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九首》课件幻灯片.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九首》课件幻灯片.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九首》课件幻灯片.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九首》课件幻灯片.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九首》课件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九首 饮酒 陶渊明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 从 诗经 算起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 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 对现实不满 退居山野 避入乡村 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 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 陶谢 作者简介 陶渊明 365 427 名潜 字渊明 一字元亮 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辞赋家 散文家 曾著 五柳先生传 以自况 卒后朋友私谥 靖节 故后人称 靖节先生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 其中四言诗9首 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 一类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 平淡 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 称其为 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 其中辞赋3篇 韵文5篇 散文4篇 作者简况 篇数不多 影响却很大 散文首推 桃花源记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 他三次出仕 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 玄学盛行的背景中 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 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 饮酒 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仰慕陶渊明人品尤其李白那种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 的思想 和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精神 是一脉相承的 欧阳修还说 吾爱陶渊明 爱酒又爱闲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 不但爱好其诗 更仰慕他的为人 晚年在 与苏辙书 中说 深愧渊明 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 在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苦闷中 把陶渊明引为知己 在 水龙吟 词中说 须信此翁未死 到如今 凛然生气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 1 桃花源记 散文 2 五柳先生传 传记 3 归园田居 田园诗 饮酒陶渊明结庐 在 人境 而无 车马 喧 问君 何 能尔 心远 地 自偏 采菊 东篱 下 悠然 见 南山 山气 日夕 佳 飞鸟 相与 还 此中 有 真意 欲辨 已 忘言 按节奏诵读诗歌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 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 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 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 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解释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 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 山中的落日 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妙 那么富有人情 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 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解释 1 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 分别写的是什么 2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 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 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 3 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 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赏析 1至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 有高尚的精神境界 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至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 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 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赏析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悠然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如果把 见 改成 望 好不好 为什么 悠然 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 悠闲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改成 望 不好 见 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 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将作者的主观情感 采菊的悠闲自得 与客观景物 南山美景 融为一体 相互映衬 达到物我合一 物我两忘的 无我之境 心和自然亲近 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山中的落日 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妙 诗人从中体会乐趣 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探究 1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田园之景 抒隐居之情 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 感悟到的人生真谛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2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由山中之景领会到人生真谛 但诗人并未明辨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总结全篇 点名主旨 人物小结 3 结合诗作学习 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弃官归隐 洁身自好 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 完善独立的人格 渴望自由 总的特点是 淡泊 独善其身 这在当时来说 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 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但是 要改造社会 消除污秽 不能单靠 归隐 与 独善 应该兼济天下 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从这点来说 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一 背诵默写 1 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2 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孟浩然 