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紧急避险系统是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核心内容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紧急避险 压风自救 供水施救 通信联络 监测监控 人员定位 紧急避险系统是矿工生命安全保障系统 生命工程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避难所的基本类型 固定式避难硐室 钻孔通风式 可移动式救生舱 硬体式 软体式 分节组装式 一体式 为硐室开凿直通地表的大直径钻孔 无直通地表的钻孔 自备供氧设施 软体式 组合式 井下避难所 提供紧急避险空间 并可通过牵引 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 以适应采掘工作要求 自备氧式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国外情况钻孔通风式避难硐室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国外情况自备氧式避难硐室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国外情况避难硐室的设置方式 在巷道之间建立的避难硐室 预留专用煤柱建立的避难硐室 工作面之间建立的避难硐室 在巷道旁侧建立的避难硐室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国外情况用钢材等硬质材料制成一体式 分节组装式等类型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国外情况救生舱在井下的布置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国外情况软体式救生舱 Air WaterandFood AirTanks OxygenTanks PackedShelter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国外情况软体式救生舱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国外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发展加拿大自1928年的Hollinger矿火灾 39人死亡 后 就出现初期避难所 利用压缩空气通过面罩提供O2 后来出现了有害气体处理系统 处理空气中的CO和CO2 自1980年后 在金属矿山得到广泛应用 现被法律强制建立南非自1970 就出现避难所 1986年Kinross金矿矿难 死亡177人 后 法律强制井工矿山必须设立避难所 南非煤矿开采深度浅 一般采用 硐室 大直径钻孔 方式澳大利亚 金矿自2000年一直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目前已是法律的基本要求印度 英国 德国 法国等也在研究和应用避难所 从使用情况看 早期主要用于金属矿山 煤矿应用很少 认为煤矿在灾变时期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 人员应尽可能撤离 目前 越来越多的国家规定煤矿也必须设立避难所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国外救生舱研发情况南非Survivair RRC 硬体式美国STRATA 硬体舱 软体舱 中继站ChemBio 主要为软体舱澳大利亚MineARC 硬体舱加拿大RANA 硬体舱 空气供给与废气处理设备德国DREGER 硬体舱 快速充气站英国Molecular 有害气体处理设备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国内情况目前有20多家单位从事相关产品研发 有的已鉴定 有的已取得安标软体式救生舱有3家单位研发硬体式救生舱主要研发单位有14家避难硐室用设备主要研发单位有4家 移动式救生舱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结构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舱体结构舱体采用长方体斜顶结构 舱体采用分段式设计 每段约0 95m 采用螺栓法兰连接 连接处胶垫密封 舱体分为缓冲区 避难区及辅助设施区三个部分 因舱体正对爆炸源部位压力最大 前端部设计为锥台形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舱体抗爆性试验舱体经过2次瓦斯爆炸和3次瓦斯与煤尘爆炸后 舱体无变形 无移动 内外完好 舱内动物 兔子 生命体征良好 试验后舱内动物存活 兔子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主要由压风供气系统和压缩氧供气系统组成 经过试验验证 在额定避难时间内舱内氧气浓度稳定在19 23 之间 舱内O2浓度变化曲线 氧气供给保障系统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氧气供给保障系统压缩氧供给系统压缩氧供气系统由医用氧气瓶 减压阀 压力表 供气管路 流量调节阀 开关等组成 静坐时每人耗氧量按0 5L min计 根据救生舱额定人数确定压缩氧气储量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氧气供给保障系统压风供气系统由供气管路 气动控制阀 压力表 消音器 油水分离器等组成 压风供气的主要作用是供舱内待救人员呼吸 同时为舱门风障系统提供气源动力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气体净化除湿系统净化除湿系统由气体净化剂层 除湿层和空气驱动装置组成 主要用于对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以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净化 并对舱内湿度进行有效控制 空气驱动装置采用电力风扇驱动舱内空气流动以提高净化效率 人力风扇 手摇鼓风机 作为空气流动净化的备用驱动力 根据舱内气体环境参数确定所需净化剂种类 净化剂层采用积木式结构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气体净化除湿系统避难舱试验系统 舱内湿度变化曲线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降温系统救生舱采用无电力支持的冰降温系统来降低舱内温度 该系统在煤矿正常生产期间利用外部电源制冰储冷备用 当灾害发生后外部电源中断时 通过冰块融化吸收热量达到降低舱内温度的目的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降温系统避难舱试验室系统 舱内温度变化曲线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可监测舱内外的环境气体参数 舱内CO2 CH4 CO O2等气体参数可通过内部传感器实时监测 显示 并可实现超限报警 温度和湿度采取人工读数的方式进行监测 舱外CO2 CH4 CO O2等参数可通过外部传感器实时监测 并通过矿井现有的监控系统传达地面 舱外传感器的数据也可通过观察窗口在舱内观察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舱内照明及指示系统舱内采用冷光源超高亮度LED的一体式矿灯照明 避难人员可选择主光源或辅助光源照明 舱外采用反光标志作为救生舱在黑暗环境下的逃生指示 指引救生舱的位置所在 一体式矿灯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动力保障系统外接电源外接电源作为煤矿正常生产时降温系统制冰 传感器监测 备用电源充电等的动力 备用电源当灾害发生后外部电源中断时 备用电源自动启动 保证在额定防护时间内 96h 气体净化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的动力需求 备用电源由大容量的镍氢蓄电池组组成 是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 具有自动充电 充电状态显示 均衡充放电等电源管理和过充 过放等安全保护功能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排泄物收集系统排泄物收集系统采用坐便马桶收集排泄物 采用化学除臭剂去除异味 保障避难人员的正常代谢 保持舱内气体环境清洁无异味 坐便马桶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生存保障系统舱内储有压缩氧自救器 食物 水和急救药品等备用物品 满足避难人员的生命供给 食品 压缩氧自救器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建设标准基本要求突出煤层采区设置在反向风门外的进风流中 