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三中2016-2017第一学期第三阶段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甘谷三中2016-2017第一学期第三阶段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甘谷三中2016-2017第一学期第三阶段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甘谷三中2016-2017第一学期第三阶段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谷三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任爱虎 审核人:程凯华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数字简谱”,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复杂的音乐作品既不能创作,也难以演出。从这一意义上讲,正如数学是所有科学中最为抽象的科学一样,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它们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所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而西方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于是,西方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在西方13世纪,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因为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音乐不是数学,我们不能指望将一组数学公式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我们也不能指望将一个哲学命题直接转变为交响乐。然而,一方面,音乐和数学存在着类似,因为数学和音乐具有抽象探索方案的特征,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另一方面,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生活态度、共同的信仰模式。最初,西方人对数字的崇拜、对音乐的崇拜、对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数字本质主义”的观点出发,西方人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音乐家发现,任何单一数字所对应的音响都不能产生美,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显然比以往的“数字拜物教”有更大的进步,其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然而,数学是发展的,音乐是发展的,哲学也是发展的。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这个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比我们期望的更为深远更为神秘。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被人们同样地判断:人们认为它们都在可允许的界限之外。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不仅不使人愉快,而且是危险的,不仅有威胁,而且是魔鬼性的。这种数学家对无理数的恐惧、音乐家对不和谐音程的恐惧,犹如哲学家对非理性世界的恐惧。然而,无论数学家是否喜欢,无理数确实是存在的;无论哲学家是否高兴,这个世界确实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无论音乐家是否愿意,不和谐的音响也确实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于是,正像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哲学家必须正视非理性一样,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摘编自陈炎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线谱”和“数字简谱”都是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这种记录和描述是复杂的音乐作品创作和演出的前提。B数学和音乐分别是科学和艺术中最为抽象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和音乐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C音乐的基础是数学,它是以直觉出现的,西方人所要做的,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D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所以,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在西方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音乐不是数学,一组数学公式不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一个哲学命题不能直接转变为交响乐。B数学和音乐都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生活态度、信仰模式。C音乐家发现,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D西方人对数字、音乐、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他们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哲学的发展。因为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所以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B如果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超出了可允许的界限,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是危险的,有威胁且是魔鬼性的。