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高考解析几何试题根源的探究.pdf_第1页
一类高考解析几何试题根源的探究.pdf_第2页
一类高考解析几何试题根源的探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2 福建中学数学 2 0 0 9年第 1 期 非常值可导函数 而 厂 是以 为周期的连续函 数 那么f x 为周期函数且与 周期相等的充要 条件是f T f O 1 例 4讨论函数 f x C O S s i n 的周期性 解 厂 x 6 c o s 一 s i n x 6 s i n X C O S X 一 6s i nxc o s x c o s s i n 3 s i n2 xC O Sx2 x 一 3 s i n4 2 显然 厂 是以 厅 2为周期的连续函数 且 厂 厂 0 1 所以 厂 也是以 2为周期的期 函数 例 5讨论函数 f x X s i n 的周期性 解 厂 x l C O S Y 显然 厂 是 R上以2 为周期的连续函数 但 f 2 x 2 r f O 0 故 f 2 n f O 所以f x 不是周期函数 综上所述 通过对问题的反思与求证 发现导 数不仅可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极值 最值 拐点 凹凸性 而且还可以研究函数的奇偶性 周期性 高 中数学课本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点虽然还没有涉及 但是在课标理念下 数学教师还是需要具备这方面 的知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质 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成为教 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化发 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必将有利于引领教师成长为研 究型 专家型 学者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张夏强 透析一道 高观点 下的高考题 福建 中学 数学 2 0 0 8 1 6 7 2 陈向华 与奇偶函数及周期函数相关的积分运算中 的几个问题 阴山学刊 自 1 9 9 7 1 4 1 5 8 6 2 一 类高考解析几何试题根源的探究 苏立标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3 1 0 0 3 0 在圆锥曲线中有许多特殊的弦 其中有关垂直 弦的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逐渐成为热点问题 本文 通过把这几个高考试题罗列在一起 对它们的来龙 去脉及问题的本质进行剖析 以期从中发现高考命 题的轨迹 为高考命题与复习提供参考 问题 2 0 0 8年福建省高考数学文科试题 如 y 2 1 2 图 椭 圆 C l a b 0 的一 个 焦点 为 F 0 0 且过点 2 0 I 若 A B为垂直于 X轴的动 弦 直线 X 4与X轴交 干点 直线 A F与B N交 于点 M i 求证 点 M 恒在椭圆c上 i i 略 1 X o 5 m 8 2m 5 所以 芷 蓝 二 1 4 3 4 2 m 5 1 即点M 恒在椭圆C上 引申 1 椭圆C X 斗 l a b 0 的一个焦 点为 F c 0 若 A B为垂直于 轴 的动弦 直线 求椭圆c的方程 I I 与 轴交于点 直线 F与 交于点 I 一 I 解 I 由题设易得椭圆方程为 1 y 1 r 4 I I 易得 F 1 0 N 4 0 设 A m r 1 则 B m n 所以A F与B N的方程分别为 n x 1 一 m一 1 y 0 n x 一4 一 一4 y 0 设交点 坐标为 则点 肘 恒在椭圆C上 证 明 设 A m 则 e m 一 所以 A F与 B N 的方程分别为 n x c 一y m C 0 一 一 0 C C 设交点 M 坐标为 X o Y o 则 b m e 而 a I 十 c J 2 0 0 9年第 1 期 福建中学数学 1 3 丽1 一 m a 2 c 2 2 a 2 c 2 a Z b 2 n 2 x 一 l J 2 m c 一 日 c a 因为 在椭圆上 所以 m z 1 即 a 2 b 口 一 c 口 一m 把 代入 整理得 y o 1 所以点 恒在 椭圆 C上 引申 1 可以换一种等价的说法 引 申1 1 椭 圆C l a b 0 e 焦点为F c 0 若 A B为垂直于X轴的动弦 直线 1 x 与x轴交于点N 直线 A F与椭圆C交于点 M 则点 B M N三点共线 引 申 2 椭 圆 C l a b 0 定 点 E m 0 若 A B 为垂 直 于 X轴 的 动弦 直 线 l X 0 2 m与 轴交于点 直线 A E与椭圆 C交 于点M 求证 点 B M N三点共线 思路 设直线B M 交 轴于 点 证明 与 重合 先证明 若 丽 则丽 证明 1 设直线 B M 交 轴于 点 连结E B 因为直线 A B垂直于 轴 所以A与B关于 X轴对 称 而 E在 轴上 则在 A A MN1 中 E N 平分 Z MN A 由内角平分线定理可知 l E