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指导书范文.doc_第1页
硫化氢指导书范文.doc_第2页
硫化氢指导书范文.doc_第3页
硫化氢指导书范文.doc_第4页
硫化氢指导书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硫化氢指导书范文 硫化氢(H2S)防护作业指导书在钻井过程中,当钻遇含有硫化氢(H2S)的油层、气层,或因钻井液处理剂在高温高热分解作用下,产生硫化氢,就容易发生人员硫化氢中毒,造成对设备的损坏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因此,硫化氢防护技术是钻井作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自救防护技术。 17.1防硫化氢技术培训钻井队每位成员都必须进行硫化氢防护技术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者,才允许在含硫地区从事钻井作业,培训内容如下17.1.1了解H2S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对设备、人体带来的危害,以及钻遇H2S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17.1.2了解井场地形、钻机设备位置与本地季节风方向之间关系、H2S监测仪器放置情况、报警器音响特点和风标位置,以及安全撤退路线等。 17.1.3掌握钻井安全操作中的各项措施和规定。 17.1.4掌握防毒面具、供氧呼吸器以及硫化氢监测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具备救护H2S中毒人员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17.2钻井过程中H2S的17.2.1某些钻井液处理剂在高温高热分解作用下,产生H2S。 17.2.2钻井液中细菌的作用。 17.2.3钻入含硫化氢地层,大量H2S侵入井内。 硫化氢气田多存在于碳酸盐岩蒸发岩地层中,尤其在与碳酸盐伴生的硫酸盐沉积环境中,H2S更为普遍。 一般来讲,H2S含量随地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7.3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害17.3.1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强酸性气体。 如遇低浓度的H2S气体,会嗅到一种臭鸡蛋味。 其相对密度为1.176,较空气重。 硫化氢燃点250,燃烧时呈蓝色火焰,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H2S气体与空气混合,浓度达4.3%?46%时就形成一种爆炸混合物。 17.3.2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H2S气体的毒性较一氧化碳大5?6倍,几呼与氰化氢同样剧毒,不同浓度的H2S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具体见表17-1。 17.3.3硫化氢对金属材料的腐蚀H2S溶于水形成弱酸,对金属的腐蚀形式有电化学失重腐蚀、氢脆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以后两种为主,一般统称为氢脆破坏。 氢脆破坏往往造成井下管柱的突然断落、地面管汇和仪表的爆破,井口装置的破坏,甚至发生严重的井喷失控或着火事故。 表17-1不同浓度的H2S对人体的危害H2S浓度(PPm)危害程度0.13-4.6可嗅到臭蛋味,一般对人体不产生危害。 4.6-10刚接触有刺热感,但会迅速消失。 为安全临界浓度(TLV)即允许8小时暴露值,各国要求不一样,我国标准为20PPm,超过TLV,必须戴防毒面具。 允许直接接触10分钟。 刺激咽喉,引起咳嗽,3-10分钟会损伤嗅觉神经和人的眼睛;有轻微头痛,恶心,脉膊加快,接触4小时以上可能导致死亡。 立即破坏嗅觉系统,眼睛、咽喉有灼烧感,时间稍长,眼、喉将灼伤,甚至导致死亡。 失去理智和平衡知觉,呼吸困难,2-15分钟内出现呼吸停止,如果抢救不及时,将导致死亡。 很快失去知觉,停止呼吸,若不立即抢救将死亡。 10-2050100xx007001000立即失去知觉,造成死亡,或造成永久性脑损伤,智力损残。 2000吸上一口,将立即死亡,难于抢救。 