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险投资中风险分析与规避 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高新技术产业己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项目的高风险和企业脆弱的风险承担能力造成该行业资金需求的特殊性和供给障碍,从而很大程度地制约了高新技术的发展。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非传统融资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风险投资本身的特点以及面临的技术,管理,市场,人才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风险投资的失败率相当高。从风险的来源定义来看,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是指由于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项目本身的难度和复杂性,以及项目主体自身能力的有限性所导致的风险项目中止、撤消、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技术指标的可能性。风险投资所投资的企业大多数是具有较高增长潜力与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的试制,生产,到产品的销售要经历许多阶段,而投资风险则存在于上述的整个过程中。因此,加强风险投资的风险分析以及风险规避的研究,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主体的生存和发展。一、风险投资的含义和特征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Venture Capital)主要是指由风险投资家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但是无法筹资到资金的企业家,并承担风险投资时的高风险的一种权益资本。而根据“风险投资进入中国98研讨会”上成思危副委员长的定义,风险投资是把资金投向蕴藏失败风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行为1。风险投资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一轮风险资本投资退出后,该资本将投向被选中的另外一个风险企业或风险项目,循环往复。其投资领域主要是集中于高科技产业,投资专家通过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投资,培育企业快速成长。当企业上市或出售时,收回投资,并取得高额回报。风险投资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和潜在高收益两大特征。(一)风险投资的含义1广义的风险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是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而不论资金的来源、资金的分配方式和资金的使用如何。例如,为了购买石油探测设备组成了一个投资集团分担资金,就属于风险投资的范畴。2狭义的风险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向于具有巨大增长潜力但同时在技术、市场等各方面存在巨大失败风险的高新科技产业以促进金融、产业、科研相结合的一种投融资行为。由于高科技的开发具有很大的风险,同时具有高潜在收益,所以称之为风险投资。现在人们通常说的风险投资,如果不加特殊的限定,一般就是狭义的。本文分析的即为狭义的风险投资2。(二)风险投资的特征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风险投资不同于一般的投资,因此其风险特征也不同于一般投资的风险。这些特征主要有:1主动承担高风险风险投资所承担的风险主要来自企业风险,企业风险主要来自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生产风险、环境风险等方面。风险投资的失败率很高,一般由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的风险企业,仅由520获得成功,2030完全失败,60受挫。但尽管如此,有志于风险投资业的人们仍对较有意义的冒险创新活动或冒险创新事业予以资本支持。风险投资原文为Venture Capital,而Venture 与一般意义上的风险(Risk)不同。Venture 原意上有冒险创新的意思,有一种主动的意思,与此相反,风险(Risk)是指人们在从事各项活动中所遇到的、不可预测又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风险(Risk)的含义里没有主动的成分,例如,个人股票投资可能赚钱,也可能赔钱,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既取决与投资者个人的经验和素质,也取决于市场本身的状况。而市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这种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不确定性就是风险。投资者并不喜欢这种不确定性,但却不得不面对它,接受它的客观存在这一事实。而Venture有更深的一层意义。Venture不仅指人们从事其他活动时伴随的不可避免的风险,还指一种主动承担风险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Venture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思3。2追逐高收益风险投资者和风险企业家虽然都愿意冒风险,然而,他们绝非赌徒,更不是傻瓜笨蛋,而是顺应科学技术发展规律,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眼光独到的开拓者和进取者。高风险必然伴随着高收益,风险投资大多投向发展潜力巨大的高新技术,所以,风险企业虽然成功率很低,但一旦成功,其收益率却是惊人的。风险投资于近年屡向世人展示奇迹,平均回报率高于30。一旦投资成功,其回报率有时高达1000以上,远远超过金融市场平均回报率。风险投资者所追求的正是这种潜在的高收益,这往往是投资额的数倍数十倍甚至更多。这从总体上就会弥补投入到失败项目中的风险损失。以追求高收益为目标,不惜以高风险为代价,有别于贷富不贷贫的传统信贷原则。详见下图:图表 不同阶段风险投资的收益与风险的关系3操作性强风险资本投资不仅投入资金,而且投入管理,这种投资方式与传统工业信贷只提供资金求得投资收益而不干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是很不相同的。风险投资者把资金压在高科技风险企业的成功上,没有任何保险和抵押。这就要求它在高科技风险企业的创建过程中,从产品开发到商业化生产,从机构的组建到经理人选的确定,从产品上市到市场的开拓,企业形象的策划,自始至终与风险企业家捆在一起,风险同担,患难与共4。风险投资者是高科技企业的强有力操纵者。