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第一讲 先 秦一、填空题1.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2. 论语阳货:“诗可以 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3. 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 内 容 与 形式 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4.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5. 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提出了“知言养气”说6. “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 气 论文的悠久传统。7. 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8. 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 论其世 也。是尚友也。” 提出了“以意逆志” 说。9. 庄子、庄子10. 教材指出:庄子祟尚 自然 、反对 人为 ,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11. 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 虚静 ”的精神状态。12. 庄子外物篇中说“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 得意而忘言 ”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13.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 意在言外 ”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讲 两 汉一、填空题1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离骚“ 怨 ”的特点,认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 发愤著书 ”说,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4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5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都认为汉代治毛诗的是毛公(亨),他是赵人为河间王博土。后汉书儒林传说,诗序为汉代 卫宏 所作。6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7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说: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8毛诗大序说: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 风 ,二曰赋,三曰 比 ,四曰 兴 ,五曰 雅 ,六曰颂。”因而提出了“六义”说。9、志、诗10、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 (佚文篇)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一、填空题1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即所谓“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2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四科”具体指:奏议、 书论 、铭诔、 诗赋 。3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建安“七子”指的是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他们是孔融、陈琳、 王粲 、 徐干 、阮瑀、应瑒和 刘桢。4典论论文在论文体的不同特点时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谅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5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 气 为主”的著名观点。6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四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论著,按时间先后是 典论论文 、 文赋 、 文心雕龙 和 诗品 。7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 构思 为主的创作过程。8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为 10 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缘情 而绮靡”说,对诗歌抒情而不受“止乎礼义”束缚产生了巨大作用。9在艺术技巧方面,陆机还特别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原则,即“其会意也 尚巧 ,其遣言也 遗妍 。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10陆机在文赋中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会意”是指具体 构思 ,“遣言”是指 辞藻 ,“音声迭代”指语言的 音乐 美。11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悲、雅、艳。12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 道 是其内容, 文 是其表现形式。13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文指的是指 宇宙万物 的表现形式。如日月山川动植品类,则是万物之文。狭义的文当即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文章 。14教材认为:刘勰所说的“道”,具有 儒 、 道 、 佛 三教合流的含义。15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 想象 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16刘勰提出的“体性”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 体裁 ,风格与作家 才性之间的关系。17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体”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 体裁形式 ;二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 风格特点 。“性”,是指作家的 才能 和 个性 。18刘勰提出个性形成有四个方面因素: 才 、 气 、 学 、 习 ,对于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刘勰能兼顾而不偏废。19刘勰在体性篇中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典雅”、“远奥”、“精约”、“显附”、“ 繁缛 ”、“ 壮丽 ”、“新奇”、“轻靡”。20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 思想感情 ;“骨”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 语言表达 。21文心雕龙与诗品,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22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诗歌既是人的“ 性情 摇荡”的产物,又可以反作用于的“ 性灵 ”,使之受到陶冶感化。