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影红高粱一、剧情介绍:影片红高粱由张艺谋导演,姜文、巩俐、滕汝俊主演,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改编而成,是一部混合了“描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伙中国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的华语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影片一开始,就是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接着出现的画面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一群汉子裸露上身一边高歌一边颠轿,而轿里的是一个那披着红盖头、穿着红衣裳和红绣花鞋的新娘,没有陪嫁人也没有迎亲人,显得那么的不和谐。新娘手里紧紧握着剪刀,突然的啜泣,才让这群汉子停下了歌声、呐喊声和颠轿。 路过一片高粱地,一个强盗出来打劫,逼着大伙放下钱,还要带走新娘。眼看新娘就要被强盗拉进高粱地里,众汉子在余占鳌的带领下,一拥而上,打死了强盗,抢回了新娘。新婚三天后回门,奶奶路过高粱地,蒙面的余占鳌将她拉进高梁地里,两个人激情迸发。回李家不久,李大头死了,我奶奶撑起李家的烧酒作坊。又一次,土匪秃三炮劫走了我奶奶,罗汉大叔和伙计凑钱将我奶奶赎了回来。余占鳌看到后跑去找秃三炮,将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秃三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奶奶,余占鳌才罢休,也自此余占鳌成了我爷爷。我爹9岁那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杀口,烧杀抢掠。经奶奶提议打鬼子替罗汉叔报仇,奶奶搬出十八里红给伙计们喝,大家斗志昂扬地去打鬼子。奶奶挑着做好的饭菜去犒劳他们,路上被鬼子军车上的机枪打死。我爷爷和我爹久久地伫立在那片充满了深红却又阴暗的土地上,此时在那鲜红的血色的阳光中,甚至出现了日全食,他们没有悲嚎,没有痛哭,没有落泪,只是凝望愤怒的爷爷和大伙抱着火罐、土雷冲向日本军车。我爹和爷爷站在我奶奶尸体旁,响起了爹带着哭腔、念白式的指路冥文陕西民谣,”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二、影片分析:影片利用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和尘土飞扬的红地组接成一个充满活力激情和诱惑刺激的原始的世界,达到了人本性的自然回归。影片中虽有抗日情节,却并非为展现崇高的革命人物形象,而是用高粱地所滋养的鲜活生命,通过塑造豪迈奔放的人物形象,叙述痛快淋漓的故事情节,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对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弘扬、讴歌和礼赞。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极力赞美生命的张力,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对原始生命意志、生命欲望即生命本质力量不可抗拒的赞颂与褒扬,对生命激情的呼唤,激发对充满血性的、旺盛、强劲的生命力和反叛的民族精神强烈的崇拜之情。影片的极力展现艺术形式,那个远古时代被人膜拜的图腾重新树立起来,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最有象征意义的东西也看似随意地穿插其中:唢呐、花轿、土坯房、剪纸、年画、门神、酒篓子,肥棉裤、高粱地,石头小桥,肚兜,粗瓷碗以及黄土地尽处的血一样的红太阳、黄土高原上望不到头的蛇一样的羊肠小路一切艺术形式的美都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美好以及繁衍生息的追求,凝重而张扬。(一)、影片的画面 整个影片以阳光般眩目、热情似火的红色为背景来渲染主题。可以说影片中带给我们最大视觉冲击莫过于红色风暴:那披着红盖头、穿着红衣裳和红绣花鞋坐在红轿子里的娇俏新娘,那一大片随风起伏的野红高粱,那一大碗鲜艳的红高粱酒,那一片红色的鲜血以及那刺眼的红色太阳等等的。影片释放出来的粗犷 , 野性 , 自由 ,激情 , 渴望以及喜悦也都包含在这红色之中。正如张艺谋导演说的“在所有颜色中,我最喜欢如火似血的大红”。他对红色的运用使得全片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环绕。这是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一开始,是全黑的画面,慢慢传来了“我”的叙述“。这种将人们的思想先统一起来,使得观众跟随叙述者,走进这段故事,走进这段历史;这样的开始,不仅奇特新颖,而且可以把故事拉远,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影片中主要展现了两个空间环境:高梁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还有酿酒时全身几乎裸露的古铜色皮肤。