他有权决定对一家新兴企业投资与否,他可以在中途罢免企业的经理,亲自执掌企业大权,直到找到新的企业领导人。这一切都要根据技术发展、市场要求、企业经营状况来决策。因而要求风险投资公司拥有一批风险投资家,他们具有广博的高科技专业知识,管理现代企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否则就难以担此重任。4资金投入量大且投入风险资本再循环风险投资者的着眼点和兴趣主要集中在风险企业的开拓阶段,而较少注于成熟阶段,最终目的是盈利退出,而非长期控制企业。所以一旦创业成功,风险投资者便会在市场上抛售股票,收回资本,获得巨额利润。这时由于创业初期的高风险已过,一般资本因能较清晰地看到企业良好市场前景而纷纷携资进入到这些高科技企业中去,此时风险投资可算完成使命。风险投资退出后,带着更大的投资能力,去寻求新的风险投资机会,扶持高新科技企业。正是由于风险资本的不断循环运作,使高科技企业不断涌现,从而推进高科技产业的进程,带来经济的繁荣。二、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投资项目中的风险是指由于投资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实际投资和预期结果或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如果控制不好,就会由潜在的风险转变为现实的损失。风险投资项目产生风险的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一)主观原因主要是指信息不充分所导致的风险。根据有关研究表明,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过程就是资本与知识相结合的过程,风险投资公司的主导资源是知识而不是资本。风险与知识呈负相关,知识与信息呈正相关,因而风险与信息呈负相关4。信息不对称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形成的:1组织型风险项目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缺陷所导致的组织型风险。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特性是知识型组织。知识型组织是以知识为主导资源,以知识为创造、传递和运用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提供知识产品或服务的组织。它的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公司提供增值服务的知识和能力。 如果企业的组织结构或业务流程中对信息接受、传递和处理产生缺损或失真,就会直接影响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从而产生信息缺损性风险。2素质型风险项目人员素质及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素质型风险。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量每天以几何倍地增长,此所谓“信息爆炸”。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寻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不但取决于组织特性和业务流程的完整性,更重要地取决于运行这套系统的人,人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项目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应该包含智力素质和品格素质两个方面。(1)智力素质包括:风险投资项目管理所具备的系统知识、技能和丰富经验。所投资领域的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因此,风险投资项目管理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投资和项目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某一领域的技术背景。了解宏观经济状况和所投资行业的基本状况。熟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注重商贸知识的积累和商业素质培养。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能力。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敏锐洞察力。(2)品格素质包括: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品格高尚,做事待人诚信可靠。具有强烈的创业冲动和丰富的想象力、创意力。自信、有胆量、有毅力,这是风险投资决策者所必备的。人才不足是目前制约高科技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也是给高科技风险投资业带来风险的主观因素之一5。3职能型风险项目的定位不准所导致的职能型风险。风险投资项目定位十分重要,要依据企业自身所掌握的优势资源和外部环境相结合,恰当确定项目自身的定位。定位过低,则浪费所掌握的资源,定位过高,则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也会带来风险。某些风险投资公司是在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内拥有可资利用的资源和人才,一旦跨出这一领域,涉足一个完全陌生的投资领域,如果人才的引进跟不上,就会造成盲目决策,给项目带来风险。这一情况在传统投资领域进行跨行业多元投资时也经常遇到,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二)客观原因主要是指外部环境的异常变化或市场发育不成熟给风险项目带来的风险。目前引起风险的客观原因主要是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1政策法规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业问世时间不长,政策法规不够健全,每一个政策法规的出台,都会给风险投资项目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存在着许多不适应风险资本市场特点的地方。一是有限合伙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受到法律限制,风险资本的运动规律受阻于法律制约;二是风险投资项目的技术入股比例规定得偏低,最高仅为35%,在风险企业家与投资者发生矛盾时,企业家总是处于劣势,在知识与资本的较量中,知识总是处于下风。2市场机制风险首先,风险投资的市场机制风险主要是指现有的风险资本市场缺乏风险资本的有效退出机制。由于目前我国主板市场上市门槛过高,为高科技企业建立的二板市场至今仍没有启动,因此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不畅,风险资本项目的退出受到制约,影响了资本的流动性,增加了投资风险。其次,企业的产权市场是否健全也是影响投资风险的主要因素。流动性是风险资本的重要特征。健全的产权市场是风险投资运行的机制基础。