C世界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不和谐的音响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这个事实不以数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的意志而转移。D尽管数学家和音乐家分别对无理数和不和谐音程感到恐惧,但是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魏学曾,字惟贯,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迁郎中。中官为商人请支刍粮银巨万,学曾持不可,乃已。寻擢光禄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初,土蛮大入永平。学曾入驻山海,檄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大捷,进右副都御史。学曾乃易置将吏,厘屯田二千余顷,数破敌,被赏赉。以疾去。起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旋改吏部,转左侍郎。穆宗崩,大学士高拱欲去冯保,属言官论劾。学曾遗书大学士张居正曰:“外人皆言公与保有谋,遗诏亦出公手。今日之事,不宜复护此阉。”居正怒。及拱被逐,举朝失色,学曾独大言曰:“上践祚伊始,辄逐顾命大臣,且诏出何人,不可不明示百官。”要诸大臣诣居正邸争之。诸大臣多不往,居正亦辞以疾。自是益忤。出为南京右都御史。未上,给事中宗弘暹希居正指劾之。诏以故官候调,学曾遂归。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万历十九年春,阁臣王锡爵荐学曾。起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明年,哱拜反,遂煽诸部为乱。全陕皆震动。学曾檄副总兵李昫率游击吴显趋灵州,别遣游击赵武趋鸣沙州,沿河扼贼南渡。翼日,贼胁庆王上东城,乞暂罢兵,诡言愿献首恶。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六月复攻城,连战不下。初,学曾欲招东旸、朝,令杀拜父子赎罪。东旸射书城外,约内应,夜半举火。外兵不至,贼杀其党五十人。七月,学曾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朝命以梦熊代,梦熊遂成功。学曾任事劳勚。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尚书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如松言:“学曾被逮时,三军雨泣。”梦熊亦推功学曾。帝不听,居家数年卒。(摘编自明史)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B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C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D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 “登极”、“登庸”、“御极”。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皇帝去世后,高拱想排挤冯保,嘱咐御史弹劾他。魏学曾写信给张居正道,朝廷官吏都说他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他。B魏学曾被贬为南京右都御史。还没有上任的时候,给事中宗弘暹迎合张居正弹劾他。但是朝廷下诏让他以过去的官职等候调遣,魏学曾于是回到家乡。C魏学曾在阻止叛贼在黄河一带南渡时,恰逢官军粮食吃完了,叛贼就退兵驻扎到花马池,魏学曾日夜催促办理粮草,调动榆林的部队,最终也没有攻下。D魏学曾任事勤劳。灌城招降的计策,本来就是魏学曾先提出的建议,等到宣报大捷之后,多数官员说魏学曾无罪。但是皇帝没有听从,魏学曾最终还是在家乡死去。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学曾乃易置将吏,厘屯田二千余顷,数破敌,被赏赉。(5分)(2)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5分)(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浣 溪 沙 苏 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白发唱黄鸡:出自白居易的醉歌,喻指黄鸡每晨能报晓,故用以喻指时光流逝,更催人老。8词的上片写景,景色如画,请从意象的角度简要分析。(5分)答: 9下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揭示了人生哲理。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淇水汤汤,_。女也不爽,_。氓(2)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_。采薇 (3)固时俗之工巧兮,_。背绳墨以追曲兮,_。离骚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诗词支持我走过忧患巩育华 朱虹秋日南开,别有风韵。满头银发,黑色的衣裤,坐在明黄色的书架前,叶先生安静淡然得像一幅水墨画。在离先生最近的位置坐下,看到她黑色的边框眼镜有着粉色的内饰,黑色的开衫上缀有小小的亮片,不禁感慨,已经九秩高龄的人,内心仍然如此精致,这是否是诗词之美对生活的浸染?先生座椅对面的墙壁上,一幅画,几支粉荷亭亭玉立,几笔荷叶浓淡相宜。旁边是一块写着“迦陵”二字的木匾。“迦陵”是先生的号。生于荷叶田田的六月,先生的小名叫“小荷”。“什么是诗?诗是对天地、草木、鸟兽,对人生的聚散离合的一种关怀。”“诗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先生一生倡导“诗教”,提倡“吟诵”。对于国内一些少儿国学班,让不识字的孩子摇头晃脑吟诵经典,向来温和的先生厉声反对,生怕这种不伦不类的做法“误人子弟!”在先生看来,学习诗词应该讲究“兴、道、讽、诵”,例如,学杜甫的秋兴八首,就应该先知杜甫其人,理解其际遇,然后再在吟诵中感受诗人的生命心魂。说起挚爱的诗词,这位耄耋老人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说到兴奋处,先生吟诵起秋兴八首中第一首,通过婉转的古音,诗歌中生生不已的兴发感动的力量,让人心有所动。先生吟诵杜甫的春夜喜雨,还特意强调,“好雨知时节,节字是入声,当春乃发生,发字应读入声,这样念,平仄才对。”叶先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全家人都热爱诗词。“我常记得我父亲每当下雪,就吟一首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我伯母跟我母亲,她们女子不像我伯父跟我父亲大声地在院子里吟诵,她们就在自己房子里面,拿一本诗呢呢喃喃地吟诵。所以我从小就听着诗歌的吟诵,我从小就背诗、吟诗。”这样深厚的家学渊源,难怪先生13岁时,就写成了人生的第一首诗秋蝶。