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当画面上充满了高粱地时,它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影片中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当出现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活剥人皮的画面时,又会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影片结尾,爷爷与我爹泥塑般立于阳光里,此时整个天地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血色火炉,唤起了我们内心的对生命的自信和对热烈悲壮的生命的礼赞。(二)、影片的音乐在音乐的使用和处理上,影片运用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的音乐,自始至终洋溢着热情奔放的西北性情。例如:酒神曲九月九酿新酒 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 喝了咱的酒 上下通气不咳嗽 喝了咱的酒 滋阴壮阳嘴不臭 喝了咱的酒 一人敢走青刹口 喝了咱的酒 见了皇帝不磕头 一四七三六九 九九归一跟我走 好酒好酒好酒无论是文辞还是曲调都狂放不羁,慷慨激昂。当爷爷、奶奶、豆倌和伙计们大口喝着死去的罗汉大哥酿的“十八里红”时,唱起了酒神曲,这不仅是勤劳的结晶更是生命的礼赞。奶奶,这些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也在此刻奋起,在血海深仇面前,她们也爆发巨大的同仇敌忾的力量是。在乐器的选择上,运用了唢呐和中国大鼓,几十把唢呐齐奏,突出了一种气势,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和穿透力。如迎亲时所演奏的吹打乐曲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影片开始时颠轿一场,这一段音乐劲拙热烈,充满了生命的激情而又满含了黄土高原人的火辣酣畅。音乐和画面所展现的黄土地、轿夫们古铜色的身体以及轿子的中国大红浑然一体。音乐在这里起着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第二次出现在奶奶被日本人杀害这一段,余占鳌抱着燃烧地酒坛冲出高粱地,刹那间音乐的再次响起,音乐依旧是颠轿的音乐,但在这里并没有喜庆,而是悲壮,音乐在这里得以升华。另外,在余占鳌和九儿在高粱地里野合后,九儿骑着小骡子离去,高粱地里传出了余占鳌毫不修饰粗犷沙哑的歌声: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那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粱酒呀 红红的高粱酒嘿此时的余占鳌恨不得把所有的爱意,用西北汉子独特的方式唱给自己钟爱的女子。同时这音乐也是对二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表达。结尾我奶奶的死去,场景转静,响起了爹带着哭腔、念白式的指路冥文陕西民谣: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娘娘 ,上西南,骝骝的骏马 ,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你甜出安身,你苦处化钱。此处的童稚声音空灵、高亢回荡不绝,并以此收尾。 (三)_影片的意义红高粱的叙事策略和语言方式追求陌生化的效果,情节的展开由感觉引导,情绪推动。在这里红高粱成了有生命的活物,它作为一股积极的力量将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红高粱”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也不仅仅是抽象的寄寓,而是民族生机的征兆,它代表的是广阔深替的民族精神。在影片中“红高粱”就是千万个生命的化身,千万个生命又是“红高粱”的具体外观,二者贯通为一体,让人体验到天地之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人与自然的融合。这种伟大、深厚、广阔的精神弥漫在整部作品中,给作品带来了生机饱满的外表和厚实的内在。在莫言的艺术世界里,蕴含着中国农民式的生命观、历史观,乃至时空观。他是一个骨子里浸透了农民精神和道德的作家,他热爱农民,关心农民命运,所以也成功地塑造了“爷爷”和“奶奶”这两个既具有汉民族精神特征又与现实社会理性相悖的农民的艺术形象。这样的艺术形象用一股破晓的力量将对生命的赞誉带到了另一个高度。(四)总结红高粱不仅仅是在为我们讲述一个关于西北的故事,它还为我们展示了更多精神上的东西那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强大生命力,那厚重苍劲的英雄气节,那爱过爱一切的真情,那毫不掩饰的性格魅力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红色民族魂!这部影片抒发了人们渴望自由生活的感情,并对生命做出了考究和礼赞;同时,它表达了对传统礼教的蔑视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展现了神态各异的民族风情。红高粱观后感红高粱是一个有些神话意味的传说,影片以我的叙述,拉开了一段“我爷爷”和“我奶奶”的爱情传奇。“我奶奶”在19岁的时候,受父亲之命被迫嫁给了十八里坡开烧酒作坊的李大头,按照当地的习俗,新娘子将要在轿子里以颠轿的方式被折腾一番,于是一番狂热的颠轿开始了。在颠轿这场戏中,张艺谋第一次向我们展现出他那仪式感极强的影像风格,红色的轿子在烟尘和土地的映衬下,犹如一团炽出跳动的火焰,再配以轿夫们那低沉粗犷的嗓音,使得这场颠轿变现出了一种无比奔放的力量,张艺谋就是这样凭借这自己对色彩和造型的独到理解,用镜头将一些原本看似普通的场面,表现得极为盛大,从而最大限度的将影像所表现的内在意义呈现给银幕前的观众。