三、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分类与具体风险分析(一)风险的分类目前,风险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从风险的来源分,可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生产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人才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政治风险和其他环境风险等。从风险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自然风险、人为风险。从风险发生的频率分可划分为系统风险和偶然风险。系统风险发生的频率比较稳定,规律性强,一般可控;偶然风险是受内外部偶然因素的变化影响而产生的风险,一般难于预测和控制。从风险发生的损失程度和概率大小分可划分为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主要风险是指发生风险的损失严重或发生的概率较高。其中风险投资中风险发生的概率较高且损失程度较严重的风险为核心风险,这类风险一旦发生就难以弥补和控制,应重点考虑。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其它可称之为一般风险。次要风险是指风险损失程度较轻且发生的概率较小,如果发生,可以采取补救措施或可以预先防范。如组织风险、计划风险等。从风险发生的结果分,可划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产生损失,不会带来收益的风险,即通常我们所指的危险。投机风险是指风险发生时能产生损失,风险不发生时会带来收益。只不过不同的投机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不同而已。(二)具体风险分析目前了解到的投资的风险大约有以下几种,现做简要分析。1技术风险由于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复杂性,很难预测研究成果向工业化生产与新产品转化过程中成功的概率,这是风险投资中最大的风险来源。技术风险的具体表现为:(1)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新技术在诞生之初都是不完善的、粗糙的,能否在现有的技术知识条件: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都是不能确定的。(2)产品的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产品开发出来后,如果不能成功地生产出产品或进行批量生产,仍不能完成风险投资的全过程。(3)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由于现代知识更新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致使新技术的生命周期缩短,一项新的技术或产品被另一项更新的技术或产品所替代的时间是难以确定的。当更新的技术比预计提前出现时,原有技术将蒙受提前被淘汰的损失。(4)配套技术的不确定性。一项新的技术发明后,往往需要一些专门的配套技术的支持才能使该项技术转化为商业化生产运作,如果所需的配套技术不成熟,也可能带来风险。如美国的TRITIUM公司在风险资本的帮助下于1998年年初开始进军免费网络服务领域,采取类似网络零点公司的技术。但TRITIUM公司一时无法解决在技术上遇到的难题,即廉价带宽技术问题,在挣扎了半年之后,后劲不足,终于支撑不住,只好宣布无限期停业6。2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风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所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1)战略风险。战略方向风险是指项目的长期战略目标和内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对今后项目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项目管理者必须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慎重选择战略方向,应把握好项目推进的速度和质量,任何激进或迟缓都会对项目产生不利的影响。(2)组织结构风险。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属于知识型项目,因此它的组织结构就应当体现知识型的特点,体现知识资源重于资本资源的特点,而不能像传统企业那样设置组织结构。要给予项目经理人员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要到位,并尽力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典型的风险投资企业的组织模型包括,风险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和风险企业家被称为“三驾马车”,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制衡,共担风险,是目前被广泛推行的组织模型。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一驾马车,风险投资企业就难以很好地运行,组织就会面临结构缺陷风险。(3)生产风险。是指新技术产品开发成功之后,这种高新技术产品能否生产出来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产品开发出来之后,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料、设备、人力、经费到产品的形成,都可能遇到风险,如原材料短缺、设备不适用、生产人员经验不足、工艺不过关、外部企业中断与本项目的协作等。风险企业大多为创新科技企业,这些公司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公司的创始人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专业技术上各有特长,并对技术研发情有独钟,但他们在管理上却不是行家理手或对管理的细节不感兴趣。在公司的发展初期,由于公司规模较小,他们尚能管理好自己的公司,随着风险资本的进入,公司进入了一个超常发展阶段,这时身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公司创始人的管理能力已不能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他们在公司管理上的风险日渐突出,可能发生如上所述的决策风险、组织风险和生产风险等。此时,通常的做法是,风险资本家与公司的创始人一道从外面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或职业经理人对公司进行管理7。1977年4月,在风险资本的帮助下,苹果公司首次公开推出了新产品Apple型机取得巨大成功。