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古代文学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古代文学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古代文学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古代文学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一. 填空(10题、10分)1. “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宋祁的玉楼春春景。2. 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3. 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千古名句。4.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标举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柳永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 北宋奉旨填词的词人是柳永。6. 柳永有一首描写北宋城市繁华的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词牌名是望海潮。7. 柳永的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句,苏轼评“此句不减唐人高处”。8.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著名比喻“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9.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10. 三苏指苏洵、苏辙、苏轼。11. 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12. 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易安指的是李清照。13. 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派称为“江西诗派”。14. 江西诗派一祖三宗: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15. 永嘉四灵指的是: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16. 陆游诗集名为剑南诗稿。17. 范成大的田园组诗是四时田园杂兴。18.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9. 姜夔的扬州慢中“杜郎俊赏”中的“杜郎”指杜牧。20. 元代戏剧分为杂剧和南戏。21. 白朴的梧桐雨是描写李隆基、杨玉环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22. 白朴的爱情戏剧墙头马上,内容大致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相同。23. 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其中,张协状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弥足珍贵。 24. 琵琶记的主人公是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25. 元代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26. 窦娥冤中窦娥的三桩誓愿:血溅三尺白绫、六月飞雪、亢旱三年27. 关汉卿单刀会的主人公是关羽。28. 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29. 元散曲的两种体制:小令和套数。30. 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二、名词解释(45个、20分)宋初三体宋末的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仿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称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有九僧和林逋等人,他们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比较重视五律。西昆体“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西昆集中的诗大多师法李商隐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由于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内在的气韵,少有神采,模仿的不成功的诗更是支离破碎。西昆体诗人在总体上缺乏创新精神,题材范围狭窄,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所以虽然风行一时而终难在文学史长河中得以自立。王荆公体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因此,人们称王诗为“王荆公体”。王安石后期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的绝句,正是因为这些诗使王安石在当时诗坛上享有盛誉。黄庭坚说:“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王安石诗描写的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其晚期诗则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其艺术成就也足以列于宋诗大家的行列。易安体宋室南渡后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传,主要艺术特色有: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明白晓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二、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温婉中透出刚建洒脱。“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辛弃疾丑奴儿近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江西诗派由南宋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宗派”。此派诗人主张以杜甫为宗,诗派成员大多受到黄庭坚直接或间接的指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也或深或浅地受到黄诗的影响,所以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相近。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大多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江西诗派成员作诗过分强调形式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爱拗律,险韵,形成一种新奇生硬,奇峭艰涩的诗风。江西诗派是两宋之交最为流行,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其影响甚至远及晚清宋诗派。 中兴四大诗人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之后,一批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这些诗人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字诚斋,因其诗自成一格,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之为“诚斋体”。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的投射在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想象奇特,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夭矫奇崛的结构,而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例如晓行望云山、小池。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是指永嘉地区的四位名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这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为“四灵”。“四灵”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他们的诗歌内容比较单薄,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偶尔写到民生疾苦和时事,是一群格局较小的诗人。中州集金代元好问所作,金亡之后,元好问为了保存金源一代的文献,编成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全书收录金代251位诗人的2026首著作,且每人名下各系小传,或述生平事迹,或评所作诗文,旨在以诗存史。中州集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是金代历史的宝贵资料,是元好问一生文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元诗四大家“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他们的诗歌非常典型地体现出当日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备受时人称誉。他们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接近。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各有特征,但创作成就并不甚高,难以同前代的诗坛大家相比。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吸收了诸宫调等讲唱文学的特点,并以北曲为声调的新兴文艺,是一种曲调与科白相结合,通过歌唱、念白、舞蹈和音乐伴奏来表演一个故事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杂剧属戏剧,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元杂剧一般以大德年间(12971307)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元杂剧高度繁盛的时期,作家、作品的数量相当可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是元杂剧前期最重要的作家。后期明显不如前期,但有些作品的思想与艺术具有时代与地域的特色,如秦简夫的东堂老,其他重要作家有郑光祖、乔吉等。散曲散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初朱有燉的诚斋乐府。