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重点实验梳理_实验一声音的传播(1)实验装置:如图S1所示。图S1(2)实验现象: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会越来越_。(3)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4)实验拓展:抽净罩内空气后,我们听不到铃声,但却能看到闹钟表针走动,说明_。(5)补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和_有关。一般情况下,v气体_v液体_v固体,声音在空气中(15 )的传播速度是_m/s。实验二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1)实验装置:如图S2所示。图S2(2)实验现象: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到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_,音调越_。(3)得出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决定,_越高,音调越_。(4)实验拓展:如果利用该器材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可以控制钢尺_不变,改变_。(5)实验方法:该实验用到的探究方法是_。(6)补充说明: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来表示,单位是_。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低于_Hz的次声波,高于_Hz的超声波,人耳都不能听见。实验三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测量工具:_、停表。(2)实验设计: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可以使水_(选填“多”或“少”)一些、水的初温_(选填“高”或“低”)一些、烧杯加上盖子。图S3(3)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由_变_,最后消失,且水吸收热量,温度_;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最后冲出液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且水吸收热量,温度_。(4)评估交流: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_,持续_;水沸腾时温度_。实验四探究固体熔化的特点图S4(1)测量工具:_、_。(2)实验设计:采用“水浴法”加热,目的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_,缓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规律。(3)实验结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4)补充说明:熔点:晶体的熔化温度。同种晶体,熔点与凝固点_(选填“相同”或“不同”)。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的熔化条件是达到_,持续_。实验五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测量工具:_、_、_。(2)实验设计:实验中要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图S5实验中确定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相同的方法: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_;或利用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通电相同的_。(3)实验现象: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_升高的温度少。(4)实验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_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_。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_、_、物质的_有关。实验六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实验设计: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能否在NOF上看到反射光线。图S6多次改变入射角(i)并测量相应的反射角(r),观察反射角与入射角存在什么关系。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线如何射出。(2)得出结论: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两侧;反射角_入射角(可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评估交流: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设计:如图S7所示,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_;准备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_;准备刻度尺的目的是便于_。图S7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观察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能否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移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使之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同,重复上面的操作。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在光屏上能否接收到蜡烛的像。(2)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选填“实”或“虚”)像;像与物的大小_(选填“相等”或“不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选填“相等”或“不等”);像与物之间的连线与镜面_(选填“垂直”或“平行”)。(可记为:虚像、等大、等距、垂直,或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3)评估交流: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像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有一定厚度,前后两个表面均反射成像。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它都不能与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_。实验中应用了等效替代法,即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一个与像_的蜡烛在像的附近移动,当它与像_时其所在位置就是像的位置。(4)平面镜的应用:一是_,如梳妆镜、墙壁安装平面镜增大空间视觉效果等;二是改变_,如潜望镜等。实验八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实验设计: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2)实验结论: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入射角;反之,折射角_入射角;且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_;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可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气大他小)(3)补充说明:发生光的折射的同时,也发生光的反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色散实质是太阳光发生多次_形成的。红外线的应用:诊断疾病、红外线夜视仪、遥控;紫外线的应用:适当照射有助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发光。实验九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安装调节: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与光屏,使蜡烛和光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点燃蜡烛,调节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_。(2)实验结论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位置倒、正大、小虚、实u2f_异侧倒立_实照相机u2f_异侧倒立等大实_fu2fv2f异侧_实_uf_同侧正立_放大镜(3)评估交流: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得不到像的原因:凸透镜、光屏、烛焰三者的中心_,或物体在_内,或物体在_上等。实验十长度、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_。(2)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看:认清刻度尺的_和_。选: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和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放:将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与被测长度_,不能将刻度尺放歪斜。读:读数时视线与尺面_,并且要估读到_。记:记录结果要有_值、_值和_。2时间的测量(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_。换算关系:1 h_min_s。(2)测量工具:钟、表、停表等。(3)了解:人每分钟呼吸2030次;正常人的脉搏每分钟约跳动70次。实验十一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方法:_、_。(2)实验装置:如图S8所示。图S8(3)实验过程:用弹簧测力计_拉动木块,目的是使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_(即利用“二力平衡”知识)。(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_,接触面越_,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_关。图S9(5)实验改进:实验中匀速拉动木块不好控制,建议如下操作:将弹簧测力计挂钩处与木块相连,拉环处固定,拉动长木板进行实验,如图S9所示。实验十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实验装置:如图S10所示。图S10(2)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3)探究过程使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_。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_来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4)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5)进行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做_。实验十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图S11(1)实验装置:如图S11所示。(2)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3)探究过程使两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探究_对小车平衡状态的影响。使两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保持两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探究_对小车平衡状态的影响。