公司的超常规发展使公司的组织结构出现了问题,而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和沃兹尼克都深感自己不能胜任日常的管理工作,于是他们任命马古拉为执行主席,并从国家半导体公司挖来了他们的总经理麦克尔斯格特担任苹果公司的总经理。这样,苹果公司渡过了当时的管理危机,公司一度得到快速发展。3市场风险该风险在高科技投资项目中发生的概率较大,产生的损失较严重,并且往往无法弥补,是高科技投资项目的核心风险。这类风险的主要特征是:(1)市场的接受能力难以确定。由于实际的市场需求难以确定,当风险企业推出所生产的新产品后,新产品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遭市场的拒绝。如铱星的技术水平比现有的通讯卫星的技术水平高,但是铱星公司却破产了,为什么?主要原因就是铱星技术没有市场需求,技术没有市场性。(2)市场接受的时间难以确定。风险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全新的,产品推出后,顾客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其性能,对新产品持观望、怀疑态度,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从新产品推出到顾客完全接受之间有一个时滞,如果这一时滞过长将导致企业的开发资金难以收回。(3)竞争能力难以确定。风险企业生产的产品常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还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风险企业可能由于生产成本高、缺乏强大的销售系统或新产品用户的转换成本过高而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仍以苹果公司为例:在80年代初,IBM根据市场变化的需求,率先提出走计算机相互兼容的道路,其他的一些计算机公司都纷纷响应。然而苹果公司却没有注意到市场的需求及竞争形势发生了变化,在技术上目空一切,固执己见,拒不走兼容化道路,正因为这一失误,使苹果机与其它品牌PC机不兼容,市场供应的大量软件无法应用,使它难以增加新的客户,失掉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导致了苹果公司后来经营状况恶化,几乎到了破产的地步,至使风险投资遭受重大损失。4人才风险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因素在风险企业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与传统技术企业相比,风险企业在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和结构上有较大的不同,由于风险企业成长较快,且一般属于高度知识密集型的企业,其要求科技人员和劳动力既快速增长又有较高的素质,因而形成高科技人才的相对短缺。高素质的管理层通常是投资者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由于人事制度不合理,高级管理人才容易流失,就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危险;同时,公司技术骨干的流动,也会使整个企业的技术开发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硅谷大名鼎鼎的天使投资人麦克琳于1990年联合其他的风险投资机构向哈斯廷斯创立的纯软件系统公司投资了640万美元,但是,由于公司主管销售的副总裁一直没能打开局面,致使公司业绩停滞不前,先后更换了4名副总裁也没能奏效。最后,麦克琳亲自挑选了一名主管,才使公司的市场业务得到进展。1995年,纯软件系统公司成功上市,麦克琳大获全胜。5其它风险指在风险投资项目中遇到的与企业内外部环境相关的一些风险,如知识产权风险、信用风险、人事风险、道德风险、选址风险等,这类风险发生的偶然性较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一般不会生死悠关,但也不可调以轻心,也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予以清除。四、风险投资中的风险规避(一)风险测定方法科学化Z一记分法由Dr. Edward I. Altman于1968年发表。这一记分法通过统计的手段,将几个最重要的指标结合在一起来判断企业的运营情况。Z一记分法最初源于对生产性企业的采样,但这一算法在预测非生产型企业的倒闭时有着非常高的准确率8。在Altman的Z-记分法中,影响企业的财务实力的变量有:1、CA =流动资产2、TA =总资产3、SL =销售净额4、IN =利息5、TL =总负债6、CL =流动负债7、VE =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8、ET =税前利润9、RE =未分配利润X1 = (CA CL)/ TA:重要性最低。X1用来衡量企业净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CA-CL通常称为营运资产。X2 = RE /TA:重要性略高。X2衡量企业的获利情况。由于未分配利润容易被修饰,因此可能带来误解。X4 = VE/TL:重要性更高。衡量企业承受资产贬值的能力的指标。对于私营企业,VE可以用TA-TL代替。但应该注意,这一替换未得到统计上的证明。X5 = SL/TA:次重要。衡量企业总资产的周转能力。X3 = (ET + IN)/TA:最重要的指标。利润是企业运营的主要目的,也是最终决定企业活力的力量。将利息加入到收入中,是因为这一成本并未从企业的获利能力中去掉。将上述指标结合在一起,得到可以表示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 Z = 1.2*X1 + 1.4*X2 + 0.6* X4 + 1.0*X5 + 3.3*X3Z分值的说明:3.0及以上从财务数据来判断,该企业的运营是安全的。当然,管理失误,欺骗,经济下滑以及其他因素都可能会造成难以预见的问题。2.7-3.0从预测破产的角度上讲,可能是安全的。但该企业处于灰色区域之中。1.8-2.7可能在两年内破产。企业处于灰色区域。企业要幸存,必须采取较大变革。1.8以下很可能正在走向破产。很难指望一个Z分值在1.8以下的企业可能恢复过来。因为总资产是X5的分母。与销售收入相比,总资产较小,会使X5很大。用户应该注意,X5大于3时,会使这一指数无法提供一个准确的预测。当然,这也表明,在支撑其销售收入方面,企业资产不足。由于Z记分模型是基于生产型企业的,这一结果用于非生产型企业时,更经常用于对趋势的预测。但当分值小于3.0时,就有必要对企业进行严重关注。Z记分法还有很多其他应用。如用于评价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或作为选择股票和债券投资的依据。ST 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公司,济南市五家上市公司在 2002年全被冠以 ST,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济南现象”, 下面以济南市两家被 ST 的上市公司:ST 济南百货,ST 济南轻骑为例研究分析 Z 分数模型在我国 ST 公司中的具体应用情况。现仅以距离被 ST 时间的近五年的会计年度报表资料,分析 Z分数模型如何应用。