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3-10L溢流阀的制造及数控加工【9CAD图纸 / 82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59506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25.54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2-25
上传人:木***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 关 键 词:
-
yf3
10
溢流
制造
数控
加工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 资源描述:
-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26页,8200字左右.
任务书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图纸共9张:
A0-溢流阀装配图(00).dwg
A1-溢流阀先导阀体(04).dwg
A1-溢流阀主阀体(07).dwg
A1-溢流阀主阀芯(09).dwg
A4-溢流阀调节杆(02).dwg
A4-溢流阀调压螺帽(01).dwg
A4-溢流阀先导阀芯(05).dwg
A4-溢流阀先导阀座(06).dwg
A4-溢流阀主阀座(08).dwg
摘要
液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应用学科,虽然历史较短,发展的速度却非常惊人。液压设备能传递很大的力或力矩,单位功率重量轻,结构尺寸小等优点。
本论文讲了液压控制阀,包括溢流阀、顺序阀、压力阀,重点说明溢流阀。首先先简单的阐述液压控制阀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和分类,再重点阐述了溢流阀的结构,包括先导和直导两种,并且对各自的静、动性能进行分析极其简单的应用。最后重点讲了溢流阀零件编程和工件的夹紧。因此,加工出来的零件符合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溢流阀 ,数控编程,加工工艺,工装。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液压技术的发展历史……………………………………………………………1
1.2 我国液压阀技术的发展概况……………………………………………………1
1.3 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范围………………………………………………………2
第2章 压力控制阀的分类………………………………………………………………4
第3章 溢流阀…………………………………………………………………………………5
3.1 溢流阀的结构………………………………………………………………………5
3.2 溢流阀的主要性能…………………………………………………………………8
3.3 溢流阀的基本应用…………………………………………………………………13
3.4 溢流阀的组成部分…………………………………………………………………14
3.5 溢流阀的零件………………………………………………………………………15
3.5.1 调节杆及其加工………………………………………………………………15
3.5.2 调压螺帽及其加工……………………………………………………………17
3.5.3 先导阀芯及其加工……………………………………………………………20
3.5.4 先导阀座及其加工……………………………………………………………21
3.5.5 主阀座及其加工………………………………………………………………22
总结……………………………………………………………………………………………………25
参考文献……………………………………………………………………………………………26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 内容简介:
-
开题报告 一 前言 1 课题题目 流阀的制造 2课题来源 我公司是 一家外资的溢流阀的零件 厂,各种 配件 都开 发 , 由于加入世界国际贸易组织,对溢流阀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它的功能也越多。为了越快越好的做出产品并推向市场,抢占市场是最有价值和势力的,然而数控加工对溢流阀零配件最好最快的加工方案。我公司设计一系列溢流阀配件并将投入生产 ,其中 流阀的零件是最主要的一种 . 3 课题类型 溢流阀的加工编程、加工工艺和静、动态分析。 4 课题意义 液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应用学科,虽然历史较短,发 展的速度却非常惊人。液压设备能传递很大的力或力矩,单位功率重量轻,结构尺寸小,在同等功率下,其重量的尺寸仅为直流电机的 10%20%左右;反应速度快、准、稳;又能在大范围内方便地实现无级变速;易实现功率放大;易进行过载保护;能自动润滑,寿命长,制造成本较低。因此,世界各国均已广泛地应用在锻压机械、工程机械、机床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农业机械、船舶交通、铁道车辆和飞机、坦克、导弹、火箭、雷达等国防工业中。 液压传动设备一般由四大元件组成,即动力元件 液压泵;执行元件 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控制元件 各种 液压阀;辅助元件 油箱、蓄能器等。 液压阀的功用是控制液压传动系统的油流方向,压力和流量;实现执行元件的设计动作以控制、实施整个液压系统及设备的全部工作功能。 5 国内、外数控的需求和现状分析 ( 1)我国液压阀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液压工业及液压阀的制造,起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期间,由于机床制造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50 年代初期,上海机床厂、天津液压件厂仿造了苏联的各类低压泵、阀。 