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世界现代史.doc_第1页
2009—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世界现代史.doc_第2页
2009—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世界现代史.doc_第3页
2009—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世界现代史.doc_第4页
2009—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世界现代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考点】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选择B项。【答案】B2(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得知关键语意是城市的工人、水兵等到农村征粮,体现余粮征集制。故选B。【答案】B“斯大林模式”1(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考点】“斯大林模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2年”,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的解决谷物问题,据此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B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C项。这一论断是为维护斯大林模式。选择D项。【答案】D2(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考点】“斯大林模式”【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10年内完成工业化,并结合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判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答案】B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选择D项。【答案】D罗斯福新政1(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选择D项。【答案】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解析】A选项表述与题干无关,可以排除,B选项是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与题干不符,“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是朝鲜战争以后的事情,由此排除D选项。【答案】C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图5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考点】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解析】从图中可知,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世界贸易集中于亚洲地区,因此,C项正确;ABD项题干无从反映。【答案】C2(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解析】A选项表述与题干无关,可以排除,B选项是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与题干不符,“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是朝鲜战争以后的事情,由此排除D选项。【答案】C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图5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考点】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解析】从图中可知,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世界贸易集中于亚洲地区,因此,C项正确;ABD项题干无从反映。【答案】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注意关键信息是“直接原因”。 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灾难连连,要重建欧洲只能走联合统一道路。法、德、意等六国与英国相比,遭受战争的伤害更大,这是它们率先联合的直接原因。选择A项。【答案】A2(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洲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解析】欧盟的建立有利于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现,这符合B选项表述的“多元并存”。【答案】B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材料提到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均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A、C两项只解读了材料的部分信息;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只产生一定影响,B项说法错误。故选D项。【答案】D相对论和量子论1(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分)【考点】相对论【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阅读史料,阐述、列举、说明历史问题以及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题可提炼材料中“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并结合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的背景、内容以及战争结束等相关内容予以说明。【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8分)2(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解析】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但太阳中心说并非是完全科学的,对技术发展影响甚微;牛顿学说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认识、科技发展产生深远意义;爱因斯坦相对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领域,为人们提供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A、C、D三项不符合哥白尼。【答案】B现代信息技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史学理论1(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考点】史学常识【解析】本题考察史书的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的人文性和时代性,贴近新课程改革。解读材料关键信息,关于黄帝的事迹,是由“司马迁“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撰述而成”,这表明了传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真实;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答案】B2(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中方研究是倭舰击我船,我船还炮;日本则是济远发炮,吉野迎战。故选。【答案】A3(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解析】B、D选项表述互为矛盾,故不能入选,C选项表述与题干不符,可排除。【答案】A4(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般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