在分析过程中利用 Z分数模型的判别函数结合报表资料计算 ST 公司各年的 Z值,与 Z 分数模型的判别标准和这两家家公司各年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9。表1 ST济南百货600807Z X1 X2 X3 X4 X5 年份2.11712978-0.070960.1638540.2127611.4555490.35592919982.24931483-0.03620.2146110.2300041.4349640.4059419993.806347280.0419040.1975560.0527833.1990750.3150320002.49184099-0.435651.655216-0.657151.8269750.10244920012.20969158-0.647492.060251-0.386751.1116260.07205220023.53715626-0.375083.3156430.0743270.4469260.0753412003-0.24912986-0.46447-0.421270.255310.278850.1024492004-0.39585794-0.496360.125611-0.216440.1398150.051522005从表1中可以看出ST济南百货在1998年和1999年的Z值就已经处在阿尔曼所说的“灰色地带”,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稳定,出现财务危机的预兆;在 2000年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暂时好转,Z值高于临界值 2.675,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比较好,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在2001年和2002年企业的Z值又进入“灰色地带”的区域中,并且2003年出现的短暂好转之后,ST济南百货2004年和2005 年的Z值都为负值远远低于下限值1.8,表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大。在实际中,ST济南百货在 2002年由于连续亏损被冠以 ST,山东省实施拯救工程。由于2001年华建电子重组未能成功,在2002年7月,实力雄厚的将军控股开始重组ST济百,2003年8月将军投资方面顺利进入董事会。但2004年的亏损却让人们对这场拯救战的成果产生了怀疑,ST济南百货的拯救并未成功。Z 值计算分析结果与ST 济南百货各年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2 ST济南轻骑600698Z X1 X2 X3 X4 X5 年份11.63122940.6960610.4085380.4539449.480130.59255719983.736633760.4138080.342296-0.004072.7505840.23401419992.653398450.486820.225729-0.205552.0177250.12867320001.055709380.390786-0.10374-0.647861.2309970.1855232001-18.72187512-2.6893-5.3816-11.61860.2751190.6925542002-0.22712944-0.07694-1.239610.0305660.5749170.48394220030.05301009-0.11785-1.026210.0284931.1587390.0098420041.29815866-0.09886-0.973650.0260310.9164981.4281372005从表2中可以看出ST轻骑的财务状况无论恶化与好转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 1998年和1999年,企业的Z值高于Z分数模型的临界值2.675,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比较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尤其是1998年的Z值已经远远高于临界值;在2000年企业的Z值是2.654,处于“灰色地带”的区域内,表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从2001年到2004年各年中企业计算的Z值都低于下限值1.81,而且2002和2003年的Z值都为负数并且远远低于下限值1.81,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非常不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大,2005年企业Z值虽然有所升高但还是低于下限值1.81,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在实际中,济南轻骑同样在 2002 年被冠以ST,2003年由于亏损严重被暂停上市,进行整顿。2004 年6月30日,中国汽修成为ST轻骑第一大股东。2004 年8月9日 ST 轻骑复市,出现连续两年微利的局面,但情况并不乐观。Z值计算分析结果与ST济南轻骑各年的实际情况也基本一致。(二)风险处理多面化上述分析了风险分析的方法,我们对如何判断风险投资的风险程度和大小有了一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最后可根据分析的结果来决定投资的取舍。但是在日常产业投资过程中,作为风险投资公司还可以利用一些方法去判断和规避风险:1回避风险这对风险投资者来说可能是笑话,要回避风险就谈不上进行风险投资。当事实上,这里指的回避风险是在进行了风险分析以后,放弃那些风险太大的投资方案的选择。当然这是对付风险最彻底的方法,例如:员决定对企业计划投资开发一种新的高技术产品,但在试制阶段发现问题很多,技术和工艺上尚缺成熟,从而决定放弃此项计划,以使风险降低,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对于投资与产业的风险投资最常见的回避风险的方法发生在一是改变投资时点。如将投资地点改变,迁移到远离污染严重的地点;二是改变投资方向,如放弃经中试,生产试验不成熟,不过关的产品,改为投资一些技术性能相对可靠的产品;三是改变原已经可行性论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以使生产产品的成熟度更稳定;四是暂时中止和推迟放弃原风险投资的方案。2风险控制这是指对于不能避免风险时,采取措施来控制设法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减少经济损失的程度的方法。它是在风险投资者在其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力图维持原有的投资决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实施风险的对抗的积极态度。通常根据风险控制措施的作用时间,可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减轻。而损失预防又分为工程方法和行为管理方法。损失预防的工程方法通常可归纳为10种预防风险的方法。