(4)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_;方向_;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5)实验改进:如图S12所示,可以将小车换成一个轻质硬纸片,减小摩擦力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另外,如果将硬纸片剪开,还可以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_。图S12实验十四密度的测量(1)原理:_。(2)测量工具:_和_。(3)测量固体的密度用_测出固体的质量m。在_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体积V1。将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二者总体积V2。固体密度为_。(4)测量液体的密度用_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_中,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读出_中液体的体积V。液体密度为。实验十五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探究方法:_、转换法。(2)实验过程:按图S13所示过程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海绵的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图S13(3)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大小和_大小有关。实验十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S14所示。图S14(2)实验原理: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_来显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大小。(3)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_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_;深度增加,压强_;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实验十七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理解平衡:杠杆平衡是指杠杆_或_转动。(2)进行实验:调节杠杆两端的_,使杠杆在_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_对实验的影响。说明:杠杆的调平方法是左倾_,右倾_。实验过程中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再次_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_。(3)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写成公式为_。(4)评估交流:不同的物理量不能进行加减运算,但可以进行乘除运算。要多次进行实验,得出普遍结论。实验十八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实验装置:如图S15所示。图S15(2)实验方法:_、转换法。(3)实验现象:让同一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高度越高,钢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_,撞击木块运动的距离越远。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钢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质量_的钢球撞击木块运动的距离远。(4)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_,速度_,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实验十九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电路:如图S16所示。图S16(2)实验方法:_法、_法。(3)实验过程将材料相同、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A、B两根镍铬合金线接入电路,测出电流大小;将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A、C两根镍铬合金线接入电路,测出电流大小;将粗细相同、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A、D两根合金线接入电路,测出电流大小。(4)实验结论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_;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_;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越强,电阻_;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大多数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实验二十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探究方法:_。(2)电路设计:如图S17所示。图S17(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_;保护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_;保护电路。(4)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比。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比。实验二十一伏安法测电阻(1)实验原理:_。(2)电路设计:如图S18所示。图S18(3)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更换电路元件时,开关应当_。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调到_。电流表应当_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当与测量对象_联。(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多测几组电流、电压值;保护电路。(5)评估交流: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多次测量是为了_,减小实验误差;测小灯泡电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观察在不同电压下电阻随_变化的规律,故计算平均值没有意义。实验二十二伏安法测功率(1)测量原理:_。(2)电路设计:如图S19所示。图S19(3)进行实验: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小于、等于、略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对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灯泡的亮度,并填入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内。故在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小灯泡两端_、保护电路。(4)设计表格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功率P/W灯泡亮度123(5)得出结论: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同,实际功率_;小灯泡两端电压越大,实际功率_,小灯泡越_。(6)评估交流: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观察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随实际电压变化的规律。计算功率的平均值没意义。(7)一图多用:该装置还能完成的实验是_。由于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不是定值,所以_(选填“能”或“不能”)用此装置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二十三奥斯特实验(1)实验过程:如图S20所示。图S20(2)实验结论:对比甲、乙两图得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_;对比甲、丙两图得出:磁场方向跟_有关。实验二十四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实验装置:如图S21所示。图S21(2)实验结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_的作用,力的方向跟_方向和_方向都有关系,当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时,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也与原来_;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时,通电导线_(选填“受”或“不受”)磁场力的作用。该实验中,_能转化为_能。实验二十五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图S22(1)实验装置:如图S22所示。(2)实验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_的方向和_的方向有关。(3)实验说明:英国物理学家_经过不懈的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一是电路要_,二是一部分导体做_。在电磁感应现象中,_能转化为_能。详解详析实验一声音的传播(2)小(3)介质(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5)振动振动介质种类温度340实验二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2)快高(3)频率频率高(4)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的力度(5)控制变量法(6)频率赫兹(Hz)2020000 实验三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温度计(2)少高(3)大小升高不变(4)沸点吸热不变实验四探究固体熔化的特点(1)温度计停表(2)均匀(3)不变升高(4)相同熔点吸热实验五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温度计天平停表(2)时间时间(3)水(4)水强质量升高的温度种类实验六探究光的反射规律(2)同一平面法线等于实验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2)虚相等相等垂直(3)不垂直完全相同完全重合(4)成像光的传播方向实验八探究光的折射规律(2)同一平面法线小于大于增大不改变(3)折射实验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案版】小学三班级上册 小篮球6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中级面试题答案及备考技巧
- 2025年炼油装置操作基础进阶面试高频考点解析
- 【教案版】小学三班级上册 跳跃2
- 《细胞能量通货 ATP》教学课件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物理教育专业技能考核题集
- 2025年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建筑行业工程师招聘考试试题土木工程
- 2025年金属焊接材料及选用策略面试预测题
- 2025年仓库保管员应聘必-备知识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新解读《DL-T 5100 - 1999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新解读
- 政采云合同协议书
- 轻度认知障碍 - 教学课件
- 十大国企面试题目及答案
- 二手医疗器械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氧气安全培训
-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2025年小升初模拟数学测试卷含解析
- 预制菜产业园可行性报告
- 工程师职称-个人业务自传
- GB/T 3917.3-2025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
- 高中数学(沪教版)知识点梳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