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doc_第1页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doc_第2页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doc_第3页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doc_第4页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5分)(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0分) 阻塞( )提( )防 凹凼( ) 溃( )退往上蹿( )瓦砾() 荒谬()悼( )念 诘()问憎( )恶jin( )灭取d( ) 对zh( ) 阻( )愧zu()z( )歪j( )躬地jio()f( )琅 pi()见(二) 画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4分) 锐不可挡 张皇失错 高屋建领 铸剑为梨 名符其实 富丽堂黄 大亭广众 转弯摸角 (三) 根据提示默写。(15分)1、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 2、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 。3、石壕吏渲染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 。收尽全篇,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 。4、长歌行中最有人生哲理的一句: , 。 5、野望中写遥望山野,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语句: , 。 6、早寒江上有怀中直接点明思乡之情的语句: ,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 , 8、黄鹤楼表现游子悲苦的思乡心情的语句: , 。9、送友人借马鸣衬托离别情绪的语句: , 。10、秋词中借“鹤”的形象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语句: , 。11、鲁山山行中写千峰竞秀,正合作者喜爱山野之情的语句: , 。12浣溪沙中由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要珍惜时间,虽处困境,仍求振作的积极乐观心情的语句: ,。1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年老力衰仍期盼为国尽力的语句: , 。把梦境与现实结合,以梦述报效祖国之志的诗句: , 。(四) 默写爱莲说一文(共6分 )二.阅读理解(65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29题。 (一)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字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请你想象一下,“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2分) 2、作者为什么认为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2分) 3、联系全文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你觉得长妈妈为什么给鲁迅留下如此深的印象?为什么这样值得鲁迅纪念?(2分) 5、在你的生活中,肯定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请你运用掌握的有关描写人物的手法,对其做简要的描写(50字以内)(4分) 6阿长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说明了什么?(2分) 7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2分) (二)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面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甲我赶紧拭干眼泪。乙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拍拍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丙8、在上文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2分)9、下边一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这句话应插在甲、乙、丙中的 处。(只填序号)(2分)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0、这段话主要描写父亲的-、-、外貌,记叙了-的事,表现了-。(2分)11、文中先后两次写“我”流泪,各表现了“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第一次流泪表现:第二次流泪表现: 12、文中“我赶紧拭干了泪”(A)和“我赶紧去搀他”(B)都表现了“我”对父亲深切的爱,具体说说这两句话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A) (B)13选段中写父亲的外貌,先后写了“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才替祖母办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景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方式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14选段着重写了父亲买橘子和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两处“背影”,对这样写的主要原因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2分) A因“我”的观察角度无法从正面看到父亲。 B因“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父爱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 C因“我”与父亲告别,感情悲伤,使我只能从“背影”中默默地向父亲表达怀念、祝福之情。 D因“背影”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形成明显的对照。 15这段文字详细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主要目的,有下面几种理解,从中选出两项正确的。( )(2分) A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父亲”的形象。 B这段描写说明父亲对儿子特别溺爱,不大放心。 C“父亲”的背影是依依惜别中留给儿子的最深刻的印象。 D背影深刻地刻下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儿子感受特深。 E背影反映了父子之问的深厚感情。 (三)点亮心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多云黯然的午后。 英国小说家洗雪尔罗伯斯照例来到郊外的一个墓地,拜祭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去时,竟意外地看到文友的墓碑旁有一块新立的墓碑,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 炭火般的语言,立刻温暖了罗伯特阴郁的心,令他既激动又振奋。罗伯特迅速地从衣兜里掏出钢笔,记下了这句话。他以为这句话一定是引用了哪位名家的“名言”。为了尽早查到这句话的出处,他匆匆地赶回公寓,认真德逐册逐页翻阅书籍。可是,找了很久,也未必找到这句“名言”的来源。 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又重回到墓地。从墓地管理员那里得知:长眠于那个墓碑之下的是一名年仅10 岁的少年,前几天,德军空袭伦敦时,不幸被炸死。少年的母亲怀着悲痛,为自己的儿子做了一个墓,并立下了那块墓碑。这个感人的故事令罗布斯久久不能释怀,一股澎湃的激情促使他提笔疾书。很快,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 几天后,文章发表了。故事转瞬便流传开来,如希望的火种,鼓舞着人们为胜利而执著前行的脚步。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还在读大学的布雷克也读到了这篇文章,并从中读了那句话的隽永与深刻。他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几家大企业的高薪聘请,毅然决定随一个科技普及小组去非洲扶贫。 “非洲那里闹传染病,怎么办?” “ 那里一旦发生战争,怎么办?” 面对亲友们那异口同声地劝说,他很坚定地说:“如果黑暗笼罩了我,我决不害怕,我会点亮自己的蜡烛!” 一周后,他怀揣着希望去了欧洲。在那里,经过他和伙伴们的不懈努力,用他们那点点烛光,终于照亮了一片天空,因此被联合国授予“扶贫大使”的称号。 蜡烛虽纤弱,却有熠熠的光芒围绕着它。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支这样的蜡烛。当一个人在气馁、失败,甚至感到有些绝望时,不妨激活自己,点亮心烛。黑暗消失了,留下来的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16文章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 ,“一个多云黯然的午后”则渲染了 气氛。(2分)17、在全文中起中心作用的一句话是:(2分) 18、黑暗的世界在全文具体指的是那些文字?请写出来。(2分)19“蜡烛虽纤弱,却有熠熠的光芒围绕着它。”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含义。(3分)20、接着这句话仿写:点亮心烛,黑暗就会消失,奇迹就会出现;点亮心烛, , 。(2分)(四)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1、在括号中填写省略的内容。(2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阡陌交通()便要还家( )无论魏晋( )处处志之( )23、翻译句子。(4分)1)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4概括第2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25“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3分) 26、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2分) _ 27、“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2分) 28、“黄法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句话与大道之行也中意义相通的句子是: (3分) 三、作文(50分)(下面二题任选其一)(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