(1)防止危险因素的产生,如消除各种可能成为火源的物质;(2)防止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如仓库重地严禁烟火等;(3)防止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的能量释放,如对建筑物进行加固;(4)减少危险源释放的速度和限制危险空间;(5)在时间和空间上将危险和保护对象进行隔离;(6)借助物质障碍将危险和保护对象进行隔离,如利用防水帆布遮挡水泥等建筑材料;(7)改善危险因素的基本属性;(8)加强被保护对象防护能力;(9)救护被损坏的风险单位;(10)稳定、修理、更新遭受损失的物体。而所谓行为管理法是由海恩里希所创,它强调的是人们的行为失误在风险损失中的作用。此方法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市场经济中,投资盈利与投资决策者的物质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有相应投资决策行为及实施过程中的约束机制,更强化了风险的行为管理。例如减少和减轻风险损失和程度,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为了控制因建筑市场材料涨价提高工程成本,可加快工程建设的速度;为减轻因市场利率上升带来财务风险,与有关单位签约固定利率的贷款合同等等。采取了一定措施控制风险,往往会比原来预算增加耗费成本。例如,为取得固定利息贷款,而同意支付相对较高的利息。故在决定是否采取控制风险方时,也应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若控制风险的成本大于原风险损失值,该措施在经济上属不可行。3风险自担当某种风险投资不能避免或若冒该风险可能获得较大利润时,也就是风险投资者所追求的,就应该将这种风险自担,自己来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自担的产生也有两种情况发生,一是积极的计划中的风险自担,由于明知风险,又不可避免,一时又找不到适当的处理方法,或自己承担风险比其他处理方法更经济,则属于积极的计划中的风险;二是消极的非计划中风险,由于考虑不周。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故没有处理风险的准备,也可能低估了风险损失的程度,则风险自担。解决这类风险自担措施的前提,应充分考虑到风险投资者的实力和其承受能力。该承受能力并不取决于其总资产大小,而是其股权资金多少。企业总效益规模大,股权资金的比重高,相对承受风险的能力也大;反之,承受风险的能力就小。风险自担的处理方法一般允许将风险损失计入成本,也有建立风险损失基金和组织经营性专业自保公司等方法来处理风险。特别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大公司和跨国公司,多数采用自我保险比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单要省钱得多,对小企业来说则不一。4风险得分散和结合有经营经验得风险投资者通常采用这种处理方法,即是将所面临得风险分解为空间、产业和时间,然后进行多角化经营便是一种风险分散的方法。而风险结合则是指增加风险单位的数量来提高预防未来的风险损失能力。对一些大型的投资项目通过组织多个财团进行共同开发和投资,或与政府、多家金融机构一起来共同投资以减少各自的损失,但换句话说,也减少了将来收益的分享。(三)退出机制完善化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在其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发展到相对成熟之后,将所投资的风险资本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本形态即变现的机制及其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主要包括四种方式:公开上市、股份回购、企业购并和清算。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的关键和核心,它既是过去风险投资行为的终点,又是新风险投资行为的起点,只有完成了有效的退出才能实现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由于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差异,美国和德国在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上各有所侧重。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包括上市、股权转让和清算。1首次公开上市(IPO)是风险资本最佳的退出方式 在美国,大约30%的风险资本的退出采用这个方式。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企业的公开上市可以让许多创业家和风险资本家一夜暴富,成为亿万富翁。白手起家的神话在美国华尔街经常出现。远的有苹果、微软、英特尔公司,近的则有雅虎、美国在线等。 采用IPO方式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为企业发展筹集更多资金,并增强了原有股份的流动性;第二,提高了企业在客户供应商和借贷机构的信誉,容易招聘到专业技术人才,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企业成功上市使风险资本家获得数目可观的资本收益,因而有动力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公开上市还是外部投资者衡量风险资本家业绩的标准,而且可以保持企业的独立性。具有一个支持创新的资本市场是风险资本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10。在美国,风险投资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与其有风险资本成熟的退出机制(美国的第二板市场-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是分不开的。 2 股份转让是风险资本退出的另一途径 尽管IPO方式是风险资本退出的最佳选择,但这种方式也是最困难的一种方式,即使在美国这样存在权威的评估机构和成熟二板市场的情况下,成功的风险企业通过IPO方式退出的比例也逐年下降11。这是因为:第一,通过IPO的方式需要的周期比较长,再加之风险资本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之后尚需一段时间才能完全退出,投资者不能立即获得资本增值的收益;第二,IPO上市的企业在资产规模、年销售额、连续盈利时间等方面都需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并不是所有的风险企业都能满足这些条件。另外,股票上市需要披露大量信息、定期报送财务报表,而且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企业上市的准备工作。因而许多风险资本家采取股份转让的方式退出。 股份转让时,选择的对象可以是创业公司或创业家本人,此种方式称为股份回购;也可以是新的投资者,这种形式的出售分为两种:一般购并和第二期购并。一般购并是指公司间的收购与兼并;第二期购并是指由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收购,接手第二期投资。