距采掘面500m范围内其他矿井 距采掘面1000m范围内救生舱规格和数量满足服务区内最多人员需要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建设标准安放硐室要求避开地质构造带 应力集中带 透水威胁区尽量在岩层中 顶板完整 支护完好混凝土 厚度200 300mm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安全出口应保证道路畅通 安全间距 风速等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 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建设标准安放硐室要求形状宜采用半圆拱形高度大于2 6m尺寸 根据救生舱的规格和通风要求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0 2m水泥铺底厚150 200mm倾斜度不大于3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建设标准安放硐室要求硐室顶板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硐室外20m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品压风 供水及信号管线进入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 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埋设或保护距离至少不得低于200米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建设标准安放硐室要求根据不同岩性采用锚喷 砌碹等支护支护材料阻燃 抗静电耐高温 耐腐蚀硐室标识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硐室应有清晰 醒目的标识牌悬挂于硐室外 标识牌中应有 救生舱 的反光标志 AQ1017 2005 井巷中应有救生舱方位的明显标示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 建设标准安放硐室要求通风设施硐室设立在进风风流中 满足AQ1028 2006标准要求压风供气应符合MT390 1995标准要求压风供气系统应专门配置 发生灾害时自动投入运行保证风源稳定可靠 灾害应急时随时可用供气量不得少于0 1m3 min 人 井下避难所设置 井下避难所设置的基本要求 煤矿井下避难所固定式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自主选择基本原则 满足应变条件下应急避险需要 安全实用 救生 人性化 井下避难所设置的基本要求 避难所设置有人作业的地点确定原则 灾害发生时 矿工佩戴自救器能安全到达一般不超过1000m突出矿井井底车场 固定式避难所掘进距离超过500m的巷道 工作面避难所设置应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 井下避难所设置的基本要求 避难所设置避难所额定人数满足服务区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5 富裕系数设置地点无异常应力 顶板完整 支护完好前后20m范围应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应要求存放在巷道中的可移动式救生舱保证巷道畅通 安全间距 风速等符合 规程 及相关标准规定防爆炸冲击波的措施 井下避难所设置的基本要求 避难所设置有清晰 醒目的标示矿井避灾路线图中应明确标注避难所位置 规格 种类井巷中应有避难所方位的明显指示简明 易懂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步骤建立相应的维护 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和定期演练 井下避难所的通用技术要求 基本功能安全防护 氧气供给 有害气体处理 温度湿度控制 通讯 照明 指示及基本生存保障在无任何外部支持条件下 生存96h以上空气供给装置或设施人均供风量不低于0 3m3 minO2浓度18 5 22 0 之间舱内正压不低于200Pa接入矿井压风管路并有减排装置 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隔离式自救器 不低于45min 数量1 2倍额定人数 井下避难所的通用技术要求 有毒有害气体处理和空气调节控制能力对CO2吸收 排除 能力不低于0 5L min 人对CO吸收 排除 能力不低于400ppm h在额定防护时间内CO2低于1 0 CO低于24PPm温度不高于35 湿度不高于85 各种化学药剂真空包装 井下避难所的通用技术要求 环境检测避难所内CO CO2 O2 CH4避难所外CO CO2 O2 CH4 温度等直通调度室电话通讯失效情况下的信息交流方法采区特殊措施保证通讯安全可靠 井下避难所的通用技术要求 食品 饮用水食品配备不少于2000kJ 人 天饮用水不少于0 5L 人 天避难所外清晰醒目的标示避难所内照明 急救箱 工具箱 灭火器 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避难所电气设备 高压容器 仪器仪表 化学药剂等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和国家有关管理要求安全标志 固定式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 除以上通用技术外 还应符合设置地点构造简单 围岩稳定的进风巷道尽可能在岩层中设在煤层中时 应有防瓦斯涌出 煤层自然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支护采用阻燃 抗静电 耐高温 耐腐蚀材料深度满足扩散通风要求宽度按额定人数确定 且使用面积不少于0 5m2 人 固定式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 隔离门向外开启的2道 中间形成风障隔离门标准不低于反向风门隔离门墙不低于火药库防爆墙标准 且有足够的气密性 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 组成与布局井下固定式避难硐主要由硐室主体 氧气供给保障系统 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 环境监测系统 通讯系统 舱内照明和指示系统 动力保障系统 生存保障系统 备用自救器等组成 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1 隔离门2 喷淋系统3 药品食品柜4 供水管5 压风管6 人员管理系统终端7 压风自救器箱8 座椅9 压缩氧供气系统10 担架11 环境参数监测仪器12 矿用荧光灯13 空气过滤系统14 防爆空调15 电源箱16 矿用红外摄像仪17 集便器18 排水管19 排气管20 自救器及工具柜 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 主要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幸福新疆娃课件
- 小龙虾水彩课件教学
- 输液泵微量泵使用课件
- 小鸭子学走路的课件
- 民间个人医疗借款合同模板(含保险配套与还款安排)
- 个人鱼塘养殖承包与养殖环境监测合同
- 模块化橱柜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合同
- 高端制造企业技术秘密保护及竞业限制合同
- 供热管网改造及维护保养服务合同
- 4.2 遵守规则 课件 2025-2026学年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老年人如何科学进行脑力训练
- 预防校园欺凌家长告知书
- 儿童托管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 《中国战略导弹》课件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全册教案(及计划)
-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小学科学教材目录
- 2024年污水管道维修协议书范文范本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护理课件
- 新外研版(三起)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
- 外研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英语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
- 2024年重庆市高考思想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