23钟嵘诗论的根本主张是提倡“ 自然英旨 ” (见诗品序),强调感情真挚。24教材指出:钟嵘认为,“诗”是抒情文学,“观古今胜语,多非 补假 ,皆由 直寻 ”(见诗品序),他要改革“雕缋满眼”的不良诗风,祟尚清新自然。25. 钟嵘把“ 滋味 ”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的基本美学范畴。 味 26. 钟嵘提出了以怨愤为主要内容的“ 风骨 ”论,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 风力 ”为主干,同时“润之以丹彩”,只有“风力”与“丹彩”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27钟嵘在诗品序中说: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 兴 ,二曰 比 ,三曰 赋 。”28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部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是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第四讲 隋唐五代 一、填空题1陈子昂的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这是他诗歌革新主张的纲领。2“ 汉魏风骨 ,晋宋莫传”、“彩丽竞繁而 兴寄 都绝”是陈子昂对晋宋以来特别是齐梁文学提出的尖锐批评。3。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晋宋以来特别是齐梁文学提出批评。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体现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要求诗歌创作重视“ 兴寄 ”和“ 风骨 ”,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4陈子昂的代表诗作 感遇 三十八首和著名的短诗 登幽州台歌 都是体现他的诗歌理想的兴寄深远、风清骨峻之作。5唐代皎然的诗论代表作是 诗式 ,另有诗仪一卷,全书已佚,只在其他书中有所引录。6皎然的诗论,侧重于探讨诗歌的艺术创造规律。而他关于诗歌内在艺术规律的探讨,较为集中的,则是 意境 的创造问题。7情、境8韩愈在答李朔书中还继承了孟子的“ 养气 ”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9教材认为韩愈提出的“气盛言宜”论中的“气盛”,是指作家仁义道德修养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 精神 气质,一种 人格 境界,已不复是抽象的仁义道德教条。10韩愈说:“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惟 陈言 之务去”的观点,使他的古文理论高于前人。11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他的“不平则鸣”论,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从实质上看是和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提出的“ 发愤著书 ”说脉相承的。12教材指出:中唐的诗歌理论,较为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注重艺术审美方面的探讨,可以诗论家司空图为代表;另一种是强调作品所表现的社会内容,这可以诗人白居易为代表。13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长文 与元九书 中14白居易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即“文章合 为时 而著,歌诗合 为事 而作”(与元九书),这明显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15白居易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忽视艺术要含蓄蕴藉的原则,主张要写得“其言直而切”,要“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新乐府序),这样写出的作品,必然会直白浅露。16。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 “长于 思与境 偕,乃诗家之所尚者。”教材认为这是讲 意境 的基本性质。17。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提出“思与境偕”的主张,教材认为,“思”可以理解为创作中的 神思 ,即艺术思维活动,但侧重在创作主体的 情志 意趣活动;“境”则是激发诗情意趣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境象。“境”与“思”偕往,相互融汇,这就构成了作品的 意境 世界。18司空图提出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钟嵘 诗品 的“ 滋味 ”说,但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深化。19司空图提出的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都是在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笼统地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第五讲 宋金元 一、填空题1欧阳修晚年作 六一诗话 ,开诗论中诗话之一体。2教材认为:在文道关系上,欧阳修步趋韩愈,重申了 道 对文的重要性,认为“ 道胜文不难自至”(答吴充秀才书),反对“道未足而强言”,片面追求文辞。3“ 诗穷而后工 ”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里表露的比较重要诗论思想。4苏拭在与谢民师书中说:作文要“如 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5在具体的形象描写上,苏拭提出“ 随物赋形 ”的主张,强调主体在创作时与对象的一种顺应而自然的关系。6在送参寥师一诗里苏拭采用了佛教的“ 空静 ”观来说诗:“欲会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讲到了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所构成的一种最佳精神状态。7李清照对当时有些人认为词与诗并无本质区别,词即长短句之诗的观点持不同看法,著 论词 一篇,主张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 别是一家 ”的著名观点。8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了对词创作的一些审美要求,主要有:一、勿“ 破碎 ”;二、要有“ 铺叙 ”;三、讲“ 故实 ”;四、要求词的格调高雅、典重。9严羽是宋代著名的诗论家,他论诗的代表作是经后人编辑成书的 沧浪诗话 。10严羽强调学诗要以“ 识 ”为主,就是说诗人要有高度的审美判断力。11“妙悟”是就诗歌创作主体而言的,“ 兴趣 ”则是“妙悟”的对象和结果;即诗入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12“兴趣”是“兴”在古典诗论里的一种发展,它与钟嵘所说的“ 滋味 ”。司空图所说的“ 韵味 ”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13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 兴趣 ,曰 音节 。”14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诗之极致有一:曰 入神 。诗而 入神 ,至矣,尽矣,蔑以加以!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15元好问是金代诗坛上杰出的诗人,也是重要的诗论家,他所写的论诗三十首绝句,上继杜甫的 戏为六绝句 ,下开清代王士禛、袁枚等人的续作,影响深远。