统计表明,在风险资本退出方式中,一般购并、第二期购并、股份回购总量上比公开上市还要多,但在收益率上仅为公开上市的1/5。 出售是风险资本家退出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近年来,以出售的方式退出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收购者的计划、会计准则、法律结构和其他业务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种调查了解,可以获得最好的出售价格,顺利地出售,以确保投资收益。 3清理公司也是风险资本退出创业企业的方法 相当大部分的风险资本投资不成功,越是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资本投资,失败的比例越高。据统计,美国有风险资本所支持的企业,20%-30%完全失败,约60%受到挫折,只有5%-10%的创业企业可获得成功12。 因此,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一旦确认创业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或者成长太慢,不能给予预期的回报,就要果断地撤出,将能收回的资金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根据研究,清算方式退出的投资大概占风险投资基金总投资的32%。这种方法一般仅能收回原投资额的64%。 清算方式的退出是痛苦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必须断然采取的方案,不能及时抽身而出,只能带来更大的损失。即使是仍能正常经营,但成长缓慢,收益很低,没有发展前途,也要果断退出。沉淀在这一类公司中的投资资本的机会成本巨大,风险投资一般不愿意承受这样巨大的投资成本。4美国、德国和我国市场在风险投资中退出机制情况的分析美国的资本市场体系相当发达,拥有主板市场、二板市场、NASDAQ市场和地方性证券市场4个层次。特别是NASDAQ市场,为美国的风险投资提供了良好的退出通道,促进了大批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微软、英特尔、雅虎等一些世界闻名的高科技企业最初都是借助其发展起来的。德国的资本市场远不如美国发达,德国的二板市场是在效仿美国NASDAQ市场的基础上于1979年3月10日设立的,称之为新市场。在设立之初,新市场对上市公司条件、交易规则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了适宜风险投资发展的规定,这一金融制度变革给德国风险资本的退出创造了一个有效的渠道。自NASDAQ市场建立后,美国的风险资本大部分都是通过IPO方式退出的,这也是能给风险投资家和投资企业带来最高回报率的一种退出方式。但从图1可以看出,2001年开始,美国风险投资以IPO退出的数量急剧下降。2000年,以IPO退出的项目数有262个,2001年猛跌到41个,到2003年只有29个项目以IPO方式退出。近年来,美国风险投资以兼并收购方式(M&A)退出的数量占风险投资退出数的比例越来越高。在2000年以前,德国的风险投资也较倾向于股票市场尤其是“新市场”来实现退出。但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出现和破灭,IPO这个曾经是最重要最有利的退出渠道近年来在德国成了不可接受的选择。如表2所示:根据欧洲风险投资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02年德国没有一个风险投资项目通过IPO退出,2003年通过IPO退出的项目也仅有一个。在德国的全能银行体系下,银行可以持有工商企业的股票。因此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密切而稳定,对于公司控股权的转让较少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由于缺乏通常的股权转让渠道,清算成了近年来德国风险资本退出的主流,影响了德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而美国的大股东多为机构投资者,在持股公司业绩不好时,机构投资者一般不直接干预公司运转,而是改变自己的股票组合,在证券市场卖出该公司的股票,使得公司接管与兼并事件频频发生13。图1美国通过IPO和兼并收购退出的项目数分布附图资料来源:普华永道汤姆逊经济委员会NVCA年报表2德国风险投资退出项目数的渠道分布退出渠道2002年2003年股权出售9755公开发行6833IPO01清算491259偿还贷款17631出售3623其他方式425229 资料来源:EVCA2004年报在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建设上,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单一性和股权分置的特殊性使得处于成熟前期的由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企业难以通过上市实现退出。加之我国二板市场尚为建立,主板市场上市门槛又过高,所以IPO虽然是风险企业最满意的选择,但在我国却未必是最主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从美国NASDAQ的上市企业看,即使是IPO成功的企业,股价大部分也只能维持在发行价格,而且每年被摘牌退市的企业也为数不少。2004年5月1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终于破壳而出,但它依然保留了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和较高的上市条件,因此并未给风险投资的退出带来根本性改善。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它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质意义。美国的经验也说明,风险投资的发展并非一定受制于创业板的建立。美国的风险投资始于1946年,但NASDAQ市场却诞生于1971年。结合我国的具体条件,在实现风险资本退出时,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退出策略。以政府资金为主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回购方式退出,以利于明晰企业产权,当企业发展规模较大,股权回购有困难时,可以考虑多种退出方式并用,以增加退出的可能性。我国已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地成立了产权交易所,可充分利用产权市场交易时间短、费用低、资源利用充分的特点来实现退出。总之,只有安全地退出所投资的创业企业,风险投资才可能实现高额的投资回报和进入下一轮投资计划。所以,可行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的关键。 