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湿药PPT课件.ppt_第1页
祛风湿药PPT课件.ppt_第2页
祛风湿药PPT课件.ppt_第3页
祛风湿药PPT课件.ppt_第4页
祛风湿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祛风湿药 概述一 含义凡以祛除风寒湿邪 治疗风湿痹证为主的药物 称为祛风湿药 二 功效能祛除留着于肌肉 经络 筋骨的风湿之邪 有的还兼有散寒 舒筋 通络 止痛 活血或补肝肾 强筋骨等作用 三 分类祛风湿药根据其药性和功效的不同 分为祛风寒湿药 祛风湿热药 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四 主治证主要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 关节不利 肿大 筋脉拘挛等症 部分药物还适用于腰膝酸软 下肢痿弱等 五 性能特点本类药物味多辛苦 性或温或凉 本章药物作用主要祛风寒湿 部分药舒筋活络 止痹痛 强筋骨 六 配伍应用使用祛风湿药时 应根据痹证的类型 邪犯的部位 病程的新久等 选择药物并作适当的配伍 如治行痹 宜选善能祛风的祛风湿药 治着痹 宜选温燥的祛风湿药 治痛痹 宜选散寒止痛的祛风湿药 治热痹 首选寒凉的祛风湿药 佐以凉血清热药 肝肾虚损 当选用强筋骨的祛风湿药 久病体虚 应与补益气血药同用等 七 使用注意1 痹证多属慢性疾病 为服用方便 可制成酒或丸散剂 酒还能增强祛风湿药的功效 也可制成敷剂型 直接用于患处 2 辛温性燥的祛风湿药 易伤阴耗血 阴血亏虚者应慎用 第一节祛风寒湿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为辛苦温 人肝脾肾经 具有较好的祛风 除湿 散寒 止痛 通经络等作用 尤以止痛为其特点 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 肢体关节疼痛 筋脉拘挛 痛有定处 遇寒加重等 配伍亦可用于风湿热痹 独活 独活 性味 辛 苦 微温归经 归肾 膀胱经特点 性善下性 善治下半身风寒湿痹疼痛 功效主治 祛风湿 止痹痛 解表 1 祛风湿 止痹痛 风寒湿痹疼痛 下半身尤宜 其性善下行 尤以腰膝 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重者为宜 1 治行痹 常与附子 乌头 防风等同用 如 千金方 独活酒 2 若肾气虚弱 当风受冷所致偏枯冷痹缓弱疼痛等 多与桑寄生 杜仲 防风等同用 如独活寄生汤 2 解表 外感风寒表证夹湿者 即风寒夹湿表证 以其发汗解表 散风祛湿 多配羌活 防风 荆芥等 如荆防败毒散 用法用量 煎服 5 15g 独活与羌活功用对比 共同点 祛风湿 止痹痛 解表 用于风寒湿痹疼痛及外感风寒夹湿 不同点 独活 长于治疗下半身风寒湿痹疼痛 辛散解表力弱 羌活 长于治疗上半身风寒湿痹疼痛 辛散解表力强 故有 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 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风 之说 威灵仙 玄明粉 威灵仙 性味 辛 咸 温归经 归膀胱经特点 性善走 通络止痛较强 功效主治 祛风湿 通经络 消痰水 消骨鲠 1 祛风湿 通经络 主治风湿痹痛 以其辛散温通 性猛善走 通行十二经脉 凡风湿痹痛 麻木不仁 无论上下皆可用 为风湿痹痛要药 可单用为末 温酒调服 也可配当归 桂心为丸服 如神应丸 现多与羌活 防风 川芎 姜黄等同用 威灵仙 2 痰饮积聚 本品能消痰水 为治疗痰饮积聚要药 多与半夏姜汁同用 3 消骨哽 可治诸骨哽咽 本品有软坚消骨哽作用 可单用或加砂糖 醋煎汤 慢慢咽下 一般可使骨哽消失 用法用量 煎服 6 9g 外用 适量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走窜 气血虚弱者慎服 徐长卿 徐长卿 性味 辛 温归经 归肝 胃经功效主治 祛风止痛 活血通络 