随后,以广州机床研究所为主,在引进消化国外中低压元件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公称压力为 中低压液压阀系统(简称广州型),并迅速投入大批量生产。 60 年代初期,为适应液压工程机械从中低压向高压方向的发展,以山西榆次液压件厂为主,引进了日本油研公司的公称压力为 21中高压液压阀系列,以及全部加工技术和制造、试验设备,并据此发展、设计成我国的中高压液压闪系统(简称榆次型)。 装 订 线 1968 年,当时的一机部组织有关单位,在公称压力 21压阀的基础上,设计了我国一套公称压力为 高压阀系列,并投入批量生产。 为使产品实现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我国于 1973 年再次组成“液压 阀联合设计组”, 在总结国产高压阀设计、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结构,性能、工艺特点,又增补了多种规格和新品种,并使国产阀的安装连接尺寸首次符合国际标准。并于 1977 年正式完成了公称压力为 高压阀新系列的设计。 1978 年起,通过全系列图纸的审查、试制、鉴定等工作,并在全国推广使用。 1982 年,通过了全系列的定型工作。故上述产品简称为“ 82年联合设计型高压液压阀系列”。 为适应高压、大流量的液压传动要求,济南铸锻研究所、上海 704 研究所和北京冶金液压机械厂等单位,自 1976 年开始,还 引进、消化和研制了二通插装阀(简称 ),并在 80 年代初期,完成了自己的系列。二通插装阀作为不同于常规阀的另一类液压阀类,也正在开拓着它的使用范围。 此外,随着组合机床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1975 年,大连组合机床研究引进、消化、吸收和研制了叠加式液压阀。 建国以来,我国液压行业及液压阀的制造生产,从无到有,发展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品种和性能指标还有较大差距。为了提高我国液压行业的综合素质,国家机械部制定了以下调整原则: A 类重点发展产品(包括国产的电液伺服阀、比例阀和数字 控制阀以及引进、消化德国力士乐公司的压力为 21、 35、 63径为 632装阀及 列阀等); B 类允许保留和过渡产品(包括目前应用面广、市场需求最大,一时尚无替代产品;国内 70 年代、 80 年代开发的,现在已成为主导产品,虽然技术上达不到国际 80 年代水平,但需要保留一段时间的产品。) C 类限制发展和逐步淘汰产品。(指水平低,性能差,耗能耗材的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落后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老产品,具体指我国 50、 60 年代设计的广州型中低压系列,及与之相仿的早期产品。 ) ( 2)国外溢流阀的发展前景 液压缸网件。液压站,压力表,电控、气控换向阀, 管,螺堵,油封,台液压缸网湾、日本、德国、美国原装液压、气动元件,气控、电控柜、各种泵类等。 几年液压缸网来 ,经过公司员工的不断的努力与进取 ,我公司已占有了一定的国内市场份额 ,并且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液压缸网生产经营规模 ,享有较高的诚信度。本公司在杭州市中心设有大型的仓库,库中备有大量现货 E,液压油路接头,气动管路接头,管夹等。经液压缸网营各类柱塞泵,叶片泵,齿轮泵,油马达,气马达,溢流阀,节流阀,调速阀, 士 乐), 压缸网 格斯), 研), 士)系列液压元件。液压站液压缸网,压力表,电控、气控换向阀, 管,螺堵,油封,台湾、日本、德国、美国原装液压液压缸网、气动元件,气控、电控柜、各种泵类等。 几年来 ,经过公司员工的不断的努力与进取 ,我公司已占有了一定的国内市场份额 ,液压缸网并且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生产经营规模 ,享有较高的诚信度。本液压缸网公司在杭州市中心设有大型的仓库,库中备有大量现货,可供客户看样选型。公司拥有众多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可为客户提供各种技术支持。 为 液压缸网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液压缸网我公司新近组建了电子商务部,面向地球村上的所有新老客户。公司就在闻名世界的西子湖边,交通便利。公司地址杭州市下城区德胜中路长浜巷 80 号液压缸网 框压滤机作为一种固液分离设备,应用于工业生产已有悠久历史,它具有分离效果好、适应液压缸网性广等特点,特别对于粘细物料的分离,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液压缸网作,共谋发展。 列液压站是我公司新近开发的最新型产品,它采用美国威格斯恒压变量泵,液压缸网德国力士乐遥控阀,意大利阿托斯比例 溢流阀,主阀组采用二通差装结构液压缸网,性能优越,彻底解决了操作迟 滞问题,是老井改造液压站的首选,目前在鹤岗矿务局、峰峰矿务局、鸡西矿务局、大同矿务局等液压缸网有多台液压站正稳定运行,深受用户好评。该产品适用于需要往复推、拉 直线(或往复旋转一液压缸网定角度)运动也可用于需上升、下降或夹紧工作物的场所,并可进行远距离高空及危险区 的集液压缸网中或程序控制。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煤炭、电力、机械、粮食、水泥、化工、水利、运输等部门, 液压缸网是通用的动力源。该产品与电动推杆、气缸、液压缸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带负荷启动,而液压缸网电动推杆却很困难。 2、具有超负荷 保护能力,不会损坏电机和机件。 3、同一台电液推杆其推、拉液压缸网力可无极调速,因而驱动力范围广,这是电动推杆和气缸无法可比的。 