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PT课件.ppt_第1页
全国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PT课件.ppt_第2页
全国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PT课件.ppt_第3页
全国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PT课件.ppt_第4页
全国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经济学 1 一 课程介绍 一 课程学习1 学习方式 考点较多 考的比较细 知识点的重复考察率高 教师讲授考点 主要靠同学理解 记忆 2 学习要求 把握每个章节的重点问题 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具体问题 学会思考 掌握常识 锻炼逻辑思维 2 3 学习方法 多翻看 多理解 多记忆 多练习 形成知识系统把握命题脉象 重视真题 知识点的重复考察率高 3 4 学习内容 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5篇 其中前2篇为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 共包括11章 后3篇是社会主义部分 共包括11章 从历年的命题角度看 前2篇是绝对的重点 其中 单选题往往在20题左右 多选题在7题左右 简答题在3 4题 论述题2题左右 因此 大家需要特别注意前两篇知识点的理解 记忆 4 典型案例 2011年1月真题 题型第1篇第2篇第3 5篇单选8 1分15 1分7 1分多选1 2分6 2分3 2分简答1 6分3 6分1 6分论述1 10分1 10分1 10分总计26分55分29分注 论述题为选做题 5 二 课程考试 一 时间 每年1 4 7 10月 二 题型 单选 多选 简答 论述 其中单项选择共有30题 每题1分 多项选择共10题每题2分 简答5题 每题6分 论述题3题 选做2题 每题10分 6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近六年 07 11 主要考点1 人名与学派 P4威廉 配第 亚当 斯密 李嘉图等2 时间 P4 517世纪中叶 19世纪中叶3 P5马政经的历史背景 批判继承的对象 马政经的理论基石 劳动价值学说 资本部分的理论基石 剩余价值说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剩余价值说 P99 4 研究对象 P6生产关系 广义与狭义 着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5 P8 10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7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一 词源 经济学于希腊奴隶时期政治经济学于17世纪初 二 难免的误区 政治经济学是拓宽了其研究范围的经济学 而不是既研究经济又研究政治的学科 三 两者的关系 是经济学的分支 属理论经济学科 政经可简称为经济学 8 二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一 成为独立学科的时间 17世纪中叶 二 流派及代表人物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 威廉 配第创始 英 亚当 斯密及 英 李嘉图完成资政经学庸俗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 法 萨伊及 英 马尔萨斯小资政经学 法 西斯蒙第及 法 普鲁东 9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 产生时间19世纪中叶 1867年 资本论 第一卷出版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二 产生背景 1 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成熟 无产阶级登台 2 理论基础 古典政治经济学及空想社会主义 马政经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劳动价值论是马政经的理论基石 剩余价值论是马政经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 10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首次明确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四 发展 马政经是经实践检验的科学 并非凝固不变的教义 而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的经济学科 11 补充 马克思 恩格斯及 资本论 一 人物介绍马克思恩格斯 二 关于 资本论 资本论 12 卡尔 马克思 Marx karl 1818 5 5 1883 3 14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的特利尔城 父亲是一位律师 1835年10月入波恩大学 1836年转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 18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任 莱茵报 主编 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1867年9月14日 资本论 第一卷出版 1880年 修订 资本论 第二卷和第三卷 1883年3月14日病逝 13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 1820 1895 1820年11月28日生于德国巴门市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父亲是纺织厂的资本家 1837年中学未毕业当商行办事员 后去纺纱厂工作 1841年服兵役期间去柏林大学旁听 自学哲学等 进行社会调查 1844年发表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得到马克思高度评价 1844年8月 与马克思在巴黎第一次会面 花十一年整理出版 资本论 第二卷 1885年 第三卷 1894年 1895年8月5日 即 资本论 第三卷出版后的第二年 恩格斯去世 14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狭义 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形生产关系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经济利益关系 广义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多环节 诸多方面的关系 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的关系 也包括分配 交换 消费关系 马政经研究广义的生产关系 定义 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 15 二 马政经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一 原因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特别是揭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经济关系的实质 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二 注意马克思并非仅仅研究资本主义关系 还研究其他问题 如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价值规律 劳动生产率等 但这些问题均是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16 三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政经的研究对象社政经的研究对象 社会主义部分 资本主义部分 统一面差异面 前者在于揭示问题 后者在于巩固 发展和完善 17 四 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 外因 地球村 经济全球化 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 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内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资本主义经济中有其值得借鉴的成分 战后联邦德国 日本 英国等国家的经验结论 走出去 引进来 扩大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范围 18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一 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1 研究对象 经济利益 所决定 不同的阶级主体 存在不同阶级的经济利益 2 不同阶级的优点与不足 古典政经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经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 小资产阶级的政经学P9 19 二 马政经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一 阶级性 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二 科学性 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阶级中的科学 科学中的阶级本考点容易出论述题如何答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P9 10 20 第四节学习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 正确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 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21 真题练习 2011 1 1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D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2010 10 31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 A 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B 分配关系C 交换关系D 消费关系E 法律关系 2010 7 1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 A 萨伊和马尔萨斯完成的B 斯密和李嘉图完成的 C 西斯蒙第和普鲁东完成的D 马歇尔和凯恩斯完成的 2010 4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 A 经济体制B 生产关系C 经济运行机制D 生产力 22 2010 1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 A 劳动价值学说B 货币学说C 资本积累学说D 剩余价值学说 2009 10 1 下列属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是 A 威廉 配第B 萨伊C 西斯蒙第D 普鲁东 2009 4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 A 奴隶社会经济B 封建社会经济C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D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 23 2009 4 31 在经济学说史上出现过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 A 西斯蒙B 普鲁东C 马尔萨斯D 萨伊E 巴师夏 2009 1 1 政治经济学是 2 A 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B 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C 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D 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 2008 10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 A 分工学说B 货币学说C 资本积累学说D 剩余价值学说 2008 4 1 19世纪中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