止痒 1 祛风止痛 风湿痹痛 腰痛 跌打损伤 脘腹痛等各种痛证 2 活血通络 用于跌打损伤 3 止痒 风疹湿疹 顽癣等皮肤病 徐长卿 此外本品还可以解蛇毒治疗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煎服3 10g 散剂1 5 3g 本品芳香入汤剂不宜久煎 独活 威灵仙与徐长卿功用对比 共同点 独活 威灵仙与徐长卿皆辛温 均能祛风湿 止痛 常用治风寒湿痹 肢节疼痛 重着麻木 不同点 独活辛苦微温 祛风湿之力较强 为治风湿痹痛主药 因其主入肾经 必善下行 其治痹痛 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于下部风寒湿痹者为宜 同时 本品又能解表 也常用治外感风寒夹湿表证 此外 也治少阴伏风头痛 独活 威灵仙与徐长卿功用对比 威灵仙性猛善走 既能祛风湿 止痹痛 又能通经络 古人谓其 通行十二经脉 凡风寒湿痹 麻木不仁 筋脉拘挛 关节屈伸不利 无论上下皆可应用 同时 又能消骨鲍 也可用治诸骨鲠咽 此外 本品宜通经络止痛之功 可治跌打伤痛 头痛 牙痛 胃脘痛等 并能消痰逐饮 用于痰饮 噎膈 痞积 徐长卿止痛作用较强 广泛地用于风湿 寒凝 气滞 血瘀所致的各种痛证 如风湿痹痛 腰痛 跌打伤痛 脘腹疼痛 牙痛 手术后疼痛 癌症疼痛等 同时 本品又能祛风止痒 兼解蛇毒 也可用治湿疹 风疹 顽癣等皮肤病 毒蛇咬伤等症 川乌 川乌 性味 辛 苦 热 有大毒归经 归心 肝 肾 脾经特点 辛温大毒 止痛作用显著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1 主治风寒湿痹 治寒湿头痛 身痛 历节疼痛 不可屈伸者 常与麻黄 白芍 黄芪等同用 如乌头汤 治中风手足不仁 筋脉挛痛 常与乳香 没药 地龙等同用 如小活络丹 川乌 2 主治诸寒疼痛 跌打损伤 以及可麻醉止痛等 本品具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 治寒疝腹痛 手足厥冷 单用本品浓煎加蜜服 即 金匮 大乌头煎 治外伤瘀痛 常与乳香 没药 三七等同用 取其麻醉止痛作用 此外 可做手术麻醉用药 多与蟾酥 生南星 生半夏等同用 如外敷麻药方 川乌 用法用量 煎服 3 9g 若作散剂或酒剂 应减为1 2g 入汤剂应先煎0 5 1小时 外用适量 一般制后用 生品内服宜慎 附药 草乌性能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与川乌同 而毒性更强 蕲蛇 蕲蛇 性味 甘 咸 温 有毒归经 归肝经功效主治 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1 主治风湿顽痹 肢体麻木 筋脉拘挛及中同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等 其祛风力猛 兼善通经活络 常与防风 独活 天麻等配伍同用 如 频湖集简方 白花蛇酒 蕲蛇 2 主治麻风厉毒 手足麻木 皮肤瘙痒等 以其祛风止痒 兼以毒攻毒 多与乌梢蛇 雄黄 生大黄等同用 如驱风散 3 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破伤风 本品能定惊止痉 常与乌梢蛇 蜈蚣同研末 煎酒调服 即 圣济总录 定命散 蕲蛇 用法用量 煎服 5 15g 研末服 每次1 1 5g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者忌服附药金钱白花蛇系眼镜蛇科银环蛇的幼蛇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用与蕲蛇相似而力较强 但用量稍轻 多研末服 每次1 5g 亦可浸酒服 乌梢蛇 乌梢蛇 性味 甘 平归经 归肝经功效主治 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1 主治风湿痹痛 本品能搜风邪 透关节 治手足缓 不能伸举之行痹 常与防风 天南星 白附子等同用 如乌蛇丸 2 主治一切干湿癣证 本品能燥湿祛风 杀虫 常与干荷叶 