明中叶以后,散曲作为包容小令和套数的完整的文体概念,最终被确定下来。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继承了它们的优秀传统,却有着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鲜明个性和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如增句、衬字、用韵;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三、明快显俗、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南戏戏文,发育成熟于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亦称南词。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南戏用南方方音演唱,用韵上也较为宽松,体制上与北曲杂剧有所不同。初期南戏的曲调配合,虽有一定的惯例,但还未形成严密的宫调组织,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较为自由的选择。三、默写并赏析(15分)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小序)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小序)四、材料赏析(元代)(15分)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五、论述(宋、元)(2题、40分)柳词的艺术特征(P33)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词至柳永,体制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2.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如满江红。另外,柳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如望海潮。3.铺叙与白描手法的变革表现手法也作了相应的变革,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将赋法移植于词,如定风波、雨霖铃;同时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与铺叙相结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是直抒胸臆。如八声甘州。4.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注重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如鹤冲天。作为第一位对宋词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苏词的贡献(P64)1.诗词一体的词学观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是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是一致的,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主张。2.变革词体的方向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变革词体的主要方向。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如定风波。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钟情于和谐宁静的自然山水和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如西江月。3.以诗为词的手法“以诗为词”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手法。“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4.豪迈奔放的风格苏词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强化了词的文学性,弱化了词对音乐的依附性。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P119)1多样化的题材内容陆游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和日常生活情景的吟咏,作为一名爱国诗人,陆游既写出了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又写出了南宋军民不甘屈服的气概,如关山月。此外,陆游还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如游山西村和临安春雨初霁。2.气势奔放、境界开阔的诗风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如长歌行。3.七言诗的高度成就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七律尤以对仗工整著称,如登赏心亭;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永,如剑门道中遇微雨。4.此外,陆诗也有比较严重的缺点,有些诗流于浅近滑易,字句和诗意重复出现的现象也很常见,多是闲居无事而作,未经整理删汰。关汉卿的杂剧艺术成就(P225)1.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关汉卿的笔下社会各阶层的人物都写的栩栩如生,既有鲜明的性格又能深刻的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别是他精心塑造的大批妇女形象,如善良刚强的窦娥,泼辣老练的赵盼儿,有胆有识的谭记儿等,甚至一些反面人物如周舍的狡猾奸诈,张驴儿的刁钻无赖等都刻画的入目三分。他还善于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窦娥。2.关目处理、结构布局、场面安排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即紧凑、集中并富有典型性。他的杂剧能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不受时空限制的特征,选取决定人物命运的几个关键场面,以表现这个人物的一生并进而展现元代社会的某一侧面。在场面安排上,关汉卿一方面能够着眼于人物的不同性格,选取典型场次,展开冲突,引向高潮;另一方面又能使情节曲折多变,随步换形,引人入胜。他的剧本每一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层层推进,浓淡相间。为了适应杂剧曲白相生的特点,还采用了使抒情场面与斗争场面交错进行,相互为用的写法。 3.语言本色当行。这是与重视词藻的“文采派”并称,成为本色派的代表。本色是指语言上的自然、真切、质朴,没有藻饰、堆砌的痕迹。他的语言主要来自生活,能大量吸收群众口语并进行艺术上的加工锤炼,故表现力较强。当行是指重视舞台的特点,一切都符合演出要求,同时也包括语言符合人物个性,能借助人物自身语言说明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P286)1.琵琶记在人物塑造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人物心理刻画方面尤为突出,多角度展示了人物个性和内心世界。蔡伯喈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充分体现了其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相关,他们大多不敢直面人生,坚持意愿,不敢与不合理的现象作斗争,总是在压力面前回避退让,想要在统治势力与封建伦理所允许的范围内寻找调和的办法,结果往往陷于悲剧的境地而难以自解。赵五娘体现了古代中国妇女的优秀品德,她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孝敬公婆,受尽磨难。她的不幸,是礼教纲常造成的,作为封建时代的妇女,她无法把握自身的命运。作者歌颂了赵五娘的“有贞有烈”,守礼行孝,揭露了封建社会和伦理纲常给予女性的苦难、不幸和无奈,让人们看到这些被视为道德楷模的人物内心的隐痛。 2.琵琶记的戏剧冲突也颇有特色。采取双线结构发展,一条线索是蔡伯喈上京考试入赘牛府;一条线索是赵五娘在家,奉养公婆。在关目安排上,作者特别注意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生活场景对比衔接,贫富悬殊的场景,形成 了强烈的反差,优裕闲适的环境与人物苦闷沉重的心态也形成了鲜明的反衬,加强了整部戏的悲剧气氛,使人物性格呈现得更加鲜明。3.琵琶记的语言,文采和本色兼备,富于动作性。蔡伯喈在京城生活这条线的人物,用的是文采语言,词句华美,文采灿然,语言富于色彩,讲究字句的雕琢,典故的运用,是一种高度诗化的语言,是一种高雅的语言。 赵五娘这条线的人物,用的是本色语言。自然朴实,通俗易懂,生活气息很浓,不讲究词藻的华丽,典故的运用,词句的雕琢。这是一种接近于人民生活的语言。4.琵琶记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古典戏曲之一,为元代剧坛之殿军,明代戏曲之先声,成为人们仿效的典范,被后人称为“词曲之祖”。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P235)一、崔莺莺的人物形象崔莺莺是一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勇于反抗封建传统,追求爱情自由与婚姻幸福的女性形象。1. 长期受到封建礼制的熏陶,且对红娘有所顾忌,因此性格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红娘替张生传简,崔莺莺看完后突然发怒,说要去告过夫人,然而在红娘的吓唬下也只好作罢。表面上看似乎是红娘获胜,实际上经过这一闹,崔莺莺确定红娘没有向老夫人泄露任何秘密,是完全站在自己一边的。崔莺莺城府之深心思之密,在这一折里表露无遗。2.敢于反抗封建制度,有自己的思想,在温驯的外表下仍有急于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愿望。 她一方面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方面又不满于父母包办的婚姻,极力要寻求自己的幸福,为爱奋不顾身,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她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甚为谨慎。二、张生的人物形象张生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作者王实甫在西厢记中,精心塑造了一个温文尔雅、执着志诚、略带傻气的张生。1.“文章魁首”张生英俊潇洒、才华出众且富有胆略,这是崔张爱情故事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张生便以他的风流儒雅、才思敏捷吸引住莺莺。其次在于他把才学用于危难之时,更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智谋和胆略,以他的机智和真情赢得莺莺的爱情。此外,张生的才学并不仅限于此,他还多才多艺,精通音律。 2.“志诚种”张生性格中的“志诚”,是建立爱情、婚姻的关键。张生对莺莺的追求,可谓一波三折,困难重重,然而他却不屈不挠、毫不退缩。他对爱情执着诚挚的追求,不愧被称之为“志诚种”。3.“傻角”和“银样蜡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