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人物传记练习一、赫连达传 赫连达字朔周,盛乐人。性刚鲠,有胆力。少从贺拔岳征讨有功,拜都将。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军中大扰。赵贵建议迎太祖,诸将犹豫未决。达曰:“宇文夏州昔为左丞,明略过人,一时之杰。今日之事,非此公不济。赵将军议是也。达请轻骑告哀,仍迎之。”诸将或欲南追贺拔胜,或云东告朝廷。达又曰:“此皆远水不救近火,何足道哉?”贵于是谋遂定,令达驰往。太祖见达恸哭,问故,达以实对。太祖遂以数百骑南赴平凉,引军向高平,令达率数骑据弹筝峡。时百姓惶惧,奔散者多。有村民方扶老弱,驱畜牧,欲入山避难,军士争欲掠之。达曰:“远近民黎,多受制于贼,今若值便掠缚,何谓伐罪吊民!不如因而抚之,以示义师之德。”乃抚以恩信,民皆悦附,于是迭相晓语,咸复旧业。太祖闻而嘉之。悦平,加平东将军。太祖谓诸将曰:“当清水公遇祸之时,君等性命悬于贼手,虽欲来告,其路无从。杜朔周冒万死之难,远来见及,遂得共尽忠节,同雪仇耻。虽藉众人之力,实赖杜子之功。劳而不酬,何以劝善!”乃赐马二百匹。达固让,太祖弗许。 六官初建,授左遂伯。出为陇州刺史。保定初,迁大将军、夏州总管、三州五防诸军事。达虽非文吏,然性质直,遵奉法度,轻于鞭挞,而重慎死罪。性又廉俭,边境胡民或馈达以羊者,达欲招纳异类,报以缯帛。主司请用官物,达曰:“羊入我厨,物出官库,是欺上也。”命取私帛与之。识者嘉其仁恕焉。寻进爵乐川郡公。建德二年,进位诸国,薨。子迁嗣。 (周书赫连达列传)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此公不济 济:成功 B、虽藉众人之力 藉:凭借 C、劳而不酬,何以劝善 劝:劝解 D、识者嘉其仁恕焉 嘉:褒扬 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请轻骑告哀我赫连达请求率轻骑去报告哀讯。 B、今若值便掠缚现在如果遇到(百姓)便掠夺和捆绑他们。 C、于是迭相晓语于是百姓都轮流互相转告。 D、虽欲来告,其路无从虽然想来向我报告,可路上没有跟从他一起来的人。 3、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杜子之功”的一组是 贵于是谋遂定令达率数骑据弹筝峡于是迭相晓语远来见及,遂得共尽忠节 轻于鞭挞,而重慎死罪羊入我厨,物出官库,是欺上也 A 、 B、 C、 D、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对“迎太祖”的问题上,赫连达力排众议,以为应该保全兵力为上策,最终平定侯莫陈悦,他也因此受到了奖赏。 B、赫连达阻止了欲掠村民的军士,并对村民加以安抚,作者是肯定的;而对他轻易地施用鞭刑,作者也未加以批判。 C、宇文泰十分赞赏赫连达,在肯定了诸将的同时,表扬了赫连达的重要作用,也从侧面反映了宇文泰有功必赏的品质和赫连达的英勇。 D、赫连达为政清廉简约,把私人的绢帛用在边境的安定和睦事业上,甚至在别人劝说他使用官物办理时,他也婉言拒绝了。 二、左光斗事略 初,大兴人史可法,幼贫贱,奉其父母居于穷巷。光斗为督学,可法以应童子试见光斗。光斗奇之曰:“子异人也,他日名位,当在吾上。”固召之读书邸第,而时时馈遗其父母资用。一日光斗夜归,风寒雨雪,入可法室,见可法隐几假寐,二童子侍立于旁。光斗解衣覆之,勿令觉。其怜爱之如此。及光斗逮系,可法已举于乡矣。可法乃衣青衣,携饭盂,佯为左氏家奴橐鳣者,贿狱卒而入。见光斗肢体已裂,抱之而泣,乃饭光斗。光斗呼可法曰:“道邻宜厚自爱,异日天下有事,吾望子为国柱石。自吾被祸,门生故吏,逆党日逻而捕之。公子出身犯难,徇硁硁之小节,而撄奸人之锋。我死,子必随之,是再戮我也。”可法泣且拜,解带束光斗之腰而出。后数日,光斗死,可法仍贿狱卒,入收其尸,糜烂不可复识。识其带,乃棺而殓之,得以归葬。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撄奸人之锋撄:触犯 B、时时馈遗其父母资用遗:赠送 C、及光斗逮系系:被拘禁 D、光斗解衣覆之,勿令觉觉:睡觉 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可法隐几假寐看见史可法靠在书案上和衣睡觉 B、可法已举于乡矣史可法已被同乡举荐为官了 C、佯为左氏家奴橐鳣者假装是左光斗家中送饭的奴仆 D、吾望子为国柱石我希望你能担负国家的重任 3、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左光斗爱才、忧国的思想行为的一项是 固召之读书邸第时时馈遗其父母资用光斗解衣覆之,勿令觉异日天下有事,吾望子为国柱石门生故吏,逆党日逻而捕之奉其父母居于穷巷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任督学的左光斗在主持院试时见到史可法,他认为史可法是个奇才,将来一定能超过自己。 B、左光斗不仅出资供史可法读书,还经常接济他的父母,这是后来史可法知恩图报的重要原因。 C、史可法装作送饭的家奴去狱中探视遭阉党迫害的老师,左光斗劝他应以国事为重,以免因徇小节而祸及自身。 D、史可法买通狱卒去狱中收尸,但左光斗的尸体已经腐烂,无法辨认,史可法只得将老师的衣带捡回安葬。 三、岑文本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谦虚。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忧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辩,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直:值班,值勤 B抚弟侄恩义甚笃笃:深厚,真诚 C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希:迎合,乞求 D今受吊,不受贺也吊:哀悼,慰问 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岑文本)宽宏仁厚,忠诚严谨,我把他当作亲信 B、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对待平时的旧友,虽然自己出身微贱,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 C、臣以庸才,久逾涯分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 D、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怎么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 