枳壳为散服 如 圣济总录 三味乌蛇散 乌梢蛇 3 主治破伤风 小儿急慢惊风 痉挛抽搐等证 本品有定惊止痉之功 常与白花蛇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 5 10g 散剂 每次2 3g 使用注意 血虚生风者慎用附药蛇蜕 为多种蛇蜕下的干燥表皮膜 性味甘 咸 平 功能祛风 定惊 止痒 退翳 用于小儿惊风 皮肤瘙痒 目翳等 煎服2 3g 研末服 每0 3 0 6g 蕲蛇与乌梢蛇功用对比 共同点 蕲蛇与乌梢蛇皆主入肝经 性善走窜 能通表达里 内走脏腑 外达肌肤 透骨搜风 均为祛风之专药 二者皆能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凡内外风毒壅滞之证皆宜 尤以善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 都可用治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 筋脉拘挛 中风口眼喎斜 半身不遂 麻风 疥癣 皮肤瘙痒 小儿急慢惊风 破伤风 蕲蛇与乌梢蛇功用对比 不同点 蕲蛇温燥而毒而药力较强 为治风湿顽痹的要药 乌梢蛇性平无毒而药力较蕲蛇为缓 此外 白花蛇有蕲蛇 金钱白花蛇两种 蕲蛇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 五步蛇 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金钱白花蛇系眼镜科银环蛇的幼蛇 金钱白花蛇功用蕲蛇相似而药力较强 但用量稍轻 木瓜 木瓜 性味 酸 温归经 归肝 脾经特点 善舒筋活络 为久风顽痹 筋脉拘急之要药 功效主治 舒筋活络 除湿和胃 1 舒筋活络 主治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 脚气肿痛 本品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 且能去湿除痹 为久风顽痹 筋脉拘急之要药 木瓜 1 治筋急项强 不可转侧 配乳香 没药 生地 如木瓜煎 2 治脚气肿痛 冲心烦闷 常与吴茱萸 槟榔等配伍 如鸡鸣散 2 除湿和胃 主治吐泻转筋 治湿浊中阻所致腹痛转筋者 常配半夏 黄连等 如木瓜汤 蚕矢汤 木瓜 此外 本品尚能消食 可用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使用注意 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蚕砂 蚕砂 性味 甘 辛 温归经 归肝 脾 胃经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化湿和中 1 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痹痛 本品味辛性温 可散可通 能祛风湿 舒筋急而止痛 可用于各种痹证 治热痹 关节红肿热痛 可与防己 薏苡等同用 治风寒痹阻 肢节疼痛 屈伸不利 腰膝冷痛者 单用煎汤 兑热黄酒服 效更佳 蚕砂 2 和中化湿 主治湿浊内阻的吐泻转筋 本品能化浊和胃 止吐泻 常与木瓜 吴茱萸等配伍 如蚕矢汤 此外 本品能祛风活络止痒 可治风瘙疹遍身皆痒 以本品水煎外洗 用法用量 煎服 5 10g 宜布包入煎 外用适量 木瓜与蚕砂功用对比 共同点 木瓜与蚕沙皆性温 善于和胃化湿 和中化湿 均可用治湿痹拘挛 湿浊中阻 升降失常所致的呕吐泄泻 腹痛转筋 木瓜与蚕砂功用对比 不同点 木瓜味酸 既能和胃化湿 又具有良好的舒筋活络作用 为治疗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之要药 并可治脚气肿痛 此外 本品兼能消食 生津止渴 也可用于消化不良 津伤口渴之证 蚕沙既能祛湿 又能祛风 且作用和缓 凡风湿痹证 无论风重 湿重均可使用 并能祛风湿止痒 也可用治风疹 湿疹 遍身瘙痒 伸筋草 伸筋草 性味 微苦 辛 温归经 归肝 脾 肾经功效应用 祛风除湿 舒筋活血 主治风湿痹痛 