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与交流——写作:创意与个性.doc_第1页
表达与交流——写作:创意与个性.doc_第2页
表达与交流——写作:创意与个性.doc_第3页
表达与交流——写作:创意与个性.doc_第4页
表达与交流——写作:创意与个性.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反思与总结: 揣摩写法 激活思维 培育公民-打造新型高中作文教学课堂 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三语文组 李四梅因今年3月,长沙市教研室到我校检查高考备考工作,我代表高三语文组上了一堂题为构建有机关联,激发思维活力作文公开课。听课教师有我校的高中语文组的全体同仁,还有长沙市教科室的刘兵主任和广东省南宁市来我校交流的教研员。课后老师们对本课进行了多方探讨,大家对我这堂公开课的共同感受是:选点难度大,但突破有高效,整个课堂层层铺垫,亮点频出,精彩不断,本课不只完成了作文教学任务,更激活了学生思维,提升了学生的生命境界,可谓紧凑课堂、丰富课堂、深刻课堂。本课之所以深受好评,个人以为关键在于以下几点:一、精心选点,揣摩写法,深度挖掘在学生以往月考、周考有机关联型习作的成败得失基础上,我自己做了大量的研究整理工作,我们高三组的练柳青老师的研究也给我深刻启发。教师先要研究悟道,才能指导学生悟道,所以我选择有机关联型写作时首先是心中有数的。整个课堂以“有机关联型写作”为核心展开,本课共设五个环节:一、导入精准分类,学习目标,宏观流程;二、明义定义关联,拓展延伸,考点探因;三、重点构建关联、挖掘内涵、比较权衡;四、难点品读范文、小组探究、总结关联;五、演练专家引路、合作展示、教师寄语。整个课堂由定义关联切入如何构建关联,由教师示范至学生演练,由高考范文引路至专家引领,由评价他人写作之道到学生自悟个人创作之道,最后由写作之道去探寻人生之道。课堂由深入文本至超越文本,由理论阐发至实践操作,由学习研究至讨论展示,环节虽多,但井然有序,每一个环节都精心预设,前有铺陈,后有提升,整个课堂流程是清晰而有梯度、深入而有层次的。尤其是最后的学生演练展示环节,学生们发言踊跃,旁征博引,创新呈现且思维清晰流畅,展现了极高的学科素质,赢得老师们的一致称赞。同时在阐述万物关联理念、学生演练和教师寄语三个环节,我有意作了拓展和引领,将有机关联的写作之道与文史哲自然嫁接,四两拨千金,这样让课型设计更巧妙,推进也更有层次。总之,选好点后,教师应多钻研,从知识、能力、育人三方面深度挖掘各种平台所能达到的极致,精益求精,才能打造出别具一格又高效高标准的课堂。二、大胆放权,合作探究,激活思维传统作文课堂教师多空讲理论,再分析几篇优秀作文,再指出此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注意事项。在这样的作文评讲课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的。新型作文课堂的精髓在“活”与“ 动”,本课我设计了两个大动环节:一是品评佳作,一是演练展示,课堂动感十足,学生活力四射,思维不断在多维碰撞中得以激活,情感在活动中得以愉悦,能力在探讨中得到展现和提高。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应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打造优质平台,让学生敞开心灵、沟通协作、激荡智慧、碰撞思维、畅所欲言。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问和精当总结。教师应精心预设多向度、有发散性、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设置平台,合作探究,以激发生生互动,让学生充分表达。高质量的教学问题有三个特点:1、不能立刻回答,2、不一定有正确答案,在于言之有理,3、处于已知与未知的边缘。 如在本课的教学难点“赏析高考范文” 合作探究环节,我引导同学们注意思考三个问题:这篇文章选择的是哪几个关键词?各关键词各有什么样的内涵?作者又是如何构建关联,最后给我们呈现一篇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的文章的?这三个问题看似容易,我在备课环节却费思良久。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其亮点是很多的,如果让学生敞开去谈,就会远离我本节课的中心,反复斟酌修改后,才提出这三个目的明确且可操作性强的问题,三个问题环环相扣,既引导学生向课堂总目标靠拢,又提供学生以展现自我的空间,充分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和思维创新点。 在教师点评总结环节,教师总结应精当到位,或拨乱反正、或积极鼓励,或再度提升,画龙点睛。如在“演练展示环节”,我的总结是同学们都说得很棒,你们看到了孔子和苏格拉底有佛系的一方面,也有不佛系的一个方面;看到了乔布斯和吴京有幸运的一面,但是这个幸运的后面都是沉甸甸的汗水,沉甸甸的努力。同学们还看到了乔布斯改变了智能手机,是物质上的创新;尼采发出上帝已死,石破天惊,这是精神上的创新。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这个总结就很及时,很自然,很精当,既肯定鼓励了学生,又总结强化了有机关联的对立统一性。教师既要相信学生,设置平台,大胆放权,引领其合作探究,又要通过设问和点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做到有的放矢,克服教学活动的无效性和盲目性,不断向本课的教学目标推进。只有课堂动静得当,张驰有度,激活学生思维,才能让学生爱上作文课堂,并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转变理念、培育公民、大道青天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果,务必活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与“引导”的有机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理念以育人为中心去设计课堂,而不是以课堂为中心顺带育人。育人是内容,是根本目的;课堂是形式,是载体手段。不处理好二者关系,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在旧课堂中徘徊不前,在辛苦乏力中慨叹语文难有作为。二十三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如果你有强烈的育人理念,它一定会深深影响你的课堂设计,渗透进你的课堂环节,进而影响你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如在学生演练展示环节,教师的总结词“同时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告诉我们,历史上这些中外名人,他们之所以名垂青史,是他们在经历无数的奋斗之后终于超越平庸,成为了被历史选择的幸运“锦鲤”,可见“锦鲤”都是奋斗出来的,越努力才会越幸运!所以我们想要成为幸运的锦鲤,首先要成为一个奋斗的人!”这段文字,我上课时并没有预设,但总结时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去努力,去拼搏,培育学生的奋斗精神,这实际上是内心深处强烈的育人意识的自然发挥。再如在最后的教师寄语环节:“网络时代,万物互联。让我们用有机关联的眼光去看世界,于细小中窥见美好,于幽微中发现真谛,做一个能遇见美好、把握真知的时代青年。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与我有关。让我们开阔视域,纳天地于脑海,藏万物于心间,做一个胸怀宇宙、担当天下的中国青年!” 这段话我在设计时,不只是停留在作文层面,而是要引导学生用一种“有机关联”的思维去思考这个世界,更要激励学生与时俱进、投身实践,并涵养一份责任担当的大我情怀,可谓用心良苦。培育有时代视角、国际视野又有传统根基的中国公民,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是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吾辈身负培养民族未来人的责任,当谋食亦谋道,让自己的教育之道不断地贴近时代,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