17.3.4硫化氢能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在地面设备、井口装置、井下工具中有橡胶、浸油石墨、石棉等金属材料制作的密封件,它们在H2S环境中使用一段时间后,橡胶会产生鼓泡胀大、失去弹性,浸油石墨及石棉绳上的油会被溶解而导致密封件的失效。 17.3.5硫化氢对钻井液的污染主要是对水基钻井液有较大的污染,会使钻井液性能发生很大变化,如密度下降、pH值下降,以至形成流不动的冻胶,颜色变为瓦灰色、墨色或墨绿色。 17.4硫化氢的检测和报警17.4.1在井场H2S容易积聚的地方,特别是圆井、循环罐、振动筛附近和钻台等常有人员的地方,应安装H2S监测仪及音响报警系统。 17.4.2当空气中H2S含量超过20豪克/升时,监测仪能自动报警,其音响应使井场工作人员能听到,二层台应装设音响报警器。 17.4.3在高含硫地区钻井,井场必须配备便携式H2S监测器。 17.4.4井队HSE监督员要对H2S监测仪器进行周检和强检。 17.4.5钻入气层时应加强对钻井液中H2S的测定。 17.4.6在新构造上钻第一口探井时,应采取相应的H2S监测和预防措施。 17.5含硫油气田钻井设计的特殊要求17.5.1在含硫地区的钻井设计中,应注明含硫地层及其深度和预计含量。 17.5.2设计井身结构时,应考虑在较大的过平衡下钻进,溢流井喷后关井和压井施工时,裸眼地层能承受较大的井底压力。 17.5.3若预计H2S压力大于0.21千帕时,必须使用抗硫套管、钻杆和其它管材。 17.5.4当井下温度高于93C时,套管和钻铤可不考虑抗硫性能。 高压含硫地区可采用厚壁钻杆。 17.5.5设计钻开含硫地层的钻井液密度,其安全附加密度在规定的油井标准0.05?0.10克/厘米3,气井标准0.07?0.15克/厘米3上选用上限值。 17.5.6井队必须有足量的高密度钻井液(超过钻进用钻井液密度0.1克/厘米以上)和加重材料储备。 高密度钻井液的储存量一般是井筒容积的1?2倍。 17.5.7在钻开含硫地层后,要求钻井液的pH值始终控制在9.5以上,并选择相适应的加重材料。 若采取铝制钻具时,pH值不得超过10.5。 17.5.8严格限制在含硫地层用常规中途测试工具进行地层测试工作,若必须进行时,应减少钻柱在H2S中浸泡时间。 17.5.9必须对井场周围2千米以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等进行勘测,并在设计书上标明位置。 在有H2S溢出井口的危险情况下,应通知上述单位人员迅速撤离。 17.5.10制定一个完整的、后勤人员对井队进行救援的应急计划。 17.6含硫油气田钻井的安全操作17.6.1在即将钻入含硫地层时,应对钻井队人员进行一次防H2S的安全培训和演习,并向当班的各岗位人员发出警告信号。 17.6.2在高含硫地区即将钻进油气层和在油气层中钻进时,以及发生井涌、井喷后,应有医生、救护车、专业监测人员在井场值班。 17.6.3严格按设计钻井液密度配置钻井液,未经批准,不得修改设计钻井液密度,经随钻压力监测发现地层压力异常时,应及时调整钻井液密度以保持井内压力平衡。 17.6.4及时发现溢流显示,迅速控制井口,尽快调整钻井液密度压井。 17.6.5利用钻井液除气器和除硫剂,将钻井液中的H2S的含量控制在50毫克/升以下,并随时对钻井液的pH值进行监测。 17.6.6在油气层和油气层以上起钻时,前10根立柱起钻速度应控制在0.5米/秒以内。 17.6.7在油气层和钻过油气层进行起下钻作业时,必须进行短程起下钻。 317.6.8在含硫地层取芯起钻,当取芯工具离地面还有五柱时,钻台作业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直到起出岩芯筒为止。 17.6.9接单根时上扣扭矩要适当,避免钻具咬伤且保证公母接头端面的良好接触(下套管也一样),当井下温度超过149C时,应避免使用含硫丝扣油。 17.6.10在油气层钻进时,若在井场动用电、气焊,必须采取绝对安全的防火措施,并按规定程序报批执行。 17.6.11在H2S含量超过安全临界浓度的污染区进行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佩带防护器具,且至少有两人同在一起工作,以便相互救护。 17.6.12井队在现有条件下不能实施井控作业而决定放喷点火时,点火人员应佩带防护器具,并在上风方向,离火口距离不得少于10米,用点火枪远程射击。 17.6.13控制住井喷后,应对井场各个岗位和可能积聚H2S的地方进行浓度检测。 只有在安全临界浓度以下时,人员方能进入。 17.7硫化氢防护演习为了使在井场上所有作业人员都能高效地应付H2S紧急情况,应当每天进行一次H2S防护演习。 若所有人员的演习都令人满意了,该防护演习可放宽到每星期一次,当H2S报警器发出警报时,应采取下列步骤17.7.1所有必要人员都要戴上呼吸器,井队现场HSE监督员应检查管道空气系统上的呼吸空气供应阀,作业人员应按应急计划采取必要的措施。 17.7.2平台上的鼓风机工况良好,并且所有灯火都应熄灭。 17.7.3保证至少两人在一起工作,防止任何人单独出入H2S污染区。 