四肢关节酸痛 伸屈不利 皮肤不仁等 伸筋草 本品能祛风湿 舒筋络 常可单用煎服 或与虎杖 木瓜 络石藤等同用 对于跌打损伤 取其舒筋活络 多与乳香 没药 桃仁 红花等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 10 25g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寻骨风 寻骨风 性味 辛 苦 平归经 归肝经功效应用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及跌打损伤疼痛等 本品有祛风通络止痛作用 浸酒或制成浸膏服 亦可与独活 羌活 威灵仙等祛风湿药配用 此外 还可用于胃痛 牙痛 用法和量 煎服 10 15g 松节 松节 性味 苦 辛 温归经 归肝 肾经功效主治 祛风燥湿 止痛主治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 本品苦燥温通 祛风湿 通经止痛 尤善祛筋骨间风寒湿邪 可单用酒服 也可与牛膝 附子 川芎等配用 治跌打损伤疼痛 多与乳香 没药 桃仁 红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服 海风藤 海风藤 性味 辛 苦 微温归经 归肝经功效主治 祛风湿 通经络主治风湿痹痛 关节不利 筋脉拘挛及跌打损伤疼痛 本品有祛风湿 通经络作用 常与独活 威灵仙 当归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 6 12g 外用 适量 路路通 路路通 性味 苦 平归经 归肝 肾经功效主治 祛风活络 利水 通经下乳1 祛风通络 主治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 四肢拘挛等 本品辛散苦燥 长于祛风湿而通络 多与伸筋草 络石藤 秦艽等配用 治跌打损伤 筋骨疼痛 则与三七 红花 乳香 没药等同用 路路通 2 利水 主治水肿 小便不利 本品能利水 可与猪苓 泽泻 白术等配伍 3 下乳 可用于乳汁不通 乳房胀痛等证 常与王不留行 穿山甲 漏芦等同用 此外 还能祛风止痒 用于风疹瘙痒 可与地肤子 刺蒺藜 苦参等配伍 内服或外洗 路路通 用法用量 用于煎服 5 9g 外用 适量使用注意 月经过多及孕妇忌服 第二节祛风湿热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辛苦寒 入肝 脾 肾经 具有良好的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清热消肿之功 主要用于风湿热痹 关节红肿热痛 配伍亦可用于风寒湿痹 防己 广防己 汉防己 防己 来源 防己科 粉防己 汉防己 偏利水消肿马兜铃科 广防己 木防己 偏祛风湿止痛 防己 性味 苦 辛 寒归经 归膀胱 肺经功效主治 祛风湿 止痛 利水消肿1 祛风湿 止痛 主治痹证 尤宜于湿热偏胜者 常与薏苡 滑石 蚕沙同用 如宣痹汤 治风寒湿痹 常与附子 桂心 白术等同用 如防己汤 防己 2 利水消肿 主治水肿 痰饮证 尤以泄下焦膀胱湿热见长 治风水证 常与黄芪 白术配伍 如防己黄芪汤 治皮水 可与茯苓 黄芪 桂枝等合用 如防已黄芪汤 治湿热腹胀水肿 可配椒目 葶苈子 大黄 如已椒苈黄丸 用法用量 煎服 4 5 9g 祛风止痛宜木防己 利水退肿宜汉防己 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 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雷公藤 雷公藤 性味 苦 寒 有大毒 归经 归心 肝经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 活血消肿 通络止痛 杀虫解毒 1 主治风湿痹痛 本品祛风湿 活血通络 止痛 长于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及坐骨神经痛等 可单用雷公藤 内服或外敷均可 亦可入复方中用之 能改善功能活动 