4、在推力和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消耗的电能仅有电动推杆液压缸网的一半。 5、本产品采用全液压传动液压缸网,动作灵敏,运行平稳,能有效缓冲外来的冲击力,行程控制准确是气缸和电动推 杆所不能做到的。 6、电液推杆液压缸网采用机、电、液一体化全封闭结构,工作油路循环于无压的封闭钢桶里,体积小,不漏油,便于 安装液压缸网、维修。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不吸尘,不进水,不锈蚀,使用寿命比气缸、电 动推杆长久。液压缸网 7、投资小,气缸需建空压站,液压缸需要液压站,而电液推杆不需任何附属设备。该液液压缸网压站为制砖机设计其主要功能为 1 组电机泵供应 8 路执行机构压力油源, 8 路执行机构都实现速度可调功能。其中,马达为二级速度控制, 8 路液压缸网控制阀都放在一块配流板上,从而减少了泄漏环节。 二 方案论证 1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注重其可行性和实用性,在理论的基础上要实现现实的可运用性,所以课题研究是理论和实践论证的综合,在整体设计、工作过程和原理论证都经过了科学有据的理论数据分析和经验总结,最终表明此溢 流阀配件的基本应用、整体设计合理规范、工作过程可行有效、操作简单、应用也广泛等。 2 设计及制造方案 该溢流阀配件的设计是按照国标数控设计与数控工作原理的具体要求而设计,工艺性可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数目少。其中查阅了数控技术应用的相关书籍和资料,其设计方案经过科学论证。溢流阀的工艺设计也根据规定和实际需要进行了合理编制,所用材料也进行了合理的选择。制造溢流阀的零配件采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包括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特种加工等于一体,可保证减速器各个零部件的尺寸精度。 ( 1)首先根据设计的溢流阀零件图,用 出电子篙,并且表上尺寸和一些文字表明。 ( 2)按照电子图对每一个零件进行加工编程,在次过程中考虑加工工艺和零件材料的选择,要求此溢流阀工作过程中,保证有一定的刚性和韧性。 ( 3)数控车床的夹具是卡盘,一般多不复杂 ,包括 列德标普通和钢体三爪自定心卡盘、 列短圆柱三爪自定心卡盘、 列短圆柱自定心卡盘、 列短圆柱四爪单动卡盘、 调精密三爪自定心卡盘 等 。我们在做溢流阀的零件时,要保证工件的中心一定,所以我们用三爪定心卡盘加工 此 零件。 以防止 卡盘 与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发 生碰撞, 卡盘 的刚性和稳定性要好。 ( 4) 最后 ,对溢流阀分类 ,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并且分析每个类型的主要性能(静态和动态性能 )。 3 可行性分析 溢流阀零件的设计是按照国标数控技术与数控工作原理的具体要求而设计,以材料消耗少、工序数目少、结构简单且寿命长、产品质量稳定、操作安全方便为准则,结合实际生产需要进行了图形的绘制,经过反复科学论证和对数控实际参数和工艺的调整和修改,最后实验证明 溢流阀的零件可运用于生产,可行有效。 三 文献综述 1 课题研究的目的 对溢流阀的 加工编程和加工工艺及其一些主要性能。 2 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针对 溢流阀的配件而进行的加工,如何完成零件的制造工作,近而加工出精度高的零件。那麽 溢流阀的零件如何更好的完成工作,并能保证尺寸精度及使用功能,让其使生产更简单更迅速,又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当然,材料本身要符合设计与制造实际要求,在保证设计方案可行的基础上,要保证制造成本等方面合理可行 。 3 拟解决关键的问题 ( 1) 由于溢流阀的密封性要求比较高,溢流阀装配的很难达到要求。 ( 2) 也是因为密封性,所以溢流阀的零件的精度也比较高,在数控车床上才有可能大到要求。 四进度安排 第 1 周 进行调研及文献资料的检索与阅读,提出课题总体设计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第 2 周 进行系统分析,完成毕业设计详细设计方案。 第 3 完成详细设计,绘制机械总装图、零件图 第 5 完成机械设计的全套图纸(电子版)。 第 7 8 周 进行图纸设计修改及完善 第 9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 11 周 交毕业设计全套资料 五参考文献 1 何存兴,张铁华 .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第二版) 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2 赵应樾 . 液压控制阀及其修理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3 成大先 . 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 第 4 卷)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4 沈鸿 . 机械工程手册(第 5 卷)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25 刘震北 . 液压元件制造工艺学 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6 廖念钊,莫雨松,李硕根,杨兴骏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四版) 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07 杨培元,朱福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