3、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岑文本“忠谨”一项是 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 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 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 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 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 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 A、 B、 C、 D、 5、下列对原文的4、下列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文本学识渊博,能够融会贯通,又善于写文章。他所作的藉田颂、 三元颂深受人们欢迎,因此唐太宗很器重他,让他担任秘书郎,掌管国家的机密。 B、岑文本谦虚谨慎,不贪慕权势。太子是储君,兼任太子的属官,可以巩固自己的权势,但他不愿这样做,对升任中书令不喜反忧,因为他担心责重位高,不能胜任。 C、岑文本深得唐太宗的信任。这不仅因为他的才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的孝谨仁厚,忠诚尽职,所以太宗希望他能多与太子沟通,并且叫他担任中书令,真是用心良苦。 D、岑文本廉洁朴素,不看重财富。虽居高官,他却住在低矮简陋的地方,屋里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都没有;有人劝他置办产业,他却为承受朝廷的俸禄多而不安。 四、吕蒙正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未几,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时皆服其量。 李方罢相,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 先是,卢多孙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至是,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脱下布衣。指刚出来做官)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命,恐罹阴谴。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自是宰相子只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蒙正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 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五代之际,生灵凋丧,士庶皆罹剽掠,当时谓无复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赐,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矣。”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同列多其直谅。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 阳:通“佯”,假装。 B、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 允:允许 C、臣忝甲科及第 忝:谦词,辱。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D、膺此宠命,恐罹阴谴 膺:承受。 2、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吕蒙正“以正道自持”一项是 不若毋知之为愈也。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乃知理乱在人愿陛下视近以及远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正任参知政事,初入朝堂时,有人说:“这小子也当参政吗?”他阳为不闻。别人要追问,他连忙制止。当时人都佩服他宽宏大量。 B卢多孙作宰相时,他的儿子起家就授予员外郎的大官,并且成为常例。吕蒙正任宰相时反对这样做,请求只给他儿子授个九品京官就行了,表现了他无私的品格。 C吕蒙正十分廉洁,有个朝廷官员家中有一面宝镜,据说能照二百里的范围,他要送给吕蒙正,请求提拔。吕蒙正说:“我的脸不过碟子大,要照二百里干什么?”不要他的镜子。 D吕蒙正敢于直言,一次皇上把现在社会繁盛与五代时生灵凋丧作对比,有得意神色。吕蒙正劝告皇上眼光要远大,不能只看眼前,还要看到长远。 五杨王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至。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者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死者,而俗人竟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鬲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能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工于亡用,不损财于无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1、对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无错误的一项是() 以身亲土。亲:贴近 今则越之。越:改变 愿王孙察焉。察:详审 以反吾真。反通返 靡财单币。单通殚 养生无所不至。至通制 A、 B、 C、 D、 2、分别比较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裸葬 B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 登轼而望之,曰:“可以。”