689 740 唐代诗人 本名浩 字浩然 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樊 人 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 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早年在家隐居读书 30岁曾到过长安应试求仕 失意而返回故里 曾在太学赋诗 名动公卿 一座倾服 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 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这首诗是作者早年隐居鹿门山时 应故人邀请到农做客时所写 描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了解作者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 因而写了这首诗 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 像一幅田园风景画 写作背景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sh y o gu xi xu n p s ngm d i ch ng hu n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h n j ng 过 拜访 探访 看望 故人庄 老朋友的田庄 具 准备 具鸡黍 杀鸡做饭 合 环绕 轩 指窗户 就菊花 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重点词品析 首联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具 准备 鸡黍 饭菜 至 到 此诗句意思 老朋友准备了饭菜 邀请我到他家作客 颔联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合 环绕 郭 村庄的四周 斜 斜立 此诗句意思是 村边绿树环绕 村庄的四周青山斜立 村边绿树和 郭外青山斜 颈联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轩 窗户 面场圃 面对打谷场和菜园 把酒 拿起酒杯 话 说 闲谈的意思 桑麻 庄稼 此诗句意思是 打开窗户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 拿起酒杯边喝酒边谈论庄稼 的生长情况 尾联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待到 等到 还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 回到朋友家 就菊花 来欣赏菊花与饮酒 此诗句意思是 等到重阳节时 再来这里边欣赏菊花边饮菊花酒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 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村外绿树环绕 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 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 把酒对饮畅谈农事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 我还要来饮酒赏花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朗诵欣赏与明意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朗诵与品悟 请同学们自读几遍 想想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 1 读了此诗 你觉得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3 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是哪句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再找一句运用相同修辞的句子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 来到乡村做客的事情 诗人与故人的真挚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对仗 对偶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诗歌品赏 富安中学刘瑛 1 古诗中 哪一句写了朋友邀我到他家做客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2 朋友邀请我做客 为我准备的是什么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鸡黍 我和朋友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1 古诗中哪一句话描写了村庄的环境呢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2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村庄的环境 村边绿树环绕 村庄的四周青山斜立 远景和近景相结合 体现了农村秀美的自然景色 1 古诗中 那一句话描写了把酒闲话的场景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2 作者和朋友在喝酒的时候 面对的是什么 谈论的是什么 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 谈论的是庄稼的生长情况 这一句诗描写了恬淡闲适的农村生活 1 把酒话桑麻 中的 桑麻 指的是什么 2 假设你就处在当时的环境当中 你会与故人说些什么话 用现代话语表达 拓展延伸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 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 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还好 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 就在这悠然举杯饮酒 闲谈农事中 农事 本诗描绘了 的自然风光和 的农家生活 表达了 总结中心思想 农村秀美 恬淡闲适 诗人与故人的真挚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望岳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 字子美 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世人称为杜少陵 开元后期 举士不第 漫游各地 后居长安近十年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 乃逃至凤翔 谒见肃宗 官左拾遗 后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携家出蜀 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 被誉为 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 被奉为 诗圣 有 杜工部集 传世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 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 于是漫游齐 赵 今山东 河南 河北省 一带 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 泰山为东岳 是五岳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之首 近岳而望 并未登山 所以题为 望岳 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 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都是从 望 字着笔的 泰山 整体感知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巍然峻拔的泰山呵 郁郁碧青的山色 覆盖了辽阔的齐鲁大地 写作者远望所见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 山后背日的一面为 阴 造化万物的大自然 使你汇聚了天地间的神奇和俊秀 横亘的山姿 使南北晨光暮色截然分明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z 眦 眼眶 这两句是写要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 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 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云气蒸腾缭绕山峦 令人心胸激荡开阔 极目眺望眼眶欲裂 蓝天飞鸟翩翩返巢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最后两句 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我一定要登上那山巅 俯视脚底下一座座低矮的群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赏析 