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表达技巧幻灯片.ppt_第1页
古诗表达技巧幻灯片.ppt_第2页
古诗表达技巧幻灯片.ppt_第3页
古诗表达技巧幻灯片.ppt_第4页
古诗表达技巧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辅导 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详解 上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 描述 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 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一 描写的技巧 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能产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1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 根据描写的角度和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直接描写 使人一目了然 侧面描写 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 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 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 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的特点 更加鲜明突出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 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王昌龄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 描写美丽的荷花靠向采莲女脸边 在脸两边开放 从而写出 人面荷花相映红 的采莲女子的美 其描写角度极好 2 细节描写 工笔细描 和白描 按描写的文笔来分 描写又可以分为细节描写和白描 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 把描摹对象纤毫必现的绘画出来 笔法细腻 形象丰满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 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 但是 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 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 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 也能获得 见微而知着 的效果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 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 妃子笑 与 无人知 由此可见 千里迢迢飞送荔枝 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 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 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 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妃子笑 的细节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 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 赋形写意 不事烘托 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 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 更不用曲笔或陪衬 而是抓住描写对象 用准确有力的笔触 明快简洁的语言 朴素平易的文字 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 光暗 声响 等 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问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是脍灸人口的名句 它的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 它集中地表现了什么内容 怎样表现的 这句诗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名词组合 即是六个名词 即六种景物 没有 动词 形容词的修饰点缀 即所谓白描手法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 残目未落之时 冒着寒霜上路 可见早行辛苦 3 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不是孤立存在的 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 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 我们在写景状物时 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 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 点面结合 烘云托月 使主体形象更丰满 更有特色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业 其颈联云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 就是因为它所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 前一句 抵得一篇 隆中对 后一句 抵得两篇 出师表 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 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 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 他治蜀的政绩和北伐的功业 天下计 言其宏图 老臣心 表其忠贞 类似这种手法 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 指出一点 隐括全面 4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化静为动 描写景物还应该注意从远近 高低 俯仰 上下 左右 点面 正侧 动静 虚实 明暗 听觉 嗅觉等多角度描写 1 观察角度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山行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 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句 生机勃勃 鲜艳夺目 清新刚劲 形象鲜明 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描写要有层次性 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 苏轼 题西林壁 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同一景物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 角度不同 俯视 仰视 远眺 近看 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 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2 色彩渲染 杜甫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 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 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 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白居易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 追忆江南美景的 3 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文章中 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 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 以静写动 以动衬静 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诗词如书画 既讲究虚实相生 也追求动静相谐 动即运动 静即静止 静止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 运动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 二者结合则能相得益彰 形成 应物象形 气韵生动 的艺术效果 以静衬动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望庐山瀑布 三句都直接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 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 惟第二句则从静态的角度惟妙惟肖地表现出瀑布倾泻喷涌的动态之美 尤其是动词 挂 字更为传神 偌大的瀑布 谁能有这样的伟力将它挂起呢 显然 这正是化动为静带来的奇效 远远望去 那倾泻的瀑布不正像一条巨幅的白练挂在山间吗 真可谓以静衬动 一字居要 更显瀑布之冲天直下的动感和气势 以动衬静 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 渲染 反衬出静态 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王维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颔联上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 皎洁的月光 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 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 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下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 流势增大 从石上流过 淙淙有声 这是动态描写 以动衬静 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 唐 王维 这是一首隐逸诗 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 幽深 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 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 返影 斜阳返照 宁静详和 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 更显深林的幽与静 以 返影 衬空山的幽静 二 抒情的技巧 1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即事抒怀 是一种不要任何 附着物 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 事件等表明爱憎喜怒的一种抒情方式 诗人在诗作中袒露襟怀 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 快意或愁绪 尤见其豪爽与飘逸之风 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城 无处话凄凉 陆游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洲同 2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托物言志 以物喻人 借古抒怀 用典抒情 叙事抒情等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 或借物 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松 竹 梅 兰 山石 溪流 沙漠 古道 边关 落日 夜月 清风 细雨和微草等 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借 原上草 的顽强抗争 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诗词常用意象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 松梅竹菊 寓高洁 松梅竹菊代表品行高洁 不畏邪恶 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刘桢 赠从弟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菊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 卜算子 咏梅 2 借 月 托 雁 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 月夜忆舍弟 雁是一种候鸟 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 商山早行 3 杜鹃 鹧鸪 啼凄凄 杜鹃 又名子规 杜宇等 在古代神话中 蜀王杜宇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又说杜鹃叫声如 不如归去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 哀伤的象征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 锦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 琵琶行 古诗词中出现的 鹧鸪 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 越中览古 鹧鸪声里夕阳西 陌上征人首尽低 尤侗 闻鹧鸪 4 梧桐 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 一叶落而知秋 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 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 相见欢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李清照 声声慢 5 别时 长亭 柳 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 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 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 此外 柳 与 留 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 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诗经 采薇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 菩萨蛮 6 落 花 流 水 传愁绪 花 落让人爱怜 伤感 水 流或喧嚣或舒缓 绵延不绝 最惹人愁绪 因此 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李清照 一剪梅 7 乌鸦 燕子 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 常被视为不祥之兆 诗人常用 乌鸦 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 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 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乌衣巷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8 草木 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 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 古诗词常用 草木 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彼黍离离 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 诗经 黍离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姜夔 扬州慢 寓情于景 或物 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 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场景描写之中 