遂逐齐师。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C而翁长铨,迁我京职 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 3、下面词语在文句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圣王生易尚。易尚:容易奉养。必亡易吾意。易:违背。 B、是谓重惑。重惑:很重的疑惑。将以矫世也。矫世:欺骗世俗。 C、既下,从足引脱其囊。既下:已经下去。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既其出:出来以后。 D、夫饰外以华众。华众:让大家都穿着华丽的服装(来参加葬礼)。厚葬以鬲真。鬲真:隔断人回归自然,朴真。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他的儿子默默地不想按他的意思办,但又很怕违背父亲的遗命。 B、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我最近随从皇上到雍地祭祀,未能前往问事。 C、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其制礼由于体察到人们不忍心看到亲人死去,就制定了人死后埋葬的礼制。 D、而俗人竟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但世俗之人竟相提高葬礼的规格,费尽钱财,任其腐烂地下。 5、选项中完全是王孙反厚葬“欲裸葬”理由的一组是 缘人情不忍其亲厚葬诚亡益死者靡财单币厚葬以鬲真裸葬可“今日入而明日发”不损财于无谓 A、 B、 C、 D、 6、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孙想裸葬,好友祁侯反对,王孙派人向祁侯报告了裸葬的理由,终于裸葬。 B、王孙想裸葬,其子欲不从,祁侯也反对,王孙回信说服了祁侯,终于裸葬。 C、王孙重生轻死,移风易俗,不顾亲友的反对,终于实现裸葬的愿望。 D、王孙与祁侯对反厚葬的问题见解不一,各抒己见。王孙说服祁侯,实现裸葬。 7、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8、对杨王孙的观点进行评价。 答案:1、C超过至通致2、A(于是)3、A(B矫正世俗的弊病;C下去以后;D在众人面前炫耀。)4、B(未能前去问候您)5、B(不是理由,是厚葬理由)6、B(从1段2段3、4段可以看出) 7、杨王孙是孝武帝时(公元454年)人。平时爱读讲黄老之学的书,也很能挣钱,有丰厚的家业,养生的东西没有不致的。等他病了,自知活不了多久,事先就对儿子说:“我死后,你要把我裸葬,让我复归于自然。你不要违背我的意愿!死了就用一个麻布袋,把我的尸体盛着,掘地七尺,放下去后,从足部将布袋抽出。让我的身体贴近土地。”他的儿子默默地不想按他的意思办,但又很怕违背父亲的遗命。想按照他的意思做,又于心不忍,于是便去找父亲的一位朋友祁侯。 祁侯给王孙写信说:“王孙您被疾病所苦,我近来跟随皇上去雍地祭祀,未能前去看望您。我听说您让儿子将您裸葬,如果死者不知罢了;如果死者有知,陈尸地下,光着身子怎样去见先人?我不赞成您的想法。并且孝经中也说:人死后要有棺椁衣衾。这也是古代圣人流传下来的制度,您何必要坚持一己之见呢?希望王孙详审。” 杨王孙读完了来信,回了一封信,说:“我听说古代的圣王,最初因为人之常情不忍心看到父母尸体曝露,故此制定了棺椁衣衾的葬礼。而如今厚葬成风,已超出了圣王的制度,因此我要裸葬,以此来矫正那种不良的风气。对死去的人厚葬实在是毫无益处,而如今世上的人互相攀比,耗尽钱财,让钱财在地下腐烂。有的甚至今天埋了明天就被人盗掘,这同让尸骸曝露于田野上又有什么区别?我 听说,人一死,精神和身体分离而各归其所。骨骸归到地里,精神归到天上,这样骨骸和精神也就回归自然了。那些在外表上装饰尸体,在众人面前炫耀,对死者厚葬,隔断了骨骸和精神回归自然,使回归的不能到达,应该变化的却不能变。使精神和骨骸各自失去了它们应到的地方。古代圣明的君主活着容易奉养,死了容易安葬。尸体埋到土里,那里还有什么知觉?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做毫无用处的事情,不在那些毫无疑义的地方耗费钱财。现今耗费钱财厚葬,挽留死者,阻止他回到该去的地方,隔离死者,不让他回到该到的地方,厚藏的行动,死了的人不知道,活着的人得不到好处,这样做就太糊涂了,那种厚葬浪费钱财的昏事,我不干!” 祁侯看了信后说:“好。”于是,杨王孙死后,他的儿子便将他裸葬了。 7、汉代流行厚葬,丧礼和葬俗的含义是将死人当活人看待。所以以墓室的形制都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子。放置许多活人所用的物品,甚至船的模型。为此,人们往往耗费很大,有的甚至因此破了家。不过有人也并不赞成这种做法,杨王孙就是其中一个。他关于精神在人死了以后的归宿的见解当然是不正确的。但是他不相信有鬼,认为人死乃是回归自然,而尸体是没知觉的。这种看法是很有意义的。由此看来,杨王孙反对厚葬,不是由于吝啬,而是对死亡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他还知道人的精力和钱财应当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无端靡费实在是一种糊涂之至的行为。两千年的古人能有这种认识,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对照今天社会上存在的种种追求奢华浪费的风气,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六杨烈妇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之将盗陈州,分其兵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做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愤墓荐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为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秆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相与散去,项城之无伤焉。 (唐李翱杨烈妇传) 【注】建中:唐中:唐德宗年号。爨:cun,烧饭。蜚箭:飞箭,流矢。