16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第六首中说:“ 心画心声总失真 ,文章宁复见为人?千古高情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批判了晋代诗 潘岳 人格与文格不统一的现象。17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四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赞扬了陶渊明诗天然浑朴之美。18 词源 是张炎晚年之作,是李清照词论著作 论词 之后最为重要的一家词论专著。19教材指出:在词源中,张炎首先确立了“ 雅正 ”的审美标准;其次,他又提出了“ 清空 ”的审美要求,第三,他还提出了“ 意趣 ”的审美要求。20张炎在词源中说:苏拭的水调歌头、洞仙歌,王安石的桂枝香,姜夔的暗香、疏影等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第六讲明 代一、填空题1明代诗论家谢榛的论诗著作主要是 四溟诗话 ,一名 诗家直说 。2教材指出:情景是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他说:“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四溟诗话卷四)又说:“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同上卷三)3谢榛主张情和景应该互相融合,而二者的融合取决于“情景 适会 ”(四溟诗话卷二)。4教材指出:谢榛认为持有 体 、 志 、 气 、 韵 四要素,他说:“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四溟诗话卷一)5教材指出:谢榛认为诗有 兴 、 趣 、 意 、 理四格。这四格其实就是诗歌的四种审美类型。6李贽对文学理论批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 童心 ”说。7。教材指出:李贽认为:“水解传者, 发愤之所作 也。”将之与司马迁的“ 发愤著书 ”的传统联系起来,给予它与正统诗文同等的地位。8明代李贽的“童心”说理论观点与李梦阳、王世贞分别为代表的前后“ 七子 ”派强调复古摹拟是对立的,成为后来公安派 性灵 说的直接的理论源头。9明代公安派以公安人三袁为代表,其中 袁宏道 是公安派的中坚。他提出了“ 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的口号。10袁宏道认为,当代诗文不可能传世,而“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劈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第七讲清 代一、填空题1金圣叹称 离骚 、庄子、 史记 、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天下六才子书他的文学评论尤以评点水浒、西厢著名。2。 金圣叹 是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3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他说:“某尝道水浒传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 运事 ,水浒是因文 生事 。”4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 立 主脑”。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主要 人物 和中心 情节 。他说:“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闲情偶寄)5、李渔在闲情偶记说:“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6、李渔着重论述古今题材的处理问题,涉及到戏曲的真实性和典型化的问题。7王夫之认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一是“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 情中景 、 景中情 。8叶燮著作颇丰,尤以其诗学著作 原诗 内外篇著称,被认为是继刘勰 文心雕龙 后理论性和体系性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9教材指出:叶燮把创作分成“在 物 者”即创作客体与“在 我 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10叶燮在原诗里把创作客体分为理、 事 、 情 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11叶燮认为创作主体四个要素中的 识 处于核心地位。12王土禛是清初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由清人张宗柟辑其论诗之语而成的 带经堂诗话 ,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是“ 神韵 ”说。13王士禛“神韵”说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14沈德潜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诗论著作 说诗晬语 。主张诗歌创作应有益于教化,提出“ 审宗旨 ”说。15教材认为:沈德潜的“格调”指的是 体裁 和 音节 者,二者兼美,即是他认为有“格调”的作品。16袁枚在他的论诗著作 随园诗话 中提倡“ 性灵 ”说,以与沈德潜的“ 格调 ”说相抗。17“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之外。”这段诗论出自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所作的随园诗话。第八讲 近 代一、填空题1。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服务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现场演艺市场复苏关键路径:新形式演出市场机会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辐射性降温涂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口腔医助护理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6.18 美国的独立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
- 第八课 声音 说课稿
- 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三单元 用金山画王作图 第9课 认识“金山图王”说课稿 新人教版
- Unit 6 developing ideas reading for writing教学设计 外研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Lesson 2 Tips About Tipping教学设计初中英语新世纪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新世纪版试用本
- 2025年中国传统木雕工艺技能认证考试指南及模拟题
- GB 18664-2025呼吸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 建设工程“三包一挂”法律实务精要
- 乡村医生年度个人述职报告(2篇)
- 钙钛矿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进展
- 读后续写+小狗Deedo被留下陪伴小主人+讲义 高三英语二轮复习
- 麦肯锡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课件
- 加油站新进员工培训计划方案
- 武汉天河机场招聘笔试题及答案
- 湿陷性黄土湿陷量计算表
- 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生长点课件
- 因离婚给孩子申请改姓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