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 是乐景写乐情 哀景抒哀情 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名师 P82方法指津 虚实相生 在诗歌欣赏中 虚与实是相对的 如书上所言 有者为实 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 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 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 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 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 未来是虚 已知为实 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 介绍一下诗歌中的 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 虚 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 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 诗歌的 虚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 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 诗歌中的 虚 包括以下三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 虞美人 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句中 故国 的 雕栏玉砌 存在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 也是虚象 作者将 雕栏玉砌 与 朱颜 对照着写 颇有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云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 故也是虚景 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 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 将倍增其愁 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 雨霖铃 中云 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再看看诗歌中的 实 在中国画中 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 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 实事 实境 例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黑暗现实 虞美人 中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上阙的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雨霖铃 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 如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等 虚实相生 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 以达到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的境界 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 扬州慢 中的虚景是指 春风十里 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 实景是 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 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用典 从内容上看 用典分用事和引用 前人诗句 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 属于借古抒怀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 全是用事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 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姜夔 扬州慢 春风十里 引用杜牧的诗句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 虚写 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 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 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2 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 有时表面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 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 这就是暗用典故 3 正用典故自比4 反用典故取典故所述之人事反其意用之 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表现某种概念 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 光明磊落 焚烧自己 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 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 运用眼前之物 寄托深远之意 例如 白杨礼赞 的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 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 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 衬托 映衬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 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 作为陪衬烘托 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不同 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 称正衬 如以动衬动 以静衬静 以丑衬丑 以美衬美 以乐衬乐 以苦衬苦等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 烘云托月 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即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另一事物 称反衬 如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 以美衬丑 以丑衬美 以乐衬苦 以苦衬乐等 对比 就是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 相互比较 以突出其中一方 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 揭示本质 给人深刻启示 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 相得益彰 给人深刻印象 李白的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 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 凯旋而归 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 换上了 锦衣 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 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 在宫殿里恣情欢乐 另一幅则是 只今惟有鹧鸪飞 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 昔日的胜利 热闹早已烟消云散 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 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 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 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 发人深思 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可分为明喻 暗喻 借喻等 比喻的作用为可以化未知为已知 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易懂 可以化平淡为生动 形象 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李贺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平沙万里 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 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 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 是一种弯刀 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 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 此诗运用比喻使画面更形象生动 更易于彰显诗歌的主题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 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运用比拟 能寓情于物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可以使叙述生动形象 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可以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 可见可闻 如唐朝贺知章 咏柳 中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 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 而是用拟人的手法 让杨柳化身为美人 碧玉 出现 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如 在古诗词中提到战争 战乱 常常不用这两个很抽象概括的字眼 而是代之以与之相关的事物 烽火 狼烟 干戈 天狼 兵锋 等 用 扁舟 兰舟 画肪 樯 帆 橹 棹 楫 等代指船 用 曦和 东曦 金乌 金盆 代指太阳 用 鸿 雁 鲤鱼 青鸟 青鸾 锦书 尺牍 代指书信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 具体代替抽象 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 特点鲜明 具体生动的效果 也可以使语言简练 含蓄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 特征 作用 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 却符合情理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 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好处是 更突出 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提示事物本质 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 创造气氛 对偶 用结构相同 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 语言简练 整齐对称 富有音乐美 从内容看 意义凝练含蓄 抒情酣畅 互文 互文也叫 互言 互见 互文见义 等 它的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 互相补充 它的修辞作用是言简意赅 语意含蓄 节省文字而又扩大了诗文的容量 单句互文 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 相互补充 如 白居易的 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 实际是说 主人下马在船 客人下马在船 王昌龄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字面理解 这句诗是 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 之意 实际上 应该理解为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口 对句互文 就是指下句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 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 对句与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 依据上下两句的关系 对句互文又可分为近义式和反义式 近义式对句互文如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这两句诗应译为 向着窗户 对着镜子 梳理云一样的秀发 把黄花帖在脸上 反义式对句互文如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 客至 从字面上看 前后两句对举 但在意义上两句都话外有音 而且是正反结合 即 花径不曾缘客扫 今始为君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不曾缘客开 此种互文句用词更为简约而含义更为丰富 隔句互文 就是是指两句互文之间 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 例如 十日休假 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王勃 滕王阁序 这里的 十日休假 和 千里逢迎 是隔句 胜友如云 和 高朋满座 是互文 胜友 高朋 如云 满座 相互交错 补充说明 应解释为 胜友如云 胜友满座 高朋满座 高朋如云 通感 把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这种修辞手法不仅表现为具体事物之间相互比拟时的感觉挪用 还表现为将抽象事物具象化时的心灵沟通 几种表现手法的区别 1 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 在需要强调的地方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 显出物象阴阳向背 以加强艺术效果 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 则指从正面着眼 层层铺叙 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 突出 诗歌往往用来对环境 景物等进行描写 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 以突出形象 如孟浩然 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预有问 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首联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 木叶渐脱 北雁南飞 北风呼啸 渲染出秋天寒冷 凄飒的气氛 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 这是渲染的手法 一言以蔽之 渲染作于对事物的正面描写铺叙 追求笔墨酣畅 痛快淋漓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 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作为陪衬 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如杜甫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联从大处落笔 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 颔联写天上地下 江间关塞 到处惊风骇浪 动荡不安 萧条阴晦 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 用笔墨于景物 实则形象地衬托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 是烘托手法 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