结 论发展风险投资是增强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从1988年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诞生开始,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已初具规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特别是投资体制的改革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作为高风险,高收益,高技术的一个特殊行业,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壮大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与对风险的最终控制。要想确保投资资本的效益,就必须尽可能合理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制定好风险管理总体方案和行动措施,利用金融创新、制度创新及管理创新来有效地激励创业家和风险资本家,有效地减少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并提供技术创新所必须的管理机制,尽可能减少、控制和消除存在于风险投资中的各种风险。在高技术开发已成主流的今天,资金的需求和对利润率的追逐,使得对风险投资的研究以及对风险的控制和规避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本文最后对风险测定方法、风险处理和退出机制这三种风险规避方法作出阐述并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出合理的方法使之有助于风险的控制和规避。致谢本毕业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彭春梅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彭春梅老师在我论文的撰写和修改过程中非常认真负责,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且给我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她严格要求我按照撰写论文的步骤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从写提纲到开始写正文,每一步都非常认真仔细,使我更加有条理地撰写论文。她认真地帮我修改论文,无论是从大的方面还是微小的方面,都很认真详细地给予了我意见和建议。她这种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彭春梅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参考文献:1 李伯聪.风险三议.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12 安实,王健,赵泽斌.风险投资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2005:153-1883 成思危,约翰.沃尔. 风险投资在中国. 民族出版社, 20024 Douglas J. Cumming. Jeffrey G. MacIntosh.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DURATION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May 18, 20005 肖元真全球风险投资发展大趋势科学出版社,2000:78-816 曹金钟. 高科技风险投资项目中的风险规避与管理. 中国大学生网.20057 张元萍发展风险投资初探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998 学术探讨Z记分法及其应用.阿里巴巴网.20029 付瀚郑蓓蕾Z分数模型在ST公司中的应用探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10 陈奎峰汪少华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分析浙江经济信息网200411 成思危.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几点战略思考. 人民论坛.2003,1012 冯勤,沈斌. 创业投资退出机制及其绩效分析. 经济论坛.2004,1213 曾丽莎美德风险投资的比较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前沿,200514 Martin Haemming风险投资国际化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58-26715 庄恩岳,王明珠.风险投资与案例评析. 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9:18-2516 郭志文我国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的战略思考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917 EVCA.Belgiurn:European Private Equity and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EVCA Yearbook 2004Z,2004附录一在加拿大和美国的风险资本投资期限摘要本文认为,对于不同的创业公司,有率效的投资期限使风险资本家和新企业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得到最小化,和达到资本收益最大化,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会课件APP制作
- 《贝塞尔函数及其应用》课件
- 一年级学生安全教育课件
- 禽类屠宰行业职业技能提升与培训考核试卷
- 新能源技术与化妆品产业发展考核试卷
- 幼儿园暴风雪安全教育
- 糖果企业市场营销渠道建设考核试卷
- 环境工程专题课件
- 航海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测试考核试卷
- 《数据库操作基础第11讲》课件
- 森林火灾后生态恢复的策略探讨
- 2025-2030中国战斗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24年12月真题(第一套)Part I Writing
- 吡仑帕奈产品简介
- 高处作业力学基础知识
- 洗煤厂应急救援预案
-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环境布置设计方案
- 《企业的绩效管理问题与优化策略的分析案例-以舍得酒业公司为例9100字》
- 超星尔雅学习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南京师范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天天练”100篇,附参考答案
- DB31∕701-2020 有色金属铸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