减轻疼痛 雷公藤 2 主治疔疮肿毒 腰带疮 皮肤瘙痒等 本品能以毒攻毒 且有杀虫 消肿之功 治热毒痈肿疔疮 雷公藤配蟾酥 相须为用 解毒杀虫 消肿止痛 治腰带疮 雷公藤与乌药研末调搽患处 若治皮肤瘙痒 以雷公藤叶捣烂擦患处 有良好杀虫止痒之功 此外 近代临床还用治慢性肾炎 红斑狼疮等 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煎服 1 5g 宜久煎 文火沸煎2小时以上 外用适量 捣烂或研末外敷 调擦 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 否则起泡 使用注意 本品大毒 内服宜慎 孕妇 体虚弱者忌用 凡有心肝肾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 秦艽 秦艽 性味 辛 苦 平归经 归胃 肝 胆经特点 苦而不燥 性质平和 为风药中之润剂 诸药皆散 唯秦艽偏润 功效主治 祛风湿 舒筋络 退虚热 清湿热 秦艽 1 祛风湿 止痹痛 主治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及手足不遂等 本品为风药中之润剂 各种风湿痹痛均可用 但性寒清热 以热痹更宜 治风湿热痹 常与忍冬配伍 如秦艽天麻汤 2 退虚热 本品能清虚热 退骨蒸 常配知母 地骨皮等 如秦艽鳖甲汤 3 清湿热 主治湿热黄疸 常与茵陈蒿 栀子 猪苓等药配用 亦可单用 如 海上集验方 即单用治黄疸 用法用量 煎服 5 15g 大剂量可用至30g 秦艽与防己功用对比 相同点 秦艽与防己皆味辛苦性寒凉 均能祛风湿 止痹痛 主治风湿热痹 肢体关节红肿热痛 不同点 秦艽质润 为 风药中之润剂 本品既能祛风湿 止痹痛 又能舒筋络 通络 凡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 筋脉拘挛 骨节酸痛 关节屈伸不利 无论新久上下 偏寒偏热 均可配伍应用 而尤宜于热痹 古人谓 痹 证必用秦艽 三痹必用秦艽 秦艽与防己功用对比 同时 本品又能退虚热 清湿热 或称利湿退黄 也常用于中风半身不遂 口眼喎斜 言语不利 阴虚发热 骨蒸潮热 小儿疳积发热 湿热黄疸 防己又具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 也常用治水肿 小便不利 脚气肿痛及湿疹疮毒 此外 防己有汉防己 木防己之分 二者功用相似 均能祛风湿 止痛 利水消肿 但汉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根入药 汉防己 粉防己 偏于利水消肿 木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入药 木防己 广阴己 偏于祛风止痛 桑枝 桑枝 性味 微苦 平归经 归肝经功效主治 祛风通络 行水消肿 1 主治风湿痹痛 四肢拘挛 本品性质平和 寒 热证均常用 尤以上肢风湿热痹更适用 桑枝 可单用煎服 治风热臂痛 治筋骨酸痛 四肢麻 单用熬膏服 即 景岳全书 桑枝膏 痹痛属寒湿者 多与羌活 桂枝 防风 姜黄等同用 2 行水消肿 治疗水肿 脚气浮肿 用法用量 煎服 15 30g 豨莶草 豨莶草 性味 辛 苦 寒归经 归肝 肾经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 通经活络 消热解毒1 祛风湿 通经活络 主治风湿痹证 骨节疼痛 四肢麻木 脚弱无力等 本品生用偏寒 善化湿热 对风湿痹痛偏热者 用之尤宜 如与臭梧桐同用 即豨桐丸 治风寒湿痹或中风痿痹 单用本品 酒蒸为丸 温酒吞服 即豨莶丸 豨莶草 2 消热解毒 主治疮疡肿毒 湿疹瘙痒 以其清热解毒 祛风湿而止痒 内服外用均可 此外 本品能降压 可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煎服 15 20g 外用适量 一般治风湿痹证宜制用 湿疮 湿疹宜生用 臭梧桐 臭梧桐 性味 辛 苦 甘 凉归经 归肝经功效主治 祛风湿 通络止痛 降压 1 主治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 