这场狂热的颠轿就是用一种原始的还买,让我们领略到了那张扬而又酣畅淋漓的生命力。红高粱体现的就是这种人性生命最为原始的本能和张扬,就如同十八里坡那风雨剥蚀圆形拱门在夕阳的映衬下,宛如一幅古老而神秘的原始图腾,始终接受着人们仪式化的崇拜,是一切生命和激情的源头。影片中那广袤的高粱,可以说是电影里生命激情的具象代表,其实在莫言的原著小说中,红高粱并未承载着过多的精神内涵,而在电影中,张艺谋不仅特地种植了这广袤的高粱,更是用镜头将这批高粱地表现得无比舒展、盛大、坚强、热烈,从而成为张艺谋那仪式化的影像风格,重要的载体,创造了几场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经典的段落,让观众领略到了那生命本能的激情与张扬。尤其是“我爷爷”高粱地中抢亲的这场戏,“我爷爷”用近乎狂野的方式在广袤的高粱地中踏平了一块区域,在高昂而又极具民族特色的唢呐声中,这块圆形的区域就好像一座爱情的圣坛,两个压抑已久的生命将在这爱情的圣坛上进行一次彻底的释放。耀眼的阳光下高粱叶,躁动的狂舞为这场激情的释放赋予了极为强烈的生命感,并将整体的情绪烘托到了极致,广袤的高粱地通过仪式化的处理,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奇观,让观众已经无暇顾及,其中的某些叙述逻辑是否合理,完全被这应接不暇的视觉画面所传达的生命活力所震撼。极致的影像风格与张艺谋对色彩风格化使用密不可分,红色在影片中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尤其是影片的结尾,“我奶奶”为了给大伙送饭,倒在了日军的机枪下,烧酒坊的弟兄们则与日军同归于尽“我爷爷”如同雕塑般矗立在高粱地中,神秘的日全食染红了整个世界,张艺谋用这种大胆的方式,以红色为基调,利用色彩本身,对人的视觉作用和色彩的象征意义阐释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和民族气节,由此将观众带出了影片中的现实时空,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一种内在生命的精神外化。电影的直观视觉冲击力势不可挡,对生命的赞颂响彻人心在红高粱中,张艺谋通过刻画一群敢爱敢恨、大生大死、活得痛快、舒展的人,迫不及待地唱响了生命的赞歌。张艺谋认为:人首先得按人性最原始的要求那样热火朝天,有滋有味地活着,然后再谈活着的意义。此片中,反映了人性更多指的是生命的本能和欲望在此片里有着一个超越善恶的惊人构思,那就是“我爷爷”余占鳌可能是杀死九儿丈夫的罪犯,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甚至带有野蛮意味的生存、占有本能,但为什么这不会影响我们感受那种生命的激情呢,原因在于张艺谋对故事以及历史进行“疏离”的处理,在这部电影中,无论是抢亲还是抗日历史已经被完全架空,从而演变成一段道听途说的传奇红高粱、高粱酒可以说事影片精神的具象代表,张艺谋赋予了酿酒,仪式化的表演过程,也赋予了高粱酒血液一般的颜色,高粱酒代表的是生命的传承、人性的喷薄,代表的是狂欢、自由、抛却束缚、回归原始的精神电影红高粱影评 自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我开始关注他的小说,读到了红高粱这部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的小说,后有兴趣去看了电影红高粱。 电影红高粱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在1987年主演,根据莫言红高粱小说改编。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它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电影的主题为“赞美生命”正是由于这种对生命的礼赞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使红高粱获得了极高的国际荣誉。 红高粱曾经获得多项国际奖项,如:1988年获第三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 1988年第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等。这部电影不仅使张艺谋导演事业达到巅峰,更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开始 ,中国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新篇章 ,它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与迷幻 。 电影红高粱的一开始,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一群汉子裸露真上身一边高歌一边颠轿,而轿里的是一个披着红盖头、穿着红衣裳和红绣花鞋的弱小女子,这是我的曾祖父为了换一头骡子,要把我奶奶嫁到十八里坡的麻子李大头。此处与现实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因为不管是出嫁或迎亲的,都没有陪嫁人也没有迎亲人,这在当时,显得多么的不和谐。而那位女子,手里紧紧握着剪刀,不停地啜泣,最后才让这群汉子慢慢地停下了歌声和呐喊声。 路过了一片高粱地,一个假强盗出来打劫,逼着大伙放下工钱;眼看那位娇俏新娘就要被强盗拉进高粱地里,众汉子在“我的爷爷”余占鳌的带领下,一拥而上,打死了强盗,抢回了新娘。三天后,“我奶奶”回门路过高梁地,蒙面的余占鳌将她拉进高梁地里,两个人激情迸发,从此,余占鳌成了“我爷爷”。不久,李大头死了,我奶奶撑起李家的烧酒作坊并且得到了伙计罗汉的帮助。