“蜚”通“飞”。陴:p,城上的小墙。 1“众皆泣,许之”的“许之“是指() A答应“岁满则罢去“ B同意“邑人也,愤墓荐焉” C同意“召胥吏百姓于庭” D答应“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2比较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超乘者三百乘 B无长少必周而均 不患寡而患不均 C既又将盗陈州 忍能对面为盗贼 D.蜚箭集于侃之手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下列七句分为四组,能表现杨烈妇事迹的一组是() 力不足,死焉,职也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亲为之爨以食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 ABCD 4下列是对杨烈妇抗贼一事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李希烈兵临城下,县令不知所为,杨烈妇说服李侃,动员群众,亲领胥吏百姓守城,并参与守城后勤劳役,敦促李侃坚持守城。 B由于李希烈兵临城下,县令不知所为,杨烈妇高瞻远瞩,使官吏百姓信服,都决心坚守城池,她还参与守城后勤劳役。 C由于李希烈叛军抵项城,县令不知所为,杨烈妇说服李侃认清利害关系,动员邑民拼死,向吏民颁布法令,亲自率领士民守城。 D由于李希烈叛军抵项城,县令不知所为,杨烈妇劝谏他侃,决策抗贼,亲自动员邑民死守城,并参与守城后勤劳役,又敦促李侃忍受伤痛坚持守城。 5翻译下列句子。 侃率之以乘城: 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力不足,死焉,职也: 七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会去辄愈。若当炙,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府吏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彭城失人夜入厕,螫其手,呻呼无赖,佗令温汤近热,渍于其中,卒可得寤,但旁人数为易汤,汤令暖之,其旦即愈。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郡守子知之,屡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后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选自三国志方技传) 【注】通“”,(chi)蝎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学徐士,兼通数经:经:经典 B当引某许:许:地方 C人亦不自寤:寤:睡觉、睡着 D或难其异:难:质问,询问 2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貌有壮容病亦行差 每处不过七八壮四五日差 A两个“壮”字意义相同,两个“差”字意义也相同。 B两个“壮”字意义不同,两个“差”字意义也不同。 C两个“壮”字意义相同,两个“差”字意义不同。 D两个“壮”字意义不同,两个“差”字意义相同。 3下列四个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项是() 心解分剂,不复称量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佗针鬲,随手而差 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ABCD 4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华佗医术高明,能对症下药,倪寻、李延都是头痛身热,他给的药各不相同,病却都好了。 B彭城失人手被蝎子咬了,华佗换了几种药水浸泡,第二天就好了。 C华佗故意激怒郡守,郡守的儿子知道但又不能告诉其父,只能“屡使勿逐”。 D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兼通数经,对功名很淡泊。 5翻译下面的句子。 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心解分剂,不复称量: 旁人数易汤: 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八卜式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 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钱欲输其家财半助边。”乃赐式外徭四百人。式以尽复与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为长者,故尊显以风(讽)百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式脱身出B田宅财物尽与弟C愿输家财半助边D明年,贫民大徙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田畜为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使者以闻/忽闻门外虫鸣 C上不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会浑邪等降/会其怒,不敢献 1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当时汉方几次派遣将领攻击匈奴 B、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我认为有本领的人应当为国家献身 C、贫民大徙-贫民大量迁移 D、是固钱欲输其家财半助边-这就是原先想要捐献他家里一半财产资助边防的人 14、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卜式爱国爱民行为的一组是 田宅财物尽与弟愿输家财半助边邑人贫者贷之式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乃赐式外徭四百人。式以尽复与官上于是以式为长者 A B C D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卜式靠从事田畜致富,屡助亲弟。 B卜式愿输家财之半助边,不为官,不言事。 