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 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刘长卿 唐代诗人 生平坎坷 不被皇帝重用 两次被皇帝发放到又贫穷又偏远的地方 还曾经被人诬陷而进了监狱 他所写的诗往往和他自己不被重用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 因一生不得志 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就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唐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 苍山远 天寒 白屋贫 柴门 闻犬吠 风雪 夜归人 唐 刘长卿 旅途遇风雪 夜里投宿在芙蓉山主人的家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遇到 投宿 日暮苍山远 青黑色的山 太阳下山了 远处只见一片苍茫的山 天寒白屋贫 被白雪覆盖的茅屋 天气寒冷 茅草屋显得更加贫寒 柴门闻犬吠 狗叫 在柴门里 听到主人家的狗汪汪地叫起来 风雪夜归人 回来 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之夜回来了吧 天快黑了 青山显得更加遥远模糊 天气寒冷 山中破旧的茅屋越发显得冷清 柴门外传来一阵狗叫声 原来是茅屋的主人顶着漫天的风雪回家来了 译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诗人把苍山暮色 茅屋贫寒 柴门犬吠 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 写出了风雪之夜 天气的严寒 旅人的孤独 以及茅屋的清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诗人把苍山暮色 茅屋贫寒 柴门犬吠 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 写出了风雪之夜 天气的严寒 旅人的孤独 以及茅屋的清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诗人把苍山暮色 茅屋贫寒 柴门犬吠 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 写出了风雪之夜 天气的严寒 旅人的孤独 以及茅屋的清贫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737 792 唐代诗人 长安 西安 人 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 他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 后人每以 王孟韦柳 盛唐王维 孟浩然 中唐韦应物 柳宗元的合称并称 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 诗风恬淡高远 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其品有 韦江州集 韦苏州集 作者简介 滁州西涧 是一首山水诗 也是作者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作者任滁州刺史时 游览至滁州西涧ji n 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 但经诗人的点染 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写作背景 野草河岸树林黄鹂春雨河水渡口小船 诗中为我们呈现的景物 独怜 独爱 黄鹂 黄莺 深树 树阴深处 野渡 野外的渡口 自横 自由自在地浮泊 重点字词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那么在诗人笔下 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在春天繁荣景物中 诗人唯独喜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 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 幽草安贫守节 黄鹂居高媚时 两相比照 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 这句诗的意思是因傍晚下了春雨 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 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 已没有人渡河 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橫泊在水边 任凭潮来潮去 舟自横 是船只独自停泊的意思 写出了小船处于激流之中的坦荡与悠然 表达诗人悠闲恬淡的胸襟和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找一点自由和安静的心理 人们历来称赞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中的 舟自横 三字 结合整首诗歌 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 这首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词主旨 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找一点自由和安静的心理情怀 题李凝幽居 贾岛 作者简介 贾岛 779 843 唐代诗人 早年出家为僧 号无本 元和五年 810 冬 至长安 见张籍 次年春 至洛阳 始谒韩愈 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 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 因谤贬长江 今四川蓬溪 主簿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 影响颇大 诵读品情 题李凝居贾岛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赏析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思考 僧敲月下门 初拟用为 僧推月下门 你认为 推 敲 两字哪个字用得更好 为什么 诗人寻访友人 是在月光皎洁的晚上 友人外出未归 柴扉紧闭 诗人上前轻敲门 惊动了树上栖息的鸟儿 引起了一阵喧闹 鸟儿或许还飞出几只转旋几回又回到窝中 用 敲 更能表现了清幽空灵的景象 暗含着诗人自愿远离尘嚣的情怀 苦吟诗人 贾岛骑驴入城 仍搜索枯肠 忽得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在 推 和 敲 中琢磨 不觉撞上京兆尹韩愈的车骑 韩愈细问后 不仅没责怪他 反而帮他分析 确认 敲 字为佳 紧扣 幽 字 所居之幽僻 所居之幽寂 所居之幽美 向往隐居之幽情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我所知道的辛弃疾 小组讨论 1 辛弃疾其人 2 辛弃疾其词 1 辛弃疾其人 辛弃疾 基本资料姓名 辛弃疾生卒 1140 1207描述 字 号 历城 今山东济南市 人 朝代 著名 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伟大的 派 词人 与苏轼齐名 并号称 史上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著有 幼安 稼轩 南宋 爱国词人 苏辛 豪放 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的瓢泉岁月 1161年 辛弃疾自22岁率领2000多家乡父老兄弟起义抗金 便把洗雪国耻 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20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可是 他中年却屡屡蒙受谗劾 赋闲20年 一生抱负未得伸展 终因忧愤而卒 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 杀贼 杀贼 瓢泉 是这位爱国词人南渡后的最后归宿地 2 辛弃疾其词 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 辛词以豪放为主 但又不拘一格 沈郁 明快 激励 妩媚 兼而有之 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 对自然界的山 水 风 月 草 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 并有所寄托 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 尤其善于用典 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 文句 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清平乐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 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 去 但这类词作 并不意味着辛弃疾悲愤的心境随着年岁的增长与生活的闲适而谈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