“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对于人生终极问题的思索就这样从诗词中生发。她送给自己一首咏荷的小诗:“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感怀于少时战乱,15岁的少女,便有了“度苍生”的胸怀。自从开蒙时接触诗词,此后的80多年人生里,不论幼年丧母之“孤露”、辗转台湾举目无亲之苍茫、中年丧女之悲痛、晚年回国教授诗词之坚毅她都用诗词表达。走过命途多舛的一生,老人感怀“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她的生命已经和诗词融为一体,她常常开玩笑,“我的诗不是作出来的,都是自己跑出来的”。叶先生回忆,自己开蒙的书是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像我的女儿后来在学校读的是来来来,来上学,去去去,去游戏大狗叫,小狗跳的课本,我们开始背诵的就是圣贤之言”。在70年的教书生涯里,她一直孜孜不倦地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从北平到南京,从台北到密歇根,从波士顿到温哥华,都留下了叶先生与诗词相伴、传播中国诗词的印迹。她希望,用古典诗词把那些“不明”的人们叫醒。尽管已90岁高龄,叶先生常常站着一讲就是两个小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上课时,她把诗句随手写在白纸上投影给同学们看,下课后白纸已经堆了厚厚一沓。教了一辈子书,叶先生积攒的讲课录音已达2000小时以上。每次从加拿大回国,她都会捎回一些积攒下的音频、视频资料,陆陆续续已经运回几十箱。她说,如果以后老得无法讲课,她还可以带着学生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多年辗转奔波之后,先生最终决定回国定居,“中国诗词只有在中国的土地上,才有最合适的土壤”。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封顶,她可以在此起居、讲学、著书,漂泊一生的叶先生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深秋的南开已现草木萧瑟,马蹄湖内残荷零落。晚年的先生曾自比“残荷”,荷花虽然零落,但莲蓬里面有莲子,莲子有莲心,只要有莲心,莲花就不会死。在浣溪沙为南开马蹄湖荷花作中,先生感言“千春犹待发华滋”,“我在等待,等待年轻人中有没有一粒种子,因为我的讲解而留在你的心里我要等着,等着这一粒种子有一天会发芽,会长叶,会开花,会结果”。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09月23日,有删改)相关链接叶嘉莹,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将近六十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学术影响,著有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唐宋词十七讲等。您的心灵是纯净的,您的志向是高尚的,您的诗词给人以力量,您自己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2014年给“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贺信)至于说到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用处,我个人以为也就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叶嘉莹接受记者的采访语)(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叶嘉莹一生艰难坎坷,饱经沧桑,经历了幼年丧母的“孤露”、少时战乱的感怀、辗转台湾和漂泊加拿大的苍茫、中年丧女的悲痛、晚年回国教授诗词的坚毅。B叶嘉莹一世多艰,却始终性情温和,把个人小我投入到更为高远的人生境界中,毅然担负起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的使命,传递着诗歌中生生不已的感发生命的力量。C叶嘉莹从小在浓厚的诗词氛围中成长,受到了诗词的熏陶和浸染,13岁写了人生的第一首诗秋蝶,15岁写了感怀少时战乱的咏荷,此后与诗词相恋,结伴而行。D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诗是对自然、对人生的关怀,情感的体现,学习诗词应该先知人论世,然后在吟诵中感受诗人的生命心魂。E叶嘉莹一生孜孜不倦,辗转海内外几十年,留下了自己与诗词的印迹,晚年从加拿大运回几十箱资料,充分体现了她热爱国家、奉献国家的崇高情怀。(2)叶嘉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答: (3)作者为什么说叶嘉莹的生命已经和诗词融为一体?请结合文章分析。(6分)答: (4)文章多次出现了“荷”,或描写环境或引用诗句。请探究作者设置“荷”的妙处。(8分)答: 第卷 表达题4、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悔相道之不察兮 (选择)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凌驾,超越) 自引而起,绝袖(身子向上起) 进不入以离尤兮(遭受)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错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希望)籍吏民,封府库(组织)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快乐)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赂)A B. C D 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战国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70 篇,书8篇,表10篇。C、战国策,由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它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权论辨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它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D、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应加强安全宣传,增强司机的安全意识。B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C巴金先生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学生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