C卜式仗义疏财,曾为丞相所曲解。 D卜式的尊显使百姓得以感化。 11、D(古指次年,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12、B(A事业B前者使皇上听见,后者听见C答复D适逢)13、A(应为当时汉正在多次派遣将领攻击匈奴)14、C15、D(应为天子使卜式尊显来感化百姓) (译文)卜式是河南人。靠种田和畜牧作为事业。他有一个年少的弟弟,到了弟弟长大成人,卜式就离开家庭外出,他只取蓄养的羊只百多头,田地住宅财物都给弟弟。卜式到了山里畜牧,十多年,羊达数千头,买了田地和住宅。而他的弟弟却破尽了他的财产,卜式就再分给一些财产。 当时汉正在多次派遣将领还击匈奴,卜式上书朝廷,愿意捐献他家一半财产资助边防。皇上派遣使者问卜式:“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牧,不晓做官,不愿意。”使者说:“家里是否有冤情,想说这些事情吗?”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没有什么争斗,县里人贫穷的我就借钱给他们,不善良的就教育他们,我住的地方,人人都听从我,我有什么被冤枉的呢!”使者说:“如果这样,你有什么愿望吗?”卜式说:“天子铲除匈奴,我认为有本领的人应当为国家献身,有财产的人应当捐献出来,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使者把这些话禀告了皇上。皇上又将这些话说给丞相弘听。弘说:“这不是人的常情。不守法的臣民是不可以教化而且会使法制变乱的,希望皇上不要答应。”皇上不答复。 一年多,正好浑邪等投降朝廷耗费甚多,仓库虚空。第二年,贫民大量迁移,都仰望朝廷能救济他们,但朝廷却无法供给。卜式拿出钱二十万给河南太守,把钱给移民。河南太守上报帮助贫民的富人,皇上记住了卜式的姓名,说:“这就是原先想要捐献他家一半财产资助边防的人。”于是赏赐卜式四百名在外劳役的人。卜式又将他们都交给官府。当时富豪的人都争着隐藏财产,只有卜式尤其要出钱资助边防。皇上于是把他当成众长者,特意使卜式得到尊贵显赫,用这些来劝告百姓。 九杜诗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戟,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慎重,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后汉书卷三一)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暴横民间暴横:凶残横暴B性节俭而政治清平清平:清正廉洁 C郡内比室殷足比室:家家户户D求欲降避功臣降避:放下身价躲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复使之河东 辍耕之垄上 B乃与长史急焚其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以诛暴立威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13说明下列各句中“所”称代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指前两处任职的地方 B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代实行“符第合会”的原因 C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代前文的“兵者”即凶器 D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代杜诗死后下葬的地方 14下面四组句子中,全部能表现杜诗才能的一组是() 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不安久居大郡 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ABCD 15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虽不是行伍出身,但却有勇有谋,杀纵兵扰民的将军萧广时,事先为把握时机,勇冒不请示朝廷之险;讨伐叛贼杨异时,先烧其船,断敌退路 B杜诗担任地方长官把精力用在兴修水利、改进农具、开垦农田上,爱民帮民,让百姓富裕,所以百姓将他比作父母。 C杜诗身在地方,心系朝廷,顾全大局,为了封赏功臣,自己主动让出了大郡职位,而且主动为皇帝献言献策,表现了他对朝廷的赤诚之心。 D杜诗长期为官却生性节俭,他能为百姓的安定富裕而不懈努力,自己却一贫如洗,以致死后无葬身之地。 把杜诗传中的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 (2)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11C(A暴横:干横行霸道的事;B平:平和;D降避:降职让位。)12B(A到;B就;竟然C凭;D和。)13B(“所以”在此表示凭借的方式、方法。)14D(忠于朝廷。)15C(只是有愿望,因皇上不许,最终没有让出。)16(1)使用的力量少,收获的却很多,百姓觉得这样很便利。(2)如果没有如姬的杀父之仇,那么公子无忌救赵也不会成功。 参考译文:杜诗,字君公,是河内汲县人。年轻时很有才能,在郡里为官担任公曹,以公平著称。更始年间,被大司马府征召。建武元年,一年之中连升三次官职到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当时将军肖广放纵士兵干不法之事,在城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惊扰。杜诗晓逾肖广,他仍不改悔,于是杜诗就杀掉了肖广,回京后把情况奏报给光武帝。光武帝召见了他,赐给他仪仗,又派他到河东巡视,去招降和诛杀反叛的贼人杨异等。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调集部署郡中士兵,带领骑兵突击贼兵,杀死了杨异等人,贼兵因此被消灭。拜授为成臯令,做了三年官,政绩十分突出。又迁升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所到之处,都有政绩。 建武七年,升任汝南太守。他生活俭朴,施政清正平和,靠诛杀强暴的人建立威望,他还善于计划谋略,减少和爱惜民力劳役。又设计制造水排,铸造农具,使用的人力少,而收获多,百姓觉得这样的很便省。