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期终结性评价测试试卷.doc_第1页
新乡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期终结性评价测试试卷.doc_第2页
新乡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期终结性评价测试试卷.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乡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期终结性评价测试试卷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 积累与运用(共28分)1. C (2分) 【解析】A.y/y bng/bn d/d B. n/yn qi/qi xun/xun C. t/t y/y mi/mu D.chn / chn h /h di/di2. D (2分) 【解析】 A.努驽 涌拥 B.冲充 急疾 C.付副 明名3. (1)不知天上宫阙(2)似曾相识燕归来(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空1分,若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8分)4. 参加红军的保尔和战友们一道跃马挥刀,南征北战,身负重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保尔不顾伤病,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屈不挠,顽强斗争;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用钢铁般的意志,挑战病痛,从事创作,揭开新的生活篇章。(答出成长经历变化的两个情节各1.5分,共3分)5. 当今绝大多数现代人都在竞争的高速公路上你追我赶。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达到“简单并快乐着”的最佳状态。在现在看来,这个梦想只能是一种奢望。(每句1分,共3分)6.(共10分) “清朗网络青年力量”全国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在郑启动(2分) 成分赘余,“网上积极发出”前面加上“在”; 搭配不当,将“建成”改为“形成”。(每题1分,共2分)依法上网,严格自律;文明上网,传播美好。 (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共4分)(4)A:而B:因为。(每空1分,共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共16分)7. 柳老师从不理会同学们的嘲笑,照旧语气温柔,耐心用心,要求我们背唐诗宋词,不停地鼓励同学们多阅读,等待浅薄稚嫩的学生们醒悟学问的重要性。柳老师带“我”到图书馆,为“我”做担保人,引导“我成为一生的读者,走进阅读走向写作,”让文学“丰富了我的生命”。柳老师毫无怨言,默默接受多舛命运的崎岖安排,为教育付出了她饱满灿烂的青春。(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满分,共4分)8. 第段引出下文的插叙,交代“我”迷恋图书馆,迷恋阅读的缘由,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照应题目“十六岁,时光掩不住的香味”,引出下文柳老师引导“我”爱上阅读的叙述。对上文情节作了必要的照应和补充叙述,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满分,共4分)9. “微微薄凉的风” 与柳老师“落寞”的背影相映衬,渲染出一种寂寥凄凉的氛围,从侧面烘托出柳老师落寞的心情。(1分)瘦瘦的“小小的,小小的”背影,描写出柳老师柔弱的外表,反衬出默默接受多舛命运安排的柳老师内心的坚强。(1分)(共2分)10.“怎么可能”一词加强了反问语气,强调柳老师在“我”心中的记忆刻骨铭心。(1分)表现柳老师对“我”一生的影响巨大,流露出“我”对柳老师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1分)(共2分)11. 一层含义是指书籍本身所蕴含的书香,(2分)另外一层含义是指一个人因阅读所产生的“内心智慧”滋养出来的“随和淡定”,“坦然和从容,不张扬不膨胀”的优雅气质。(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二)(共11分)12.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先做人后做事。人做不好,事就做不好。(共2分)13. 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1分)通过引用俗语和孔子的名言,列举身边人的事例和历史人物耶稣、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人的事例,论证“学习榜样,提高境界”的分论点。(1分)既讲道理,又摆事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分)(共3分)14. 选择。(1分)理由:邓小平的名言就是告诉人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攀登理想的高峰。这正可以作为分论点“做人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尽善尽美”的论据。(1分)杨振宁的名言,阐述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与本文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不符合,所以不能作为论据使用。(1分)(共3分)15. 总分的结构特点。(1分)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接着紧扣中心论点提出四个分论点,进一步阐释怎样“做人做事”,自然引出下文围绕四个分论点所展开的论证。(1分)第二段到文章结尾,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专心致志,尽善尽美;学习榜样,提高境界;建立标准,就高避低;善待生命,珍惜时光四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1分)(共3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16. C(2分)【解析】A. 办得到;“得”通“德”,感激。B.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尽头。C.动词,饲养。D. 规律,方法;道路。17. 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最聪明的智慧莫过于知道和任用贤才,最贤明的政治莫过于任用贤能。(第1小题2分,第2小题1分。共3分)18. 文章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2分)19. 对比一:不识人才与知贤形成对比。文段(一)中食马者面对人才还要感慨没有人才;文段(二)中的君主不但知道贤人的名字,而且还了解其才能以及住处等详细信息。(2分)对比二:不重人才、摧残人才与举贤、官能形成对比。文段(一)中食马者不按照任用人才的方法去任用他,让他和普通人享受同等待遇,放在平庸人手下做事,生活窘破,劳碌奔波。文段(二)中君主给人才以官位,让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让他们享受丰厚的俸禄,生活富裕,让他们在一定的官位上发挥其才能治理天下。(2分)(写出其中两处对比即可,每点2分。共4分)【文段二翻译】:孔子回答道:“古时的圣明君王必定要知道天下贤良士人的名字,不但要知道他们的名字,还要知道他们的实际才能、行为方式以及他们所在的地区。然后利用天下的官爵来提高他们的地位,这就叫做最高境界的礼制无须讲求谦让而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凭借天下的俸禄使贤德的士人生活富足,这就是最高层次的奖赏不耗费财物而使天下的士人喜悦。这样,天下百姓就会追求名誉和声望,这就是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最美妙的音乐,能够实现天下百姓的和睦相处。所以说,天下最仁德的人能团结天下最亲的人;天下最圣明的人能推举天下最有才能的人。因此,对君主来说,最重要的仁德莫过于爱惜关怀百姓,最聪明的智慧莫过于知道和任用贤才,最贤明的政治莫过于任用贤能。如果拥有国土的君主做到了这三点,那么,天下的人都会拥戴他而甘愿听从驱使。”20. “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亡国的未来连接起来,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沉湎酒色的统治者的讽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诗人感慨生逢衰世的忧愤。(2分)21. 运用互文的修辞方法,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贴切传神地刻画出朦胧凄清的景象,渲染出凄凉的气氛,为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