过了几天,土匪秃三炮劫走了我奶奶,我爷爷找到了我奶奶并恶作剧在一坛酿好的酒里撒了一泡尿,后来酒成了好酒,奶奶取名为十八里红。奶奶和爷爷在一起了,喜欢奶奶的罗汉爷爷走了,后来成为了抗日的中国共产党。 我爹9岁那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杀口,烧杀抢掠。我奶奶搬出被日本鬼子杀害的罗汉大叔当年酿的十八里红给伙计们喝,大家斗志昂扬地去打鬼子。我奶奶挑着做好的饭菜去犒劳我爷爷他们,却被鬼子军车上的机枪给打死。我爷爷和我爹久久地伫立在那片充满了深红却又阴暗的土地上,此时在那鲜红的血色的阳光中,甚至出现了日全食,他们,没有悲嚎,没有痛哭,没有落泪,只是凝望愤怒的我爷爷和大伙抱着火罐、土雷冲向日本军车。军车炸飞了我爷爷,我爹呆了似的与我爷爷站在我奶奶尸体旁,我爹放声唱起了童谣:“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 影片红高粱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不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也不是具有现实性的作品,更不是对一种民族文化的寻根。电影不只是单纯从反映农民的生活为出发点,而是以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家族回忆的形式描绘我的爷爷余占鳌与我奶奶之间的姻缘,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故事,那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呼唤勃勃的生命力一直围绕着每个故事的情节,那种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是片中人们所追求,崇拜的一种人格理想,它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特别是姜文所饰的“我的爷爷”站在日全食之景里,那已不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我的爷爷”,而是一个超现实的,有点神化的人物。那是展现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的追求,他让人们压抑在内心已久的人本有的野性得到了释放。 第一:红高粱电影中导演大胆的使用了红色这种鲜艳的色彩,红衣裳、红盖头、红轿子、红高粱、红高粱酒、红色的鲜血以及红色的太阳,以一场红色风暴袭击观众眼球,给人以视觉冲击。在这红色的背景之下也表达了粗犷,野性,自由,浪荡,激情,渴望以及喜悦的含义,衬托出一个爱恨交织的故事情节。尤其是在结尾众兄弟死后,我爷爷和我爹久久伫立,没有痛苦,没有流泪,只有凝望,在鲜红的血色的阳光中凝望。以一种唯美的方式表达了对英雄们的礼赞。导演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戏剧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自此以后,许多导演也开始使用这种用颜色来增强视觉感受,增强感染力的方式。第二:影片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画外音来完成。画外音在影片中出现了12处。而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由画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粱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画外音在此影片中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画外音就告诉观众,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使画面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在传统影片中特别容易出戏的那几段全被画外音虚掉了,导演在电影的空间与画面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画面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画外音在影片中作为一个戏剧因素渗入故事之中,起到了“缝合”了过去与现在、意念与故事的作用。第三:片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同一个形象-全身古铜色,皮肤饱满,棱角分明。甚至还有大部分为光头。正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展现了男子的野性和人们敢爱敢恨的一面。男主角姜文强壮的身体,沙哑的嗓音成为一个典型。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这一首歌,倒抱九儿的这一动作,往新酒里撒尿,抱土雷炸车.这一形象很好的成为了突破传统道德的一个符号,成为导演对全中国人呼唤新生活的符号。 第四:第三,影片的空间环境与造型处理,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一切琐细的对比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影片主要是两个空间环境:高粱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当画面上充满了高粱地时,它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影片中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当我奶奶泪水满面、仰天躺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时,银幕上一连出现了四个叠化的狂舞的高粱镜头。