半身不遂等 本品能祛风湿活络 单用 或与莶草同用 如桐丸 周身瘙痒或湿疹 可用本品煎汤洗浴 2 现代用治高血压病 本品能降血压 可单用为末常服 或配复方用 用法用量 煎服 5 15g 用于降压不宜高温久煎 外用适量 海桐皮 海桐皮 性味 苦 辛 平归经 归肝经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杀虫止痒 1 主治风湿痹痛 四肢拘挛 腰膝酸痛 本品入肝肾 祛风湿 通经络 有较好止痛作用 善治下肢关节痹痛 常与牛膝 五加皮 羌活 薏苡仁等浸酒服 如海桐皮酒 亦可与其他祛风湿药配用 海桐皮 2 主治疥癣 湿疹瘙痒 常与黄柏 土茯苓 苦参等同用 煎汤外洗或内服 用法用量 煎服 5 15g 或酒浸服 外用 适量 络石藤 络石藤 性味 苦 微寒归经 归心 肝 肾经功效主治 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 1 主治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 以热痹为宜 可单用浸酒服 或与忍冬藤 木瓜 桑枝等同用 络石藤 2 主治喉痹 痈疡 能凉血消肿 治喉痹 可单用水煎 慢慢含咽 治痈肿疮毒 常与皂角刺 瓜萎 乳香 没药等同用 如止痛灵宝散 用法用量 煎服 6 12g 外用 适量 鲜品捣敷 桑枝与络石藤功用对比 相同点 桑枝与络石藤均具有祛风通络的功效 皆常用治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 筋脉拘挛 关节屈伸不利者 尤以风湿热痹为佳 不同点 桑枝性味平和 取其祛风湿 通利关节之功 对于风湿痹证 无论偏寒偏热 均可使用 而尤宜于上肢风湿热痹 并兼能利水消肿 也可用治水肿 络石藤苦微寒 又能凉血水肿 也可用治喉痹 痈疡 跌仆损伤 瘀滞肿痛 穿山龙 性味 苦 微寒归经 归肝 肺经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 化痰止咳 1 祛风湿 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关节痛及关节扭伤 腰腿痛 其性偏凉 治热痹为多 民间多单用 亦可与桑枝 忍冬藤 秦艽等药同用 穿山龙 2 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咳嗽 可单用治疗慢性咳喘痰多 或与瓜萎 杏仁 枇杷叶等配伍 则效果更佳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或酒浸服 外用适量 丝瓜络 丝瓜络 性味 甘 平归经 归肺 胃 肝经功效主治 祛风通络 化痰解毒 1 主治风湿痹痛 本品善祛风 活血通络 治风湿痹阻 骨节疼痛 肌肉顽麻 手足拘急者 多与秦艽 防风 当归 鸡血藤等祛风养血药配伍应用 丝瓜络 2 主治胸痹 本品善行气通络止痛 若肝郁气滞 胁下胀满疼痛 可与柴胡 郁金 白芍等配用 3 主治胸胁痛 本品善行气通络止痛 治肝气郁气滞 胁下滞满疼痛 可与柴胡 郁金内服或外敷 亦可与蒲公英 贝母 瓜蒌等同用 以达清热消肿止痛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 4 5 9g 外用 适量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 本节药物主入肝肾经 除祛风湿外 兼有一定的补肝肾 强筋骨的作用 主要用于风湿日久 肝肾虚损 腰膝酸软 脚弱无力等 亦可用于肾虚腰痛 骨痿 软弱无力者 五加皮 五加皮 性味 辛 苦 温归经 归肝 肾经功效主治 祛风湿 强筋骨 利尿 1 主治风湿痹痛 四肢拘挛 本品辛散苦泄 可祛风显 通经络 治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 屈伸不利者 可单用浸酒服 如五加皮酒 亦可与木瓜 松节配伍 如 沈氏尊生 五加皮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