的天地。捉迷藏时,蒙眼的同伴在我们藏匿之后,摘下蒙眼布便挨个就着树洞找我们。在一个高大中空的柳树内,快要被发现时,我便双手双脚并用,沿着内壁在黑暗的洞内攀援而起,躲在黑暗中的高处,时间长了,见同伴真找不着我们,彷徨无措时,便不时从口袋里摸出柳叶含在嘴里吹出时断时续的笛声。这时,只听见躲在柳林各处的同伴,此起彼伏的吹起了柳笛,互相呼应。寻找的玩伴们便竖起耳朵捕捉柳笛的声音的方位。这样,我们便往往被他们一个一个的找出来了。 星期天,我们齐聚在这柳林里,割下一根根的柳条儿编织成战斗帽戴在头上,俨然一派战时的打扮。手中的柳枝儿用长长的绦儿系起挂在胸前似挎着冲锋枪般威武雄壮。我担任号兵的角色,柳笛是我的武器。当我们把湖边的矮坡当作是敌军的阵地冲锋时,激扬而高亢的笛声便响彻柳林的上空,充满了坚强与豪迈的力量催人振奋。 吹柳笛,我是跟屋后的伢叔学的。我们是前后屋的邻居,也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发友。他很会吹柳笛的,他的技术源自于他爹爹的传授。细叔公是我们村顶尖的柳笛高手。 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我们经常会听到那一声声舒缓有致的柳笛声滚动在房前檐下,窗间门边。笛声中,透露出对春天播种希望的美好祝愿,也满含着对秋天丰硕收获的殷殷期盼。我的心和魂灵被这清清脆脆的笛声所俘虏,成了它的痴迷者。如今,在我书房的诗词鉴赏词典里还夹着几片用沸水汆过的清清的柳叶呢。 今天,当我再次漫步徜徉在故乡的柳林边,任和风摆拂垂柳,抚摸着我的视线,览湖天之间白云悠悠、渔舟灵动、水鸟飞翔,不由心驰神往。信手摘下一枚柳叶在湖水中一浸,双手把它抻平撮在双唇间用力地吹起来,心底的深情随着曲调流淌开来,承载着我们记忆的童谣便荡漾在柳林间,美妙的旋律在绿色的树枝上滚动,在天地间回荡,伴着袅袅炊烟漫舞在小村的周围我吹着,吹着,笛声中装满我深情的梦和生命中醇醇的甘美。 明天,我又要离开故乡去闯外面的世界,我唯一割舍不下的便是这故乡的柳笛。它让我魂牵梦绕,它让我痴心无悔。是啊,故乡的柳笛,小小的一片叶儿,你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是你带给我坚强的信念,把纯美和甘甜溶合在奋斗的苦乐中,沸腾的生活里。 在云蒸霞蔚,水云深处的故乡,最使我难忘的便是这翠绿玲珑的柳笛! 21.“柳笛”伴我成长,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2分) 22.文章第段画横线句中的“滚动”一词改为“响彻”好不好?为什么?(3分) 23.文章中“柳笛”反复出现,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意图?(2分)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篇运用倒叙手法,然后转入顺序,自然引出对童年美好生活的追忆,这样,情趣盎然而又灵活自然。 B. 文章通过对柳笛的叙述,追叙往事,传达出作者浓浓的故乡情结和思乡情趣。 C. 文章第段运用插叙手法,表达出“我”学吹柳笛的艰辛,更表现出故乡的人情美。 D. 文章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开篇引出作者的回忆,结尾再次点题,结构圆润严谨。25.“柳”是诗人们抒情的载体,他们借柳抒发其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如李白春夜洛城 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借“柳”传达了浓浓的思乡情绪。“月”同样是诗人常用的抒情载体,下面两个诗句如何借“月”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任选一题作答)(2分) (1)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第三部分26. (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