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对口单招生10级文言虚词总复习(含答案).doc_第1页
2013年江苏省对口单招生10级文言虚词总复习(含答案).doc_第2页
2013年江苏省对口单招生10级文言虚词总复习(含答案).doc_第3页
2013年江苏省对口单招生10级文言虚词总复习(含答案).doc_第4页
2013年江苏省对口单招生10级文言虚词总复习(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6、温故而知新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8、徐而察之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文言虚词练习(三)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捕蛇者说)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屈原列传)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9、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庖丁解牛)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 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曰:壮士,能复饮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 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 文言虚词练习(四)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6、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文言虚词练习(五)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7、独其为文犹可识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1、距其院东五里 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5、其皆出于此乎? 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2、吾其还也 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文言虚词练习(六)一、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7、不出,火且尽文言虚词练习(七)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11、若属皆且为所虏 文言虚词练习(八)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13、所以遣将守关者14、所以游目骋怀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文言虚词练习(九)一、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9、霓为衣兮风为马。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32、不足为外人道也 33.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文言虚词练习(十)一、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于是余有叹焉。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且焉置土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我心有戚戚焉 文言虚词练习(十一)一、解释各句中“也”的意义以及用法。2.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8.古之人不余欺也。1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18.是说也,人常疑之。1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20.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2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2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文言虚词练习(十二)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9、余船以次进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2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9、 作师说以贻之文言虚词练习(十三)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变法者因时而化。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击沛公于坐。因拔刀斫前奏案。文言虚词练习(十四)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文言虚词练习(十五)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3、蹇叔之子与师。2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文言虚词练习(十六)一、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6、欲速则不达。文言虚词练习(十七)一、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1、而记游者甚众。5、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7、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9、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10、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1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文言虚词练习(十八)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汝识之乎?11、余之力尚足以入。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17、顷之,烟炎张天。18、蚓无爪牙之利。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参考答案文言虚词练习(一)一、13连词,表承接“来”“就”;68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连词,表递进“而且”; 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21连词,表因果“因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1、疑问代词(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 “哉”“也”。译作“为什么”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如: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4)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3、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1)“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如: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2)“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如: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3)“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如: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文言虚词练习(三)一、1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34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5、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67介词,相当于“于”9形容词词尾。二D(比 助词,表疑问语气 助词,表揣测语气 词尾)文言虚词练习(四)一、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 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8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文言虚词练习(五)一、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8第一人称代词“我”;1012指示代词“那”“那些”;13指示代词“其中的”;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 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31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 文言虚词练习(六)一、3连词,表并列;56连词,让步,“尚且”;7,副词,“将要”; 文言虚词练习(七)一、1-2“如同、像、相似”; 11“你、你的”;文言虚词练习(八)一、45“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10“为所”表被动;13“所以”,表原因;1415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文言虚词练习(九)一、3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 9动词,当作、作为; 22语气助词,呢;30连词,因为。文言虚词练习(十)一、1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5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8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1314疑问代词,“哪里”“什么”“怎么”;1516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1718连词,相当于“乃”“则”“就”文言虚词练习(十一)一、2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8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11.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18-21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24【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26.【也欤】表疑问,相当“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文言虚词练习(十二)一、 1012介词“因为”“由于”;14介词“在,从”; 1920介词“按照”; 24连词,表并列;2526连词,表因果; 29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文言虚词练习(十三)一、2句“依照、根据”;3句“依靠、凭借”;5、6句“趁着,趁此”; 10句“于是,就;因而”; 文言虚词练习(十四)一、1、2句“在,从,到”;4句“在方面,从中”;6、7句“向,对,对于”;9句“被”; 13句“比”。二、AC(A被 B比 C被 D引进对象) 三、1、助词,动词词头2、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3、介词,可译为到4、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5、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6、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7、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8、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9、于:介词,可译为在 是:代词,可译为这文言虚词练习(十五)一、1表疑问;2表反诘;34动词,参加; 23连词,和、与。文言虚词练习(十六)一、4副词,就是、乃;810连词,就、那么,表承接; 13连词,就,表并列;1516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 文言虚词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