M f E A l l MN 1 NI B1 设 E M 31 E A E M与 同向 故 0 则 MN1 f I NI B l 又 M N B在同一直线且 MN 1 与 同向 于是有 一MN 31 N I B 2 设过E re O 的直线 与椭圆 1 交 于 M x l A x Y 2 贝 0 B x 2 一 Y 2 由一E M 砑 则 兰 由 2 N tB 皆 由 x 得rnx 三 冬 生 Y L x a 菩 b 1 日 6 Y 31 y 由 冀一 堡 1 口 2 一 五 得 X 一312 x a 2 1 一 由 可知 m x 口 所 以 B与 B t m 重合 从而 B C E三点共线 该命题对于双曲线 同样成立 高考试题链接 2 0 0 4年天津市高考试题理科数 学压轴题 椭圆的中心是原点 0 它的短轴长为 2 4 5 相应于焦点F c o c 0 的准线 与 轴相交 于点 A l O FJ 2l l 过点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 于 P Q两点 I 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 I I 若 O P O Q 0 求直 线 尸 Q 的方 程 I I I 设 一A P 3 1 一A Q 1 过点P且平行于准线 的直线 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 证明一F M 一 31 一F Q 引 申 3 椭 圆 C 1 b 0 定点 a o 2 E m 0 直线 X 一 u l与X轴交于点 直线A E与 m 椭圆 C 交于点 M 若 与椭圆交于点 则直线A B垂直于X轴 证明 设点 M x Y A x Y 2 B x 3 则直线 的方程为 Y XI 一 把直线 的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 整理得 6 X a 2 y 一 2 b m x l b 2 一 2 a a 2 y m 一 a Z b 1 一 0 由于 b 2 x a Y a 2 b 故 b 一 2 b 6 m I x 一 2 a H 口 y 6 一 b Z x 2 b 脚 1 0 又因为b Z x a y a 2 b 所以口 一 6 一 6 代入上式 方程又可化简为 a 2 b 一 2 b h i m I x 一 2 a x b 一 日 6 2a b mx 0 福建中学数学 2 0 0 9年第 1 期 由已知 显然 a 2 b 一2 b 6 m 0 于是 x m a 2 一 2 a m x l x x 2 二一 一 因为 x 得 一 同理 直线MN 的方程为 lL 一 X I a 所以只要把 中 换成 就可以得到 d 一 2 一 一 d 一 2 a m X n2 1 az x l 一2 a 垅 一 a 2 2 眦 所以X X 故直线 A B垂直于 X轴 该命题对 于双曲线同样也成立 高考试题链接 2 0 0 6年天津市高考数学试题 已 知 双曲 线三一 l d 0 b o 1 o 设 口一 D 0 和 B O 是 轴上的两点 过点 A作斜率 不为 0的直线 使得 交双曲线于 C D两点 作 直线BC交双曲线于另一点 E 证明 直线 D E垂直 于X轴 从统一的角度去看的话 三道高考题的本质上 都涉及到两个三点共线和一条垂直弦 由其中的任 意两个条件都可以推出第三个 就分别构成了这三 道高考试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讲的话 这三个高 考试题是同根同源 水乳交融的 参考文献 l 苏立标 圆锥曲线中一对奇异的 伴侣点 数学教 学 2 0 0 7 2 1 2 1 4 一 道高考压轴题的剖析 蒋建江 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 3 1 2 0 0 0 今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第2 2 题是一道数 列和不等式两大热点相互渗透和交叉的综合题 从阅 卷反馈的情况看 本题失分较多 很多考生答题不 完整甚至选择放弃 那么 是不是这道题真的很难 或解法奇特不易想到 其实不然 它的解法很普通 无任何玄妙之处 这反映出虽然学生平时做过大量的 练习 但缺少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比较分析 在解题中思维受阻后 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去寻找 合理的突破口 下面就该题 I T I I 两问的不同 证法及思路逐一进行剖析 题 已 知数列 a 中 口 0 d l 0 l a 1 1 Q n2 H N 记 日 口 2 口 1 a I 1 当n N 时 I 一 求证 一 累址 f 1 口 1 1 a 2 n a 一2 I l 1 3 I 分析 l 先求出数列的通项 进而比较 大小 无疑是一个十分自然的思路 但考虑到给出的 递推公式很难求出其通项 因此 自然想到另一个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数学归纳法 证 法1 当 1时 因 为 a 是 方 程 一 1 0的正根 所以a 假设当 k 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