此外,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丰足富裕,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称赞他说:“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杜诗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不应长期担任大郡长官,请求降职,用以把职位让给功臣。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所以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杜诗喜欢推举贤才,多次举荐名人士清河人刘统以及鲁阳董崇等人。当初,法令制度还非常简单,朝廷还只是以皇帝的玺书调兵,没有虎符作凭信,杜诗上疏说:“臣下听说军队是国家的凶器,圣人对此极慎重。依照旧制,发兵都以虎符作凭信,其余的征调,仅用竹制的令牌。符信会合无误,作为信用,这是用以证明国家的命令,表示重视,加强威信的。先前发兵,只是用玺书,如果有奸邪的人欺骗作假,也无法知道。我认为军事行动还在进行,贼人尚未消灭,从各郡国征调军队,应该慎重,可以设置虎符,以断绝奸人作恶之源。先前魏国的公子无忌,威德远播邻国,仍要借助兵符才能解救对赵国的包围。如果如姬没有杀父之仇,公子无忌救赵也不会成功。事情应该复杂,就不可以减省,繁费出于不得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杜诗上书奏报,建议被朝廷采纳。 杜诗虽然在外地做官,仍然尽心于朝廷大事,有忠正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进献上奏。任官七年,政令教化大大推行。建武十四年,因为派宾客为弟弟报仇,被征召问罪,正巧因病去世。司隶校尉鲍永上奏说,杜诗家中贫困,没有田宅,死后没有地方下葬。皇上下诏在郡中官邸治丧,并赐一千匹绢办理丧事。 十叔向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谷阝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谷阝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武了之赐。” 【注释】叔向:晋国大夫。韩宣子,名起,晋国正卿。后文提到的谷阝昭子,也做过晋国的正卿。栾武子:栾书,晋国上卿。一卒之田:一百顷土地(古称一百人为一卒),这,只是上大夫的傣禄,上卿的俸禄应为五百倾(一旅之田)。桓子:栾武子的儿子栾黡(yn)晋国大夫。后文提到的“怀子”,即栾盈,是栾黡的儿子。离:通“罹”,遭受,这里有受牵连的意思。绛:晋国故都。桓叔:韩氏的祖宗。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其德行,顺其宪则宣:发扬 B诸侯亲之,戎、狄怀之怀:怀念 C恃其富宠,以泰于国泰:骄恣、奢侈 D夫八谷阝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宠:荣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子贺我何故 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 公子往而臣不送 徐公何能及君也 AB 其宫不备其宗器 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C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 13对下列短语中画横线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贷居贿居贿:积蓄财物B贪欲无艺无艺:没限度 C而无其实其实:他的实权D行刑不疚不疚:无过失 14将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叔向所肯定或提倡的作为”的一组是() 无一卒之田顺其宪则行刑不疚修武之德 有栾武子之贫忧德之不建 ABCD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向诚心希望韩宣子不嫌贫穷并能施行栾武子那样的德行。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车个人买卖协议
- 产品研发合作协议实施指南条款
-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 某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 2025福建教育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美山分校招聘非在编教师6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地区中国农机院总部部分岗位招聘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幼儿园招聘保育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来宾象州县林业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四川达州市考核招聘服务期满西部计划志愿者为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 30080-2025铜及铜合金熔铸安全设计与生产规范
- 2025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3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第七单元 课题一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国网面试模拟题:电网运营与规划类面试题目及答案
- 关于外墙维修的方案(3篇)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司机岗)历年考试真题库及答案(重点300题)
- 维克多高中英语3500词汇
- 屠宰加工企业组织机构职能分配表正式版
- 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课堂PPT)
- 消防水泵房上墙制度
- 市政工程项目投标书详细完整标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