17.7.4如果有不必要的人员在井场,给他们戴上呼吸器令其离开现场。 17.7.5封锁井场大门,并派人巡逻。 在大门口插上红旗,警告钻机附近有极度危险。 17.7.6发出H2S情况解除信号后,井队现场HSE监督员应做到 (1)检查呼吸器和空气软管等,并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必要的整改; (2)给自持式呼吸器充气,以供下次使用;检查有无故障或损坏,必要时进行整改,每个自持式呼吸器要存放在方便、卫生的地方; (3)检查H2S传感和检测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整改; (4)用手提式检查仪检测低洼区、空气不通区,以及钻机周围有无H2S聚集; (5)汇报各种H2S检测设备、防护设备等有无破损情况。 17.7.7现场进行硫化氢防护演习,应有专用硫化氢防护演习记录本,内容包括 (1)演习日期、具体时间是几时几分至几时几分; (2)当时钻井深度; (3)天气情况,当时气温; (4)参加演习的班组、员工名单; (5)在钻台、钻井液循环罐、振动筛或安全点活动的简单描述; (6)演习过程中员工的不规范操作或设备的故障; (7)在工程班报表上也应注明每次硫化氢防护演习的情况; (8)注明演习是否获得成功等。 17.7.8演习结束后,应对H2S应急计划进行确认。 17.8人员疏散当听到H2S报警器的信号,井队现场HSE监督员要对紧急情况立即作出评价,并决定采取的行动。 17.8.1一旦收到HSE监督的疏散通知,所有人员应迅速离开井场。 17.8.2要认为井场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则所有人员都应转移到安全区域并疏散。 17.8.3迅速汇报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居民,以获得帮助;17.8.4必要时,应协助危险区域的居民疏散。 17.8.5为保证安全,未经许可,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井场。 17.9硫化氢中毒的早期抢救与护理17.9.1硫化氢中毒的早期抢救 (1)进入毒气区抢救伤员,必须戴过滤型防毒面具见图17-1。 插入硫化氢防护20页上图图17-1过滤型防毒面具结构 (2)迅速将中毒者从毒气区抬到通风且空气新鲜的上风地区。 (3)如果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和心跳,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直到呼吸和心跳恢复正常,亦可使用呼吸器进行抢救。 (4)如中毒者没有停止呼吸,应绝对保持中毒者处于放松状态,并给予输氧,随时保持中毒者的体温,不能乱抬乱背,应将中毒者放于平坦干燥的地方就地抢救。 17.9.2硫化氢中毒的一般护理知识 (1)当呼吸和心跳恢复后,可给中毒者饮用一些兴奋性饮料,如浓茶、咖啡等,并有专人护理。 (2)如眼睛轻度损害,可用干净水清洗或冷敷。 (3)哪怕轻微中毒,也要休息几天,不得再受H2S的伤害。 因为被H2S伤害过的人对H2S的抵抗力变得更低了。 17.9.3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法及口对口吹气法) (1)胸外心脏挤压法。 当硫化氢中毒者心脏与呼吸停止时,可用此法进行人工呼吸,若与口对口吹气法同时进行效果更好,操作方法如下将硫化氢中毒者抬到空气流通的地方(注意防止受凉),解开有碍呼吸的领扣、腰带,平放仰卧在有衣物垫的硬板上,拉开患者下颌,使口腔张开,以利呼吸。 救护者跪在患者腰部一侧,正确找准挤压点,两手相迭,手掌根部放在心口窝稍高一点的地方,即掌根放在胸骨底下1/3部位,双臂绷直(图17-2)。 插入硫化氢防护掌根用力向下(脊背方向)挤12页上图压,压出心脏内血液,每秒一次,压陷3?5厘米,用力应均匀。 挤压后掌根很快放松,使伤员胸廓自动复原,血又充满心脏。 如此反复挤压、放松,用力应适当,即有效挤压,又应避免内伤。 图17-2救护者双臂绷直 (2)口对口呼吸法(图17-3)让中毒者仰卧,解开领口和腰带,将患者头部转向一边,清除患者口中粘痰、假牙、泥沙等异物。 将患者下颚用力向前张开,使之呼吸道畅通。 抬起患者下颌用一只手捏住患者鼻子,口对患者的嘴吹气(一次吹气量约为8001200毫升)。 当吹气进入患者体内时,看到患者胸部鼓起,证明呼吸道无阻塞。 吹足气后,将嘴移开,让其呼出体内的气,每4秒钟均匀吹一次(每分钟约15次),重复上述至条动作,直至患者能自由呼吸为止。 插入硫化氢防护8页图图17-3口对口呼吸法头后仰,捏紧鼻孔口对口吹气放开鼻孔,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