在这里,高粱地是生命诞生的见证。而在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的镜头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影片结尾,我爷爷与我爹泥塑般立于血红的阳光里,面对那高速流动的高粱的镜头,我们内心唤起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自信和对热烈悲壮的生命的礼。 第五:红高粱中民谣的多次出现与传唱。例如:至今仍然流传的歌曲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那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粱酒呀 红红的高粱酒嘿以及“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这两首歌震撼着我的灵魂,神合却又风格迥异的歌曲。第一首歌,出现第一次时:奶奶第一次和“我爷爷”在高粱地里野合后,奶奶骑着小骡子,轻轻拢一拢不知是被风吹乱了还是在高粱地里激情散乱了的秀发,暗自偷笑着,高粱地里传出了爷爷毫不修饰粗犷沙哑的歌声。那是怎样朴实,诚恳的语言?那是怎样的欢快心境?恨不得把所有的爱意,用西北汉子独特的方式唱给自己钟爱的女子。那是毫不做作,不恣情的,如同那红红的高粱酒,象征着西北人民的原始的豪放的爱。出现第二次时,就是在影片结尾,在那一片血染的深红中,高粱地里再次响起了这首歌,是作为背景,淡淡的衬着,却让我有了流泪的冲动。那歌声带着黄土地的苍凉感,配上满眼的血红,脑中浮现中铁塔一般汉子看着妹妹踏上天边之旅的孤独和沉默着的深切的痛。随着这首歌的淡去,响起了豆儿清澈的念白式的指路冥文,“娘,娘,上西南”。红色开始翻腾,那忍住了哭腔送娘上路的童音,一遍遍击打着我的灵魂,以一种最直白的,没有哭天喊地,但天地同泣的悲壮,在一片深红中,电影结尾了。第五:电影中反应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民族气节。这一场战争,意料其中又意料之外,确也是预备伏击打鬼子,却没想到是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更没料到的是“奶奶”也因此牺牲。冷支队长治小鬼子的形踪,却故意不与支援,在余司令只有三十几人的队伍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激烈火拼、接近战争结尾时,“狗娘养的”冷支队长却带队出现,窃取了胜利的果实,只留下一挺让爷爷痛恨一生的机关枪。而这似乎早有暗示,在前文中就埋下伏笔。面对一大碗酒,酒中浸有刘罗汉大爷的血,“奶奶端起酒,咕咚咕咚喝了/余司令端起酒,一仰脖灌了/冷支队长端起酒,喝了半碗。放下碗,他说余司令,兄弟不胜酒力,告辞了。”而越是绝境越显现出生命不屈的尊严,至死不渝的决心,视死如归的力量。与鬼子贴身肉搏,队员无一生还,刘大号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仍“断断续续吹着喇叭,鲜血从他的嘴角鼻孔往外流。”如此壮烈的战争也许只有岳飞的满江红才能道出其中的悲壮:“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红高粱中的这些造型或体现了人的力量、情绪和生存方式,或展示了人的活力、死的悲壮和民族气节。这些热烈鲜明的造型,增强了电影的形象直观冲击力,使作品在总体上透出了一种强悍的、狂野的、生机勃勃的气质。红高粱 站在死的角度去赞美生,用一股破晓的力量将对生的赞誉带到了另一个高度。影片节奏松弛有度,笔触干劲有力而又不失温婉细腻,细节铺垫使得整部影片在讴歌的同时情节完美,真实可信。那铺天盖地的大红色,既愉悦了我们视觉器官本身,又象征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而那种一种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做法,酣畅淋漓的,尽情挥洒的人生态度交融在一起,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红高粱不仅仅是在为我们讲述一个关于西北的故事,它还为我们展示了更多精神上的东西那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强大生命力,那厚重苍劲的英雄气节,那爱过爱一切的真情,那毫不掩饰的性格魅力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红色民族魂!这部影片抒发了大众渴望自由生活的感情,并对生命做出了考究和礼赞;同时,它表达了对传统礼教的蔑视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又表现了神态各异的民族风情。红高粱并不是关于任何个人的故事。它的诗意化叙述无论显得有多么去政治化,其实最终还是政治性的。对最后一部分的分析中,要将思想从政治教化中解放出来,要颠覆统治意识形态那看似不可超越的权威,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在当代中国推行一种新的关于身体的意识形态,这一目标本身就是政治性的。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杰姆逊的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